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9年3月,中国国家林业局委托北京林业大学召开了"首届中国大鸨保护与管理研讨会"。为了更有效地保护濒危的大鸨,会后成立了"中国大鸨保护与监测网络",由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负责大鸨网络日常管理。中国大鸨保护与监测网络成立以来,得到国家林业局保护司的有力支持,在大鸨保护与监测网络的平台上,大家齐心协力,为保护大鸨献计献策,身体力行,使大鸨保护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大鸨分布     
正北京每年的2月-4月和11月-12月,大鸨两次迁徙途经北京地区。它们主要途经延庆野鸭湖自然保护区和密云水库北岸不老屯镇周边区域,这两处是大鸨南北迁徙的主要中转站和停歇地。这两个地方湿地面积较大,既方便大鸨长距离助跑起飞和降落,又便于它们寻找到丰富的玉米、草籽、杂粮、豆类等食物。迁飞到北京的大鸨会有受伤的情况。近年来,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共救助了9只大鸨。受伤大鸨的地点涉及大兴区、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是大鸨的一个重要越冬栖息地,调查结果显示,从1997年到2006年在黄河三角洲越冬的大鸨数量总体上在减少,甚至在某一年度(2001)仅观察到8只大鸨。草地开垦、农田耕作类型改变、农药使用及人为活动干扰可能是造成黄河三角洲大鸨越冬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在未来保护行动中我们应加强大鸨数量动态监测和越冬栖息地选择研究的开展,实施越冬地保护措施,吸引社区参与管理,保护大鸨及其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4.
由于大鸨栖息地生境不断的破碎化、斑块化,边缘效应已威胁到其种群的存活。为进一步了解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大鸨生存状况,改善大鸨栖息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2005—2014年,对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大鸨种群现状、分布区域及活动情况进行了长期的观测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林业资源管理》2013,(5):91-94
2013年1月29日至3月1日,采用随机问卷的方法,对陕西黄河湿地大鸨生存现状及受胁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结果表明:人们对大鸨的认识和关注程度不高,人为干扰、基建、过牧和毒饵是影响大鸨生存的主要因素,噪音污染和围垦等加速了大鸨的濒危进程。应加强大鸨的宣传力度,增强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6.
陕西黄河湿地大鸨活动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009年来,笔者对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大鸨活动的栖息地范围、面积、大鸨种群数量以及植被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鸨活动范围及除受食食物来源影响外还与人类活动等情况相关,但食物因素对大鸨的分布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大鸨(Otis tarda),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该文通过对2006~2009年期间,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对北京地区的受伤、受困大鸨的救助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大鸨途经北京地区的迁徙规律、伤害原因,救护措施,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陕西黄河湿地是目前我国越冬大鸨的东方亚种数量最多,分布最为集中的越冬地。近年来,由于湿地周边工农业生产活动和各种生产设施以及人为活动的干扰,大鸨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大鸨受伤和生病的现象时有发生。作者通过10多年的监测调查,分析总结出造成越冬大鸨伤病的原因,并从笼舍建造、不同阶段日常饲养管理、饲料搭配、疾病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使伤病大鸨治愈率较原来提高20个百分点左右,对增加大鸨种群数量,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大鸨     
正大鸨是生活在开阔地带的大型草原鸟类。在中国,它们近年主要在内蒙古、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部和新疆北部地区繁殖,在黄河流域的局部地区越冬。大鸨,熟悉的人知道,它很大,很有故事。不熟悉的人看到大鸨的名字,会很好奇。为啥叫"大鸨"?过去妓院的领班就叫"老鸨","大鸨"和"老鸨"有啥不一样?大鸨为何受到热切关注?它们美丽的生命都有哪些迷人的地方?它们在中国的繁殖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大鸨资源致危因素,特金罕山自然保护区大鸨资源现状,提出了符合自然保护区特点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东北林业大学的鸟类学家刘伯文教授曾经告诉我一段旧事: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繁殖的大鸨冬天来中国越冬,可是到了春天回到俄罗斯繁殖地的大鸨数量减少很多。俄罗斯的科学家十分不解,就来中国寻找原因。大鸨是我国草原上最大的鸟。全长约120厘米,体高在60厘米-70厘米,站在那差不多跟一个小孩一样高,一只大鸨重十几千克。大鸨的雄鸟比雌鸟大,有时雌雄体形差出一倍,大的雄鸟体重可以达到15千克,肉跟一只羊相差不多,在食物缺乏  相似文献   

12.
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与吉林省镇赉县接壤的大岗荒漠草原地带,采用样带法对大鸨进行了数量统计及生态观察。结果表明,本区域内有5个越冬种群,调查到大鸨实体数量61只,数理统计为261只(抽样强度为1.97%)。大鸨主要在农田荒地和矮草原地带栖息、觅食,40 cm以上的高草原仅见逃离隐蔽之用,西伯利亚杏疏林和贝加尔针茅密度大的区域未见有大鸨栖息活动。  相似文献   

13.
陕西黄河湿地大鸨受伤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黄河湿地及其周边地区人为活动频繁,使得大鸨栖息地环境受到一定的破坏,造成大鸨觅食难,伤病率逐年增加。本文作者通过几年的调查观察,对目前导致大鸨受伤的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飞羽视界     
<正>大鸨炫耀大鸨是生活在开阔地带的大型草原鸟类。在中国,它们近年主要在内蒙古、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部和新疆北部地区繁殖,在黄河流域的局部地区越冬。雄性大鸨具有集群炫耀的行为。炫耀到高潮时,颈部纤羽几乎平直伸张,两侧颊下纤羽向斜上方翘起。摄影/刘晶敏(鸟网·鸟已飞过)  相似文献   

15.
鸨科鸟类全世界有8个属、23个种、47个亚种。目前我国己发现3种鸨,即大鸨(Otis tarda)、小鸨(Otis tetrax)和波斑鸨(Chlamydotis undulata),其中大鸨分布在东北西部和内蒙草原上。1 濒危等级大鸨大部分生活在开阔的草原上,为干旱草原和稀树草原的代表鸟,从葡萄牙到东  相似文献   

16.
正大鸨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越冬的历史,仅就我的记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记得小时候,我们管大鸨叫"老鵏",每年冬天家里都会有"老鵏肉"吃。过去,我们这里有"1只鵏相当于1只羊"的说法。听父亲讲,之所以把大鸨比作羊,一是因为越冬大鸨均是雄鸨,身体高大健壮,与成年羊大小相当;二是那时候的大鸨相当多,走过来就像是一群羊,铺天盖地的;三是冬季所见的雄鸨基本都是"长须飘飘",很像是"羊胡子",当地人亲切地叫它"羊须鵏"。大鸨的基因很守旧,它们的祖先就在兴安盟越冬,所以代代相传下来。冬季的  相似文献   

17.
铁铮 《中国林业》2010,(10):4-7
4月10日、11日,100多位从事大鸨保护、管理与研究的中外专家在北京林业大学聚首,召开“首届中国大鸨保护国际研讨会”,共商保护这一濒危物种的大计。公众对大鸨还十分陌生。但它是世界珍稀物种,在我国也早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由于近年其种群数量迅速下降,更加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正人类对野外大鸨的求偶行为一直缺乏细致研究,目前一些零散的描述性资料大部分是在饲养条件下获得的。2000年到2008年,我们在内蒙古扎赉特旗图牧吉西南部的草甸草原上,选择距离大鸨50米-200米的隐蔽地方,用20倍望远镜对15只大鸨进行了详细的跟踪观察和记录。炫耀繁殖季节,雌雄大鸨会聚集到求偶场。求偶场面积3.89平方千米-5.41平方千米,是临时性的,5月中旬以后作为求偶场的功能便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大鸨越冬数量变化及其面临的威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冬 《山东林业科技》2012,42(2):71-72,74
黄河三角洲是大鸨重要的越冬地,越冬数量曾达到500只,草地、农田和稀疏芦苇地是其主要越冬生境,近几年随着农业开发,草地被开垦,农田耕作方式发生变化,大鸨越冬数量锐减。在1997年至2009年连续12年野外监测中,仅有6年有野外记录,分别为135只(1997)、14只(1999)、8只(2001)、21只(2002)、41只(2006)、9只(2009),大鸨越冬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草地开垦、农田耕作类型改变、农药使用及人为活动干扰,在未来保护行动中应加强大鸨数量动态监测,开展越冬栖息地选择研究,实施越冬地保护措施,吸引社区参与管理,保护大鸨及其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20.
大鸨俗称地 ,生活在广阔的草原上,是草原上的典型鸟类。大鸨一般体高60厘米左右,体重10~15公斤,头部深灰,喉部有纤羽向外突出,很象胡须,雌性无须。繁殖期喉部由白色变栗色。它的脚只有3趾。大鸨属鹤形目,是一种候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鸟类和观赏鸟类,现在数量稀少,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鸨的分布范围主要是在内蒙古境内。有报导,我国的黑龙江、吉林、河北、新疆也有部分地区有分布,冬季迁至华北平原及长江流域。此外,我们在野外调查了解到,近些年大鸨冬季有少量在内蒙古南部草原上越冬,这种现象可能与近些年的暖冬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