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大口黑鲈形体指标、组织脂肪酸组成、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平均体质量为(4.12±0.02)g的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进行8周的饲养试验。将270尾试验鱼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以鱼油、豆油、大豆卵磷脂为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5.76%、11.05%、17.65%的试验饲料。结果显示:1)饲料脂肪水平对大口黑鲈肥满度、肝体比的影响不显著(P0.05);脂体比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上升,17.65%脂肪组显著高于5.76%脂肪组(P0.05);脏体比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以11.05%脂肪组最高,显著高于5.76%和17.65%脂肪组(P0.05)。2)5.76%脂肪组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n-6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比例显著低于11.05%和17.65%脂肪组(P0.05),而n-3 HUFA/n-6 HUFA显著高于11.05%和17.65%脂肪组(P0.05);5.76%脂肪组肝脏n-3 HUFA比例显著高于17.65%脂肪组(P0.05),n-3 HUFA/n-6 HUFA显著高于11.05%和17.65%脂肪组(P0.05),而n-6 HUFA比例显著低于11.05%和17.65%脂肪组(P0.05)。3)饲料脂肪水平由5.76%升高到11.05%或17.65%,大口黑鲈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谷丙转氨酶活性则显著下降(P0.05),但上述指标在11.05%和17.65%脂肪组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11.05%脂肪组大口黑鲈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5.76%和17.65%脂肪组(P0.05)。4)饲料脂肪水平对大口黑鲈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碱性磷酸酶(AKP)、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11.05%脂肪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而17.65%脂肪组肝脏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由此得出,饲料脂肪水平能够影响大口黑鲈的脂肪沉积,改变大口黑鲈组织脂肪酸组成,并且通过影响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改变大口黑鲈对脂肪的转运和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饲料蛋白水平对芙蓉鲤鲫幼鱼生长和体组成的影响,以鱼粉和豆粕为主要蛋白源配制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7%、30%、33%、36%、39%和42%的6种饲料,饲养平均体质量为1.88 g的芙蓉鲤鲫60 d。试验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每种饲料3个重复,每重复随机放养80尾芙蓉鲤鲫。每天投喂2次(上午09:00和下午16:30),试验期间水温为26~32℃,溶解氧含量大于6 mg/L。结果表明:芙蓉鲤鲫幼鱼摄食上述6种饲料后,增重率分别为568.37%、619.66%、635.51%、743.88%、694.22%和683.88%,饲料系数分别为1.29、1.23、1.23、1.00、1.11和1.09,摄食蛋白质水平36%饲料的芙蓉鲤鲫幼鱼具有最佳生长性能。对全鱼体组成成分的分析表明:芙蓉鲤鲫幼鱼鱼体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随着饲料中蛋白含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体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根据二次曲线模型得出芙蓉鲤鲫幼鱼对饲料蛋白的最佳需求量为38.25%。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考察饲料n-3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水平对较大规格军曹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和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确定较大规格军曹鱼饲料中n-3HUFA的适宜水平。以白鱼粉、酪蛋白和去皮豆粕为主要蛋白质源,调节饲料中鱼油和玉米油的添加量,制成n-3HUFA水平分别为0.49%、0.73%、0.98%、1.41%、1.51%、2.06%及2.83%的7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投喂初重为70 g的军曹鱼8周。每种饲料投喂3个网箱(重复),每个网箱放养30尾鱼。结果显示:1)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n-3HUFA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0.73%~1.51%组的WGR和SGR显著高于0.49%和2.83%组(P0.05)。2.83%组的成活率(SR)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鱼体粗脂肪含量随饲料n-3HUFA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0.98%和1.41%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2.06%和2.83%组(P0.05)。2) 0.49%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2. 06%组(P 0. 05); 0. 49%组血清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总胆固醇(CHOL)含量随饲料n-3HUFA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以0.73%组最高,显著高于0.49%、2.06%和2.83%组(P0.05); 0.98%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0.98%~2.83%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高于0.49%和0.73%组(P0.05)。3)肌肉和肝脏C14∶0和C21∶0含量均以2.83%组最高,各组肌肉和肝脏C16∶0含量和饱和脂肪酸总量(∑SFA)无显著差异(P 0.05)。肌肉和肝脏C18∶1n-9、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MUFA)及C18∶2n-6含量均随饲料n-3HUFA水平的升高而下降。随饲料n-3HUFA水平的升高,肌肉和肝脏n-6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6PUFA)呈先上升后稳定趋势,C20∶5n-3(EPA)、C22∶5n-3、C22∶6n-3(DHA)含量及n-3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3PUFA)和n-3HUFA总量(∑n-3HUFA)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综上,饲料中添加n-3HUFA有助于提高较大规格军曹鱼的生长性能,降低体脂沉积,促进脂肪代谢,并可影响肌肉和肝脏脂肪酸组成。以SGR为评价指标,由折线模型得出较大规格军曹鱼饲料中n-3HUFA的适宜水平为0.95%。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菜籽油替代鱼油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生长、脂肪酸组成以及脂肪沉积的影响。以菜籽油分别替代0、33.3%、66.7%和100.0%的鱼油,配制4种等氮等脂实用饲料。选择初始体重为(5.89±0.02)g的大菱鲆幼鱼42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每种饲料随机投喂1组试验鱼,养殖周期为92 d。结果表明:1)随菜籽油替代水平的升高,大菱鲆幼鱼的终末体重和特定生长率均有下降的趋势,而肝体比则有升高的趋势,其中全菜籽油组的终末体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全鱼油组(P0.05),肝体比则显著高于全鱼油组(P0.05)。菜籽油替代水平并未显著影响大菱鲆幼鱼的存活率、饲料效率、摄食率和表观净蛋白质利用率(P0.05)。2)菜籽油替代水平并未显著影响大菱鲆幼鱼的体成分、肌肉脂肪含量以及饲料脂肪表观消化率(P0.05),但显著影响了大菱鲆幼鱼的肝脏脂肪含量(P0.05)。66.7%菜籽油组和全菜籽油组肝脏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全鱼油组(P0.05)。3)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呈正相关关系;相对于全鱼油组,66.7%菜籽油组和全菜籽油组肌肉和肝脏中C18∶2n-6(亚油酸)和α-C18∶3n-3(α-亚麻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C20∶5n-3(EPA)和C22∶6n-3(DHA)含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可知,从营养品质角度考虑,在大菱鲆幼鱼饲料中菜籽油替代鱼油水平应低于66.7%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配制不同脂肪水平的颗粒饲料饲喂幼鱼,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3.5%、5%、6.5%的豆油,配制成5组颗粒饲料分别饲喂5组黄颡鱼幼鱼60 d。结果表明:①3、4、5组黄颡鱼幼鱼增重率显著高于1、2组(P0.05);②各试验组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和饲料有较大的相关性及差异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各组鱼体肌肉与各组饲料中的SFA和MUFA相对含量迅速降低,C182n6、C205n3、PUFA和HUFA则均迅速提升;各组鱼体肌肉组织中的SFA、MUFA相对含量高于相应饲料中同类脂肪酸,而PUFA及n-6 PUFA则低于相应饲料;③C182n6相对含量以5组最高(14.36%);1组鱼体肌肉C205n3(0.77%)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各项生长指标,4、5组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较好;鱼体中还可能存在C181n9向C161n7和C181n7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添加植物油(豆油和亚麻籽油)配制3种等氮但脂肪水平不同的日粮(Ⅰ组6%;Ⅱ组9%;Ⅲ组12%),研究其对罗氏沼虾生长、体组织常规组分及肌肉和肝胰腺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质量(1.00±0.01)g的罗氏沼虾幼虾60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虾,网箱饲养60 d。结果显示:Ⅱ组和Ⅲ组罗氏沼虾体重、增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系数则以Ⅰ组最高,且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日粮不同脂肪水平对罗氏沼虾全虾和肌肉中总水分、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罗氏沼虾肌肉中亚油酸、亚麻油酸含量低于它们在肝胰腺中的含量,n-3 PUFA>n-6 PUFA;而花生四烯酸、EPA和DHA在肌肉中的含量高于其在肝胰腺中的含量,并且n-3 PUFA0.05);n-6 PUFA中,C18:2n-6(亚油酸)和C20:4n-6(AA)均无显著变化(P>0.05);HUFA含量随日粮脂肪水平增加递减,且Ⅲ组显著低于Ⅰ、Ⅱ组(P<0.05)。肝胰腺中亚油酸(C18:2n-6)和亚麻油酸(C18:3n-3)含量逐渐增加,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SFA(C14:0、C16:0、C18:0)、EPA及DHA含量则明显下降(P<0.05)。结果表明,日粮脂肪水平对罗氏沼虾生长及肌肉和肝胰腺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饲料脂肪和添加水飞蓟素对草鱼鱼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采用2×3双因素设计,脂肪水平为4%和8%(LL和HL),水飞蓟素浓度为0、100、200 mg/kg(SM0,SM100,SM200),配制6组等氮等能饲料,饲喂360尾初重为(27.43±0.17)g的草鱼12周,每组4个重复。结果显示,增加饲料脂肪水平显著影响了鱼体组织脂肪酸组成(P0.05)。与LL组相比,HL组肌肉中18∶2n-6和20∶4n-6(ARA)的比例以及腹腔脂肪组织18∶2n-6和18∶3n-3比例分别增加了60.99%、22.72%、64.40%、161.29%,而HL组腹腔脂肪组织22∶6n-3(DHA)比例显著降低了26.76%,HL组肝胰脏中的18∶2n-6(ARA),20∶5n-3(EPA)和DHA的比例分别降低了44.68%、63.59%、49.63%和74.51%(P0.05)。水飞蓟素添加对肌肉、腹腔脂肪和肝脏的脂肪酸组成比例均无显著影响(P0.05)。组织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相关性结果显示,肌肉和腹腔脂肪组织相关性(r=0.91,0.91)均显著高于肝胰脏(r=0.59)(P0.05);与LL组相比,HL组的腹腔脂肪组织的相关性显著提高了10.34%(r=0.96和r=0.87);而HL组肝胰脏的相关性则显著降低了44.74%(r=0.42和r=0.76);水飞蓟素添加显著影响了肌肉和腹腔脂肪组织相关性,SM100组肌肉的相关性显著高于SM200组,增加了3.33%(r=0.93和r=0.90;P0.05);在低脂肪水平时,SM100(r=0.91)和SM200(r=0.87)组的腹腔脂肪组织相关性显著高于SM0组(r=0.84)(P0.05)。研究表明,增加饲料脂肪水平,导致各组织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不同组织在应对饲料脂肪水平以及脂肪酸利用和转化等适应或调节策略不同有关。在低脂肪水平下,添加水飞蓟素有利于提高腹腔脂肪组织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水飞蓟素对不同组织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的影响存在组织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季节松花江流域野生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肌肉的脂肪酸组成,评价其营养价值,试验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野生葛氏鲈塘鳢肌肉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葛氏鲈塘鳢肌肉的平均脂肪含量为0.78%,不同季节差异不显著(P0.05);在葛氏鲈塘鳢肌肉中共检测到17种脂肪酸,包括饱和脂肪酸(SFA)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7种;不同季节葛氏鲈塘鳢肌肉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PUFA,n-3 PUFA/n-6 PUFA的值为1.14~1.31;夏季S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春季和冬季PUFA含量显著高于夏季(P0.05),不同季节MUF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每100 g葛氏鲈塘鳢肌肉中含有n-3 PUFA 178.84~230.64 mg,二十碳五烯酸(EPA) 101.71~123.62 mg,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19.50~61.15 mg。说明葛氏鲈塘鳢是一种富含PUFA的鱼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9.
《饲料工业》2021,42(10)
为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泥鳅生长性能、脂肪酸组成和肝脏组织学的影响。选取3 920尾体质健壮、活力较强、无病无伤的泥鳅(体重约0.42 g),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0尾,分别投喂脂肪含量为7.92%、8.65%、9.35%、11.94%、13.13%、15.34%、16.71%的7组等氮饲料,记为F1、F2、F3、F4、F5、F6组和F7组,养殖周期60 d。结果表明,饲料脂肪水平对泥鳅的生长性能有影响,F3组可以获得最大的末均重和增重率,F3组蛋白质效率最大,显著高于F1组(P0.05);F1、F2、F3组泥鳅肝脏显微结构相对比较完善,F4、F5组细胞质溶失现象较少,细胞核出现不明显的偏移,F6组出现大量白色透明空泡,F7组肝细胞排列不紧密,细胞质溶失现象较多,细胞间界限模糊。饲料脂肪水平对泥鳅全鱼的脂肪酸组成有影响,全鱼中EPA、∑SFA、∑MUFA的含量和∑n-3/∑n-6的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减小,∑PUFA、∑UFA的含量和∑n-6的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增加;DHA、∑n-3、DHA+EPA的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F2组DHA的含量和DHA+EPA的含量最多,显著高于F5、F6组(P0.05);F4组∑n-3的含量最多,显著高于F1、F6组(P0.05),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全鱼的ARA含量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可以促进泥鳅生长,但饲料脂肪水平过高会抑制生长,导致肝细胞损伤、脂质沉积。用折线模型分析泥鳅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与饲料脂肪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出泥鳅生长需要适宜的饲料脂肪水平为9.05%~9.68%。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花椒籽膨化后对框鳞镜鲤生长性能、体成分和健康状况的影响,配制分别含4%膨化花椒籽和花椒籽的饲料,饱食投喂饲养于室内水泥池中的框鳞镜鲤幼鱼[(29.61±0.46)g]58 d,日投喂3次。试验结果表明,膨化组和对照组之间的采食量、特定生长率、成活率、饲料系数、内脏指数、肝胰脏指数、腹腔脂肪指数和肠体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膨化组肥满度、肾脏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膨化组和对照组全鱼、肝脏和肌肉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和水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膨化组全鱼C161n-7、C182n-6、Σn-6 PUFA、C183n-3水平,肌肉C201n-9、C224n-6水平,肝胰脏C201n-9、Σn-6 PUFA、C205n-3水平,腹腔脂肪组织ΣMUF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膨化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肠道胰蛋白酶、脂肪酶和血清生化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试验条件下,饲喂膨化花椒籽没有促进框鳞镜鲤生长的作用,且会降低鱼体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免疫器官肾脏指数和脾脏指数,对框鳞镜鲤品质和健康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研究认为,花椒籽在鲤鱼饲料中不宜膨化后使用。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大规格额尔齐斯河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k)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形体指标、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期确定大规格额尔齐斯河银鲫饲料中脂肪的适宜水平。试验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3.88%、6.52%、8.87%、11.25%和13.52%的5种实用饲料,在21~23℃水温下投喂初始体质量为(52.78±0.10) g的大规格额尔齐斯河银鲫8周。结果显示:饲料脂肪水平对试验鱼的末体质量,全鱼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肌肉水分、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以及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先升高后降低,均在饲料脂肪水平为8.87%时达到最高值;全鱼和肌肉水分含量逐渐下降,而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逐渐上升;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先逐渐增加,在饲料脂肪水平达到8.87%后保持相对稳定。摄食脂肪水平为3.88%饲料的试验鱼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摄食其他饲料的试验鱼(P0.05)。以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为评价指标,分别进行折线和二次回归分析,得出大规格额尔齐斯河银鲫饲料中脂肪的适宜水平为8.51%~10.45%。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及其在低温应激下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含1.95%脂肪)中添加0、4%、6%、8%豆油,制成4种不同脂肪水平(分别为1.95%、6.19%、8.03%和9.95%)的试验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37.0±1.0)g的吉富罗非鱼8周。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饲养试验结束后,以28℃为对照,水温按1℃/h的速率降至15℃进行低温应激试验。结果表明:1)各组间成活率(SR)、饲料系数(FCR)无显著差异(P>0.05),增重率(WGR)及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饲料脂肪水平达6.19%后增加不显著(P>0.05)。2)低温应激下,饲料脂肪水平对除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外的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血清中GLU、总蛋白(TP)、胆固醇(CH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逐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先升高后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略微下降后再升高。3)低温应激下,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肝脏中饱和脂肪酸(SFA)比例下降,不饱和脂肪酸(UFA)比例上升。饲料脂肪水平对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比例及n-3/n-6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适当的饲料脂肪水平(6.19%)能够促进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提高其抗低温应激的能力;过高的饲料脂肪水平(8.03%及以上)可导致血液转氨酶活性升高,加重低温应激下鱼类代谢负担,不利于鱼体健康及生长。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添加苜蓿草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60.28±0.73)kg的健康"长×大"或"大×长"二元育肥猪13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2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10%、20%和30%的苜蓿草粉。预试期7 d,正试期72 d。结果表明:1)5%苜蓿草粉组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ADG)最高,增重成本最低。2)饲粮添加苜蓿草粉对育肥猪的肌肉p H45 m in、熟肉率、大理石纹和肉色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苜蓿草粉组的肌肉p H24 h极显著降低(P0.01);30%苜蓿草粉组的肌肉滴水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和5%苜蓿草粉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20%苜蓿草粉组育肥猪的肌肉鲜味氨基酸(DAA)(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必需氨基酸(EAA)(蛋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酪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及总氨基酸(TAA)含量显著提高(P0.05)。4)随饲粮苜蓿草粉添加水平的增加,育肥猪的肌肉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逐渐减少,肌肉不饱和脂肪酸(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6 PUFA和n-3PUFA含量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20%和30%苜蓿草粉组的肌肉M UFA、油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肌肉UFA含量显著提高(P0.05);20%和30%苜蓿草粉组的肌肉PUFA、亚油酸、α-亚麻酸、n-6 PUFA和n-3 PUF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和10%苜蓿草粉组(P0.05);肌肉n-6 PUFA/n-3 PUFA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5%和10%苜蓿草粉组(P0.01)。综上,饲粮添加20%苜蓿草粉可使育肥猪的肌肉DAA、EAA含量以及PUFA中亚油酸、α-亚麻酸含量提高,n-6 PUFA/n-3 PUFA降低,有利于n-3 PUFA在肌肉中的富集,可以提高猪肉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饲料中添加龙须菜对草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共配制了6种龙须菜添加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1%、2%、3%、4%和5%的等氮等脂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15.94±0.10)g的草鱼8周。每种饲料投喂4个水箱(重复),每箱30尾鱼。结果显示:1)饲料中不同添加比例龙须菜对草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存活率(SR)及饲料效率(FE)没有显著影响(P0.05)。2)各试验组的肝体指数(HSI)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除5%添加组外的其他试验组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3)全鱼、肝脏及肌肉的粗蛋白质含量各组间皆无显著差异(P0.05),而饲料中不同添加比例龙须菜对全鱼粗灰分与粗脂肪、肝脏粗脂肪及肌肉水分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4)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以5%添加组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试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5)饲料中龙须菜添加比例影响了草鱼肌肉脂肪酸的组成,除C14∶1、C20∶0、C20∶2外,其他肌肉脂肪酸的含量均受到饲料中龙须菜的添加比例的显著影响(P0.05),其中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及n-3/n-6 PUFA均在3%添加组获得最高值。1%、2%、3%、4%和5%添加组肌肉C20∶5(EPA)、C22∶5(DPA)、C22∶6(DHA)以及EPA+DHA的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龙须菜对草鱼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能降低血脂含量,影响草鱼肌肉脂肪酸的组成,并能提高功能性脂肪酸DHA、EPA及PUFA的含量;饲料中添加3%的龙须菜能更好地增加肌肉功能性脂肪酸含量,而添加5%的龙须菜则草鱼生长相对较好,降低血脂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通过57 d的养殖试验评估饲料脂肪水平对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生长性能、体组成、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共配制蛋白质水平为47%,脂肪水平分别为7.19%、9.17%、10.94%、13.04%和14.20%的5种等氮饲料,每种饲料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养30尾美国红鱼[初始体重(19.88±0.26)g]。结果显示:7.19%组的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13.04%、14.20%组(P0.05),但3个低水平组(7.19%、9.17%、10.9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效率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下降;与之相反,饲料系数呈上升趋势,其中7.19%、9.17%组显著低于13.04%、14.20%组(P0.05);此外,13.04%、14.20%组的脏体比、肠脂比显著大于其他3组(P0.05)。全鱼、肝脏的粗脂肪含量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持续上升,以7.19%组最低;而全鱼粗蛋白质含量则以9.17%组最高。肝脏组织学检查显示,各组试验鱼发生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程度与饲料脂肪水平呈正相关。综上所述,美国红鱼人工配合饲料中脂肪的推荐水平为7.19%~9.17%。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脂肪源配制成等氮等脂的7种试验饲料,对体重为(27.31±0.10)g的大菱鲆幼鱼进行40 d的饲养试验,旨在探讨饲料脂肪源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7种试验饲料的脂肪源分别为鱼油、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猪油、鱼油+豆油(鱼油∶豆油=1∶1)和鱼油+豆油+猪油(鱼油∶豆油∶猪油=3∶4∶3)。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尾鱼。结果表明:鱼油+豆油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鱼油组、豆油组和菜籽油组(P0.05),花生油组、猪油组和鱼油+豆油+猪油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则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系数以鱼油+豆油组最低,猪油组最高。各组干物质和总磷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猪油组和鱼油+豆油+猪油组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花生油组、鱼油+豆油组和豆油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猪油组(P0.05)。摄食不同脂肪源饲料的大菱鲆幼鱼鱼体水分、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猪油组鱼体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菜籽油组、花生油组和鱼油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除C14∶0以外,各组大菱鲆肌肉中的脂肪酸含量和相应饲料中脂肪酸含量呈正相关。大菱鲆幼鱼肌肉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以鱼油组和鱼油+豆油组较高,而以花生油组和猪油组较低。结果提示:豆油和菜籽油是大菱鲆幼鱼饲料良好的脂肪源,鱼油和豆油按1∶1混合添加则能使大菱鲆幼鱼更好地生长。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白藜芦醇对芙蓉鲤鲫生长性能、肌肉质构特性及其理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24.98±0.05)g的芙蓉鲤鲫450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各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150、300 mg/kg的白藜芦醇,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50 mg/kg和300 mg/kg白藜芦醇添加组肝体比分别显著降低11.36%和16.12%(P <0.05);各组间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存活率、肥满度和脏体比均无显著差异(P> 0.05)。(2)与对照组相比,150 mg/kg和300 mg/kg白藜芦醇组全鱼粗脂肪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9.40%和25.52%(P <0.05);与对照组相比,300 mg/kg白藜芦醇组肝脏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48.17%(P <0.05)。(3)与对照组相比,150 mg/kg白藜芦醇组肌肉内聚性、咀嚼性分别显著提高9.52%、39.22%(P <0.05);与对照组相比,300 mg/kg白藜芦醇组肌肉黏性显著降低51.61%(P <0.05),内聚...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料添加剂对杜寒杂交肉羊体脂脂肪酸组成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选取30只健康、体重[(42.5±3.1)kg]相近的6月龄杜寒杂交F1代肉羊,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G1组)试验羊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G2组)试验羊饲喂添加了沙葱粉的基础饲粮,沙葱粉按照每只每天20 g的量添加,试验组(G3组)试验羊饲喂添加了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基础饲粮,微生物发酵饲料按照每只每天100 g的量添加。试验期为75 d,其中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为60 d。在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3只羊进行屠宰,分别从肾脏周围、腹部皮下以及尾部采集脂肪样品,测定其脂肪酸组成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显示:与G1组相比,1)G2组和G3组肉羊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G2组肾周、腹部皮下以及尾部脂肪组织中亚油酸(C18∶2cis-6)、α-亚麻酸(C18∶3n-3)、二十碳五烯酸(EPA,C20∶5n-3)、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6 PUFA的含量以及PUFA/饱和脂肪酸(SFA)的值显著提高(P0.05),硬脂酸(C18∶0)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G3组腹部皮下和尾部脂肪组织中DHA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肾周脂肪组织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C18∶0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3)G2组和G3组尾部脂肪组织中n-6 PUFA的含量以及n-6/n-3的值显著提高(P0.05),G2组肾周脂肪组织中n-3 PUFA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G3组肾周脂肪组织中PUFA/SFA的值显著降低(P0.05);4)G2组和G3组腹部皮下和肾周脂肪组织中SOD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MD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5)肉羊腹部皮下(R2=0.967)、尾部(R2=0.965)和肾周脂肪组织(R2=0.992)中M DA含量和SOD活性与PUFA沉积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P0.001),其中MDA对多元回归方程的贡献为负增加,而SOD为正增加。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沙葱粉和微生物发酵饲料均能够提高舍饲杜寒杂交肉羊的生长性能;饲粮中添加沙葱粉可有效改善杜寒杂交肉羊体脂脂肪酸组成,并可提高脂肪氧化稳定性,改善脂肪品质;饲粮中添加微生物发酵饲料对杜寒杂交肉羊体脂脂肪酸组成改善效果欠佳,但可提高脂肪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产蛋鸡日粮亚麻油水平对蛋黄脂肪组成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54只50周龄健康海蓝褐壳蛋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鸡,分别饲喂含0%、2%和4%亚麻油的日粮,研究不同亚麻油水平对蛋黄脂肪酸组成及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亚麻油水平升高,肝脏和蛋黄中α-亚麻酸(AL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0%亚麻油组比较,2%和4%亚麻油组蛋黄的ALA分别增加8.33倍和18.18倍,EPA含量分别增加7.75倍和4.00倍,DHA含量分别增加5.95%和9.19%。表明蛋黄沉积脂肪酸与日粮脂肪酸组成有强相关。日粮中亚麻油脂肪酸的组成可直接反映在鸡蛋蛋黄沉积的脂肪酸上,在日粮中添加亚麻油,可获得富含n-3PUFA鸡蛋。  相似文献   

20.
亚麻籽油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亚麻籽油对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在1种实用饲料配方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对照)、1.5%、3.0%、4.5%亚麻籽油,配制4种等氮(粗蛋白质含量为33.5%)的试验饲料。选取初始均重(9.15±0.03)g的吉富罗非鱼36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饲喂8周。结果表明:3.0%、4.5%组罗非鱼的末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5%组(P0.05),而3.0%、4.5%组饲料系数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5%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5%组罗非鱼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0%、4.5%组罗非鱼全鱼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0%、4.5%组罗非鱼肌肉C20∶5n-3(EPA)、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和n-3/n-6 PUF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其肌肉C22∶6n-3(DH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5%组(P0.05)。3.0%组罗非鱼肌肉C22∶5n-3(DP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5%组(P0.05)。4.5%组罗非鱼肌肉PUF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1.5%、3.0%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亚麻籽油可改善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且亚麻籽油的适宜添加水平为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