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由于大鸨栖息地生境不断的破碎化、斑块化,边缘效应已威胁到其种群的存活。为进一步了解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大鸨生存状况,改善大鸨栖息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2005—2014年,对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大鸨种群现状、分布区域及活动情况进行了长期的观测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陕西黄河湿地大鸨活动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009年来,笔者对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大鸨活动的栖息地范围、面积、大鸨种群数量以及植被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鸨活动范围及除受食食物来源影响外还与人类活动等情况相关,但食物因素对大鸨的分布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东亚至澳大利亚、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为了加强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保护,东营市人民政府于1990年12月批准建立黄河三角洲市级自然保护区;1991年11月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10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境内的黄河入海口处,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3万公顷,其中核心区5.94万公顷,缓冲区1.12万公顷,实验区8.24万公顷。其区域分两部分:南部区域位于现行黄河入海口,面积10.45万公顷;北部区域位于1976年改道后的黄河故道入海口,面积4.85万公顷。  相似文献   

4.
越冬     
正黄河湿地是大鸨的主要越冬地冬季黄河水小河道中的滩地露出成为大鸨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5.
正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处于我国东部平原与西部山地丘陵、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湿地中既有峡谷地貌,也有广阔滩涂,为典型的内陆河流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图中的王官湿地是保护区典型的季节性滩涂淹没农耕区,这里也是天鹅越冬地,蓄水时形成的133公顷沼泽湿地,成为白天鹅在三门峡重要的越冬栖息地之一。摄影/张明云  相似文献   

6.
陕西黄河湿地是目前我国越冬大鸨的东方亚种数量最多,分布最为集中的越冬地。近年来,由于湿地周边工农业生产活动和各种生产设施以及人为活动的干扰,大鸨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大鸨受伤和生病的现象时有发生。作者通过10多年的监测调查,分析总结出造成越冬大鸨伤病的原因,并从笼舍建造、不同阶段日常饲养管理、饲料搭配、疾病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使伤病大鸨治愈率较原来提高20个百分点左右,对增加大鸨种群数量,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河南黄河湿地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河南黄河湿地全面调查的基础上 ,对河南黄河湿地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 ,针对河南黄河湿地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强宣传教育、加快立法步伐、加大执法力度、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管护与科研水平和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等合理化建议 ,以保护河南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吴静 《森林防火》2022,(2):128-131
吉利黄河湿地是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黄河流域中下游段最重要的流经区域,为维系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保护区的生态功能,本文以吉利黄河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设计为例,阐述在面对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限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手段,因地制宜地布设建设项目,完善对湿地植被恢复、野生动植物生境的修复、水系连通的修复和治理,更好地融入和彰显黄河湿地文化,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建成具有示范意义的黄河湿地恢复和治理示范特色区域。  相似文献   

9.
河南孟津黄河省级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水禽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孟津黄河省级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水禽资源调查报告姚孝宗,马书钊(洛阳市林技站)(孟津县林业局)1自然概况河南孟津黄河省级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位于孟津县黄河中游地区,包括白鹤。会盟两镇的29个行政村,地理座标北纬34°47′-34°53′,东经112°...  相似文献   

10.
基于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洛阳段的地理区位和环境条件,探讨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外围的实验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以及适合的生态旅游类型,为今后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目前恩施州共建立自然保护地24处,其中:自然保护区10处(国家级5处、省级1处、州级4处),森林公园7处(国家级1处、省级6处),地质公园3处(国家级1处、省级2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风景名胜区3处(国家级1处、省级2处)。总面积440913.07 hm ^2,占全州国土面积的18.32%。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得到全面增强。从恩施州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着手,全面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东亚至澳大利亚、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为了加强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保护,东营市人民政府于1990年12月批准建立黄河三角洲市级自然保护区;1991年11月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10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3.
根据湖北省湿地资源和越冬水鸟的分布特点,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总站选定在湖北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沉湖国际重要湿地、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开展越冬水鸟同步调查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4.
2月2日,国家林业局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北京共同举行第十二个“世界湿地日”庆祝活动。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上海长江口中华鲟湿地自然保护区、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洪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广东海丰公平大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四川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块湿地经国家林业局指定,并经《湿地公约》确认为国际重要湿地,至此全国国际重要湿地数量已达36处。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联合渭南动管站,在大荔县黄河湿地放飞两只救护成活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鸨和黑鹳。大荔黄河湿地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和越冬地,视野开阔、远离居民区,食物来源比较充足,是多种野生动物的天然栖息场所。被放飞的大鸨由于翅膀受伤于今年2月19日在临潼被救护;黑鹳因饥饿导致营养不良,体力下降无法飞行,于今年1月21日在周至县被救护。  相似文献   

16.
张凯 《中国林业》2012,(15):49-49
河南小秦岭自然保护区地处中原,北临黄河故道.是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河南省最大的国有林场,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是多种迁徙鸟类的重要驿站和多种冬候鸟的越冬地。  相似文献   

17.
黄河宁夏段是春秋季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石嘴山市黄河湿地是中国灰鹤种群重要的越冬栖息地,也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大鸨、黑鹳、白尾海雕,以及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大小天鹅、白琵鹭等重要的越冬地。刚刚进入冬日,石嘴山市爱鸟协会各个小分队的队员们就开始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18.
姚毅 《湖南林业》2005,(2):37-37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2年,总面积19万公顷,是国际重要湿地和亚洲最主要的冬候鸟栖息地之一。这里有鸟类30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白鹤、白头鹤、东方白鹤、大鸨、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7种,被誉为“全球小白额雁最主要的越冬地”、”长江的明珠”、“拯救濒危鹤类和淡水豚类的希望地”。  相似文献   

19.
官庆松 《绿色科技》2022,(4):117-121
黄河三门峡湿地属于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珍禽白天鹅的栖息地及重要水源涵养地.为了解三门峡黄河湿地有机碳的垂直分布及其来源,通过对沉积物、悬浮颗粒物、植物样品总有机碳(T OC)、总有机氮(TON)碳氮比(C/N)、和δ13 C-TOC、δ15 N-TON进行测定,分析探讨了沉积物有机碳来源,量化了3个端元对有机...  相似文献   

20.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2月2日在2008年“世界湿地日”庆祝活动上宣布,2008年中国新增6块国际重要湿地。新增的6块国际重要湿地是:上海长江口中华鲟湿地自然保护区、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洪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