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生菌发酵剂是指一定数量的有益于宿主健康的活菌制剂,通过口服或其他途径摄入,旨在促进微生物菌群与其宿主间的微生态动态平衡。常见的益生菌种属包括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肠球菌属、链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假丝酵母菌属等。  相似文献   

2.
朱丹  张佩华  文宇  韩奇鹏 《养猪》2014,(3):17-19
益生菌(probiotics)作为一种安全无污染、无残留、无耐药性的新型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已被广泛应用于畜禽业并成为国内外养殖者关注的热点。各国对于应用生产的益生菌菌种规定不同。2009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和美国饲料控制官员协会(AAFCO)公布了可直接饲喂的46种微生物菌种名单,我国农业部2008年第1126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允许的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菌种仅有16种,它们包括: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乳酸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乳酸片球菌、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沼泽红假单胞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45号《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中已将可直接添加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增加到34种。目前应用于养猪业主要的两种益生菌制剂是乳酸菌类和芽孢杆菌类。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乳酸菌添加剂对低水分青贮过程中微生物组成及发酵品质的变化影响,探讨微生物与挥发性脂肪酸间存在的相互关系,采用气相色谱法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青贮过程中(3、5、7、10、15、30、60 d)挥发性脂肪酸生成量及微生物组成进行测定,并分析两者之间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植物乳杆菌(5×10~6 cfu·g~(-1) FM)后可以显著降低低水分粳稻青贮的丙酸、正丁酸、异丁酸、正戊酸和异戊酸的生成量(P0.05),提高乙酸生成量(P0.05),并降低青贮中微生物多样性(P0.05),提高厚壁菌门的丰度,抑制变形菌门的丰度,提高乳杆菌属的丰度,降低其他菌属特别是肠杆菌属所占丰度。低水分粳稻青贮过程中,优势菌门分别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蓝菌门,优势菌属分别为肠杆菌属、乳杆菌属、克雷伯氏杆菌属、沙雷氏菌属、乳球菌属、泛菌属、柠檬酸杆菌属、拉乌尔菌属、肠球菌属、沙门氏菌属和梭菌属。乳杆菌属与乙酸、戊酸分别呈正、负相关(P0.05),同时与肠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日沟维肠杆菌属、乳球菌属、魏斯氏菌属等呈负相关(P0.05)。乳球菌属、厌氧杆菌属、肠球菌属和梭菌属均呈现出与丙酸、正丁酸、异丁酸正相关,戊酸与气球菌属、芽孢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梭菌属、肠杆菌属等15属微生物均表现出正相关(P0.05)。肠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勒克氏菌属、日沟维肠杆菌属等5属微生物与乙酸含量负相关(P0.05),魏斯氏菌属表现出与丙酸、异丁酸正相关(P0.05)。添加植物乳杆菌可以提高低水分粳稻青贮的发酵品质,抑制多种挥发性脂肪酸的生成,同时降低青贮过程中细菌组成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乳酸菌添加剂对低水分青贮过程中微生物组成及发酵品质的变化影响,探讨微生物与挥发性脂肪酸间存在的相互关系,采用气相色谱法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青贮过程中(3、5、7、10、15、30、60 d)挥发性脂肪酸生成量及微生物组成进行测定,并分析两者之间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植物乳杆菌(5×106 cfu·g-1 FM)后可以显著降低低水分粳稻青贮的丙酸、正丁酸、异丁酸、正戊酸和异戊酸的生成量(P<0.05),提高乙酸生成量(P<0.05),并降低青贮中微生物多样性(P<0.05),提高厚壁菌门的丰度,抑制变形菌门的丰度,提高乳杆菌属的丰度,降低其他菌属特别是肠杆菌属所占丰度。低水分粳稻青贮过程中,优势菌门分别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蓝菌门,优势菌属分别为肠杆菌属、乳杆菌属、克雷伯氏杆菌属、沙雷氏菌属、乳球菌属、泛菌属、柠檬酸杆菌属、拉乌尔菌属、肠球菌属、沙门氏菌属和梭菌属。乳杆菌属与乙酸、戊酸分别呈正、负相关(P<0.05),同时与肠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日沟维肠杆菌属、乳球菌属、魏斯氏菌属等呈负相关(P<0.05)。乳球菌属、厌氧杆菌属、肠球菌属和梭菌属均呈现出与丙酸、正丁酸、异丁酸正相关,戊酸与气球菌属、芽孢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梭菌属、肠杆菌属等15属微生物均表现出正相关(P<0.05)。肠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勒克氏菌属、日沟维肠杆菌属等5属微生物与乙酸含量负相关(P<0.05),魏斯氏菌属表现出与丙酸、异丁酸正相关(P<0.05)。添加植物乳杆菌可以提高低水分粳稻青贮的发酵品质,抑制多种挥发性脂肪酸的生成,同时降低青贮过程中细菌组成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部2008年第1126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允许的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菌种仅有16种,它们包括: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乳酸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乳酸片球菌、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沼泽红假单胞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相似文献   

6.
活性干酵母的作用机制及在养猪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益生菌最先是基于发酵乳制品中含有益于人体健康长寿的微生物而发展起来的,后来大量的研究表明:益生菌也能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1989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及美国饲料监察协会公布了可用于饲料的安全菌株,这些微生物包括,蜡状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嗜酸小球菌、双歧杆菌和酵母菌.所有这些菌株在不同的动物中都能产生有益作用并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7.
正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被广泛用于促进禽类的生长和预防及治疗微生物感染疾病。随着抗生素使用的局限性日益凸显,许多国家陆续颁布禁止或限制抗生素使用的法令,使得寻求抗生素的有效替代品成为关注热点。益生菌应势而出,在禽类饲料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1益生菌的种类益生菌种类较多,常见的益生菌有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等。在鸡饲料应用的益生菌包括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等菌种或其混合培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蜂胶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本文研究了微囊化的杨树属蜂胶醇提物的体外益生特性。方法:利用微胶囊法制备蜂胶,通过2株双歧杆菌属,2株乳杆菌属,1株片球菌属和1株埃希氏菌属的体外静态发酵评估蜂胶提取物促进益生菌生长及抑制有害菌生长的潜力。结果:蜂胶提取物可不同程度改善乳杆菌、双歧杆菌菌株和片球菌菌株的生长,对大肠杆菌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并增加短链脂肪酸的生成。结论:蜂胶可促进益生菌的生长,可考虑作为益生元应用于功能食品。  相似文献   

9.
益生菌(Probiotics)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对宿主有益的一类活性微生物,能够促进宿主肠道有益益生菌生长、提高宿主免疫水平,并且发挥有益活性有益微生物。能够用于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益生菌有很多种,主要集中于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限制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使用,我国也加入了禁抗的行列,各种对畜禽动物有益的单一益生菌剂及多种益生菌复合产品替代抗生素,广泛应用于食品、生命健康、工农业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10.
乳酸菌是一类比较大的益生菌总类,包括乳球菌属、乳杆菌属、片球菌属等,乳酸片球菌是片球菌属的一种乳酸菌,能够发酵碳水化合物生成有机酸、细菌素、环二肽和短链脂肪酸等.自2020年7月1日起,我国已经全面禁止抗生素在动物饲料中应用,但是畜牧生产上,难免有疾病的发生,不使用抗生素会导致饲养动物抵抗力下降、生产能力降低以及饲养动物发生死亡等情况的发生.寻求一种能够替代抗生素的替代品是当前畜牧生产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乳酸片球菌能够发酵碳水化合物生成有机酸、细菌素以及环二肽等物质,这些物质均能够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改善动物肠道微生物,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改善动物的血清生化以及提高饲养动物的肉品质等.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在彭泽鲫饲料中添加不同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光合细菌),研究其对彭泽鲫的增重率、存活率、饵料系数及养殖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化学需氧量(COD)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能显著提高彭泽鲫的增重率和存活率,并降低饵料系数,其中以地衣芽孢杆菌能力最强,而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对此无显著差异:在降低水体氨氮、亚硝酸盐、COD含量方面,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均有显著效果,而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研究了饲料贮存、饮水作用方式过程中常用饲用抗生素对4株益生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饲料贮存过程中,2株芽孢菌保持较高存活率,而植物乳杆菌与戊糖片球菌活菌数分别下降1、0.3个数量级,且抗生素组与空白组之间无明显差异;饮水作用方式过程中,芽孢菌对12种抗生素不敏感,乳杆菌对50ppm的左氧氟沙星作用1小时活菌数下降1个数量级,戊糖片球菌对不同饲用抗生素呈现不同敏感性;这为益生菌在畜牧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广西地区猪粪便与微生态发酵饲料中益生菌的存在情况及合理开发和利用猪源益生菌,本试验共采集了15份猪粪便样品和5份益生菌发酵饲料并对其进行益生菌的分离,研究益生菌的形态学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分子序列,进行生长曲线、耐胆盐试验、温度敏感试验、模拟胃肠道耐受试验、耐药性试验、体外抑菌试验、小鼠安全性试验、体内/外抑菌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共分离鉴定出6种、29株益生菌,分别为1株屎肠球菌(C2)、2株乳酸肠球菌(C1、C3)、3株植物乳杆菌(R20、R30、R37)、4株干酪乳杆菌(R41~R44)、7株枯草芽孢杆菌(K1~K7)和12株蜡样芽孢杆菌(Y1~Y12)。从中筛选出6株具有生长性能好、耐胆盐、耐高温、对胃肠道耐受、体外抑菌能力强的益生菌:乳酸肠球菌C1、屎肠球菌C2、植物乳杆菌R20、干酪乳杆菌R41、枯草芽孢杆菌K1和蜡样芽孢杆菌Y3。将筛选出的具有优良特性的菌株进行小鼠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109 CFU/mL浓度下灌胃6株益生菌对小鼠是安全无毒害的。与此同时,C2、R20、R41、Y3能极显著提高小鼠日增重(P<0.01),K1能显著提高小鼠日增重(P<0.05)。体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C2、R20、K1能降低沙门氏菌G21感染的小鼠的死亡率,有一定程度的体内抑菌作用。各项试验结果表明,R20和K1可作为猪源益生菌的选择菌株。  相似文献   

14.
广西猪源益生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西地区猪粪便与微生态发酵饲料中益生菌的存在情况及合理开发和利用猪源益生菌,本试验共采集了15份猪粪便样品和5份益生菌发酵饲料并对其进行益生菌的分离,研究益生菌的形态学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分子序列,进行生长曲线、耐胆盐试验、温度敏感试验、模拟胃肠道耐受试验、耐药性试验、体外抑菌试验、小鼠安全性试验、体内/外抑菌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共分离鉴定出6种、29株益生菌,分别为1株屎肠球菌(C2)、2株乳酸肠球菌(C1、C3)、3株植物乳杆菌(R20、R30、R37)、4株干酪乳杆菌(R41~R44)、7株枯草芽孢杆菌(K1~K7)和12株蜡样芽孢杆菌(Y1~Y12)。从中筛选出6株具有生长性能好、耐胆盐、耐高温、对胃肠道耐受、体外抑菌能力强的益生菌:乳酸肠球菌C1、屎肠球菌C2、植物乳杆菌R20、干酪乳杆菌R41、枯草芽孢杆菌K1和蜡样芽孢杆菌Y3。将筛选出的具有优良特性的菌株进行小鼠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10~9 CFU/mL浓度下灌胃6株益生菌对小鼠是安全无毒害的。与此同时,C2、R20、R41、Y3能极显著提高小鼠日增重(P0.01),K1能显著提高小鼠日增重(P0.05)。体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C2、R20、K1能降低沙门氏菌G21感染的小鼠的死亡率,有一定程度的体内抑菌作用。各项试验结果表明,R20和K1可作为猪源益生菌的选择菌株。  相似文献   

15.
<正>乳酸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革兰阳性杆菌或球菌,不形成芽孢、不运动、厌氧或兼性厌氧,不能还原硝酸盐的一类细菌的总称。乳酸菌是人类和动物体内必不可少的有益菌,从形态上主要分为球状和杆状。按照生化分类法,乳酸菌可分为乳杆菌属、链球菌属、明串珠菌属、双歧杆菌属和片球菌属[1]。黄君红等[2]研究表明,乳酸菌有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和调节肠道微生态等多种保健作用,因此常被认为是健康食品合理地添加到酸奶中。酸奶是乳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内奶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影响原奶质量的因素之一芽孢杆菌的研究也日益增多:龟井俊郎(1996)对生乳中芽孢杆菌属芽孢的分布进行了研究,测定出生乳中各种芽孢杆菌的比例;生庆海(2005)对牛乳中微生物酶的分离及危害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乳酸菌是动物肠道内重要的生理性菌群,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区自然放养的牛、马、山羊和绵羊为研究对象,对其肠道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和16S rRNA鉴定,并对38株罗伊氏乳杆菌进行耐酸性、模拟胃肠液转运和胆盐耐受性试验。乳酸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共分离到乳酸菌纯培养物96株,包括双歧杆菌属、肠球菌属、乳杆菌属和链球菌属四个菌属,其中乳杆菌属数量最多,为所有分离株的82.29%;乳杆菌属中罗伊氏乳杆菌所占比例最大,为48.10%。益生特性筛选试验结果显示菌株IMAU10240、IMAU10230和IMAU10256具有良好的耐酸、耐胃肠液和胆盐特性,可作为潜在益生菌进行进一步的益生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8.
1“金倍素”的免疫作用 1.1“金倍素”中益生菌对畜禽免疫力的影响 根据“金倍素”的组成成分可知,主要以芽孢杆菌属、酵母菌属、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等,目前,营养特性明显的益生菌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主要从3个方面影响动物免疫力。  相似文献   

19.
复合微生物制剂在鸡粪无害化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本研究选取不同益生菌对鸡粪进行发酵处理。根据发酵粪便中温度变化、氮含量、pH、总活菌数、大肠杆菌数、干物质损失率和吲哚含量等参数,确定发酵鸡粪的干酪乳杆菌、产朊假丝酵母、粪肠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用量分别为0.05%、0.10%、0.05%和0.05%(P0.05)。根据单因素试验的结果,将4种益生菌作为四因素进行响应面回归设计,以吲哚含量高低作为发酵好坏的判定标准,得到4种益生菌的最佳配比,即干酪乳杆菌0.06%、产朊假丝酵母0.15%、粪肠球菌0.07%、枯草芽孢杆菌0.07%。利用此复合微生态制剂发酵鸡粪,使鸡粪中吲哚含量、大肠杆菌数量和pH分别比对照组显著降低87.50%、21.93%和16.72%,对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鸡肠道中微生物种群结构,采用不同培养基对海兰褐鸡肠道菌群进行分离培养和16S rDNA测序,结合分类学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对3组不同的海兰褐鸡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健康海兰褐鸡肠道中优势微生物为乳酸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和肠球菌属,分别占25%、19%、19%。非健康海兰褐鸡的肠道中优势微生物为志贺菌属和克雷菌属,分别占20%、20%。饲喂过微生态制剂的海兰褐鸡肠道中优势微生物为肠球菌属和芽孢杆菌属,分别占21%和14%。这些数据将为开发更有针对性的微生态制剂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