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试验测定了蓝狐对6种动物性蛋白(鸡肉粉、秘鲁鱼粉、鸡肠羽粉、肉骨粉、羽毛粉和猪肉粉)来源日粮和5种植物性蛋白(玉米蛋白粉、膨化大豆、豆粕、膨化玉米和玉米胚芽粕)来源日粮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比较了不同性别蓝狐对同一蛋白质来源日粮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差异.选取健康成年蓝狐公、母各110只,公、母狐分别随机分成11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每组试验日粮的粗蛋白质由单一的试验饲料原料提供.预试期7 d,正试期3 d.结果表明,在6种动物性蛋白来源日粮中,羽毛粉日粮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最高,但与鸡肉粉和秘鲁鱼粉日粮差异不显著(P>0.05);肉骨粉和猪肉粉日粮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羽毛粉和鸡肉粉日粮(P<0.05).鸡肉粉日粮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最高,但与秘鲁鱼粉、鸡肠羽粉和羽毛粉日粮差异不显著(P>0.05);猪肉粉和肉骨粉日粮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鸡肉粉日粮(P<0.05).在5种植物性蛋白来源日粮中,膨化大豆日粮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最高,但与豆粕日粮差异不显著(P>0.05);膨化玉米日粮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4种日粮(P<0.05).豆粕日粮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最高,但与膨化大豆和玉米蛋白粉日粮差异不显著(P>0.05);膨化玉米和玉米胚芽粕日粮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3种日粮(P<0.05).不同性别蓝狐对同一日粮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作为育成期蓝狐日粮的蛋白质来源,6种动物性蛋白原料中以鸡肉粉最佳,5种植物性蛋白原料中以豆粕最佳.不同性别蓝狐对同一日粮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4种不同来源的菜籽粕(高蛋白质,高温处理,低温处理和传统菜籽粕)添加到生长猪豆粕型日粮中对消化能、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氨基酸表观和标准回肠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148头阉割生长猪(初始体重:39.7±1.58 kg),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配到代谢笼中,24头猪为一组,每组8个重复。试验日粮包含玉米基础日粮和5种试验日粮,混合玉米和4种菜籽粕的一种(添加水平为39%)或豆粕(添加水平为28.5%)。在5 d的预饲期后,连续收集粪尿5 d。每种菜籽粕和豆粕的消化能、代谢能的计算采用不同的程序。4种不同来源菜籽粕的消化能和代谢能显著低于玉米和豆粕(P0.05)(消化能:2854、2680、2892、2883 kcal/kg vs 3324和3784 kcal/kg;代谢能:2540、2251、2681、2637 vs 3213和3253 kcal/kg)。4种来源菜籽粕间的消化能和代谢能无显著差异。在试验2,12头在回肠末端按有T型瘘管阉割生长猪(初始体重:34±1.41 kg)采用6×6拉丁方设计,每个拉丁方6种试验日粮,6个阶段。5种试验日粮包含35%豆粕或45%4种菜籽粕的1种,氨基酸是平衡的和使用无氮基础日粮。每个阶段持续7d,在每个阶段第6 d和第7 d收集回肠内容物。豆粕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表观和标准回肠消化率显著高于4种来源的菜籽粕(P0.05)。与传统菜籽粕相比,高温工艺处理菜籽粕异亮氨酸、赖氨酸、天门冬氨酸、胱氨酸和脯氨酸的表观回肠消化率,赖氨酸和胱氨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没有观察到高温处理和低温处理菜籽粕氨基酸消化率的不同。总之,无论菜籽粕加工工艺和粗蛋白质水平,与玉米和豆粕相比,菜籽粕具有较低的消化能和代谢能,菜籽粕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也低于豆粕。在本试验中,加工温度不影响菜籽粕的代谢能、消化能或氨基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率。高温处理菜籽粕的赖氨酸和胱氨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率要高于传统工艺生产的菜籽粕。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测定面包副产品、玉米蛋白粉、玉米糠麸饲料、玉米胚芽粕和玉米麸的粗蛋白(CP)和氨基酸(AA)的表观回肠消化率(AID)和标准回肠消化率(SID),并将这些值与玉米和玉米干酒精糟及可溶物(DDGS)的粗蛋白和氨基酸表观回肠消化率和标准回肠消化率进行比较。8头生长阉公猪[初始体重(82.5±5.5) kg],随机分配,按照8×8的拉丁方设计,8种日粮和8个阶段。日粮分别以玉米、DDGS、面包副产品、玉米蛋白粉、玉米糠麸饲料、玉米胚芽粕和玉米麸作为唯一的蛋白和氨基酸来源。使用无氮日粮测定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基础内源性损失。试验日粮分成8个阶段饲喂给试验猪只,每个阶段7 d,每个阶段的第6和第7 d收集回肠食糜。结果显示,玉米蛋白粉的赖氨酸SID(78.7%)高于(P<0.01)DDGS、面包副产品、玉米胚芽粕和玉米麸的赖氨酸SID (分别为46.0%、48.4%、68.4%和58.8%)。面包副产品和DDGS的必需氨基酸(除精氨酸、亮氨酸和蛋氨酸外)的SID没有差异。玉米糠麸饲料的精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和蛋氨酸的SID比玉米的低(P<0.01),除此之外,其他所有必需氨基酸的SID,玉米糠麸饲料和玉米没有显著差异。然而,对于大多数的必需氨基酸而言,玉米糠麸饲料和DDGS的SID没有差异。除精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和蛋氨酸外,玉米胚芽粕的必需氨基酸SID和玉米的必需氨基酸SID没有差异。同样地,除精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外,玉米胚芽粕的必需氨基酸SID和DDGS的必需氨基酸SID没有差异。玉米麸的异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SID低于玉米的(P<0.01),但是除此之外的其他必需氨基酸的SID玉米麸和玉米没有差异。除精氨酸和赖氨酸外,玉米麸的所有其他必需氨基酸的SID和DDGS的必需氨基酸的SID没有差异,玉米麸的精氨酸和赖氨酸的SID高于(P<0.01)DDGS的精氨酸和赖氨酸的SID。总之,面包副产品的大多数氨基酸的SID低于玉米的,但是,玉米蛋白粉的大多数氨基酸的SID高于玉米、面包副产品和玉米副产品的氨基酸SID。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研究比较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对豆粕中14种氨基酸表观回肠消化率(AID)的异同。选用35日龄AA肉仔鸡、岭南黄和广西黄肉鸡各72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第1组:AA鸡饲喂基础日粮,第2组:AA鸡饲喂70%基础日粮+30%豆粕,第3组:岭南黄鸡饲喂基础日粮,第4组:岭南黄鸡饲喂70%基础日粮+30%豆粕,第5组:广西黄鸡饲喂基础日粮,第6组:广西黄鸡饲喂70%基础日粮+30%豆粕。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基础日粮为玉米-豆粕型日粮。采用TiO_2作外源指示剂,运用联立方程组法测定豆粕氨基酸表观回肠消化率。结果表明:AA鸡和岭南黄鸡对豆粕的表观回肠氨基酸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广西黄鸡对豆粕的赖氨酸表观回肠消化率显著高于AA鸡(P0.05),而与岭南黄鸡差异不显著(P0.05);广西黄鸡对豆粕的苏氨酸、亮氨酸、甘氨酸和谷氨酸的表观回肠消化率显著高于AA鸡和岭南黄鸡(P0.05);广西黄鸡对豆粕丙氨酸表观回肠消化率显著低于AA鸡和岭南黄鸡(P0.05)。综上所述,慢速型黄羽肉鸡和AA肉鸡在豆粕表观回肠消化率上有差异,而快速型黄羽肉鸡在豆粕的表观回肠消化率上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测定水解羽毛粉的消化能、代谢能及其日粮回肠末端氨基酸消化率。试验1采用全收粪法测定水解羽毛粉消化能及代谢能;试验2采用指示剂法测定水解羽毛粉日粮粗蛋白和氨基酸的表观回肠末端消化率和标准回肠末端消化率。结果表明:干物质基础状态下水解羽毛粉的消化能和代谢能分别为15.04和12.80 MJ/kg,生长猪日粮中添加14.50%水解羽毛粉时,除蛋氨酸外,日粮中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表观回肠末端消化率和标准回肠末端消化率较低,氮的有效利用率低。  相似文献   

6.
采用3个肉鸡试验测定高蛋白豆粕(SBM-HP)、低寡糖豆粕(SBM-LO)和常规豆粕(SBM-CV)的饲用价值。这3种豆粕(SBM)的粗蛋白含量(CP)分别为54.9%、53.6%和47.5%。①3种豆粕的氨基酸(AA)标准消化率(SDD)通过在单冠白来航公鸡上采用精准饲喂分析法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除赖氨酸外,3种豆粕的氨基酸标准消化率没有差异,高蛋白豆粕比常规豆粕的赖氨酸标准消化率高(P=0.07)。②在第二个试验中,采用公鸡精准饲喂分析法测定每种豆粕的氮校正真代谢能(TMEn)。结果显示,高蛋白豆粕的氮校正真代谢能高于(P<0.001)低寡糖豆粕和常规豆粕的氮校正真代谢能(3 104、2 984和2 963 kcal/kg干物质)。③选用120只308品种商品肉公鸡(平均初始体重为102.6 g)进行14日龄生长表现试验,试验设计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法设计。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3种玉米-豆粕型日粮配方设计基于之前试验测定的可消化AA和TMEn值来确定。每种日粮选用一种豆粕,但因为SBM-HP和SBM-LO的可消化氨基酸浓度比SBM-CV的高,所以,SBM-HP和SBM-LO的添加量分别为31.21%和32.60%,而SBM-CV的添加量为38.21%。分别饲喂3种日粮的肉鸡体增重和饲料效率没有显著差异,即表明日粮中SBM-HP和SBM-LO的添加量低于SBM-CV的添加量并不影响肉鸡的生长表现。总之,和SBM-CV相比,SBM-HP和SBM-LO在肉鸡日粮中的添加量较低的原因是这两种来源SBM的营养价值高于SBM-CV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7.
鸡饲料中氨基酸消化率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个试验中,利用肉仔鸡(7日龄和21日龄)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测定法和"定量饲喂"去盲肠成年公鸡氨基酸真消化率测定法,对数种鸡饲料原料的氨基酸消化率进行比较研究。试验1分别以豆粕、棉籽粕、禽类副产品粉和鱼粉作为试验日粮的唯一蛋白质源,试验2则分别以玉米、小麦、豆粕、禽类副产品粉、羽毛粉和鱼粉为试验日粮唯一的蛋白质源。以硅藻土(celite)为不可消化的标记物,按1.5%的浓度加入试验日粮。试验肉仔鸡在0~7日龄(试验1)和4~7日龄及17~21日龄(试验2)期间自由采食试验日粮,分别于7日龄(试验1、试验2)和21日龄(试验2)对试验鸡实施安乐死,同时收集回肠消化糜样本。另外,选择21周龄单冠白来航成年公鸡作嗉囊插管手术,以进行试验日粮氨基酸真消化率测定。检测结果表明,试验1中用7日龄肉仔鸡测得的日粮氨基酸消化率显著低于用去盲肠成年公鸡测得的结果,试验2中用7日龄和21日龄肉仔鸡测得的试验日粮中大部分必需氨基酸的消化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用7日龄和21日龄肉仔鸡测得的部分氨基酸消化率显著低于用去盲肠成年公鸡测得的结果。本研究表明,利用肉仔鸡和成年公鸡测得的氨基酸消化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所用测定鸡的日龄或两种测定法所采用方法上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测定酶处理豆粕(SBM)和常规豆粕(SBM-CV)中磷的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ATTD)和消化能(DE)与代谢能(ME)的浓度,共进行两个试验。第一个试验以36头阉公猪[初始体重(21.9±1.1)kg]为研究对象,将其饲养于消化代谢试验笼内,分组随机饲喂6种日粮,每种日粮进行6次重复试验,用于测定酶处理豆粕(HP-310和HP-340)和常规豆粕中磷的消化率。其中,对HP-310进行了混合酶处理,不含植酸酶,而对HP-340进行的混合酶处理中含有外源植酸酶。首先,制定了3种日粮配方,均以HP-310、HP-340或常规豆粕为唯一磷源。另外还制定了3种日粮配方,该配方同样包含HP-310、HP-340和常规豆粕,但各配方还另增加了500个单位的微生物植酸酶。HP-310和常规豆粕中磷的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随着日粮中植酸酶的添加而升高(P<0.05)(HP-310:从59.8%上升至77.7%;常规豆粕:从65.5%上升至79.5%);但是,含与不含植酸酶处理的HP-340中磷的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分别为83.8%和87.7%)。结果表明:HP-310和常规豆粕中磷的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HP-340中磷的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比其它日粮更高(P<0.05)。第二个试验以28头阉公猪[初始体重(16.8±2.5)kg]为试验对象,将其饲养于消化代谢试验笼内,测定玉米、两种酶处理豆粕(HP-200和HP-310)和常规豆粕中的消化能和代谢能。酶处理豆粕HP-200的加工工艺流程与HP-310类似,唯一不同的是HP-200的酶处理时间更短一些。给28头阉公猪随机分组饲喂4种日粮,每种日粮进行7次重复试验。其中1种日粮为玉米日粮,由96.45%的玉米、维生素和矿物质组成。另外3种日粮是通过将玉米、其中一种酶处理豆粕或常规豆粕、维生素和矿物质混合而成。在14 d的饲养周期里的最后5 d中,定量采集尿液和粪便。HP-200、HP-310和常规豆粕的消化能浓度分别为4 333、4 316和4 347 kcal/kg(干基),这些浓度值的差异不明显(P>0.05),但是,这些日粮的消化能比玉米日粮的消化能(3 891 kcal/kg干基)更高(P<0.05)。玉米、HP-200、HP-310和常规玉米代谢能分别为3 780、3 926、3 914和3 980 kcal/kg DM,这些浓度值的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酶处理豆粕不影响日粮中磷的消化率,也不影响消化能和代谢能的浓度。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类型和磷水平对生长猪后肠磷消化率和可消化磷含量的影响。选用32头平均体重为(34.1±1.2)kg安装了简单T型瘘管的生长公猪,采用2×2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以玉米-豆粕型和小麦-豆粕型饲粮作为基础饲粮,通过添加磷酸氢钙提高饲粮总磷水平,研究其对生长猪后肠磷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豆粕型饲粮组的回肠食糜磷排泄量和粪磷排泄量显著低于玉米-豆粕型饲粮组(P0.01),从而增加了回肠可消化磷和全肠道可消化磷含量以及磷的表观回肠消化率和全肠道消化率(P0.01)。通过添加磷酸氢钙增加饲粮磷含量,可显著提高采食玉米-豆粕型和小麦-豆粕型饲粮生长猪的总磷摄入量、回肠食糜磷排泄量、回肠可消化磷和全肠道可消化磷含量以及磷的表观回肠消化率和全肠道消化率(P0.01)。后肠可消化磷和磷的表观后肠消化率不受饲粮类型和磷水平的影响(P0.05)。玉米-豆粕型饲粮低磷组、玉米-豆粕型饲粮高磷组、小麦-豆粕型饲粮低磷组和小麦-豆粕型饲粮高磷组磷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比磷的表观回肠消化率分别高9.69%、6.79%、9.36%和10.53%(P0.05)。由此可见,生长猪后肠存在磷的消化吸收,但其消化吸收能力有限,且不受饲粮类型和磷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肠膜蛋白粉和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180头28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公母各半,体质量(8.0±0.5)kg,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10头猪。试验期14 d,试验期间常规饲养管理。对照组日粮为17.0%豆粕+6.0%鱼粉,进口肠膜组日粮为16.6%豆粕+4.0%发酵豆粕+4.0%进口肠膜蛋白粉,国产肠膜组日粮为16.6%豆粕+4.0%发酵豆粕+4.0%国产肠膜蛋白粉。结果表明:在采食量和增质量方面,进口肠膜组高于对照组,国产肠膜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料重比方面,进口肠膜组最低,国产肠膜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进口肠膜组和国产肠膜组腹泻率、腹泻指数和死淘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进口肠膜组钙的消化率比对照组下降13.21%(P0.05);干物质、能量、粗蛋白质、粗脂肪、磷和必需氨基酸的消化率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断奶仔猪日粮中使用进口或国产肠膜蛋白粉和发酵豆粕等替代鱼粉,不影响生长性能、腹泻和养分消化率。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测定血浆蛋白粉(SDPP)和其它两种干燥血粉中磷在仔猪上的表观全肠消化率(ATTD)和标准全肠消化率(STTD)。试验共有4种日粮,3种试验日粮分别以3种血制品(SDPP、猪血粉、禽血粉)作为唯一磷来源的日粮,试验组日粮组成为:玉米淀粉60%~60.4%、蔗糖15%、豆油3%、石粉1.3%或0.9%、食盐0.4%、维生素矿物质预混料0.3%,以及添加量均为20%的3种血制品原料。第4种日粮为无磷日粮,用于测定仔猪内源磷损失量。试验选用24头仔猪[初始重(18.8±3.2)kg],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头。试验经预饲5 d后进行5 d的全收粪试验。结果表明:仔猪磷的表观全肠消化率以SDPP最高(91.31%),与猪血粉(76.46%)和禽血粉(57.67%)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猪血粉的磷表观全肠消化率也极显著高于禽血粉(P<0.01)。仔猪磷的标准全肠消化率SDPP(102.79%)显著高于猪血粉(89.74%)和禽血粉(86.11%)(P<0.05),猪血粉与禽血粉之间则无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血制品是有机磷的优质来源,SDPP的磷标准全肠消化率较猪血粉和禽血粉更高。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通过在生长猪上测定辣木叶和辣木枝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旨在评定辣木在生长猪上的营养价值。选择24头回肠末端安装T型瘘管的“杜×长×大”去势公猪,平均体重为(39.80±1.06)kg,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饲喂无氮饲粮、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辣木叶饲粮和辣木枝饲粮,每组6个重复。预饲7 d后,进行4 d消化代谢试验,收集全部粪尿,用于测定消化能和代谢能。消化代谢试验结束后,继续2 d收集回肠食糜用于测定氨基酸表观回肠消化率和标准回肠消化率。结果表明:与辣木枝相比,辣木叶含有较高含量的营养成分,尤其是粗蛋白质、粗脂肪和钙,含量分别为26.29%、6.25%和2.70%。辣木叶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总能表观消化率分别为9.35、8.24 MJ/kg和49.26%,辣木枝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总能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51、6.03 MJ/kg和40.81%,辣木叶的有效能值和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辣木枝(P<0.05)。辣木叶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和粗蛋白质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42.05%、42.59%和49.03%,而辣木枝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和粗蛋白质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35.13%、37.31%和40.15%,辣木叶的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和粗蛋白质标准回肠消化率显著高于辣木枝(P<0.05)。综上所述,辣木叶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总必需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9.35、8.24 MJ/kg和42.05%,而辣木枝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总必需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辣木叶的80.3%、73.3%和83.5%。因此,辣木叶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更适合作为生长猪的蛋白质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旨在分析白酒糟发酵粉的化学组成并测定生长猪的消化能、代谢能及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同时以豆粕为对比,评价白酒糟发酵粉作为猪蛋白质饲料原料应用的可行性。试验一选用6头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体重为(35.3±3.5)kg],采用3×3双拉丁方设计,应用套算法,全收粪技术,测定白酒糟发酵粉和豆粕的消化能和代谢能;每个试验期10 d,前5 d为适应期,后5 d为粪尿收集期。试验二选用6头安装简单T型瘘管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体重为(32.3±2.8)kg],采用3×3双拉丁方设计,测定白酒糟发酵粉和豆粕的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每个试验期7 d,前5 d为适应期,后2 d为食糜收集期。结果表明,白酒糟发酵粉和豆粕的消化能分别为9.42 MJ/kg和14.77 MJ/kg;代谢能分别为8.91 MJ/kg和14.39 MJ/kg。白酒糟发酵粉消化能和代谢能均显著低于豆粕(P<0.05),分别为豆粕的64%和62%。白酒糟发酵粉和豆粕必需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59.26%和79.85%;非必需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44.77%和74.72%;总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52.82%和77.57%。除色氨酸和胱氨酸外,均显著低于豆粕(P<0.05)。白酒糟发酵粉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豆粕的74%、60%和68%。综上所述,白酒糟发酵粉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低于豆粕,但仍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白酒糟发酵粉可作为蛋白质饲料原料应用于养猪生产。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利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Ⅱ)研究外源淀粉酶对肉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的影响,为准确评价饲用酶制剂的有效性提供依据。试验采用2×4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参照我国《鸡饲养标准》(NY/T 33—2004)和NRC(1994)鸡营养需要配制肉鸡1~21日龄和22~42日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并分别在2种基础饲粮中添加1 840、9 200和18 400 U/g的外源淀粉酶配制6种添加淀粉酶的饲粮,以不添加外源淀粉酶的2种基础饲粮作为对照,利用SDS-Ⅱ测定8种饲粮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体外表观粗蛋白质消化率(IVACPD)、体外标准化粗蛋白质消化率(IVSCPD)、体外淀粉消化率(IVSTD)、体外总能消化率(IVGED)和体外代谢能(IVME)。每种饲粮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设1根消化管。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 840、9 200和18 400 U/g淀粉酶组饲粮胃阶段的IVDMD和IVGED均显著增加(P0.05);18 400 U/g淀粉酶组饲粮的IVME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2~42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DMD、IVGED以及IVME均显著高于1~21日龄饲粮(P0.05)。2)1 840和9 200 U/g淀粉酶组的全消化道IVACPD和IVSCP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42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ACPD和IVSCPD显著高于1~21日龄饲粮(P0.05)。3)8种饲粮的全消化道IVSTD均在99.40%以上,9 200和18 400 U/g淀粉酶组的全消化道IVST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21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STD显著高于22~42日龄饲粮(P0.05)。4)饲粮营养水平和淀粉酶添加剂量对肉鸡饲粮IVDMD、IVDGE、IVACPD、IVSCPD、IVSTD和IVME均存在交互作用(P0.01)。在本试验条件下,外源淀粉酶的添加提高了肉鸡饲粮胃阶段的IVDMD、IVDGE,1 840和9 200 U/g外源淀粉酶提高了肉鸡饲粮的IVACPD、IVSCPD,18 400 U/g外源淀粉酶提高了肉鸡饲粮的IVME;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淀粉几乎完全降解,外源淀粉酶对IVSTD的影响可以忽略;饲粮营养水平和外源淀粉酶添加剂量对肉鸡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存在交互作用,22~42日龄饲粮的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均高于1~21日龄饲粮。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比较肉鸡基础饲粮组成对线性回归法测得豆粕中磷的真回肠消化率(TID)的影响。试验选用432只雄性15日龄罗氏肉鸡,根据初始体重按照3×3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9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9个日粮处理组包含3种基础饲粮(玉米淀粉组、酪蛋白组和玉米组)和3个豆粕水平(13.0%、26.0%和39.0%),试验期7 d。结果表明:酪蛋白组和玉米组肉鸡体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高于玉米淀粉组(P0.05),而玉米组的采食量高于玉米淀粉组和酪蛋白组(P0.01);玉米组干物质表观回肠消化率低于玉米淀粉组和酪蛋白组(P0.01);玉米组回肠食糜中磷的排泄量高于玉米淀粉组和酪蛋白组(P0.01);酪蛋白组可消化磷含量大于玉米组,而玉米组可消化磷含量大于玉米淀粉组(P0.01);酪蛋白组磷的表观回肠消化率大于玉米淀粉组(P0.05),而玉米淀粉组大于玉米组(P0.01);饲喂不同日粮肉鸡的回肠食糜磷排泄量和可消化磷含量随豆粕水平提高线性增加(P0.01)。线性回归法测得玉米组豆粕中磷的TID(61.85%)低于玉米淀粉组(75.08%)和酪蛋白组(71.77%)豆粕中磷的TID(P0.05)。由此可见,肉鸡基础饲粮类型显著影响豆粕中磷的TID的评定。  相似文献   

16.
发酵豆粕对鲁烟白猪回肠养分消化率及氮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通过筛选得出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的最佳发酵组合,并通过代谢试验获得发酵豆粕对鲁烟白猪回肠消化率及氮平衡的影响。首先通过L16(43)正交设计试验发酵豆粕,从中筛选出最优组合及其最佳比例。选择体重(40±1.25)kg安装回肠末端简单T型瘘管的健康鲁烟白阉公猪5头,分别饲喂普通日粮(Ⅰ)、3%发酵豆粕日粮(Ⅱ)、0.5%乳酸普通日粮(Ⅲ)、0.2%蛋白酶普通日粮(Ⅳ)、0.5%乳酸+0.2%蛋白酶的普通日粮(Ⅴ),采用5×5拉丁方试验设计,比较各组养分消化率、氨基酸回肠末端表观消化率和氮平衡。结果表明,第Ⅱ组的粗蛋白质消化率、粗脂肪消化率最高,显著高于Ⅰ、Ⅲ、Ⅳ、Ⅴ组(P0.05)。总氨基酸回肠末端表观消化率第Ⅱ组显著高于第Ⅰ、Ⅲ、Ⅳ、Ⅴ组(P0.05)。第Ⅱ组的总氮排出量最低,与Ⅰ、Ⅲ、Ⅳ、Ⅴ组相比分别降低了19.26%、30.88%、38.27%、33.42%(P0.05,P0.01)。氮沉积、氮的生物学价值、氮的沉积率第Ⅱ组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说明在鲁烟白生长猪日粮中添加发酵豆粕能显著提高养分消化率,但在日粮中添加发酵产物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利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Ⅱ)研究外源淀粉酶对肉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的影响,为准确评价饲用酶制剂的有效性提供依据。试验采用2×4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参照我国《鸡饲养标准》(NY/T 33—2004)和NRC(1994)鸡营养需要配制肉鸡1~21日龄和22~42日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并分别在2种基础饲粮中添加1 840、9 200和18 400 U/g的外源淀粉酶配制6种添加淀粉酶的饲粮,以不添加外源淀粉酶的2种基础饲粮作为对照,利用SDS-Ⅱ测定8种饲粮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体外表观粗蛋白质消化率(IVACPD)、体外标准化粗蛋白质消化率(IVSCPD)、体外淀粉消化率(IVSTD)、体外总能消化率(IVGED)和体外代谢能(IVME)。每种饲粮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设1根消化管。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 840、9 200和18 400 U/g淀粉酶组饲粮胃阶段的IVDMD和IVGED均显著增加(P<0.05);18 400 U/g淀粉酶组饲粮的IVME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2~42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DMD、IVGED以及IVME均显著高于1~21日龄饲粮(P<0.05)。2)1 840和9 200 U/g淀粉酶组的全消化道IVACPD和IVSCP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42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ACPD和IVSCPD显著高于1~21日龄饲粮(P<0.05)。3)8种饲粮的全消化道IVSTD均在99.40%以上,9 200和18 400 U/g淀粉酶组的全消化道IVST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21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STD显著高于22~42日龄饲粮(P<0.05)。4)饲粮营养水平和淀粉酶添加剂量对肉鸡饲粮IVDMD、IVDGE、IVACPD、IVSCPD、IVSTD和IVME均存在交互作用(P<0.01)。在本试验条件下,外源淀粉酶的添加提高了肉鸡饲粮胃阶段的IVDMD、IVDGE,1 840和9 200 U/g外源淀粉酶提高了肉鸡饲粮的IVACPD、IVSCPD,18 400 U/g外源淀粉酶提高了肉鸡饲粮的IVME;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淀粉几乎完全降解,外源淀粉酶对IVSTD的影响可以忽略;饲粮营养水平和外源淀粉酶添加剂量对肉鸡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存在交互作用,22~42日龄饲粮的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均高于1~21日龄饲粮。  相似文献   

18.
玉米、豆粕、小麦粉用于北京白鸭时真代谢能值(TME)和真氨基酸消化率(TAAD)的可加性已作过研究。由单一饲料所估测的饲料价值和由以上原料组成的完全饲料所观察到的饲料价值间的差异常被用于测试其可加性。48只试验鸭用以下日粮处理:玉米、豆粕(44%CP)、低等小麦粉(小麦加工副产品,纤维<4%,以后简称为小麦粉)、完全日粮1(玉米+豆粕)、完全日粮2(玉米+豆粕+小麦粉)和葡萄糖。葡萄糖组用于估测内源损失。玉米、豆粕、小麦粉和两组完全日粮的氮校正TME(TMEn)分别为14.281,12.221,10.475,13.180,13.025KJ/g。总的来说,完全日粮中观察到的TME和TMEn值与估计值差异不显著(P>0.05),而玉米、豆粕、及小麦粉组中的TME和TMEn值均具有可加性。玉米、豆粕、小麦粉和两组完全日粮的平均TAAD值差异不显著即87.03%,88.15%,90.58%,85.83%和87.02%。TAAD观察值与估计值间的差异只有完全日粮1中的精氨酸、赖氨酸和天冬氨酸及完全日粮2中的精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两组完全日粮中的玉米、豆粕和小麦粉的TME和TMEn值均具有可加性,但有些氨基酸的消化率不具可加性而表现出组合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3个试验分别对豆粕、大豆浓缩蛋白和发酵豆粕氨基酸回肠消化率、代谢能及其在早期断奶仔猪中的应用进行评价。试验1采用4×4拉丁方设计,4头初始体重为(14.2±1.4)kg的阉割公猪,日粮中唯一的能量来源是玉米,另外3种日粮用25%的大豆加工产品替代日粮中的玉米,分别测定日粮中消化能和代谢能含量的差异。在试验2中,选择4头初始体重为(18.2±1.5)kg带有回肠瘘管的阉割公猪,分配到4×4拉丁方设计。3种日粮以玉米淀粉为基础,用大豆加工产品作为氨基酸唯一来源,同时对照组作为无氮日粮,用于测量内源性氨基酸的损失。在试验3中,选择21 d断奶、初始体重为(5.6±0.9)kg的仔猪192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6头组,分别饲喂3种大豆加工产品日粮。进行为期21 d的饲养试验。结果 :大豆浓缩蛋白和发酵豆粕中代谢能和消化能的含量显著高于玉米(P 0.05),豆粕消化能水平显著高于玉米(P 0.05)。大豆浓缩蛋白粗蛋白质消化率(89.25%)显著高于豆粕(84.3%)(P 0.05)。除了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和脯氨酸外,大豆浓缩蛋白中大多数氨基酸的消化率均显著大于豆粕(P 0.05),大豆浓缩蛋白和发酵豆粕组断奶仔猪的日增重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豆粕组(P 0.05)。从1~7 d、8~14 d及1~21 d,大豆浓缩蛋白和发酵豆粕组断奶仔猪评分均高于豆粕组(P 0.05)。结论 :大豆浓缩蛋白的代谢能和氨基酸消化率高于豆粕,发酵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中一些必需氨基酸的消化率高于豆粕,大豆浓缩蛋白和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改善作用也优于豆粕。  相似文献   

20.
玉米、豆粕、小麦粉用于北京白鸭时真代谢能值(TME)和真氨基酸消化率(TAAD)的可加性已作过研究。由单一饲料所估测的饲料价值和由以上原料组成的完全饲料所观察到的饲料价值间的差异常被用于测试其可加性。48只试验鸭用以下日粮处理:玉米、豆粕(44%CP)、低等小麦粉(小麦副产品,纤维<4%,以后简称为小麦粉)、完全日粮1(玉米+豆粕)、完全日粮2(玉米+豆粕+小麦粉)和葡萄糖。葡萄糖组用于估测内源损失。玉米、豆粕、小麦粉和两组完全日粮的氮校正TME(TMEn)分别为3.411、2.919、2.502、3.148、3.111Kcal/g。总的来说,完全日粮中观察到的TME和TMEn值与估计值差异不显著(P>0.05),而玉米、豆粕及小麦粉组中的TME和TMEn值均具有可加性。玉米、豆粕、小麦粉和两组完全日粮的平均TAAD值差异不显著即87.03%,88.15%,90.58%,85.83%和87.02%。TAAD观察值与估计值间的差异只有完全日粮1中的精氨酸、赖氨酸和天冬氨酸及完全日粮2中的精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两组完全日粮中的玉米、豆粕和小麦粉的TME和TMEn值均具有可加性,但有些氨基酸的消化率不具可加性而表现出组合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