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白粉病产量损失及防治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发病条件下,抽穗扬花期,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与染病小麦千粒重下降率有极显著正相关,y=-1.0317+3.8557lnx±2.7417。抽穗期无论病指高低,后期病害流行速率相近。此时应用粉锈宁防治,防治指标为:病情指数1.83。  相似文献   

2.
麦穗形态学与抗吸浆虫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系统观测了85个品种材料的小穗高度、宽度、密度,抽穗期麦芒与穗轴的夹角,抽穗期小穗与穗轴的夹角,第1对麦芒长,第2对麦芒长,护颖芒的长度,扬花盛期内外颖的开张角度和持续的时间,内外颖的长度差,内颖缘膜的宽度等。利用重量法测定了各品种的灌浆速度及扬花10天后千粒重与成熟期千粒重之比。结合生育期运用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等方法,找出了对抗性表现有显著作用的8个因子,以每穗虫量为依变量建立了估测品种抗虫程度的多元回归方程;从小麦吸浆虫的为害习性出发,提出了小麦对吸浆虫的抗性机制是多层次、综合性的论点,比较合理地解释了小麦品种对吸浆虫所表现的各种抗性类型。  相似文献   

3.
麦秆产卵、为害与小麦生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試驗証明,麦株上麦稈蝇的着卵率与为害率,以小麦孕穗以前的阶段为大,而且愈前愈大。田間冬小麦从出現第二节到抽旗叶的阶段,是危险受害期。防治与测报工作应考虑这一阶段时間。不同品种的受害程度,与品种抽旗期的迟早有关;抽旗到抽穗的生育速度是品种受害程度的重要标誌。通过品种比較試驗,看出品种被害程度与各品种抽旗期与成虫高峯期偏差日数,加上抽旗到抽穗历期的总值有高度正相关,其直线迴归为:y=0.41x-2.77,这两个指标也可作为测报与选育抗虫品种的参考。采取选用品种,調节播种期,适当施肥等农业技术措施,提早小麦生育期,可以有效地控制与減輕麦稈蝇的为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湖北小麦白粉病常发区——鄂北麦区进行的2a观察试验表明: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基础工作是播种期用粉锈宁拌种。轻病年1次拌种即可控病增产;中等发病年,须在拌种基础上,后期再进行粉锈宁喷雾防治1次,遗漏拌种田也可在孕穗期喷雾防治1次补救;重发病年,除拌种田须后期喷雾防治1次外,未拌种田应在孕穗期和扬花期连续进行2次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5.
小麦散黑穗病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拟合出了小麦散黑穗病Ustilago tritici(Pers.)Jens。在麦田的空间分布型属负二项分布,部分也符合奈曼分布(A)型。用Iwao、Kuno、Green和Iwao-Kuno方法研究,提出了序贯抽样技术、理论抽样数和随机抽样分布点,以供在测报和防治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6.
 治疗剂的应用是防治小麦锈病的新方向,已引起国际上普遍重视,并有不少成功的先例。  相似文献   

7.
东北春小麦丛矮病流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通过重病区的系统调查和流行因素定量测定,明确在灰飞虱是小玫丛矮病最主要的介体,占飞虱种群的95%以上。灰飞得在中肋地区1年发生3代,在麦茬、草根、土缝内越冬,老熟带毒若虫和成虫是次年主要的初侵染源,其数量和带毒率与小麦全矮病发病率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回归求得如下关系:Y=0.1823Z1-5.7418X2-0.03099X3+1.1404X4。病情与小麦受侵洒时期密切相关。田间试验表明,三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1957—1979年间,根据多次田间调查春小麦品种对麦秆蝇抗性机制研究的结果。麦秆蝇有趋向遮荫较差麦田的习性,卵散产,主要产在叶片正面近基部处。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品种对麦秆蝇的抗性,主要是由此虫产卵对不同品种的选择性决定的。影响产卵选择性的特性已证明有生育期、叶面茸毛性、叶片宽度及叶片与茎秆间交角。抽穗愈早、叶面茸毛密而长、叶片狭或叶片与茎秆间交角大,则着卵较少。统计分析这些差异都是显著的。此外,有一年的田间调查表明叶色深的品种着卵较少,叶色深浅与着卵量有显著的负相关。但这需要进一步验证。还有,品种生育期的长短与幼虫入茎成活率,已证明有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品种生育期也起一定的抗生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麦品种资源对小麦梭条斑花叶病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0.
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植抗虫品种是防治麦红吸浆虫的经济有效措施,研究小麦品种抗虫性是抗虫育种的重要基础。在50、60年代,国内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但随着吸浆虫为害的逐步控制,此项研究也随之中断。近几年,吸浆虫的发生为害又有回升。为此,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1982—1936年,在宁夏高寒山区隆德县,对冬麦苗期重要害虫麦种蝇进行了生活年史、习性、危害损失等方面的研究。此虫1年1代,以卵态幼虫在土内越冬,冬麦返青后幼虫蛀入分蘖节食害,造成大量死苗。成虫卵巢发育缓慢,羽化后经50天左右才交尾产卵。本文报道麦种蝇生物学及其对小麦的危害,并提出以苗被害率15%为防治阈限。  相似文献   

12.
小麦丛矮病(NCMV)寄主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小麦丛矮病的寄主范围,用带毒灰稻虱(Laodelphax striatella Fallen)接种,然后用无毒灰稻虱若虫回接,同时结合血清学反向炭凝法检测,共计测定29属70种禾谷类作物和杂草。结果有16属53种禾本科植物是本病毒的寄主,其中42种是我们新证实的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13.
1983年和1987年3月间,作者先后在浙江省新昌县良种场和江苏省宜兴县张渚镇调查麦病时,发现在扬麦4号小麦品种田中,大面积发生一种叶片发黄,植株矮缩的病害,1984年3月江苏省武进县送检的扬麦4号病株也呈同样症状。经初步研究,鉴定为由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和土传小麦花叶病毒(SBWMV)复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4.
小麦兰矮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兰矮病是分布在我国北方冬麦地区,陕北群众称之为“黑疸”灾害的一种病毒病害,由条斑叶蝉(Psammotettix striatus L.)介体传播。主要症状是叶色浓绿、挺硬,茎节矮缩,穗不抽展,穗实率低。新叶片萎化,色淡,背面呈油绿色。病毒质粒线状,16×100~1200毫微米。叶蝉最短获毒期30分钟,体内循回期最少3天,植株体内潜育期11~37天,平均24.2天。中间寄主植物以谷子和狗尾草为主要显性寄主,初步认为是新的病毒病害。  相似文献   

15.
麦蚜与天敌相互关系研究及麦蚜防治指标初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损失率与麦长管蚜、七星瓢虫幼虫关系极显著,与禾缢管蚜关系显著。经对田间麦蚜防治指标初步试验探讨,揭示了在麦蚜、天敌共存的农田系统内,由于天敌捕食控制作用,原来仅以麦蚜为害单因素所制定的防治指标可有较大幅度的放宽。  相似文献   

16.
麦秆蝇是华北春麦区的主要害虫,选育抗虫品种是一种有希望的防治途径。作者等于1957—1966及1973—1978年先后16年中,在内蒙几处生产、研究单位结合其原始材料及品种试验地栽培的春小麦品种,进行了麦秆蝇产卵情况及为害率的调查。先后共调查过32次,计共1372品种次,包括867个品种(系)。本项调查均以当时推广的丰产但不抗虫的品种为对照品种,1966年前是甘肃96号,1973年后是白欧柔。抗性比较根据品种的被害指数,即其被害率与对照品种被害率的比率,以对照被害率作为100计算,共分高抗、抗、中等、感虫及高感五级,其被害指数标准依次为0—20,20.1—40,40.1—60,60.1—80及≥80.1。共鉴定出高抗级28个品种,抗级的33个品种,另外,根据1—2次调查有81个品种被害指数很低,其抗虫性值得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17.
小麦内生有害细菌的定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inor Pathogens(微病原菌)作为植物病理学的又一概念,在最近的三十年中已为植物病理学家和研究人员普遍认可。其分布的广泛性和种群数量的优势引起人们日益强烈的关注,其在植株体内的活动更是人们想要了解的,为此我们利用悉生小麦通过透射电镜对其定殖转移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麦茎蜂(Cephus sp.)是春小麦的主要蛀茎害虫。本世纪以来,国内外已有大量有关麦茎蜂发生与为害的报道。麦茎蜂的生活周期为1年1代,除成虫羽化出土进行交尾产卵的3~5d外,其余时间均在小麦茎腔内生活。以老熟幼虫在小麦根茬内结茧休眠越冬,幼虫休眠期为300余d。本文着重研究麦茎蜂幼虫在休眠越冬期间,环境条件对其生存的影响,探讨有效的生态及耕作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栽培防病措施对防治小麦白粉病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栽培措施对防治小麦白粉病的作用,通过不同栽培措施对病情产生不同影响的大量田间调查,明确了小麦早播、密播,过量水、肥条件下的旺苗和种植高度感病品种,都会加重小麦秋苗带菌量。短期播种、合理密植、视墒灌水、配方施肥、培育小麦壮苗及避免种植高感品种等均能减轻小麦秋苗带菌量。小麦秋苗带菌量大,则翌春病菌越冬菌源量也大。种植高感品种在田间有发病中心的作用。应把栽培防病措施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以充分发  相似文献   

20.
半干旱地区春旱对春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春旱使春小麦营养生长滞后,提前进入生殖生长,抽穗率降低,退化小穗的比例增加,造成大幅度减产。从春小麦的水分生态位适宜度看,五月上、中旬为水分伤害的第一个阈值点,五月下旬至六月初为水分伤害的第二个阈值点。后者是常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