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较研究了低鱼粉饲料中添加微胶囊蛋氨酸或晶体蛋氨酸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消化酶和蛋白质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将鱼粉组和减少鱼粉后蛋氨酸缺乏组分别设为正、负对照组,试验组饲料在负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晶体蛋氨酸(MET)、羟基蛋氨酸(MHA)、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微胶囊蛋氨酸(CAP)、丙烯酸树脂微胶囊蛋氨酸(RES)和棕榈酸甘油酯微胶囊蛋氨酸(TPA),共7组等氮等脂饲料.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鱼,初始体质量(5.40±0.07)g,流水养殖8周,水温29~31℃.结果显示微胶囊蛋氨酸组的军曹鱼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正对照组和MET组(P<0.05),MET和TPA组肝脏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著高于正负对照组(P<0.05);MET组军曹鱼幼鱼摄食后0.5 h肠道Na+、K+-ATP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摄食3 h后正对照组和RES组Na+、K+-ATP酶活性上升,显著高于CAP和MHA组(P<0.05),摄食8 h后正对照组和微胶囊蛋氨酸组显著高于MHA和MET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军曹鱼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晶体蛋氨酸即可增进氨基酸的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微胶囊有助于蛋氨酸在肠道中的缓慢释放,提高肠道内胰蛋白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以氯化镧(LaCl3?7H2O)为试验毒物,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试验材料,采用21 d慢性毒性试验(La3+含量分别为0.00、0.04、0.08、0.16、0.32、0.80 mg/L),通过检测稀有鮈鲫肝胰脏中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了镧暴露胁迫对水生动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期从抗氧化生理响应的角度探讨稀土元素镧对水生动物的毒理机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04~0.32 mg/L试验组肝胰脏SOD活性出现一定程度降低(P>0.05),但0.80 mg/L组SOD活性出现一定程度上升(P>0.05);0.04~0.32 mg/L试验组肝胰脏CAT活性较对照组出现一定程度降低(P>0.05),但0.80 mg/L组CAT活性出现一定程度上升(P>0.05),且0.80 mg/L组CAT活性显著高于0.04~0.32 mg/L组(P<0.05);0.04~0.16 mg/L试验组肝胰脏MDA含量较对照组出现一定程度降低(P>0.05),0.32mg/L组MDA含量略微升高(P>0.05),0.80 mg/L组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也显著高于其它La3+暴露组(P<0.05)。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La3+暴露胁迫会对环境中水生生物抗氧化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红鱼粉型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大菱鲆摄食、生长及肝脏功能的影响。1080尾初始体质量(19.52±0.02)g的大菱鲆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0尾,置于12个2.4 m×1.2m×1.1m养殖缸中,投喂白鱼粉饲料、红鱼粉饲料及红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150 mg/kg和300mg/kg胆汁酸4种试验饲料。67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与白鱼粉型饲料相比,红鱼粉型饲料组大菱鲆的特定生长率、肥满度、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均显著降低(P0.05),而饲料系数和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在红鱼粉型饲料中添加150mg/kg胆汁酸后,大菱鲆的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均显著高于未添加胆汁酸组(P0.05);添加300mg/kg胆汁酸试验组的大菱鲆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未添加胆汁酸组(P0.05)。综上所述,红鱼粉型饲料中添加150mg/kg胆汁酸能够显著提高大菱鲆的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添加300mg/kg胆汁酸能显著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起到保护大菱鲆肝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选取初始体重为(13.17±0.68)g、初始体长为(11.86±0.53)cm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72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分别投喂添加0、50、100、200、400、800 mg/kg姜黄素的实验饲料,分别标记为T1–T6。实验周期为60 d,实验结束后,测定黄颡鱼生长、消化和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显示,各实验组特定增长率和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4组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3、T4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T1组)(P0.05);T3、T4、T5组前肠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4组前肠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6组肝胰脏、T5组脑与T4组头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升(P0.05);脑实验各组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6组肝胰脏、T5组脾脏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4组肝胰脏、T5组脾脏、T5组中肾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提升(P0.05);血清实验各组GSH-PX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脏实验各组谷胱甘肽(GSH)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5组肝胰脏、T4组脾脏和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姜黄素可以显著提高黄颡鱼的生长性能、消化能力以及抗氧化能力,以200 mg/kg添加量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选用初始体质量为(314.7±9.9)g的草鱼(Ctenophary ngodon idella)24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尾鱼,分别饲喂氯化胆碱添加量为0%(对照组)、0.2%、0.4%和0.6%(占饲料的质量分数)的4组饲料(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8.01%和4.54%),胆碱实测含量分别为1010mg/kg、2516mg/kg、4184mg/kg、5852mg/kg,养殖77d后,考察氯化胆碱对草鱼成鱼生长性能、脂肪沉积及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添加0.4%和0.6%氯化胆碱可显著提高鱼体增重率(P0.05)、特定生长率(P0.05),降低饲料系数(P0.05);添加0.2%~0.6%氯化胆碱可显著降低肝胰脏和全鱼脂肪含量(P0.05);添加0.4%和0.6%氯化胆碱,肌肉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添加0.2%~0.6%氯化胆碱可显著提高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P0.05),添加0.4%和0.6%氯化胆碱可显著降低肝胰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P0.05);在脂肪代谢酶方面,添加0.2%~0.6%氯化胆碱可显著提高前肠脂肪酶活性(P0.05),添加0.6%氯化胆碱显著提高脂蛋白脂酶活性(P0.05),添加0.4%~0.6%氯化胆碱可显著升高肝脂酶和总脂酶活性(P0.05)。综上所述,适量添加胆碱能改善草鱼成鱼生长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肝胰脏、全鱼和肌肉的脂肪含量,提高脂肪代谢酶活性。建议草鱼实用饲料中氯化胆碱添加量为0.4%~0.6%。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姜黄素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进行为期60 d的试验。配制姜黄素水平为0(对照组)、15、30、60、120、240 mg/kg的6组试验饲料,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鱼,试验鱼平均体质量为(4.17±0.39) g。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60 mg/kg姜黄素添加组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30 mg/kg和60 mg/kg组饲料系数显著下降(P<0.05);30 mg/kg和60 mg/kg姜黄素添加组血液中的白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红细胞、血红蛋白无显著差异;随着姜黄素含量的增加,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含量先降后升,与对照组相比,60 mg/kg组谷丙转氨酶显著降低(P<0.05),60 mg/kg和120 mg/kg组谷草转氨酶显著降低(P<0.05),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0、60 mg/kg和120 mg/kg姜黄素添加补体替代途径活力(ACH50)显著升高(P<0.05);姜黄素添加组肿瘤坏死因子-α活性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维生素B6含量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幼鱼生长、体成分、肝脏酶活和转氨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以确定其对维生素B6的需求量。配制6组维生素B6实际含量分别为2.08(对照组)、3.25、4.16、6.32、10.17和31.14 mg/kg的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36.35± 0.06) g的许氏平鲉幼鱼63 d。结果显示,随着维生素B6含量的增加,实验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16 mg/kg组达到最高。4.16 mg/kg组脏体比(VS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25?10.17 mg/kg组的肝体比(HSI)和肠体比(IS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25?31.14 mg/kg组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全鱼和肌肉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先升高后降低,4.16?10.17 m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含量(MDA)先降低后升高,3.25?31.14 mg/kg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维生素B6含量先升高后平稳;3.25?31.14 mg/kg组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草转氨酶(GOT1和GOT2)基因相对表达量先升后降,3.25?31.14 m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丙转氨酶(GPT1和GPT2)基因相对表达量先升后降,均在6.32 mg/kg组达到最大值;酪氨酸转氨酶(TAT)基因相对表达量先升后降,4.16?10.17 mg/kg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丝氨酸转氨酶(SerC)基因相对表达量呈下降趋势,4.16?31.14 mg/kg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3.25 mg/kg组(P<0.05)。以WGR、肝脏维生素B6含量和GPT为评价指标,经折线回归分析表明,体重36 g的许氏平鲉幼鱼维生素B6的需求量为3.53?6.32 mg/kg饲料。  相似文献   

8.
选用养殖规格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成参72头(40.31±1.27g),分别按蛋氨酸硒添加量0、0.2、0.4、0.6、0.8、1.0 mg/kg进行分组强化饲喂。试验进行28天,平均水温13℃,盐度27‰,p H 8.1,试验结束时分别测定各组成参的特定生长率(SGR)、摄食率(IR)、排粪率(FPR)、饲料转化率(FCR)和表观消化率(AD)。结果表明: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排粪率在硒添加量为0.6 mg/kg时分别达到最大值0.22%/d、0.0121 g/g·d、0.006 4 g/g·d,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转化率在硒添加量为0.4 mg/kg时达到最大值为18.37%,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成参对饲料中干物质、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在硒添加量为0.6 mg/kg时达到最大值42.25%,79.61%,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在硒添加量为0.8 mg/kg时达到最大值95.52%,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综合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情况,饲料中添加0.6~0.8 mg/kg的硒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肉碱对草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0、200、300和400mg/kg DL-肉碱,饲喂平均体重134.3±12.1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8W,以增重率、饲料系数(FCR),肌肉和肝胰脏中蛋白脂肪含量,肠道脂肪消化酶,肝胰脏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和脂肪酸合成酶(FAS)等指标为判据,研究肉碱对草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00mg/kg肉碱提高鱼体增重率5.70%(P < 0.05),降低FCR5.26%(P < 0.05);添加200~400mg/kg肉碱显著降低了肌肉和肝胰脏中的脂肪含量(P < 0.05);当肉碱添加量为300mg/kg时,肌肉蛋白含量最高;肉碱对肌肉水分和灰分、肝胰脏的蛋白含量无影响(P > 0.05);添加200、400mg/kg肉碱显著降低了血清胆固醇含量(P < 0.05);在脂肪代谢酶活性方面,200mg/kg肉碱组肠道脂肪消化酶和HL活性较对照组提高28.0%、38.6%(P < 0.05);添加400mg/kg肉碱提高肠道脂肪消化酶、HL及总脂酶活性41.41%、36.26%、10.66%(P < 0.05),降低FAS活性47.3%(P < 0.05)。综上所述,适量肉碱能改善草鱼生长性能、降低肌肉和肝胰脏脂肪含量及促进脂肪降解。建议草鱼饲料中肉碱添加量为200mg/kg。  相似文献   

10.
用分别添加3%刺五加、蒲公英、枸杞子、金银花和大蒜单方中草药的基础日粮饲喂鲤(Cyprinus carpio),在第15 d和第30 d测定其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及红细胞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显示,15 d时,血清GOT活性仅大蒜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血清GPT及红细胞CAT活性各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30 d时,血清GOT活性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不显著,血清GPT活性刺五加组和蒲公英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红细胞CAT活性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氨氮应激条件下果寡糖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非特异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360尾初重为13.5 g的团头鲂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缸30尾鱼,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投喂果寡糖(FOS)添加量为0.4%和0.8%的日粮,饲养8周,养殖试验结束后,用10 mg/L的NH4Cl对24尾鱼进行氨氮应激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氨氮应激前,0.4%FOS组的血液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8%FOS组,在氨氮应激后,0.4%FOS组的GOT活性有降低的趋势,但仅在24 h时显著低于0.8%组,0.8%组和对照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血清酸性磷酸酶、补体3(C3)、补体4(C4)、酚氧化酶都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应激后的3、24、12、12 h达到最大值。此外,应激前0.4%FOS组补体C3、C4、酚氧化酶的活性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应激后0.4%FOS组C3在3 h处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是在其它时间点各组差异并不显著,果寡糖添加水平和采样时间对这些免疫指标都无显著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4%的果寡糖能够提高团头鲂的免疫力指标活性,提高了团头鲂抗氨氮应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有机铬对热应激蛋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有机铬对热应激蛋鸡血清中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处于热应激条件下的192只35周龄新罗曼褐壳蛋鸡随机分为6组,分别饲喂不添加铬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和添加10、20、40及50mg/kg铬的试验饲粮49d结果:试验组中血糖、胆固醇、总蛋白、球蛋白平均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并且添加20mg/kg铬组的血糖、胆固醇、白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于AKP活性,添加40mg/kg铬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它各组间相比均为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尿酸含量,添加50mg/kg铬组与对照组相比为差异显著。结论:有机铬具有缓解热应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饲料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铜元素的添加浓度分别为0、7.5、15、30、45mg·kg-1饲料)的硫酸铜和蛋氨酸铜,比较了硫酸铜和蛋氨酸铜对凡纳对虾生长、血液免疫因子及虾体铜的影响。添加蛋氨酸铜的各实验组生长速度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添加硫酸铜的各组,只有铜添加量为30mg·kg-1饲料的试验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组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成活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除了铜添加量为15mg·kg-1饲料的试验组,各试验组对虾血清的酚氧化酶(PO)活力都高于对照组,其中当铜添加量为30mg·kg-1时最强,在此时蛋氨酸铜添加组的PO活力高于硫酸铜;随着铜添加浓度的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增强,在添加量达到30mg·kg-1饲料时达到最大,此时硫酸铜组和蛋氨酸铜组间无差异,都为507。对虾肌肉中铜的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为(4.07±1.80)mg·kg-1,个体间差异非常大;肝胰脏中铜的最高含量为210.36mg·kg-1,最低为33.78mg·kg-1(空白对照组),明显高于肌肉中的含量。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同硫酸铜相比,蛋氨酸铜没有显著的促生长效果,对肌肉、肝铜含量以及SOD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选取以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板蓝根(Baphicacanthus cusia)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配制5组饲料[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0.1%、0.2%、0.4%和0.8%],连续投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初始体质量为(4.14±0.06)g]56 d,每组3个重复,研究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和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对虾的成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0.2%组差异显著(P〈0.05);0.2%组和0.8%组的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肝胰脏和肠道的消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0.2%组的肝蛋白酶和肝淀粉酶显著增高(P〈0.05),0.1%组和0.4%组的肠蛋白酶和肠淀粉酶显著增高(P〈0.05)。0.2%组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随着中草药添加量的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指标呈现先下降后增高的趋势,0.4%组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能促进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和免疫相关酶活性,适宜添加量为0.2%。  相似文献   

15.
在水温10.2~12.4℃、p H 7.8~8.0、盐度24~28条件下,将平均体质量为(45±5)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饲养在室内养殖池的网箱中,投喂蛋氨酸硒添加量分别为0mg/kg、0.2mg/kg、0.4mg/kg、0.6mg/kg、0.8mg/kg和1.0mg/kg的6组饲料。饲养60d后,测定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SGR)和体壁中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当蛋氨酸硒添加量为1.0mg/kg饲料时,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粗蛋白、粗灰分含量最大,较对照组分别高155.56%、5.65%和2.9%(P0.05),而仿粗脂肪含量最低,较对照组低10.61%(P0.05)。  相似文献   

16.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梯度的蛋氨酸钴(Co Met),制成钴含量分别为0.30 mg/kg、1.75 mg/kg、3.42 mg/kg、6.73 mg/kg、12.56 mg/kg、25.50 mg/kg的6组实验饲料(记作D1、D2、D3、D4、D5、D6组),饲喂初始体重(60.02±0.42)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E.fuscoguttatus♀)幼鱼8周,研究蛋氨酸钴对其生长、矿物元素沉积和肝脏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饲料中蛋氨酸钴含量的增加,实验鱼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先升后降,D3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饲料系数(FCR)先降后升,D3、D4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蛋氨酸钴对肌肉水分和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粗蛋白含量呈降低的趋势,D5、D6组显著低于D1~D4组(P0.05),但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粗脂肪含量先降后升,D4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D6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肠道、脊椎骨及肌肉钴含量均随饲料中蛋氨酸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全鱼钴沉积率呈先升高后平稳的趋势,D1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肝脏铁、铜和锌含量随饲料中蛋氨酸钴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肝脏锰含量显著降低(P0.05)。随饲料中蛋氨酸钴的增加,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先升后降,D5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5、D6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肝脏精氨酸酶(DArg)活力随饲料中蛋氨酸钴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D4~D6组肝脏羧肽酶A(CPA)活力显著高于D1~D3组(P0.05),但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本实验条件下,以SGR为评价指标,经折线回归分析,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对钴的最适需求量为3.25 mg/kg,即53.28 mg(Co Met)/kg(饲料)。  相似文献   

17.
糖萜素对鲤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体重约10.5 g的健康鲤鱼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设空白对照组(基础饵料,不加添加剂)、正对照组(在基础饵料中添加10%黄霉素40 mg/kg)、试验组(分别添加糖萜素150、300、450 mg/kg),试验期70 d.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添加150、300、450 mg/kg的糖萜素组,增重分别提高13.42%(P<0.05)、18.66%(P<0.01)、19.06%(P<0.01),均降低了饵料系数(P<0.05);头肾体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显著提高攻毒后的成活率(P<0.05),极显著提高攻毒15 d后血清溶菌酶活力(P<0.01).与正对照组相比,添加300、450 mg/kg的糖萜素组,各指标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糖萜素可促进鲤鱼生长和提高免疫功能,在鲤鱼饵料中添加300 mg/kg糖萜素可达到添加黄霉素40mg/kg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选用初始质量为(10.29±0.70) g的中华鳖稚鳖30只,随机分成5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g/kg)和低聚木糖分别为:对照组(0,0)、I组(1,100)、Ⅱ组(1,200)、Ⅲ组(2,100)和Ⅳ组(2,200).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投喂30 d.结果显示,各试验组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对照组,饲料系数均低于对照组,其中Ⅱ组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各试验组肠道消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Ⅱ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胆固醇含量均低于对照组,Ⅱ组和Ⅲ组的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除饲料Ⅳ组外,其余试验组血清葡萄糖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各试验组的甘油三酯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饲料I组、Ⅱ组和Ⅳ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枯草芽孢杆菌在中华鳖稚鳖饲料中推荐添加量为 1 g/kg,低聚木糖为200 mg/kg.  相似文献   

19.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至0 mg/kg、100 mg/kg、200 mg/kg、300 mg/kg、400 mg/kg和500 mg/kg,分别投喂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幼鱼8周,草鱼幼鱼体质量(4.09±0.01)g,观察GSH在草鱼组织中沉积以及对草鱼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外源GSH对草鱼生长影响不显著(P>0.05),实验组肌肉中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中GSH含量在GSH添加水平为200 mg/kg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和肌肉中丙二醛(MDA)在GSH添加水平为300 mg/kg组达到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GSH对血清中GSH和MDA影响不显著(P>0.05).草鱼肝脏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力在400 m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中GR活力有增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肝脏和肌肉中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均高于对照组,分别在300 mg/kg组和200 mg/kg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力不同程度升高,均在200 mg/kg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GSH-PX活力和T-AOC有增高趋势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和肝脏中活性氧(ROS)含量分别在400 mg/kg和300 mg/kg组达到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GSH能够促进草鱼肝脏和肌肉中GSH的沉积,提高肝脏及肌肉中GR和γ-GT活力,以及肝脏中GSH-PX和SOD活力与总抗氧化能力,减少肝脏中MDA含量,降低肝脏及血清中ROS含量,因此GSH在水产饲料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考察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饲料利用和免疫能力的影响,分别在基础组饲料中添加0 mg/kg(对照组)、300 mg/kg、400 mg/kg和500 mg/kg抗菌肽,投喂平均体重为(0.8±0.1 g)的凡纳滨对虾6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后,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0 mg/kg抗菌肽组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509.10%、1.33,较对照组提高增重率8.76%(P<0.05),降低饲料系数12.5%(P<0.05),而添加400 mg/kg、500 mg/kg抗菌肽对增重率、饲料系数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肌肉粗脂肪含量,各处理组在肌肉粗蛋白、水分含量上无显著差异;300 mg/kg、400 mg/kg抗菌肽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400 mg/kg抗菌肽组的溶菌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300 mg/kg抗菌肽,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和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添加400 mg/kg抗菌肽,对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有提高作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抗菌肽的添加量建议为300~400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