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甲壳素发酵液(Chitin fermentation liquid,CFL)在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 variety pengze)幼鱼上效果,通过在室外养殖池水体中定期泼洒CFL,比较不同用量CFL(0.01%和0.02%)以及0.02%CFL和商品壳聚糖(Chitosan,C)联合应用效果,每个处理3次重复。饲养初始彭泽鲫体重为35 g左右,培养2个月后测定幼鱼生长性能和水体指标。结果显示:0.01%CFL、0.02%CFL和0.02%CFL+C三个处理彭泽鲫总体重与养殖初期比较增重均达到20%以上,增重效果分别比对照高101.5%、110.4%和172.7%。0.01%CFL和0.02%CFL处理的彭泽鲫消化系统中脂肪酶、蛋白酶和淀粉酶比对照高22.03%以上,但两个浓度之间差异不显著。CFL处理降低养殖水体中亚硝态氮、总氮和总磷含量,0.01%CFL处理分别比对照低29.4%、15.2%和77.8%,其它两个处理与0.01%CFL差异不显著。CFL处理降低了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彭泽鲫的死亡率,提高了保护效果。结果表明,甲壳素发酵液明显提高彭泽鲫抗病能力,促进鱼体生长,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2.
对鲢鱼暴发性流行病病原进行分离和人工感染,对致病力强的菌株进行培养特性观察,并测定其生理生化反应。依《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初步鉴定为气单胞菌属中的嗜水气单胞茵(Aeromonas hydrophila)。  相似文献   

3.
网箱养殖草鱼腐皮白身病病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广西南宁江河网箱养殖草鱼新出现的腐皮白身病进行了分析 ,确定为细菌性病原 ,并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及人工感染试验。得出两株病原菌 ,经过生理、生化鉴定试验初步确定草鱼腐皮白身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和温和气单胞菌 (Aeromonassoria)合并感染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广西网箱养殖草针新出现的暴发性腐皮白身病,开展流行情况和病症调查,分离鉴定出引发该病病原,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和嗜水单胞菌(A.hgdrophila),探讨该病在河流网箱环境中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嗜水气单胞菌溶血毒素对草鱼血细胞的溶血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嗜水气单胞菌菌体和菌液上清对草鱼的体外溶血试验,发现菌细胞在培养 12hr后即具最高溶血活性,而菌液上清在菌培养 60hr后才达到最高溶血活性;在 pH6~ 8范围内嗜水气单胞菌溶血素可维持高溶血活性,而维持高溶血活性的最适培养温度为 35℃;部分糖和二价金属盐类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菌液上清的溶血活性。  相似文献   

6.
养殖欧洲鳗鲡体表溃疡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燕  肖洋 《福建水产》2012,(3):183-188
从福建诏安患病的人工养殖欧洲鳗鲡体内分离到1株致病菌,人工回归感染实验显示分离的菌株能使欧洲鳗鲡致病死亡,且临床症状与自然病例相似。分离菌具有β-溶血性;可在含盐量4%的培养基上生长;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短杆状,具有运动性;其生化反应特性与其他水生动物源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相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上与A.hydrophila属同一分支,相似性达99.8%。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 rRNA序列测定(GenBank登录号为JN391411)与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头孢噻肟钠、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奥复星、头孢吡肟、头孢孟多、左氟沙星等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虾壳为原料探讨了甲壳素、壳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试验中利用稀氢氧化钠溶液除去虾壳中的粗蛋白质,稀盐酸溶液除去虾壳中的灰分,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制备甲壳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先用5.0%氢氧化钠溶液脱粗蛋白质,处理时间5h,然后用5.0%盐酸溶液脱灰分,处理时间3h,循环处理直至加酸无气泡产生,甲壳素得率为6.0%,色泽白度为50.3,灰分为2.0%。通过正交试验探讨出甲壳素脱乙酰制备壳聚糖的最佳条件为:氢氧化钠溶液浓度50%,温度90℃,时间12h,料液比1∶70。壳聚糖脱乙酰度(D.D%)为84.8%,粘度(浓度1%)为38.3mPa.s。  相似文献   

8.
通过嗜水气单胞菌菌体和菌液上清对草鱼的体外溶血试验,发现菌细胞在培养12hr后即具最高溶血活性,而菌液上清在菌培养60hr后才达到最高溶血活性;在pH~8范围内嗜水气单胞菌溶血素可维持高溶血活性,而维持高溶血活性的最适培养温度为35℃;部分糖和二价金属类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菌液上清的溶血活性。  相似文献   

9.
南方鲇幼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与组织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然患病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幼鱼的肝脏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命名为SCL1.用该菌株人工感染健康南方鲇幼鱼,发现菌株SCL1的感染致死率高,且患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再从人工感染的患病鱼肝脏中分离病原菌,再次感染健康南方鲇幼鱼,其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确认分离菌株为南方鲇"败血症"的致病菌.该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基因序列显示其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土霉素、链霉素、氧氟沙星、氟哌酸、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而对青霉素钠、麦迪霉素、罗红霉素、甲氧苄啶、乙酞螺旋霉素不敏感.组织病理研究显示患病南方贴肝组织严重坏死,肝细胞排列紊乱,部分肝细胞核肿胀、崩解;脾脏细胞间界限不清,细胞核膨大,核内染色质疏松;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肾小囊腔间隙增大,可见该菌主要损伤南方鲇幼鱼肝、肾和脾.本研究旨在为南方站细菌性败血症的诊断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淡水养殖动物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ERIC-PCR分型与耐药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质控菌株ATCC7966为对照,采用ERIC-PCR方法对49株分别采集于中国浙江、江苏、江西、广东、湖北、上海等主要淡水养殖区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了基因分型,并分析了嗜水气单胞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模式,探讨了嗜水气单胞菌的基因型与区域性分布及其耐药性的关联性。实验结果表明,50株受试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可分为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Ⅻ这12个基因型,其中Ⅷ型菌株最多,Ⅲ型和Ⅹ型菌株最少。此外,50株受试菌株对氨苄青霉素(AMP)的耐药率高达100%,对头孢氨苄(CX)的耐药率高达98%,94%以上的菌株对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未产生耐药性。受试菌株对12种抗生素呈现出AMP、CX/AMP、CX/AMP/POL(多黏菌素)、CX/AMP/SMZ(复方新诺明)、CX/AMP/NM(新霉素)、CX/AMP/SMZ/POL、CX/AMP/SMZ/POL/GM(庆大霉素)、CX/AMP/SMZ/LOM(洛美沙星)/ENR(恩诺沙星)、CX/AMP/SMZ/LOM/ENR/OF(氧氟沙星)/LEV(左氟沙星)这9种不同的耐药模式,其中Ⅻ型菌株的耐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链,鲫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症状及在章丘市的流行情况,采取清塘排水,消毒鱼等措施可预防此病。全池泼洒鱼虾安,鱼虾宁,半呋喃唑酮拌在面糊中制成药饵,然后拌在麦麸,豆饼中投喂,收到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白鲢出血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患出血病的白鲢体内分离出两株细菌(编号为水_1、水_2),分别感染健康白鲢,人工复制白鲢出血病获得成功。对这两株细菌进行形态、营养需求、生长特性、以及生化反应等观察,作者认为,水_1菌为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水_2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前者隶属于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ceae),后者隶属于孤菌科(Vibrionaceae)。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鲤、鲢、鳙、草鱼亲鱼消化道消化酶的种类;用比色法及滴定法分别测其消化酶相对活性。结果表明:鲤、鲢、鳙、草鱼4种鱼消化道的蛋白酶、淀粉酶活性与食性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蛋白酶活性依次为鲤〉鲢〉鳙〉草鱼;淀粉酶活性依次为草鱼〉鲤〉鳙〉鲢。脂肪酶活性与食性的关系不明显。四种鱼消化酶的表达与消化...  相似文献   

14.
以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加工下脚料为原料,分离提纯其中的淀粉酶并对其部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多级分离,得到了一种相对分子质量约2.15×104的淀粉酶,命名为SCIG1。SCIG1是鲢肠道淀粉酶的一种,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5.5。  相似文献   

15.
在水温24~29℃下,将675尾规格整齐、健康、体质量为(35.59士0.44)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随机分为9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放养于水泥池中的网箱(100cm×50cm×100cm)内,投喂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豆油作为脂肪源配制的3个蛋白水平(24%、28%、32%),每一蛋白水平设3个脂肪水平(4%、6%、8%),共计9种饲料。饲料蛋能比(P/E)在15.81-22.46 mg·kJ-1之间。92d的饲养表明:D4组(蛋白质含量为28.02%,脂肪为4.30%)草鱼的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饲料中蛋白含量的增加,草鱼全肠中蛋白酶的活力逐渐升高,之后又降低,以D4组饲料的蛋白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D1、D8和D9(P〈0.05)。本实验表明,该生长阶段的草鱼所需最适蛋白水平为28.02%,能量为14307kJ.kg-1,P/E约为19.58mg·kJ-1。  相似文献   

16.
在水温(25±2)℃下,给体质量150~200g的异育银鲫分别口灌3种剂量(20、30、40mg/kg)的诺氟沙星和恶喹酸,结合这两种药物对嗜水气单胞菌AH10的体外药效学研究和对异育银鲫单次口灌不同剂量的诺氟沙星、恶喹酸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诺氟沙星、恶喹酸对异育银鲫体内嗜水气单胞菌AH10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恶喹酸和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AH10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1μg/mL和0.5μg/mL。口灌上述3种剂量恶喹酸、诺氟沙星后,异育银鲫血浆中恶喹酸的最大药物质量浓度分别为4.1μg/mL、6.0μg/mL和8.89μg/mL;诺氟沙星的最大药物质量浓度分别为11.5μg/mL、15.1μg/mL和18.9μg/mL;恶喹酸的最大药物质量浓度/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4.1、6.0和8.89;诺氟沙星的最大药物质量浓度/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23、30.2和37.8;恶喹酸0~24h内药—时曲线下面积/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21.6214、33.1449、39.1846;诺氟沙星0~24h内药—时曲线下面积/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274.75、451.55、578.35。综合0~24h内药—时曲线下面积/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最大药物质量浓度/最小抑菌质量浓度这两个指标可知,诺氟沙星对异育银鲫体内的嗜水气单胞菌AH10抑制效果强于恶喹酸。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鲤、鲢、鳙、草鱼亲鱼消化道消化酶的种类;用比色法及滴定法分别测其消化酶相对活性。结果表明:鲤、鲢、鳙、草鱼4种鱼消化道的蛋白酶、淀粉酶活性与食性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蛋白酶活性依次为鲤〉鲢〉鳙〉草鱼;淀粉酶活性依次为草鱼〉鲤〉鳙〉鲢。脂肪酶活性与食性的关系不明显。四种鱼消化酶的表达与消化道的组织结构特征相一致,消化道前2/5部位(G1、G2)的消化酶活性最高,是无胃鱼消化道的主要消化场所。消化道中央部位(G3)的消化酶活性次之,能将未消化完全的食糜进一步消化,而消化道后段(G4、G5)消化酶活性最低。可见,消化酶活性及消化功能呈递减形式,食物在消化道中随着消化、吸收,逐渐排出体外。本研究为鲤、鲢、草鱼、鳙4种鱼的营养生理学、高效饲料配比的研制及种质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鲢、鳙作为内陆水域主要的滤食性经济鱼类,通过对浮游生物的摄食行为抑制蓝藻水华的发生,这种干预现象在水域生态学领域称为非经典生物操纵。综述了鲢、鳙非经典生物操纵作用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目前关于鲢、鳙非经典生物操纵作用存在2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鲢、鳙大量滤食浮游生物,在控制蓝藻水华的同时还可将水中有机物转化为鱼产品移出,能够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另一种观点认为,放养鲢、鳙实际加快了水体营养盐的周转速率,在抑制蓝藻水华的同时加快了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针对这2种不同观点开展的实验与调查表明,鲢、鳙放养对于抑制藻类水华的爆发作用明确,但同时导致浮游动植物小型化,浮游生物的数量会由于水体营养盐周转速率的加快而出现大幅波动。综合各方观点作者认为,鲢、鳙对于水体蓝藻水华形成的预防和抑制作用证据较为明确,但对于一定时期内水体营养盐变化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与水文条件、鲢鳙存量、集水区状况等有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鲢、鳙非经典生物操纵作用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鲢、鳙作为内陆水域主要的滤食性经济鱼类,通过对浮游生物的摄食行为抑制蓝藻水华的发生,这种干预现象在水域生态学领域称为非经典生物操纵。综述了鲢、鳙非经典生物操纵作用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目前关于鲢、鳙非经典生物操纵作用存在2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鲢、鳙大量滤食浮游生物,在控制蓝藻水华的同时还可将水中有机物转化为鱼产品移出,能够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另一种观点认为,放养鲢、鳙实际加快了水体营养盐的周转速率,在抑制蓝藻水华的同时加快了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针对这2种不同观点开展的实验与调查表明,鲢、鳙放养对于抑制藻类水华的爆发作用明确,但同时导致浮游动植物小型化,浮游生物的数量会由于水体营养盐周转速率的加快而出现大幅波动。综合各方观点作者认为,鲢、鳙对于水体蓝藻水华形成的预防和抑制作用证据较为明确,但对于一定时期内水体营养盐变化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与水文条件、鲢鳙存量、集水区状况等有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