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窦超银  于秀琴  于景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41-12443
[目的]为了保障和提高半干旱区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粮食生产,增强春小麦对旱情的抵御能力。[方法]研究不同播种期对春小麦生长和耗水规律的影响,通过作物形态指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确定半干旱区春小麦适宜播种期。[结果]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春小麦生育期缩短,苗期最为明显;叶面积指数、千粒重和全生育期耗水量等均随着播种期的延迟而减小,早播产量和灌溉水利用系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达到6 907.5 kg/hm2和6.2 kg/m3。[结论]建议在辽西半干旱区采用适时早播种植春小麦。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不同施肥处理,对春小麦同化产物供应与小花两极分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促进小花发育结实的关键是促进植株良好发育,提高同化产物供应水平,协调C/N。重施种肥是春小麦提高穗粒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不同施肥处理对春小麦同化产物供应与小花两极分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促进小花发育结实的关键是促进植株良好发育,提高同化产物供应水平,协调C/N。重施种肥是春小麦提高穗粒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 根据多年的研究和高产小麦生产实践的体会,结合1992年的麦播基础,对我省高产小麦提出“三促两控”栽培管理法,现予以简要介绍,供小麦高产开发田田间管理参考。一.“三促两控”的依据“三促”,是指促穗数、促粒数、促粒重。“两控”,即为控无效分蘖、控贪青晚熟。小麦亩产量是由每亩成穗数、单穗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因素组成。在一定条件下,三因素的发展往往是相互制约的。只有当它们相互协调,达到最佳状态时,才能造就高水平的产量。这个最佳状态的组合,必须按照高产小麦自身的发展规律,人为的加以调  相似文献   

5.
以春小麦定丰18号为指示品种,在定西市进行了不同栽培方式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17、2018年,不同栽培方式对小麦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由大到小均表现为全膜覆土穴播、传统地膜覆盖穴播、露地穴播。其中全膜覆土穴播较传统地膜覆盖穴播、露地穴播处理的春小麦产量显著增加了29.08%~131.56%;单位面积穗粒数增加了14.4%~27.54%。不同栽培方式的春小麦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容重、沉降值由大到小均表现为全膜覆土穴播、传统地膜覆盖穴播、露地穴播。与露地穴播处理相比,全膜覆土穴播处理的春小麦粗蛋白含量比2017年显著增加了6.02%;湿面筋含量比2018年显著增加了6.15%;沉降值2017、2018年分别显著增加了26.8%、9.94%。因此,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模式能够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是一种适宜该地区的小麦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5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5号是以9064为母本、陇春8139为父本通过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4—2015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3 423.1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12.06%。2016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生产试验,5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3 964.3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8.93%。陇春35号属春性中早熟普通小麦,生育期99 d,平均株高98 cm,平均穗粒数31.35粒,平均千粒重47.9 g,容重753 g/L。穗型纺锤形,红粒角质。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56.0 g/kg、湿面筋340 g/kg,沉降值29.8 mL。抗病性强,抗旱、耐瘠薄,落黄好。适宜在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区的定西市、白银市、兰州市、古浪县等地及生态条件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旱地春小麦新品种定西4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旱地春小麦新品种定西42号是以外引材料ROBUIN为母本,以自育品系8821-3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在2011—2012年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中,2 a平均折合产量为2 794.3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1.26%。株高95 cm,生育期105 d。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角质,平均穗粒数31粒,平均千粒重42.5 g。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58.6 g/kg、湿面筋344.0 g/kg、赖氨酸4.7 g/kg,沉降值44.0 m L。对主要流行条锈菌条中32号、条中33号表现免疫。抗旱、耐瘠薄,后期抗青干性强,灌浆快,落黄好。适宜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区及生态类似省(区)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8.
春小麦新品种日喀则23号是日喀则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春小麦课题育种组用“80109-17”作母本,“7241”作父本杂交育成的春小麦品种,原代号“89101”,1996年通过自治区新品种审定。在1997-1998年全区春小麦区试中,二年14点(次)平均折合产量377—500公斤/hm^2,平均亩产377.2公斤,比对照品种藏青6号增产18.7%,该品种适应性广,丰产性好,稳产。株高105cm,全生育期157天,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籽粒白色,平均穗粒数42粒,平均千粒重57克,粗蛋白质12.9%、湿面筋26.3%、出粉率69.8%。该品种适宜在海拔4100米以下农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灌水量灌水时间对麦田耗水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高产、抗旱节水型小麦新品种石418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灌水量、灌水时间对麦田耗水量、耗水强度及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①随灌水次数增多、灌水量增加,麦田总耗水量增大,土壤水消耗量减少;耗水强度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耗水强度的变化与阶段水分供应量有关,供水量越大,耗水强度也越大;②拔节水可以大幅度提高亩穗数,而孕穗、扬花和灌浆水对小麦灌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③小麦节水灌溉应掌握“前轻后重”或“前控后促”,生产上应重点保证关键水,以拔节、扬花和灌浆3个时期灌水最佳。  相似文献   

10.
从春小麦选育的角度探讨了春小麦的边际效应指数,并研究了春小麦的产量边际效应指数与其穗部各性状边际效应指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边际效应指数可以作为选择耐密型春小麦品种的指标,株穗数、主穗小穗数,主穗粒数等性状的边际效应指数与产量边际效应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长的边了示效应指数与产量的边际效应指数正向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小麦种子黑胚病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iessler是小麦种子黑胚病的主要致病菌。1987~1988年在鲁麦8号小麦抽穗、开花及籽粒发育各阶段自穗部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乳熟后期(花后20天)病菌开始侵染胚部,引起黑胚,随着籽粒成熟黑胚率相应增加。在此期间遇雨或田间相对湿度高(90%以上),易结露,则黑胚病加重。室温26~27℃下接种,病害潜育期为3~4天。大气中的链格孢菌是小麦种子黑胚病的侵染源。小花上残留的花药是病菌进入花内的途径之一。小麦黑胚病普遍发生,不同品种(品系)有差异。高肥水地种子黑胚率高于旱地,雨后收获的种子黑胚病亦较雨前收获的重。黑胚粒的粒重大于非黑胚粒。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油锯的选用与自然、资源、油锯本身特性之间相适应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连续灌注酪蛋白动态模拟氮源释放,研究瘤胃能氮同步化释放对微生物蛋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酪蛋白灌注数量对OM和ADF降解率的影响显著(P<0.001),对NDF降解率的影响显著(P<0.05).随酪蛋白灌注数量的增加,OM、NDF和ADF降解率均有增加趋势.酪蛋白灌注量对氮降解数量、可降解有机物利用效率和降解氮利用效率影响极显著(P<0.001),对微生物氮产量影响显著(P<0.05).MN/RDN=0.9921-0.2095 Ln(RDN/DOM),(n=27,R2=0.6058).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了在次氯酸钠漂白硫酸盐阔叶木浆时,氨基磺酸对次氯酸盐漂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漂率2%-3%的氨基磺酸,可浆漂白温度提高到60℃,漂白时间在30-40min,可获得纸浆白度近60%。本方法可将漂白的时间较常规温度下漂白所需时间缩短40%-60%,有利于提高漂白机的生产能力,并且可使纸浆铜价上升值低于常规漂白方法的铜价上升值。在有效的防止过分降解,提高纸浆强度的同时,提高漂白得率,可降低漂白  相似文献   

15.
初步探讨了多花山子黄色素的提取工艺条件及理化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本色素的较佳提取条件为用95%酒精(物料比1:1.5)在50℃下浸提4h;该色素只有在较强的碱性(pH11以上)、50℃以下的环境中较稳定,才表现出亮黄色.弱碱、酸性和高于50℃的环境中,本色素受到破坏,表现为颜色明显变浅,出现浑浊,甚至完全失色;Fe~(3 )、Al~(3 )、Na~ 等金属离子对本色素基本无影响,而Sn~(2 )、Cu~(2 )离子和蔗糖会破坏本色素,使其颜色变浅且出现沉淀,在波长400~500nm的可见光范围内不出现吸收峰.本色素在光照环境下不稳定、褪色明显.  相似文献   

16.
猪成熟的卵母细胞在体外20℃和37℃的条件下,以M—199为培养基,以未培养的卵母细胞做对照,分别培养24和48小时,观察和分析不同温度下猪卵母细胞的发育以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细胞内脂滴的数量没有影响,对脂滴内容物的致密度无显著影响,但对脂滴大小有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脂滴明显增大。在37℃培养时,脂滴的大小与时间呈正比,20℃时,则先增大后缩小。形态上的差别:20℃培养时一些细胞的部分脂滴出现相变现象,未见脂滴的外排;37℃时脂滴的变化不同。猪卵母细胞不耐低温,可能由于猪卵母细胞含有大量脂类,低温时由液晶态的脂类变成晶态,使细胞失去正常功能,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7.
有机肥对玉米生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区域性函数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了农肥与玉米产量之间的函数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 得出积温、降水、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有机肥效应的影响, 只有在化肥和有机肥适当配比的条件下, 可达到玉米的高产。有机肥和化肥可以互相替代, 本文给出了有机肥和化肥的替代率及替代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农业和农民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中市场机制运行所必备的要素与环境。围绕如何达到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相一致这一问题,提出向市场经济转换时期的农业经营方式应当是农户经营规模扩大和农户多种经营,并提出目前建立市场体制必不可少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大豆褐纹病的发病规律,褐纹病病菌孢子可以以直接穿透寄主表皮或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水孔、气孔等)方式进行侵入。三种方式侵染的机率均等,但孢子的侵入还要受到叶面湿度持续时间和寄主生育时期等因素的限制。对该病害发生过程的研究表明,越冬病残体(病叶)是初侵染来源之一,而分生孢子侵入叶表至少需要24h的保温条件。潜育期因叶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23~30℃条件下,潜育期为6~4d,病斑扩展速度随温度  相似文献   

20.
RAPD 标记及其在植物真菌病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RAPD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及近年来RAPD技术在植的病原真菌的种类鉴定、群体遗传、毒性变异,毒性基因迁移、菌源传播及植物抗病基因定位等植物病理学的诸多方面研究状况,并对RAPD技术在植真菌病研究中原理和技术问题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