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美国白蛾的主要特征 成虫:身体白色,雌蛾体长9.5—15.0mm,雄蛾体长9~13.5mm;雌蛾触角锯齿状,褐色;雄蛾触角腹面黑褐色,双栉齿状;雄蛾前翅纯白色或有浅褐色斑点,后翅斑点少;雌蛾前、后翅纯白色无斑点,其前足基部是桔黄色。  相似文献   

2.
1分布区域和危害白杨透翅蛾属鳞翅目,透翅蛾科。成虫体长11~21mm,翅展22~39mm,外形类似胡蜂,青黑色,头部和胸部之间有橙黄色鳞片环绕。腹部圆形,有5条橙黄色环带,触角近棍棒状,端部稍弯曲。触角上的栉齿雌雄不同,雌蛾触角栉齿不显著,表面呈黄褐色;雄蛾触角具有青黑色栉齿2列。前翅覆盖赭色鳞片,缘毛灰褐色;后翅透明,缘毛灰褐色。幼虫黄白色。  相似文献   

3.
白杨透翅蛾属鳞翅目透翅蛾科,在干旱草原杨柳林中危害严重,幼虫钻蛀枝干,使被害处形成瘤状虫瘿,易造成风折或感染腐烂病而使树木死亡。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21毫米,翅展20—28毫米,头部半球形,雌蛾触角栉齿不明显,端部稍弯曲。雄蛾触角有青黑色栉齿两列,端部栉齿较少。前翅狭长,覆以赭色鳞片,后翅透明。胸部青黑色。腹部圆筒形。1—5节各有一条橙黄色带。卵:黑色,椭圆形。幼虫:老熟幼虫黄白色,圆  相似文献   

4.
<正>一、形状特征成虫:雌蛾体长28~45 mm,翅展70~1 10mm,触角栉症状;雄蛾体长24~37mm,翅展55~76mm,触角毛状。体色和花斑有灰白、黑褐色等。前翅较宽、外缘较直,内、中、外横线深褐色,外横线呈锯症状,中室白斑大面明显,后翅灰色。  相似文献   

5.
花棒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又名灰斑古毒蛾、沙枣古毒蛾,宁夏、内蒙古、甘肃、山西等省区均有发生。近年来我区西部的阿拉善左旗飞播种植了大面积花棒,因花棒毒蛾的危害,树木生长不良. 形态特征成虫:雌蛾体长10—17毫米,翅退化。雄蛾体长10—12厘米,翅展24—30厘米.雄蛾体黄褐色,触角干黄色,栉齿黄褐色.前翅赭褐色,内线褐色、宽,中部向外微弯,中区前宽后窄色暗,前缘有一近三角形紫灰色斑,横脉纹赭褐色,新月形,周围紫灰色,外线褐色,锯齿形,亚端线褐色,不  相似文献   

6.
榆斑蛾(Illiberis tenuis Butlet)俗名黄毛虫,属鳞翅目斑蛾科。在烟台市常有发生,我县北部八处乡镇发生较重,对榆树的危害很大,我们于1982年—1984年对榆斑蛾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及防治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形态特征1.成虫雄蛾体长10—11.5毫米,翅展25—28毫米,体淡褐色,翅淡褐透明,身体  相似文献   

7.
栝楼透翅蛾是危害栝楼的毁灭性害虫,2001年首次在平山发现,在河北省尚无记载。为有效控制其为害,2002~2004年通过饲养和野外定点观察,对栝楼透翅蛾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栝楼透翅蛾在冀西山区1a发生1代,食性单一,以幼虫危害栝楼茎蔓。其卵为半球形,直径约0.9~1mm;老熟幼虫体长28~32mm;蛹褐色,长19~24mm,宽6mm;茧外表土灰黑色,长22~31mm,宽8mm,圆柱形,顶端有圆形盖。成虫雌蛾体长20mm,翅展35~40mm,形似马蜂,球杆状触角;雄蛾体略小。栝楼透翅蛾的发生程度随栝楼生长年限的增加呈加重的趋势,其老熟幼虫在日均温度低于17℃进入休眠期,日均温度22℃时开始化蛹。田间相对湿度低,成虫羽化出土率也低,卵孵化率降低,反之则高。田间相对湿度在75%~90%之间,卵孵化率达85%~95%。可以人工捕捉幼虫和刨栝盘,或采用DDV乳油涂抹茎蔓、扦药棉球、灌根和喷雾等方法进行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8.
对美丽胡枝子基质型容器育苗和造林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丽胡枝子采用无纺布基质型容器育苗的成苗率达97.9%、基质生产成本为0.50元/株左右,具有成苗率高、生产成本低,而且移植较方便、一年四季均可进行等特点,是一种较好的美丽胡枝子容器苗生产方式。美丽胡枝子基质型容器苗适应于岩质边坡、泥质边坡、马道边坡、水平带边缘、粗骨土裸露地等困难立地的种植绿化。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段,美丽胡枝子的生长也相对较好.说明美丽胡枝子虽然比较耐干旱瘠薄,并且在困难立地上的生长量远远高于小蜡和伞房决明,但仍然需要一定的土壤肥力。美丽胡枝子虽然适宜于截干造林,但当年苗不适宜于夏季截干造林,可适宜于秋冬季截干造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成年的水杉林中,发现水杉尺蠖为害.我们今年春天开始在我县丹凤乡对1966年春造的、18年生的水杉林内的尺蠖进行定点观察,并在室内饲养.一年的观察结果如下:一、形态特征:成虫:体型小,灰褐色,似水杉树干表皮色.雌蛾体长27—35毫米,翅展50—70毫米,触角丝状.雄蛾体长18—25毫米,翅展45—54毫米,触角羽毛状.  相似文献   

10.
刺槐袋蛾(Acanthopsyche nigraplga Wileman)属鳞翅目袋蛾科。国内分布除江苏外,文献记载还有北京、河北、山东、辽宁等地。国外分布日本。幼虫主要为害刺槐、中国槐,也为害檀树、榨树、竹、杉木等叶片,文献记载还为害柏、核桃等。此虫以卵在袋囊成虫羽化后蛹壳内越冬,这在袋蛾科昆虫属少见。我们于1980—1984年对此虫进行袋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形态特征 (一)成虫 雄成虫体长9毫米左右,翅展23毫米左右,体黑褐色,被黑色浓毛,触角黑褐双栉齿状,前翅基部1/3处,后翅基部1/2处布有黑色鳞毛,前后翅的近端半部透明可见翅脉。雌成虫体长13—15毫米,  相似文献   

11.
尺蛾科多中小型,体细长而翅宽大,静止时四翅平展。头部毛隆发达,触角一般比前翅短,有线状、纤毛状、锯状、栉状或双栉状等,喙多发达,少数退化,下唇须发达,前伸或向上。前翅M2居中或近M1,无1A,2A多具基叉,R4、R5共柄,多数有径付室;后翅Sc+R1与Rs在中室中部以内接近或并接,M2居中或退化,无1A、3A微弱或欠缺,翅缰发达,少数退化。足细长,后足胫距1或2对。腹部有鼓膜听器位于腹基部气门下方。有的雌蛾翅退化或无。尺蛾科是一个大科,世界上已知约一万二千种,我国记载约一千二百多种。我所馆藏的  相似文献   

12.
蝙蝠蛾为中至大型的原始蛾类。触角短小,一般为线状,雄虫有的呈栉状;口器退化不取食,下唇须分2-3节或退化。胸部发达,腹部较长。前后翅宽大,脉序相似,R分5支,M基干完整,有1A但多未达翅缘,翅基部有肩横脉(h);前翅Sc有时分支,有突伸的轭叶与后翅连锁。足较短,胫节无距。  相似文献   

13.
凤蛾科为大型蛾类,体黑色,喙发达,下唇须短小,触角双栉状。前翅臀脉A单一无基叉;后翅有尾突,由Rs、M1至M2脉部分延伸形成。幼虫体壁密布蜡腺,能排出白色蜡粉。凤蛾科为旧北区(包括东洋区)特有种,种类很少,全世界约10种,我国约6种,我所馆藏仅2种。  相似文献   

14.
胡枝子栽培技术及造林成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胡枝子,又名胡枝条、杨条、杏条,武夷山市农民叫“马扫”。胡枝子全国约有20种,我省有9种,多为野生,人工栽培极少。本市目前发现的多数为胡枝子(Lespcdozabieorturcz)和“美丽的胡枝子(LespedezaFormosa(Voy)Koehne)”,少数为“白花胡枝子(Lespedezadaridii Franch)”3个种类,我市公路沿线等少数农民有用胡枝子作绿肥、保持水土、  相似文献   

15.
斑蛾科多为中型种类,少数大型。触角线状、栉状、双栉状或末端膨大似棒状;有单眼和毛隆,啄发达或退化,下腭须退化或无,下唇须发达。前翅中室长,有M干或退化,有1A,2A多具基叉;后翅有翅缰,Sc+R1与Rs在中室中部附近并接或与横脉相连,A脉3条。成虫为昼出性蛾类,幼虫常为森林和果树的重要害虫,体短粗,头缩入前胸,体多具毛瘤或毛簇,腹足5对,趾钩单序纵带。世界已知1100种、7亚科160多个属,我国记载约150种。我所标本室收藏20余种,本书仅列入20种,其中包括我省森林上的重要虫害曲斑蛾二新种与一新属。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白杨透翅蛾是林业生产中的主要害虫,其对林业生产效益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因此,以白杨透翅蛾发生规律为入手点,从成虫、卵、幼虫等方面,分析了白杨透翅蛾生物学特性。并结合白杨透翅蛾发生的规律,从营林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白杨透翅蛾防治策略,以期为白杨透翅蛾防治作业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三带尺蛾(Zethenia rufescentria Mot-schulsky)是我县人工落叶松林的大害虫之一。1974年秋曾在一面坡林场大发生,针叶被吃光,形似火烧,危害面积达3,000多亩。虫口密度平均达570条/株。为摸清三带尺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以便有效地控制其大发生,我站1975年对三带尺蛾进行了观察研究及大面积防治试验。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1—15毫米,体黄褐色。翅展36—40毫米,前翅黄褐色,顶角处外缘向内凹陷,M_3脉外缘向外突出,内、中、外横线均带状,波浪形,内、中横线褐色,外横线灰白色,有的不清晰,中室端部有一褐点。后翅灰白色,亚外缘线褐色波状,外缘锯齿形,中室有一褐点。触角雄蛾微毛状,雌蛾丝状。卵:初产为黄绿色,约2—3天后变紫褐  相似文献   

18.
以8个种子样品(种、种源)的胡枝子种子进行热水处理、浓硫酸酸蚀处理,探索破除种子硬实促进萌发的适合方法。结果表明:胡枝子种子千粒质量越小则硬实率越高,浓硫酸酸蚀处理较热水浸泡处理能显著提高胡枝子种子发芽率与发芽整齐度。应根据种子大小确定种子酸蚀处理时间,分别为小粒种子(截叶胡枝子)适合处理时间为10 min以下、中粒种子(中华胡枝子、达乌里胡枝子、多花胡枝子)为10~15 min、大粒种子(二色胡枝子、美丽胡枝子)15~20 min。  相似文献   

19.
带蛾科为中至大型种,喙退化或欠缺,下唇须发达,触角双栉状,无单眼。翅宽大被厚鳞,多有带状纹,前后翅均缺1A,中室小,M2的基部远离M3。前翅R一般仅4支(缺R2);后翅Sc+R1与R5分离,或近基部有横脉与R1相连,有翅缰。带蛾科约300种,我国仅知17种,我所已知4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伊春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和大兴安岭根河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在种子千粒重、发芽率、物候期、生长状况及嫩枝叶产量等方面的差异比较,确定适宜在伊春地区生长的胡枝子种源。结果表明:伊春胡枝子和根河胡枝子种子千粒重分别为7.881g、8.290g;发芽率分别为40.32%和32.58%;物候期基本一致;在苗高方面,2种源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在地径方面差异不显著;从嫩枝叶产量上看2种源差异不显著,伊春胡枝子嫩枝叶产量为8022.5kg/hm2,比根河胡枝子嫩枝叶产量高23.53%,从总体考虑还是伊眷种源胡枝子适宜在伊春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