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在日本发离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强毒株P337-V70实验感染了1匹健康马,经2次感染后,这匹实验感染并未呈现临床症状。从这匹马的外周和肝组织获得了覆盖马传染性贫血病毒gp90基因主要中和抗原功能区(PND)的前病毒序列。通过对这些序列的比较分析发现,一些序列在PND功能区含有核苷酸的插入变异。 相似文献
2.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弱毒疫苗株感染性分子克隆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PCR方法分 3段扩增出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 (EIAVDLA)的前病毒DNA ,这 3个片段覆盖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全部基因组 ,PCR产物经克隆后顺次连接 ,获得 1个含有EIAV全基因 (8.0kb)的重组质粒 ,将其命名为p8.0。将此 8.0kbEIAV全基因再亚克隆到含有一完整EIAVDLA株长末端重复序列的质粒中 ,获得一含有EIAV驴白细胞弱毒前病毒全基因的重组质粒 ,将其命名为p8.2 ,经核苷酸序列分析 ,证明p8.2含有EIAV前病毒的全基因。用p8.2转染驴白细胞 ,将其作为种毒进行传代 ,于感染该克隆毒的细胞培养上清中检测出了反转录酶活性 ,说明在驴白细胞中由p8.2衍生出了EIA病毒。驴白细胞经该克隆毒感染后 ,第 4天出现病变 ,经透射电镜可观察到典型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粒子 ,进一步证明p8.2具有感染性 ,笔者获得了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的感染性分子克隆 ,为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阐明我国EIAV疫苗株的减毒机理和免疫保护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澳大利亚T株S1基因全序列。【方法】采用RT-PCR技术,对IBV T株S1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结果】测序结果表明,IBV T株S1基因大小为1 739 bp。与Gen-Bank中的29株IBVS1基因进行比较发现,IBV T株与吉林疫苗株(JAAS)S1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9.8%,有4个核苷酸的差异,其中有3个碱基发生非同义突变,氨基酸同源性为99.4%;与其余28株IBVS1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73.8%~84.4%,氨基酸同源性为66.8%~85.9%。进化分析发现T株与JAAS株之间的亲缘关系很近,与其他IBV株的亲缘关系均较远。【结论】JAAS株是T株的变异病毒,IBV T株的变异病毒在我国存在。 相似文献
4.
根据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gE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以烟台株为模板,用PCR法扩增出1条1.5kb的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经电泳分析、酶切鉴定,将得到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MD-gE并进行序列测定。将测序结果与ILTV美国标准攻毒毒株和中国王岗株,BHV-1,EHV-1,FHV-1,HHV-2,HHV-3,HVT,MDV-1,MDV-2,PRV的gE基因比较,发现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7%~11.9%和99.4%~15%。结果表明,不同ILTV毒株之间gE基因还是比较保守的,但不同疱疹病毒之间,gE基因的同源性较低。 相似文献
5.
参照Genbank已发表的TGEV的核酸序列设计一对扩增M基因的引物,经RT-PCR扩增了SC-H株的M基因cDNA片段,插入pMD18-T构建重组质粒pMD-M,对pMD-M进行了酶切鉴定及核苷酸测序,将M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参考毒株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SC-H株M基因扩增片段长度为852bp,包含789bp的M基因编码区,编码262个氨基酸;SC-H株与TS、96-1933、FS772/70、HN2002、TFI、Purdue及TO14株的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8%、94.2%、97.2%、97.8%、99.7%、96.8%及98.2%,氨基酸同源性为96.6%、92.0%、95.4%、96.6%、99.2%、95.8%及97.7%,表明不同毒株的M基因高度保守,系统进化分析显示SC-H株与Prudue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分离自山东的猪瘟病毒流行毒株SD02进行全基因组序列克隆分析,揭示SD02分子生物学特征,为猪瘟流行毒株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古典猪瘟Shimen毒株及HCLV株全基因序列,参考有关文献合成12对引物,应用RT-PCR技术,从SD02毒株的细胞毒中成功扩增出了11段cDNA,将这11段cDNA与pMD18-T载体连接并进行克隆、测序,测得的序列经过拼接得到全基因组序列。将SD02与13株参考毒株(39、ALD、Alfort187、Brescia、CAP、Glentorf、GPE、GXWZ02、HCLV、LPC、Parderborn、Riems和Shimen)的核苷酸序列及开放阅读框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拼接后SD02全长12300bp,SD02与13株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5.4%~99.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2.5%~98.8%。SD02与我国Shimen经典强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8%。系统发生树分析表明,SD02与Shimen、HCLV、Riems、Glentorf、Alfort187、ALD等毒株同属于GroupⅠ。【结论】SD02毒株在遗传特性和抗原性上仍属于经典毒株。 相似文献
7.
利用RT-PCR技术成功扩增出5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分离株M基因全长cDNA,并将其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上,获得M基因的重组质粒。序列分析表明,5株IBV分离株间的M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89.0%~100.0%,与参考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85.7%~99.3%;在M蛋白遗传进化树中,5株IBV分离株分居3个群;分离毒株M蛋白的α-螺旋结构主要分布在N端前100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区,其他的部分主要是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结构,表明IBV分离株M蛋白在基因序列和二级结构上相对保守。 相似文献
8.
参照GenBank上猪圆环病毒1型(PCV1)全基因组序列设计1对引物,用PCR技术从北京一猪场的临床发病猪病变组织中扩增和克隆获得1株PCV1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全基因组序列结果显示,该株PCV1基因组全长为1759bp,与国内外其他各株PCV1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4%。主要开放阅读框(ORF)序列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与国内外其他PCV1毒株间的ORF1与ORF2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在97.5%~99.8%和92.7%~100%。虽然各个PCV1分离株之间的全基因组与主要ORF的核苷酸同源性均很高,但仍然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我国猪瘟病毒2.1c流行株的基因组特征,对从1998年和2011—2018年收集的8个2.1c流行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基因2.1c流行株之间的基因组序列同源性为96.3%~99.1%,多聚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8.2%~99.3%,这些毒株与疫苗C株的基因组和多聚蛋白同源性分别为83.9%~84.7%和91.7%~92.4%。多聚蛋白氨基酸比对发现,2.1c流行株相比于疫苗株至少有260个氨基酸替换位点,其中Erns蛋白的替换比例最高,其次为NS5A,Core和E2。选择压力分析显示,猪瘟病毒2.1c流行株多聚蛋白的选择压力测度参数ω<1,表明其正承受着纯化选择压力,同时发现14个正向选择位点分布于7个病毒蛋白上。基于E2基因的进化分析显示,2.1c流行株的E2基因平均进化速率为1.862×10-3个替换/位点/年,高于所有基因型毒株E2基因的进化速率(9.547×10-4个替换/位点/年)。研究系统地分析了基因2.1c亚型流行株的进化特点及其与C株的遗传差异,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猪...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防治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减少该病对养鸡业造成的损失。[方法]参考GenBank收录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E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以ILTV河南长葛株DNA为模板,PCR扩增出一条1 550 bp的特异性条带,并克隆至pGEM-T载体上。经PCR扩增、酶切鉴定,得到含gE基因重组质粒,并对重组阳性质粒进行序列测定。[结果]与GenBank收录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E基因和其他部分疱疹病毒gE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发现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9%、99.8%;与其他动物疱疹病(MDV、CHV、PRV、EHV的gE基因)毒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为25.6%、23.9%、28.3%、26.1%。[结论]不同ILTV毒株之间gE基因差异甚小,gE基因比较保守,但与其他动物疱疹病(MDV、CHV、PRV、EHV的gE基因)毒核苷酸的同源性较低。该研究为gE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EIAV)驴强毒株DV是一株经过驴体传代获得的而具有超强毒力的毒株,对马和驴均可100%致死。用PCR方法分段扩增了DV其前病毒基因,将包含全基因片段的3个基因克隆以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顺次连接克隆到pLG338上,命名为pD70344。将此克隆体外转染驴胎皮肤细胞和驴白细胞,连续盲传3代并以反转录酶活性测定,RT-PCR鉴定其病毒活性,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细胞培养物中存在大量典型病毒粒子,证明获得了1株具有感染性的EIAV病毒粒子,命名为pD70344V。经序列测定确认了本试验首次构建了1株完全来源于EIAV强毒基因的感染性分子克隆,将此克隆病毒接种驴,可以引起典型的马传贫症状并导致试验动物死亡。该分子克隆的建立为进一步考察病毒的毒力与基因的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14.
15.
YUAN Xiu-fang ZHOU Tao HOU Shao-hua TU Ya-bin PENG Jin-mei WEN Jian-xin QIU Hua-ji WU Dong-lai TONG Guang-zhi 《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2011,10(1):126-135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genomic evolutionary pattern of virulent 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EIAV)during persistent infection.The 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proviral genomes were examined by challenging an EIAV seronegative equine (pony 1) and three EIAV vaccinated equines (ponies 4,7,and 8) with the Chinese virulent strain EIAVL.Ponies I and 7 succumbed to disease and were called progressors,while ponies 4 and 8 lacked clinical symptoms and were considered nonprogressors.Sequences spanning the V3,V4,and V5 hyper-variable regions of the EIAV-L envelope gp90 gene were sequenced from each pony as evolutionary markers of the provirus.The proviral genome of the EIAV-Linoculum evolved during persistent infection and displayed different patterns between EIA progressors and nonprogressors.Inoculum-like variants were isolated from nonprogressors during persistent infection,but only from progressors during acute infection.Variant mutations from nonprogressors were dispersed throughout the sequenced region,while those from progressors were predominantly localized to V3.Humoral immunity and virus variant population selectio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immune selection was positive in chronically infected progressors and weak in nonprogressors.In-frame stop codons were frequently localized to a defect "hot spot".The high number of defective variants in nonprogressors may promote disease survival.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提高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基因转移载体质粒pcPPTPRE(+)的外源蛋白表达能力,对其转录后调控元件进行优化。【方法】将PCR扩增土拨鼠肝炎病毒(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WHV)转录后调控元件(WPRE),克隆于pGM-T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GM-WPRE,利用NotⅠ酶将WPRE亚克隆入pcPPTPRE(+),筛选WPRE正向连接的重组质粒pcPPTWPRE,采用磷酸钙法分别将pcPPTWPRE和pcPPTPRE(+)转染HEK293细胞和DF-1细胞,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蛋白的表达,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细胞中EGFP阳性细胞的表达率。【结果】在HEK293细胞中,pcPPTWPRE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极显著优于pcPPTPRE(+);在DF-1细胞中,pcPPTWPRE与pcPPTPRE(+)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均不强,但前者略优于后者。【结论】土拨鼠肝炎病毒转录后,调控元件(WPRE)可以明显增强EIAV载体质粒的外源蛋白表达能力,为高表达能力伪型EIAV重组病毒的获得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其他病毒载体的构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大肠杆菌表达出CIAV的衣壳蛋白(VP1)作为免疫抗原,以建立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方法]根据已发表的CIAV的衣壳蛋白(VP1)序列,结合Protean软件预测出抗原富集区域,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利用PCR扩增该区域基因,将扩增成功的VP1基因片段经T4连接酶连接至PGEX-6P-1表达载体.连接成功的重组质粒转化不同的大肠杆菌表达菌株,通过IPTG诱导进行原核表达,筛选出表达量最高的菌株及最佳诱导时间和1PTG诱导浓度.以感染CIAV的鸡阳性血清为一抗,对重组蛋白GST-VP1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成功获得了重组质粒PGEX-VP1,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分子量约71kD的融合蛋白GST-VP1在大肠杆菌Rosseta中以包涵体形式大量表达,并能与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阳性血清发生反应.[结论]该研究可为抗CIAV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血清学诊断方法的建立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澳大利亚T株部分基因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澳大利亚T株(IBV-T)是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主要代表毒株之一.目前,在相关生物数据库中IBV-基因序列极少.实验通过对GenBank中已有IBV基因序列比较,在IBV编码蛋白S、N、M和RdRp基因的高度同源区设计了四对引物,并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获得特异性扩增产物.克隆测序结果证明扩增产物确为IBV相应基因片段.所获序列同IBV其它类型相关基因序列比较结果显示,编码蛋白S、N、M和RdRp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80.51%~87.22%%,85.83%~91.25%,89.63%~91.01%和85.97%~92.37%.实验丰富了生物数据库中IBV-T基因序列.所设计的引物表现很好的扩增效率和特异性,对于IBV其它毒株的检测和鉴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