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结引种火炬松、湿地松人工林的投入与产出进行分析评价,并在评价基础上,提出火炬松和湿地松人工林的材种经营最佳密度与期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婺城区引种火炬松(PynustaedL.)与湿地松(P.elliottii Engelm.)2个树种生长情况调查测定,对火炬松与湿地松在生长情况、抗病虫害和抗雪灾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提出优先发展火炬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省先后引种国外松达20多种,经多年栽培筛选,目前可以在我省推广的有湿地松、火炬松、晚松、长叶松等。湿地松、火炬松已在全省大面积造林;晚松、长叶松因缺种源,只有零星种植.多年的引种实践证明,湿地松、火炬松生长快、干形好、抗病虫害能力较强、适应性广,是深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在丘陵地区引种湿地松、火炬松的效果,特别是在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的环境下取得的效果。实践表明:引种湿地松、火炬松后,在立地条件差的山脊、山顶等部分,湿地松、火炬松都能广泛适应,生长良好,能耐干旱。郁闭度达0.50以上,遮盖了大部分地面,枝叶截留大量的降水,渗入土内,大大减轻地表径流,保护了水土,避免水土流失。另外,对松毛虫的危害表现了特有的抗性。提出了林业部门应大力推广引种,把湿地松、火炬松扩大为广东省重点的生态树种的建议,使其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火炬松(Pinus taeda)原产北美洲南部。我国广东省台山县,于1930年最早引种,湿地松干形直,松脂含量高,具有一定的抗风和抗虫能力,要求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适于低山丘陵生长。火炬松于1933年、1934年分别由广州、闽侯首先引种,适应性较强,比湿地松  相似文献   

6.
<正> 我省1947年首次引进湿地松、火炬松(下称国外松),该批种子于1950年播种育苗,1951年造林,现仅长沙市保存湿地松27株,火炬松35株。该批树于1961年后开始结实,1966年春用其种子育苗并造子代对比林。我省对湿地松、火炬松的引种推广工作十分重视。1973—1984年共进口湿地松种子29,524公斤,火炬松种子10,182.5公斤。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5年全省国外松造林面积100余万亩,湿地松占70%,绝大部分营造在低山丘陵中的酸性红壤地区,生长良好。为了探讨湿地松、火炬松在我省的适生环境与造林技术,在省林业厅领导下,由省林科所负责组成了国外松协作组。全省按不同生态区域及研究内容设置了19个重点引种试验点,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湿地松、火炬松引种推广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火炬松(Pinus taeda L.)原产美国东南部,是美国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木材可作建筑、纸浆和纤维工业的原料;湿地松也是一个良好的产脂树种。 浙江省引种湿地松、火炬松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经过早期小面积的试验示范和生产性推广造林两阶段,造林面积已达7000ha.。为了总结这两个树种在本省引种后的适生表现和  相似文献   

8.
湿地松、火炬松是我国三十年代以来从美国引进的优良造林树种。我省最早于一九四七年引进湿地松、火炬松种子,一九五一年播种育苗,一九五二年开始造林。这批树至今在长沙市尚保存母树62株(湿地松27株,火炬松35株),一九八一年经湖南省国外松引种协作组实地调查,三十年生的湿地松平均树高12.7米,平均胸径29.68厘米;火炬松平均树高14.1米,平均胸径32.19厘米。我市引种推广,进行成片造林是一九七  相似文献   

9.
火炬松(Pinus taeda L.)、湿地松(P.elliottii Engelm.)是近十年来我省各地引进国外的两个主要松类树种,但从未对其生长情况及引种效果,进行过认真的总结。现据黔东、黔东南、黔西南地区引种试验林连续3~4年的材料,初步提出湿地松、火炬松在我省引种的可行性。一、引种地情况  相似文献   

10.
前 言 浙江引种原产美国南方的湿地松(Pinusilliottii)和火炬松(P.taeda)开始于1947年。多年的引种结果证明,湿地松、火炬松和晚松(P.serotina)不仅比马尾松生长快,而且对马尾松毛虫具有一定的抗性,因而深受群众欢迎。近几年每年都从美国进口种子,而  相似文献   

11.
通过欧洲赤松30年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欧洲赤松在小陇山林区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生长优势.在生长、抗落叶病性状上优于乡土树种油松.麦积植物园30年生欧洲赤松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达13.60m和22.8 cm,生长量与乡土树种油松相当.已完成从种子到种子的引种过程,欧洲赤松在甘肃小陇山引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湿地松加勒比松杂交组合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对湿地松、加勒比松杂交组合引种试验研究表明:在生长性状树高、胸径、材积、侧枝总数方面,杂交组合普遍好于对照;在生长性状冠幅方面大部分杂交组合种好于湿地松无性系种子园混合种、加勒比松无性系种子园混合种,少部分比当地马尾松好;在生长性状方面杂交组合间和杂交组合内存在差异。主要生长性状树高、胸径、材积存在极显著相关,因此间接选择也是有效的。在抗寒性方面,加勒比松无性系自由授粉子代、加勒比松无性系种子园混合种CK2抗寒性最差,湿地松无性系种子园混合种抗寒能力较强,没有受冻,加勒比松无性系种子园混合种CK3、当地马尾松、杂交组合种较抗寒且抗寒性相近;在抗虫(松梢螟)性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利用微卫星标记(SSR)鉴定松属近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276 pair-primers (nuclear and chloroplast microsatellite) developed from seven species of Pinaceae were selected and identified for cross-species transferability to ten Pinus species (P massoniana, P kesiya, P tabulaeformis P densiflora, P thunbergii, P caribaea, P taeda, P yunnanensis, P densata, P sylvestris)belonging to Sect. Pinus by BSA (bulked segregate 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3 of 276 (8.0%) markers were successful to have amplification product in ten species, and 5 of 23 (21.7%) were polymorphic cross species and lack of polymorphic within species. Eight of 10 Pinus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by using single primer, two and more combination of primers, but there were still no effective SSR primers for identifying other 2 species (P. kesiya and P. densata).  相似文献   

14.
2001—2003年,在建水县半干旱暖热岩溶区具有代表性的石漠化和非石漠化2种立地类型上,采用云南松、湿地松、加勒比松和马尾松4个针叶树种造林,通过10余年的生长量观On,0,研究其对滇东南岩溶区的生长适应性。结果表明,4个树种对滇东南非石漠化土地和石漠化土地均有较强的适应性,其中以马尾松和湿地松的总体表现较优;云南松前3年生长较慢,其后生长加快,总体表现较好;加勒比松表现最差,不适宜滇东南半干旱暖热岩溶区作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5.
响叶杨群落结构及种间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响叶杨的主产区贵州黔中永乐、麻江等地对响叶杨天然林分和人工间伐后的纯林的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响叶杨天然林分中,响叶杨在空间和资源竞争中呈优势地位,其伴生树种处于劣势地位,导致伴生树种被逐步淘汰,产生它疏现象,从而形成小片响叶杨纯林或响叶杨占主导地位的稳定响叶杨群落次生混交林群落;通过对非目的树种的间伐,避免种间竞争,可提高林分的经济价值,促进群落向顶级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存在树种单一,森林经济价值低的问题,为此,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陆续引种了长白落叶松、红松、西伯利亚红松和北美短叶松4个外来树种,并获得了成功.为尽早在本区推广应用,进行4树种的中试造林研究,以达到改善森林品质,提高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经济效益的目的.文章介绍4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引种概况,并对照当地乡土树种,进行4树种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兴凯湖松原产地和齐齐哈尔地区的气候状况的比较,以及原产地自然地理概况的分析,在齐齐哈尔地区引种兴凯湖松,并进行播种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与当地的樟子松比较,兴凯湖松引种获得了成功,9年生兴凯湖松比樟子松单位面积蓄积量增大51.6%~74.1%。  相似文献   

18.
在辽宁省章古台经多年引种育苗试验表明,引种苗木特别是1年生苗能否正常越冬,成为引种成败的首要限制因子。就欧洲赤松而言,波兰、爱沙尼亚种源1年生苗的越冬保存率在80%以上,2年生苗生长量与樟子松相仿且均能安全越冬,为适宜种源;在试验过的4个欧洲黑松变种中,Pinus nigra var.austriaca较抗寒,1年生苗木越冬保存率可达96%,2年生苗木全部能安全越冬,是最有希望的变种。挪威云杉苗木不能露地越冬,不宜作造林树种引种,可作为绿化树种试栽。  相似文献   

19.
柔枝松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柔枝松在中国的生长适应情况,对柔枝松引种后1 a生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并选择乡土树种油松、华山松和白皮松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柔枝松种源1和种源2的场圃发芽率分别为24.25%和25.25%,均低于油松(36.5%),但高于白皮松(18.25%)和华山松(13.25%);成活率比乡土树种低;柔枝松的苗高生长较慢,柔枝松种源1和种源2的1 a生苗苗高分别为3.1 cm?和3.6 cm?,低于油松(6.3 cm)、华山松(5.2 cm)、白皮松(4.3 cm);柔枝松种源1和种源2的1 a生地径,分别为0.175 cm?和0.178 cm,低于油松(0.208 cm)但与华山松(0.182 cm),与白皮松(0.178 cm)相差不大;柔枝松种源1和2主根平均长度分别达到了19.1 cm1、4.8 cm,均长于乡土树种,两个柔枝松种源之间相比,种源2优于种源1。  相似文献   

20.
根据塞罕坝林场目前的树种结构与林分生长状况,提出了在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冠下引种红松的建议,通过对红松生物学特性以及自然分布区与塞罕坝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等的分析,认为塞罕坝林冠下引种红松是技术上合理、生产上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