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雪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070-7071,7167
中国传统民居根植于农耕文化,具有丰富的思想和内涵。笔者通过分析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思想和文化思想以期为现代民居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笔者认为:①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思想包括"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观、"负阴抱阳"的风水观、"因势利导"的节能观。传统民居建筑多顺应自然地形而建,采用"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择址原则,就近取材,由该地区环境、气候特点决定建筑形式,使民居具有冬暖夏凉、南向日照充足、通风隔热、防风祛湿的特性,为居住者提供自然的生态居住环境。②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思想包括方正严明的哲理思想和丰富和谐的艺术思想。中国传统民居以严整的格局、强烈的秩序感来反映伦理规范,在空间格局上多具有明确的轴线,表现建筑群体中的层次与核心;传统民居建筑的建筑细部多使用抽象化的花、草、动物、人物图案,富有审美情趣。中国传统民居的形成与中国各地的社会、文化、居住习俗以及地理、水土、环境、气候、风土人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现代新型民居建筑的设计、改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建筑与生态文化关系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生态文化,例举并分析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黄河中下游地区北方典型建筑形态、四合院布局形式、北部及西部边疆等地区的民居形式,提出传统建筑艺术的生态文化对当代城市生态建设的启示,即当代城市生态建设应吸收传统建筑艺术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人性化的四大生态观。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建设大规模开展,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欲望的驱使和市场法则的无形引导下,传统民居建筑正处在被城市开发与建设吞没的危机中。对库车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建筑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实地考察,从历史文脉、地域环境、生活习性、民族特点等方面分析了当地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特色。提出适宜该地区的传统民居保护措施。为库车地区的维吾尔族民居特色的挖掘和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龙玉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01-1603
比较并分析了黔东南苗侗村寨传统民居建筑的异同,指出地理环境造就了苗侗民居在外部形态、构架体系、建筑材料等方面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而文化差异则使苗侗民居在历史起源、村落布局、平面空间序列、生活居住层面、过渡空间、公共交往空间方面各具特征性。在此基础上,指出苗侗文化的相互渗透使其传统民居建筑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新的建筑文化体系。强调住宅的室内外环境的适居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重要意义,并指明创造与环境相协调并且充分体现民族特色的建筑形式将是未来民族建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传统民居是我国建筑文化遗产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各类建筑的源头和基础。而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随着技术层面的日益趋同,千城一面的建设模式越来越多的侵蚀着我们的城市,人们对历史文脉、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渐行渐远,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不知道、不了解、不认同民居这种土生土长的传统文化载体。本文就河南本土传统民居与地域建筑文化进行了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6.
赵晶  赵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239-9241
在新民居建设的背景下,笔者通过对太行山区传统民居的选材、构造、接地方式、村落组群等生态性的研究,提出了可用于山地新民居建设的可行性手段,以期应用到具体山地新民居建设中,使得传统建筑文化的价值得以延续及发展。  相似文献   

7.
周传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26-15527,15531
在宏观上分析了长江三峡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聚落的空间构成,强调其建筑聚落、山形地貌、江流水景互为依存,建筑与山水相依,自然与人文相融的特点。分析了民居聚落的空间特征,突出了其向"天"性特征、"灰色"特征、动态变化特征,进而探讨了民居建筑的空间特征,以南方天井式民居、吊脚楼为例,解析了民居建筑的外形空间特征;从对合院式布局的追求、对天井空间的偏爱、对堂屋空间的重视3个角度分析了民居建筑的内部空间特征。揭示了三峡传统民居中所蕴涵的建造者对自然环境以及住宅场所的理性思考,以及该建筑形式在峡区特定山江环境中的实用价值,解析其与环境融合共生的艺术成就,以期在"后三峡工程时代"为峡区城镇与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苗族地区发展稻田生态渔业的思考:以黔东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与其他兄弟民族一起创造了祖国光辉灿烂的科技文化,其中,稻田养鱼是苗族水田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介绍了苗族稻田养鱼的传统方式,苗族传统的稻田养鱼方式(平板式),产量低下,商品率低,依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总结传统生产方式,探索出稻-鱼-蔬(瓜)立体养殖的山区稻田生态渔业模式.稻田生态渔业示范效果:符合苗族的生产习惯,既可提高粮食产量,又能增加收入.是生态农业建设的好方式.  相似文献   

9.
苗族传统宗教对生态维护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安华 《古今农业》2004,(4):99-102
崇拜一切有生命的自然物,是苗族人民的传统宗教观的核心思想。他们认为那些自然物和人一样,具有思想和灵魂,也有喜怒哀乐,冒犯了它们,人类就会遭到报复。在苗族地区,各种自然物都可以成为崇拜和信仰对象。这种信仰,对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几乎可以在不花任何代价的基础上顺利实现。借助于传统文化的延续力量,我们的生态建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探讨我国建筑与环境现状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研究了本土民居与环境的价值回归方式,为实现我国传统建筑艺术与当代文化的有机结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金鑫  李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582-6583
指出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建筑日渐陷入千遍一律,缺乏中国自身地域特色的窘境,认为对我国传统建筑形制及其相关内容的挖掘显得尤为重要。从中国古建筑文化、技术、群体布置及地域性4个方面的启示进行阐述,试图找寻其对现代建筑的可借鉴之处。以期改变当代中国建筑盲目跟随西方潮流,忽视本国特征的状况,也使我国建筑业走出由西方现代建筑思想独占建筑界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少数民族民居建筑文化变迁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相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471-4473,4529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梳理了当代贵州少数民族建筑文化的变迁特点,认为变迁中的贵州少数民族民居具有涵化、仪式消褪与神灵错位、功能的迷失与困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生态居住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国内外生态居住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凸显的问题,并就评价指标的选取和体系的构建过程提出了不因地域不同的确定评价因子的筛选,及从景观安全格局出发的生态居住区整个生命周期的演替过程的评价体系理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植物建筑设计的阐述,对其设计原则及选材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植物建筑的视角,为我国建筑设计提供新思路、新理念。  相似文献   

15.
农业生态环境对民居建筑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11-19012,19041
以金寨县民居为例,通过对其形态、材质、做法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农业生态环境对地方民居形态的影响,指出民居建筑从选址、空间形态、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到细部构造等方面,都充分结合了地方传统农业环境,实现了民居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来,居住区的园林设计与营造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从以人为本、生态学、艺术性、突出文化和地方特色、经济适用等几方面,阐述了在城市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时应注意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分析了黔东南生态文明实验区生态环境消耗的类型和生态效率状况,结果显示其生态效率低,并且指出:生态效率低的原因是落后的经济及区域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资源消耗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生态效率对策。  相似文献   

18.
当前小城镇规划存在对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破坏严重,忽视自身特色等误区。江苏省丰县大沙河镇具有独特的资源,其总体规划应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城镇旅游规划、绿地系统、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等方面的工作,以期达到建设生态旅游型城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