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水稻二化螟抗药性监测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2007-2009年采自浙江、江苏、湖北、四川等地水稻二化螟4龄幼虫对沙蚕毒素类的杀虫单、有机磷类的三唑磷、毒死蜱、苯基吡唑类的氟虫腈及微生物源的阿维菌素等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上述二化螟种群对5种杀虫剂抗性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其中浙江、江苏大部分地区供试种群对杀虫单、三唑磷的抗性水平达40倍以上,已普遍产生高至极高水平抗性;对毒死蜱产生的抗性水平达22倍以上,已普遍产生中等水平至高水平抗性;对氟虫腈产生的抗性水平达6倍以上,已普遍产生低水平至中等水平抗性;对阿维菌素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湖北孝感、四川武胜种群对5种药剂尚未产生抗性或为低水平抗性。本文还对二化螟抗性防控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水稻二化螟抗药性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二化螟是浙江省水稻的主要害虫。由于连续使用杀虫双超过20a,三唑磷10a防治二化螟,致使二化螟对杀虫单(杀虫双)普遍产生抗药性。1999年测定抗性增加67~587倍,达到高抗和极高抗水平;二化螟对三唑磷在温州和台州等局部地区也达到了68~162倍的高抗水平。为治理二化螟抗药性,必须加强对害虫抗药性的监测,在高抗药性地区停止使用杀虫单(杀虫双)和三唑磷防治二化螟;在低抗药性和敏感地区也应减少使用次数和用量,达到延缓抗药性产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安徽沿江稻区二化螟抗药性动态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化螟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明确其对杀虫剂的抗性是合理制定化学防治策略的依据.笔者通过2001~2009年安徽和县地区二化螟对杀虫单、三唑磷、氟虫腈和阿维菌素等4种主要药剂抗性的系统监测,分析了抗性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徽沿江稻区二化螟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近年来江西省二化螟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提出合理化用药建议,本研究采用人工饲料浸药法测定2017-2019年江西省13个县(市)二化螟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三唑磷和杀虫单的抗性.结果 表明,13个二化螟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水平整体为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其中有11个二化螟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  相似文献   

5.
象山县二化螟对杀虫双的抗性在20世纪90年代初已经出现 ,抗性程度逐年提高 ,至1999年抗性测定结果达到243倍 ,属高抗水平级 ,故治螟药剂杀虫双逐步被三唑磷所取代。由于单一药剂使用多年 ,二化螟对三唑磷的抗性也已经产生 ,局部地区抗性严重 ,如地处象山县南部的高塘岛乡 ,抗性最为严重 ,经1999年抗性测定 ,二化螟对三唑磷的抗性已达108倍 ,属高抗水平级。为了解决螟害问题 ,特在2000年春引进台州菲尔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25%万螟灵乳油防治1代二化螟 ,进行边试验边推广 ,凡应用万螟灵的田块均取得较理想的防治效…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部分地区水稻二化螟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点滴法普查了江西省南昌、南城、永新、丰城、上饶、彭泽6县(市)二化螟种群4铃幼虫对4种(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供试二化螟种群对沙蚕毒素类农药杀虫单、有机磷类农药三唑磷已产生了较强的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33.30~241.95、7.97~111.20;对苯基吡唑类农药氟虫腈和抗生素类农药阿维茵素部分地区也产生了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5.88~16.47、3.70~9.90。本文还对二化螟抗性治理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二化螟对不同药剂的敏感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江西省不同地区二化螟对不同类型杀虫剂的敏感度水平,科学指导二化螟的田间药剂防治,应用点滴法测定了江西省代表性稻区二化螟对5大类8种杀虫剂的敏感度。结果表明,靖安、南昌、吉安稻区二化螟对三唑磷、毒死蜱、稻丰散和杀虫单敏感度极低,对丁烯氟虫腈和氯虫苯甲酰胺敏感度较高,对甲维盐和阿维菌素敏感度最高;3个稻区的二化螟种群对试验药剂的敏感度,除毒死蜱和阿维菌素外(相对敏感性指数为3.88、3.85),对其他药剂的敏感度差异不大(相对敏感性指数均低于1.5)。  相似文献   

8.
对2011年~2017年湖北省水稻主产区二化螟抗药性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明确湖北省水稻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毒死蜱、三唑磷等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变化趋势,以指导田间科学用药防控。  相似文献   

9.
2002年江苏省二化螟抗药性检测及治理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2年应用点滴法普查了江苏常熟、锡山、武进、句容、姜堰、高邮、楚州、宿豫、灌云及连云港 10县 (市 ) 12个二化螟种群 4龄幼虫对 4种 (类 )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 ,供试种群对沙蚕毒素类农药杀虫单已普遍产生抗性 ,且苏南种群的抗性水平高于苏北 ,常熟为最高 ( 16倍 ) ;对有机磷类农药三唑磷苏南地区种群为低水平抗性 ,其他地区均属敏感水平。目前二化螟供试种群对苯基吡唑类农药氟虫腈和抗生素类农药阿维菌素未产生抗药性。本文还对二化螟抗性治理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二化螟不同种群和大螟对三唑磷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04年用点滴法测定了浙江杭州地区(富阳和余杭)和嘉兴地区(平湖、秀城和秀洲)二化螟、杭州富阳大螟等种群4龄幼虫对三唑磷的敏感性,以及各种群体内与抗药性相关酶系(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等)的比活力。结果证实上述地区二化螟种群对三唑磷产生了21.1~218.8倍的抗性,其中以富阳和平湖种群的抗性水平较高。二化螟体内多功能氧化酶活性与三唑磷抗性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则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二化螟对三唑磷的抗性可能与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增强和乙酰胆碱酯酶敏感性降低有关。大螟富阳种群对三唑磷的敏感性明显高于二化螟富阳种群,其抗性机制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