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氏锥虫体外培养株的建立及其HGPRT活性测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带虫培养法和带虫传代法建立了伊氏锥虫体外培养株,无论有、无饲养细胞,虫体均能快速增殖。培养70d以上,虫体仍保持原有生物学特性,对小鼠有感染性,活力旺盛,在体外能连续培养传代。虫数最高达2.48×106/mL,群体增倍时间为8.86~10.8h。液氮保存、复苏后的虫体可在饲养细胞上立即增殖。培养中发现由巨噬细胞转化的巨核母细胞对虫体生长有促进作用,经胰酶消化能与虫体一道连续传代。通过HAT选择性培养液测定,伊氏锥虫对氨基喋呤不敏感,试验组虫体与对照一样生长良好,证明伊氏锥虫具有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化酶(HGPRT)  相似文献   

2.
犬贾第虫包囊排出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然感染贾第虫的比格犬进行粪检调查,结果表明犬贾第虫包囊排出呈间歇性,其间歇期为7~8d,排囊后12~14d达到排囊高峰期,峰期持续2~3d,排囊持续时间为25~27d。用2只幼犬进行免疫抑制接种犬贾第虫,接种后第7d出现排包囊,排囊后6~7d达到排囊高峰期,高峰期持续4~5d。受染动物出现腹泻,体重减轻。  相似文献   

3.
家畜伊氏锥虫多因素致弱苗免疫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伊氏锥虫多用因素致弱免疫小白鼠30只,在免疫后30,45,60d各取10只小白鼠攻虫,保护率依次为9/10,8/10,6/10;3次空白对照小白鼠均球 注锥虫后4-7d死亡。免疫豚鼠30只,在免疫后30,60,90d各取10只豚鼠攻虫,保护率依次为10/10,9/10,8/10;3次空白对照豚鼠均于注锥诟17-23d玖民。免疫马9区,在免疫后30,60,90d各取3匹马攻虫,均获3/3保护;继续  相似文献   

4.
按改良Baltz无细胞培养系统的培养方法,将盛有300mL伊氏锥虫培养物、容量1700mL(11.0cm×28.5cm)的培养瓶置于10r/min的细胞培养旋转装置上,在37℃培养箱中培养。在接种虫数为1.5×105~10.0×105/mL时,其群体增倍时间为12h。接种虫数为10×105/mL的培养物培养24h,每瓶收获约1.2×109锥虫,可满足一般实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用我室研制的伊氏锥虫多因素致弱苗免疫马血清中的补体,观察其灭活前后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作用。结果:灭活补体的免疫血清,在体外试验,对锥虫形态活力不认异常;巨噬细胞对用灭活补体的免疫血清处理的锥虫吞噬率仅达8%;在体内试验,锥虫对小白鼠具有致病力,潜伏期为3~5d,存活期为8~16d。未灭活补体的免疫血清,可使锥虫形态异常,活力减退、停止;用未被灭活补体的免疫马血清处理的锥虫,注射小白鼠可健活60~70d,巨噬细胞对未用灭活补体的免疫马血清处理的锥虫吞噬率高达91%。生物试验表明:被吞噬的锥虫均无感染力。从而看出补体在本虫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伊氏锥虫HGPRT缺陷株驯化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获得伊氏锥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化酶(HGPRT)缺陷株,用不同浓度的8-氮鸟嘌呤(8-AG)和8-AG加紫外线照射的方法,对伊氏锥虫体外培养株进行了为期60~101d诱导驯化。结果,以每毫升含8-AG40μg的培养液培养驯化,再配合紫外线照射,以及以每毫升含8-AG60μg的培养液培养驯化,均获得了伊氏锥虫HGPRT缺陷株。试验表明,培养虫体经过2~3个死亡期后逐步进入适应期,虫数升高到(1.5~2.5)×106/mL,饲养细胞通常于2~5d变黑、崩解,应适时更换。培养驯化的13株克隆虫株,经6-巯基鸟嘌呤(6-TG)抗性测定,10株存活。克隆株在3倍量氨基喋呤的HAT选择性培养液中死亡。生物学试验表明,HGPRT缺陷株在无HT的培养液中生长良好,对小鼠致病力有下隆的趋势,虫血症和小鼠死亡时间比对照组延长1倍多。抗体凝集试验表明,HGPRT缺陷株未发生抗原变异现象。超微结构显示,HGPRT缺陷株的动基体、核和核仁比对照组明显增大,核膜电子密度区也明显增宽。  相似文献   

7.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和饲养层细胞的制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实验确定分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最适胚龄,探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的效果及其寿命。结果表明,从10 、11 d 小鼠胚胎所获的胚胎成纤维细胞中混有大量神经母细胞和红细胞;用14 、15 d 的胚胎则基本不能获得胚胎成纤维细胞;消化3 ~4 个12 ~13 d 胚胎所获细胞悬液可接种8~9 个25 cm2 的培养瓶。从一只孕鼠的所有胚胎所获的成纤维细胞可接种约20 个25 cm2 的培养瓶。所获细胞悬液的活细胞百分率可达90% ,接种成活率达85 % 。胚胎成纤维细胞贴壁时间为5~6 h ,12 h 后进入增殖期,48 h 形成细胞单层。ES细胞克隆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形态典型、增殖迅速、不分化。饲养层寿命可维持2 ~3 周。  相似文献   

8.
按改良Baltz无细胞培养系统的培养方法,将盛有300mL伊氏锥虫培养物,容量1700mL(11.0cm×28.5cm)的培养瓶置于10r/min的细胞培养旋转装置上,在37℃培养箱中培养。在接种虫数为1.5×10^5~10.0×10^5/mL时,其群体增倍时间为12h。接种虫数为10×10^5/mL的培养物培养24h,每瓶收获约1.2×10^9锥虫,可满足一般实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应用冷冻血清对1株采自自然感染的水牛牛巴贝斯虫进行了长达72d的体外连续培养,共继代20次,培养72h红细胞染虫率最高达14.1%,平均为8%~10%。培养20d和30d的牛巴贝斯虫经液氮保存复苏后,接种于去脾水牛犊均引发了严重的牛巴贝斯虫病,从而说明已建立了水牛牛巴贝斯虫的体外连续培养,且经培养后的牛巴贝斯虫致病力没有改变。本试验利用6头份的冷冻健康水牛血清同时进行培养,结果发现,并非所有的健康水牛血清均适合于体外培养牛巴贝斯虫。这一发现对建立水牛牛巴贝斯虫的体外培养和研究水牛牛巴贝斯虫病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将伊氏锥虫在体外与人血清一起培养,虫体出现渐进性水肿,由蝌蚪形变成环形,最后崩解。将人血清注入感染鼠体内,可以清除体内虫体,使感染鼠得到保护。人血清对接种103个锥虫感染鼠的最小保护剂量为0.2mL,感染后5d注入人血清,血中虫体数量逐日下降,至第10天全部消失。对体外伊氏锥虫不同变异株,人血清均有同样的溶虫效果。经DEAE层析和SephadexG-200过滤后,人血清中只有富IgM的F-1有溶虫活性,而富IgG的F-2和富HDL的F-3均无溶虫活性,表明人血清对伊氏锥虫的溶虫活性与IgM类天然抗体有关。另外,去补体的人血清体外溶虫活性明显减弱,而体内保护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观察了理化因素(γ-射线、紫外线、低浓度杀虫药)对体外培养伊氏锥虫致弱的影响,结果如下:受γ-射线辐照的伊氏锥虫开始时存活数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减少,随后表现出无规律性,辐照剂量5万rad以下对锥虫的存活影响较小,5~10万rad辐照后2d锥虫的存活数明显减少,对小白鼠的感染性消失。伊氏锥虫受紫外线照射的存活曲线为“C”型,群体抗辐射不均一,平均致死剂量(D_(37))为波长2650A的20W紫外灯离样品40cm处照射约2h。虫体照射后根据体外跟踪观察,其存活数随照射剂量的增大而减少,照射了3h和4h第3天的活虫数近似100条或不足100条,对小白鼠的感染性均消失。用0.1μg/ml的苏拉灭和0.8μg/ml的贝尼尔两种低浓度杀虫药在体外对伊氏锥虫诱导40d仅造成药敏性的改变,未造成毒力减弱。  相似文献   

12.
锥虫的抗原变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二十世纪初,寄生虫学家就注意到,感染锥虫后的动物,早期阶段出现连续的虫血症波动现象,而且各虫血症期具有不同的抗原群体锥虫。此后,用克隆群体的锥虫接种到实验动物身上,发现单个锥虫也具有不断改变抗原而逃避宿主兔疫的能力,这就是锥虫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抗原变异现象。锥虫可以在实验动物身上继代,同样产生抗原变异,这为实验室研究提供了可能;锥虫的冷冻保藏和体外培养技术的建立,使抗原变异的研究更加方便;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将锥虫抗原变异的研究不断推向深入,不仅对控制推虫病十分…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14 周龄的42 只 S P F鸡经气囊感染鸡喉气管炎病毒,通过病理组织学和扫描电镜检查,对不同感染阶段试验鸡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感染后12h 气管粘膜淋巴细胞开始增生,以后逐渐增多,在8~9 d 时逐渐减少,12 d 时基本降到原有水平;感染后24 d 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开始形成合体细胞,3~4 d 时普遍转变为合体细胞,并坏死脱落,6~7 d 时出现再生,12 d 时基本恢复原有结构;腺体细胞在感染后坏死最早最严重,腺体细胞也是包涵体形成最早的细胞;在感染12 d时,气管粘膜上皮细胞纤毛项端开始融合并缩短,随后融合加剧,最终变成颗粒状或断裂脱落,上皮细胞表面裸露。除气管的病变外,肺脏发生支气管炎及出现核内包涵体,脾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增生及坏死,胸腺和法氏囊淋巴细胞增生及轻度坏死等变化。  相似文献   

14.
在无菌条件下将桑籽接种至含MS无机盐与0.2%凝胶剂(Gelrite)的培养基上,于26℃每日16h、10001x照明下培养;2周后以激素处理茎切段,转培于蛭石培养基,10~12d苗茎围度达8mm时,以长2cm的切段为砧木,以707等桑品种的1~2mm茎尖作接穗,嫁接成活率达75%~80%。增大砧木苗基的围度是取得桑树茎尖嫁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从非流行区购进无蜱寄生的健康黄牛5头与水牛犊1头,其中3头成年黄牛(2~8岁)在畜舍内用从流行区水牛身上采得的镰形扇头蜱Rhipicephalushaemaphysaloideshaemaphysaloides成虫,置于牛耳壳内叮咬;1头运至流行区放牧,让蜱上身叮咬;1头黄牛犊(10年龄)去蜱后2周,用液氮保存的患病水牛染虫血4ml(4×10 8个虫体)皮下注射;另一头去蜱水牛犊亦同时注射相同剂量的染虫血,作为对照。5头黄牛在试验期间其体温、精神、食欲正常,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感染后10~12d外周血液中出现少量不典型的牛巴贝斯虫,红细胞染虫率在0.1%以下,持续3~56消失;对照牛则体温升高(39.8~41.1℃),出现贫血、黄疸等症状,红细胞压积(PCV)降至26%,外周血液中出现典型的牛巴贝斯虫,红细胞染虫率(PPE)高达12%。对采用蜱叮咬及注射来自病水牛的染虫血为何不能使黄牛感染发病,文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中国旋毛虫虫株的分类提供依据,将分离自中国东北地区的4株猪,犬源旋毛虫虫株分别接种于小鼠,按常规分离出肌幼虫,纯化后,设8个杂交试验组,将每2个虫株的雌,雄幼虫体各5条混合,以食管灌注法接种于小鼠,42d后扑杀,消化,集虫,计数回收肌幼虫数。同法进行了哈尔滨猪株,犬株与国际标准虫株Trichinella spiralis(T.s).T.nativa(T.na)之间的杂交试验。  相似文献   

17.
鸡减蛋综合症蜂胶灭活疫苗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纯化的天然免疫增强剂蜂胶研制成功鸡减蛋综合症蜂胶灭活疫苗。疫苗中蜂胶干物质含量为10mg/mL。用该苗0.5ml免疫开产或临开产母鸡,接种后7d HI抗体效为7 ̄10(log2),90d为9 ̄12(log2),180d为8.7(log2),300 ̄360d为6.5 ̄8.0(log2)。免疫期为一年。-15℃保存不冻结,保存期为18个月,0 ̄8℃为15个月,10 ̄15℃为12个月,25 ̄30℃为3  相似文献   

18.
火鸡隐孢子虫在鹌鹑体内发育史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分离自鹌鹑的火鸡隐孢子虫经口感染2日龄鹌鹑,潜在期为3d,开放期为4-18d。它在鹌鹑体内发育史过程为:卵巢经口接种后,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肠腔中子孢子脱囊,至接种后6h全部子孢子脱囊完毕。接种后6h在小肠中出现滋养体。接种后12h在小肠中出现内含8个裂殖子的裂殖体及裂殖子,接种后48h滋养体和裂殖体开始出现于直肠。接种后54h,在小肠,直扬中出现含有16个子弹形小配子的小配子体。小配子与大配子  相似文献   

19.
细粒棘球蚴生发层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分散的绵羊源细粒棘球蚴生发层细胞在5%CO2、37℃恒温箱中进行连续传代培养,细胞培养液为RPMI1640完全培养基,细胞支持物在1~14代时交替为24孔细胞培养板和用胶原蛋白包被的24孔细胞培养板,14代后仅为24孔细胞培养板。细胞经40~45d传代培养(8代)后增殖缓慢。12代开始至25代止,各孔细胞又逐步转变成快速增殖细胞,第26代细胞在对数增长期内的倍增时间约为24h。这一细胞增殖速率持续至34代后约有减缓。传代增殖细胞呈小点形、圆形和椭圆形,大部分行悬浮生长。行贴壁生长的细胞经长期培养后融合成合胞体,并最终形成类组织块  相似文献   

20.
低温冰箱保存虫种可以代替传统的动物接种方法。以甘油作防冻剂,1640小牛血清作营养液,-80℃低温冰箱冷冻保存伊氏锥虫至一年,仍保持原有的浓度及毒力,接种小白鼠后第3天出虫,第6天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