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湖南省大面积推广的多个中稻品种为材料,在衡南县两地开展大田集中种植试验,调查各品种的生育期、结实率、抗倒伏能力以及各种植区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等病害的发生情况,鉴定评估种性安全风险。结果表明:Y两优7号、深两优1813、隆两优华占、隆两优7810、Y两优302、深两优876、Y两优1928、Y两优837、Y两优488、Y两优2108、Y两优1998的产量高、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分蘖能力较强、抗病性较强、较耐肥抗倒,综合评价为好。两优389、协优716、福优527、Y两优696、丰两优3948、Ⅱ优838、Ⅱ优640的产量较高、生育期适中、抗病性较强、较耐肥抗倒,综合评价为一般。深优9595、T优1655的产量较低、丰产性差、抗病性弱、不耐肥抗倒、结实率较低、后期落色一般,综合评价为差。  相似文献   

2.
科技动态     
《农家致富》2013,(18):19
水稻品种——常优5号常优5号由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6年育成,属三系杂交晚粳稻品种。该品种株型较紧凑,穗型较大,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叶色淡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好,抗倒性一般。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15.9万,  相似文献   

3.
2013年福建省长汀县承担了福建省中低产田品种对比试验任务,在长汀县中低产田对福建省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选送的12个水稻新品种(组合)进行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闽丰优3301、福龙两优29、内优311、深优9775、嘉优99等品种(组合)综合表现较好,较适宜在长汀县中低产田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水平对杂交水稻氮、磷、钾吸收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施肥量下2个杂交水稻植株氮、磷、钾的吸收积累特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两个杂交稻品种抽穗期和成熟期的植株氮、磷、钾吸收积累。结果表明,2个杂交水稻品种在不同施肥水平下,抽穗期和成熟期茎+叶鞘、叶、穗各器官内的氮、磷、钾的含量无显著差异;抽穗期,叶的氮含量最高,茎+叶鞘的磷、钾含量最高;成熟期,叶的氮含量、茎+叶鞘的磷含量、穗的钾含量均下降。抽穗期,氮、钾吸收量及干物质量红泰优996高于粤优589,磷吸收量粤优589高于红泰优996;成熟期,氮、钾吸收量及干物质量粤优589高于红泰优996,磷吸收量2品种差异不明显。2个杂交水稻品种地上部植株对氮、磷、钾积累量比例的变幅范围均在高产水稻积累变幅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新建县2012年晚稻新品种展示试验表明:各参试品种生育期较为集中,分蘖率以中佳3号、天丰优101等较强,整体水平较为平衡,参试品种多以中穗型品种为主,结实率较高的有泰优398、天优华占等,叶色青绿,后期转色较好,无倒伏现象。  相似文献   

6.
苏种 《农家致富》2013,(1):24-25
一、内优589审定编号:苏审稻201201。来源与类型:原名"内优589",由南京红太阳种业有限公司以内香2A×R589配组,于2007年育成,南京红太阳种业有限公司和江苏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申请审定,属三系杂交籼稻组合,适宜在江苏省中籼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对21个中籼迟熟品种进行田间小区对比试验,从丰产性、抗性及农艺性状等比较了各品种的大田种植表现。结果表明:湘菲优785、川农优894、中优5617、中优158、中优849、内5优H25综合表现较好,建议列入下年度遵义市水稻主导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科技动态     
《农家致富》2011,(16):21
水稻品种——华优418华优418由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于2007年育成,属三系杂交中籼稻组合。该品种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叶色浅绿,叶姿较挺,群体整齐度好,抗倒性强。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14.9万,每穗实粒数139.7粒,结实率86.8%,千粒  相似文献   

9.
施肥水平对杂交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种施肥水平对2个杂交水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粤优589收割产量与分蘖数、有效穗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系,红泰优996收割产量与有效穗、结实率之间存在正相关系,两品种收割产量均与每穗粒数存在一定的负相关系;3种施肥水平之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粤优589收割产量均有增加的趋势,而红泰优996收割产量开始下降,然后升高。  相似文献   

10.
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对7个水稻品种进行了多点品种比较试验,比较分析了各个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抗逆性等。结果表明:内5优39、内香优1号和内香8518产量高,综合性状较好,可作为水稻生产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探讨两优616、内优航148、宜优673、两优667、福两优1587、深优9775、泰丰优656、泰丰优2098、谷优16等9个晚稻主栽品种在新罗区作早稻种植的表现,并分析了品种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泰丰优656产量最高,可作为晚优早种主栽品种,深优9775、福两优1587、内优航148、宜优673、两优616与泰丰优656减产不显著,可作为晚优早种搭配品种;晚优早种品种株高与穗长、千粒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穗实粒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叙永县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展示成果的推广应用,在叙永县种子市场中选出14个中迟熟水稻品种作试验展示,拟选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丰产性高的品种作推荐。试验结果表明:深两优3956与隆两优黄莉占等7个品种熟期适宜、质量优,产量高、抗性较强,适宜在叙永县平坝丘陵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耐Cd性差异,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不同镉(Cd)胁迫处理对3种不同类型12个水稻品种种子的萌发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根长、芽长及其根芽鲜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镉离子浓度增加,备类型水稻品种种子萌发所受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萌发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芽长及其鲜重均表现呈下降趋势: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受抑制程度均表现以常规水稻品种>两系水稻品种>三系水稻品种。12个水稻品种中,深优9588、天优998、川香8号、Y两优1号等4个品种耐Cd性较强:C两优651、内5优263、湘晚籼16号、黄华占、湘13号、准两优527等6个品种耐Cd性相对较弱,其它为中等耐Cd品种。  相似文献   

14.
科技动态     
两系杂交中籼稻——扬两优013该品种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5年育成,属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该品种株型较紧凑,穗型较大,分蘖力较强,叶色中绿,叶姿较挺,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色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2个品种的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樟树市种植的水稻二晚主导品种:钱优1号、内2优6、天优998、淦鑫688和丰源优299等。  相似文献   

16.
2011年金沙县种子管理站进行杂交水稻新品种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各展示品种全生育期为169~176 d。8个参试品种中,以准两优1102折合产量最高,达11 431.78 kg/hm2,较对照品种中优85增产14.46%;泰优99折合产量居第2位,达10 572.71 kg/hm2,较对照品种中优85增产5.85%,科优21、湘优8218、冈优363分别居第3、4、5位,折合产量分别为10 403.30、10 265.37、10 199.40 kg/hm2,较对照品种中优85分别增产为4.16%、2.78%、2.12%;F优993、域优363的折合产量居后2位,分别较对照品种中优85减产3.00%、10.04%。苗期各参展品种无叶瘟发生;黄熟期调查除域优363未发现穗颈瘟外,其余各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穗颈瘟发生,发病株率为0.94%~9.90%,病情指数为0.19~2.19。  相似文献   

17.
《当代农业》2011,(1):21-21
镇籼优184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6年育成。属三系杂交中籼稻组合。该品种株型集散适中.穗型较大.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叶色深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相好,抗倒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科技动态     
《当代农业》2010,(19):23-23
水稻品种——镇籼优184 镇籼优184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6年育成.属三系杂交中籼稻组合。该品种株型集散适中,穗型较大,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叶色深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相好.抗倒性较强。中抗穗颈瘟,中感白叶枯病、纹枯病: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1.4公斤。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对不同晚粳品种在兴国县的种植表现进行了对比试验,以期筛选适应本地生态条件种植的高产粳稻品种,为全面普及和推广"籼改粳"工作做好基础工作。结果表明,甬优858、春优84和春优284等品种综合表现较优。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宜寿县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中籼水稻品种,于2020年选择15个杂交中籼稻品种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以Ⅱ优838为对照,对各品种的全生育期、产量结构、产量、抗性、米质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较对照增产的有6个,其中荃优822、Y两优1928、N两优1998、徽两优985等4个品种的产量高,较对照品种的增产幅度明显,生育期适中,抗性强,米质优,适合在寿县种植,建议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