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明  王峰  温学飞  刘华  左忠 《农业科学研究》2009,30(2):70-73,78
对宁夏盐池县12个生态农业户家庭经济纯收入与主要生产条件进行了相关与主成分分析,第1因子为粮食因子,第2因子为副业因子,第3因子为养殖业因子,第4因子为经济作物因子.主成分回归的项目有设施温室、瓜菜种植、外出打工、苜蓿种植、生猪存栏数等,这些因素对家庭农业纯收入的影响程度呈正相关,其他几项呈负相关.有5个家庭经济收入高于平均水平,其余7个家庭经济收入低于平均水平.12号家庭综合得分最高,5号家庭综合得分最低.  相似文献   

2.
方兴义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0):1375-1379
从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入手,对宁夏南部山区8县(区)的区域经济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盐池县、原州区、同心县、西吉县在宁夏南部山区8县(区)中竞争力最强;聚类分析表明,8县竞争力内部结构相近,是宁夏经济竞争力最弱的地区,经济发展处于低水平层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宁夏南部山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因子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单因子对人均纯收入影响的大小顺序为:设施温室>牧草>养殖.双因子协作对人均纯收入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牧草×设施温室>经济作物×牧草>粮食×养殖>牧草×养殖>粮食×牧草>粮食×设施温室>经济作物×养殖.通径分析表明,牧草种植面积与人均纯收入呈正相关,牧草种植面积对人均纯收入的直接效应值大于相关系数.宁夏扬黄新灌区的发展需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的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只有使农业和牧业有效地结合,提高系统的耦合性,才能显著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4.
宁夏南部山区构建和谐社会呼唤生态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快发展是宁夏南部山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而宁夏南部山区的大发展又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如果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就会阻碍经济发展。因此,宁夏南部山区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文章立足于宁夏南部山区的实际。坚持用生态经济学的指导方法,因地制宜,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重点,以期推进宁夏南部山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宁夏引黄灌区农村信息化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夏扬黄灌区2007年农村传统信息化与其他影响因子之间利用主成分法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影响宁夏灌区传统农村信息化有4个主成分,分别为及时信息因子、网络信息因子、通讯信息因子和人际交往因子。各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3.4216%、31.6659%、16.5499%和7.6844%,累积贡献率达89.3281%,代表了农村信息化指标89.3281%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马俊伟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3):48-52,81
为评价研究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现状,选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资源环境压力、土地利用状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选取了14个指标,以县域行政区划为评价单元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得分为0.477 9,整体处于第Ⅲ级临界安全水平,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在空间分布上呈西高东低的区域差异;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与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不同产区宁夏枸杞果实的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青海、新疆3个产区的宁夏枸杞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外在品质(百粒质量、果形指数)和内在品质(多糖、甜菜碱、胡萝卜素)的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品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的宁夏枸杞品质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1.71%。主成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青海产区宁杞5号、1号和宁夏产区宁杞7号果实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8.
对盐池县25年的粮食总产量及其影响因子利用主成分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粮食总产量的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3.40%,超过85%,它们已代表了粮食总产量指标93.40%的信息。粮食总产量与蒸发量、肥料、水地、农业机械总动力相关性差异极显著,与降雨量相关性差异显著。影响盐池县粮食总产的第一因子为投入因子;第二因子为光温因子;第三因子为生长时期因子;第四因子为水因子;第五因子为风害因子。第一因子所占比例分别是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因子的2.15倍、3.56倍、3.26倍、3.70倍。  相似文献   

9.
采用P-S-R模型,以生态安全评价理论为基础,根据贵阳市统计年鉴等一系列资料数据构建3个层次共16个指标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SPSS主成分分析法对2010~2014年贵阳市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10~2014年贵阳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现波动变化的递增发展趋势,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处于发展阶段,并提出了一系列减轻压力指标、提高响应指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云南玉溪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采用PSR(压力Press-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建立玉溪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5-2009年玉溪市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压力指标呈逐年上升趋势,必须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前提下,加快城市化进程;状态指标同样呈上升趋势,说明政府对公共设施的投入增加,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得到了关注;相应指标也呈上升趋势,说明政府为改善环境作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11.
在对宁夏固原地区生态建设现状详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围绕"四个一"林草产业进行试验引种、示范推广、增收带动、改善生态环境等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模式,以期为宁夏南部山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根据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资源现状,从自然、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3个方面选取了20个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9~2015年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5年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是逐年走低的.人均GDP、人均公共绿化面积、工业产业比重及农牧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等因子是影响呼和浩特土地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保护农牧区土地质量、防治土地退化是保护土地生态安全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结合长春市土地资源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共选取了15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运用SPSS 22.0软件,对2008—2014年长春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8—2014年长春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变化趋势分为3个时期:2008—2009年为下降期;2009—2012年为迅速增长期;2012—2014年为平稳上升期;总体呈现波动递增的趋势,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状况改善显著,土地生态安全等级由极不安全的Ⅴ级转变至理想安全的Ⅰ级,处于良好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以土地生态安全为理论基础,利用《南宁统计年鉴》和《广西统计年鉴》等资料数据,选取9项指标构建南宁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采用SPSS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18年南宁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南宁市市区的安全水平总体高于县级地区;不同地区的生态安全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威胁.针对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促进南宁市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资源现状,从自然、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三个方面选取了20个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9~2015年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5年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是逐年走低的。人均GDP、人均公共绿化面积、工业产业比重及农牧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等因子是影响呼和浩特土地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保护农牧区土地质量、防治土地退化是保护土地生态安全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家庭农场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本文针对宁夏南部山区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宁夏南部山区家庭农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PSR模型,以生态安全评价理论为基础,建立3个层次共29个指标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4-2008年曲靖市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04-2008年,压力指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4年的-3.47上升到2008年的3.64,状态指标呈起伏式上升,2006年比2005年下降0.47个指数点,其余时间段均有上升;响应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05以来上升速度最快,最高上升率达131.72%;生态安全综合指标由2004年的-4.16上升到2008年的4.51,2006年下降至研究时段内最低值-4.44,2006~2007年上升最快,为154.05%,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趋势,各年生态安全综合得分排序为2006年〈2004年〈2005年〈2007年〈2008年。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武汉市生态用地变化驱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研究武汉市2002—2008年生态用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发现,研究中所选10个驱动因素均表现出与生态用地变化的显著相关性,并且均可归为一个主成分,即人类的需求。人类的需求决定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制约着人类的需求,并共同导致生态用地面积和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孙根火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787-17788
分析了银北灌区地下水位较高的成因,研究了灌区地下水位年际和年内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了灌区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灌区地下水位具有周期性、季节性变化的特点,受随机性因素的影响,在年际间相对稳定;影响灌区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引水量、退水量、降水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求安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12个指标建立安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对安阳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社会发展因素、能源消耗与工业废物排放和经济发展是影响安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的3个主要因素。2014年安阳市龙安区、林州市和安阳县的土地状况为良好,汤阴县土地安全处于预警状态,文峰区处于中度警戒状态,而内黄县、殷都区和北关区处于重度警戒状态。安阳市土地生态安全形势严峻,必须采取措施,确保土地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