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B_(301)是一株分离自空气中的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室内测定表明,它能抑制稻瘟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病菌分生孢子在B_(301)发酵液的2倍稀释液中完全不能萌发,40倍稀释液中的萌发率为35.58%,比对照下降59.4%。B_(301)发酵液稀释140倍时,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52.1%,其抑制菌丝生长的最大稀释度为4480倍。B_(301)发酵液中的抗菌物质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在80℃下,60min仍保持原有活性,但当温度上升到100℃后则不稳定,10min内活性显著下降,80min后完全失活。田间防治试验表明,B_(301)发酵液防治稻瘟病的效果为45%左右,与对照药剂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效相当。此外,B_(301)还能有效抑制棉花炭疽病菌和玉米小斑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对番茄青枯病具有较好防效的生防菌,采用皿内测定法从上海地区的番茄青枯病自然衰退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番茄青枯病有很强抑制作用的菌株SN15-2,并进行了分子鉴定和对荧光假单胞菌SN15-2产抗生素能力和定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SN15-2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其菌株能产生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2,4-DAPG)、硝吡咯菌素(PRN)、藤黄绿脓菌素(PLT)。同时,可以产生HCN、噬铁素,能够形成生物膜。SN15-2在施入番茄根际后的前20 d定殖数量减少,20 d后基本稳定,60 d时,在干土中的定殖数量可达3.67×105cfu/g。盆栽防效分析表明,荧光假单胞菌SN15-2对番茄青枯病防效达到46.58%。 相似文献
3.
为寻找新的水稻稻瘟病拮抗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从中药提取液中分离纯化到一株性能优良的拮抗细菌CWJ2。平板对峙试验显示该菌株对水稻稻瘟病菌丝生长抑制率为69.51%。根据菌落、菌株形态、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发酵滤液能明显抑制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10%的发酵滤液能100%抑制菌丝生长;2%的发酵滤液能导致菌丝分支明显减少,菌丝变短、膨大或畸变。菌株CWJ2的发酵液在高温、蛋白酶K、紫外和酸碱处理下,抑菌活性无显著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菌株CWJ2对稻瘟病菌拮抗效果好,且抗菌活性成分稳定,有望作为生防菌株开发防治稻瘟病制剂。 相似文献
4.
荧光假单胞杆菌P2-5菌株对小麦全蚀病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室内测定了荧光假单胞杆菌P2-5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9826菌株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P2-5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抑制效果和防治效果分别为67%和59%,高于化学杀菌剂烯唑醇(特普唑)处理的效果。研究表明P2-5菌株可以致使病菌菌丝畸变。应用双抗标记法测定了P2-5菌株在小麦根系中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该菌可以在小麦根系定殖。 相似文献
5.
枯草芽孢杆菌C-D6抗菌蛋白对稻瘟病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C-D6及其发酵滤液在平板上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显示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20%饱和度硫酸铵沉淀和Sephadex G-75凝胶柱层析分离,获得1个影响病原菌附着胞形成的抗菌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发现该蛋白的分子量为32kD。显微观察发现:用该蛋白处理的孢子虽能完全萌发,但形成串珠状膨大的芽管和色浅、膨大的附着胞,并抑制芽管的正常生长。该蛋白的活性表现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80℃,30min)和较广的pH适应范围(5.6~9.3)。 相似文献
6.
7.
稻瘟病菌附着胞形成的细胞生物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原产于那些具有季风性气候的地区,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并将继续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稻瘟病是水稻最重要的传染性病害,是限制水稻产量的主要因子.据英联邦真菌学协会(CMI,1981)记载,世界上85个国家都有此病的危害[1]。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水稻苗期或成株期彻底毁坏。在成株期,穗颈瘟可以造成水稻严重减产。早在1637年我国明代学者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就首次记录和描述了水稻苗瘟。他最早把该病叫"水稻发烧病",后在中国和日本的文献中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群体庞大,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和动植物中,并产生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抗生素为假单胞菌在自然生态条件下的生存提供了重要的竞争手段,同时也是生防假单胞菌防治植物病害的主要机制之一。本文介绍假单胞菌产生的抗生素种类、作用机制、不同浓度下抗生素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假单胞菌抗生素在医学和农业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沼液在防治稻瘟病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使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沼液对5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能力,结果显示,沼液对水稻稻瘟病菌、水稻稻曲病菌、玉米纹枯病菌、大豆根腐病菌、辣椒疫霉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能力,抑菌率分别为90.34%、83.55%、73.88%、10.23%、16.40%,沼液原液抑菌效果明显优于沼液无菌液。在盆栽试验中,沼液原液及50%稀释液对稻瘟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72.67%、64.6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沼液原液对叶瘟、穗颈瘟防效分别可达58.99%、66.57%,与对照药剂1000亿孢子/g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的防效差异不显著。通过对沼液内生细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确定了沼液内含有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枯草芽胞杆菌B. subtilis、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B. methylotrophicus、类地衣芽胞杆菌B. paralicheniformis等拮抗细菌。以上结果表明,沼液作为稻瘟病的生物防治资源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假单胞菌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已感染香蕉枯萎病的果园中分离到1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抑制作用很好的菌种,命名为G1。采用固体和液体培养法从不同角度证实了G1对香蕉枯萎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G1的发酵液、无菌滤液、挥发性物质、非挥发性代谢产物的平均抑菌率分别为92.5%、27.4%、73.8%、57.7%,可见抑制作用与活菌体有直接关系,其中产生挥发性物质尤其重要。液体培养的病原菌浓度为1.0×107cfu/mL经G1作用10d后,取样镜检发现G1通过抑制病原菌菌丝正常生长以至不能产孢,从而导致菌丝消融;通过吸附在孢子的周围,融解细胞壁,造成原生质泄露致使孢子死亡。 相似文献
11.
抑制稻瘟病菌生长的几丁酶产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稻瘟病菌细胞壁富集方法分离到4株几丁质酶产生菌。它们都具有较高的几丁酶活性,且能在培养基上对稻瘟病菌的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经鉴定,确认它们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菌株DW2为单端极生单鞭毛,好氧,氧化酶反应阳性并能还原硝酸盐,属于假单胞菌属细菌(Pseudomonas spp.);菌株DW1、DW4为两端极生单鞭毛,微好氧,氧化酶反应阳性并能还原硝酸盐,属于弯曲杆菌属细菌(Campylobacter spp.);而菌株DW3的菌落为橙黄色,氧化酶反应为阳性,不还原硝酸盐,菌体单个或成链,无鞭毛,在几丁质半固体培养基上能滑动,属于噬胞菌属细菌(Cytophaga spp.)。 相似文献
12.
Patrick Schweizer Edith Schlagenhauf Ulrich Schaffrath Robert Dudler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 European Foundation for Plant Pathology》1999,105(7):659-665
Rice seedlings treated with the synthetic compound benzo(1,2,3)thiadiazole-7-carbothioic acid S-methyl ester (BTH) acquired resistance to subsequent attack by the rice blast fungus 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 Barr. BTH (trade name Bion) has been released to the market as a plant protecting agent for rice. Here, we analysed the pattern of expressed genes in rice plants treated with BTH, and compared this pattern with those induced by the formerly discovered resistance inducer 2,6-dichloroisonicotinic acid (INA) and by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syringae, a non-host pathogen inducing a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Both INA and BTH induced similar patterns of genes, suggesting that these compounds are functional analogues. In contrast, the patterns induced by the chemical inducers and by P. syringae were clearly dissimilar. 相似文献
13.
稻瘟病菌孢子萌发液中诱导侵染活性物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报道了稻瘟病菌ZA_(51)、ZA_(49)和ZE_3的孢子萌发液对供试水稻品种秀水04和苏御糯秧苗没有致病性与其它明显毒性,但对它们的亲和性组合如ZA_(49) 秀水04和非亲和性组合如ZE_3 秀水04都有诱导侵染作用。且强致病性稻瘟菌ZA_(49)或ZA_(51)的孢子萌发液的诱导侵染活性高于弱致病性菌株ZE_3的孢子萌发液,孢子萌发液水层部分的诱导侵染活性高于脂层部分。这一事实说明,稻瘟病菌孢子萌发液中存在稻瘟病菌致病因子及有关物质,它将为补充解释水稻抗性品种的“抗性丧失”的原因,为进一步说明稻瘟病菌不同致病菌间的互作及稻瘟病菌致病机制等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稻瘟病菌三个杂交组合后代菌株的致病性分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稻瘟病菌3个杂交组合的后代菌株在4个水稻品种和4个龙爪稷品种上致病性分离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在不同水稻品种或龙爪稷品种上的致病性分离情况各不相同。根据子囊孢子菌株对两种寄主的致病性将其划分为3组:①只对水稻有致病性,②只对龙爪稷有致病性,③对二者都无致病性。有的子囊孢子菌株失去了对部分供试水稻品种或龙爪稷品种的致病性,有的组合能分离到与亲本菌株致病性相同的后代菌株,有的组合则分离不到。这些说明,本试验所用的亲本菌株对供试的水稻或龙爪稷的不同品种的致病性是受不同的基因控制的,而且基因的数量可能也不尽相同,因而导致其后代菌株在各个品种上致病性的严重分离。 相似文献
15.
利用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基因组测序结果,对这两种植物病原真菌基因组中的微卫星(SSR)序列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禾谷镰刀菌基因组中,共发现4679个SSR序列,总长度为96.2kb,占基因组全长的0.27%.平均7.7kb碱基中有一个大于15 bp的SSR序列.在稻瘟病菌基因组中共发现16398个SSR系列,其总长度达到330kb,约占整个基因全长的0.85%,平均2.36kb碱基中就分布有1个SSR序列.在禾谷镰刀菌基因组中,数量最多的是五碱基重复序列,其次是六碱基重复序列;稻瘟病菌基因组中数量最多的是单碱基重复序列,其次为三碱基重复序列和五碱基重复序列.两基因组中数量最少的都是二碱基重复序列.尽管这两种植物病原真菌都属子囊菌,基因组大小也十分接近,但无论是在SSR的总体数量上,还是在各类SSR的分布上,两种植物病原真菌都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梨中AVERMECTIN B1残留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检测梨中Avermectin B1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以结合物4″-O-(单)琥珀酰Avermectin B1-BSA免疫家兔,制备特异性针对Avermectin B1的多克隆抗体。梨样本经甲醇提取后用ELISA检测。在6.0 ̄60mg/kg添加浓度范围内,Avermectin B1的回收率为86% ̄105%,变异系数(CV)为4% ̄8%。样本检测限为0.1mg/ 相似文献
17.
18.
木霉T97菌株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机制和温室防治试验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从土壤中分离了一木霉Trichoderma sp.菌株T97.竞争及对峙培养结果表明,木霉T97对豌豆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 f.sp.pisi、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茄子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cumerinum、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和立枯丝核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等7种病原菌有较强的生长竞争优势.光学显微观察表明,木霉T97通过缠绕、附着和穿透的方式寄生立枯丝核菌、番茄灰霉病菌和小麦全蚀病菌.受T97作用后,茄子菌核病菌的菌丝尖端肿大、变粗,豌豆根腐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的菌丝出现断裂等溶菌现象.用T97培养物(0.6%(w/w))处理土壤,对茄子黄萎病和菌核病、黄瓜枯萎病和菌核病以及豌豆根腐病的苗期病害防治效果达66%~81%.用T97孢子悬浮液108cfu/mL在花期喷雾保护黄瓜、辣椒和番茄叶面,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相当于50%速克灵WP 3 000倍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