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采用PCR-RFLP法对五指山猪、二花脸猪及皮特兰猪的SLA-DQB基因外显子2的PCR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SLA-DQB基因外显子2经限制酶HaeⅢ和RsaⅠ酶切共分出9种RFLP组合带型,五指山猪、二花脸猪和皮特兰猪分别有3种、3种和5种组合带型.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表明,五指山猪和二花脸猪的SLA-DQB基因外显子2的两个酶切位点的PCR-RFLP带型达平衡状态,而皮特兰猪中只有RsaⅠ酶切位点达到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
猪MHCⅠ类基因区基因组DNA的RFLP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EcoRI,BamHI,HibdⅢ和RstI对纯种二花脸猪和梅山猪白细胞基因组DNA进行内急酶消化和电泳,经Southern blot将DNA转移到NC膜上,将来源于猪MHC的Ⅰ类基因猪移植抗原基因片段克隆PD1-ADNA(4.3kd)用digoxigenin标记作为DNA探针,进行分子杂交反应,比较了不同品系和个体间的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结果表明:(1)经各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PCR-RFLP方法,检测外来品种大约克猪和江苏省地方品种梅山猪、二花脸猪、姜曲海猪以及培育品种苏钟猪共144头,结果表明,PGC1基因序列经AluⅠ酶切后存在AA、AT和TT 3种基因型,其中大约克猪中AA基因型占优势,A等位基因频率为0.7;江苏省地方品种猪中,TT基因型占绝对优势,T等位基因频率平均为0.99,梅山猪和二花脸猪均为TT型。PGC1基因的PCR-RFLP基因型分布χ2检验结果表明,大约克猪与苏钟猪、梅山猪、二花脸猪、姜曲海猪差异极显著;苏钟猪与梅山猪、二花脸猪、姜曲海猪差异极显著;梅山猪、二花脸猪、姜曲海猪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对玉米SC704不育系及保持系的线粒体D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I.BamHI.HindⅢ)消化分析,确证了玉米SC704的不育胞质为C型不育型。酶消化分析表明,其不育系和保持系线粒体DNA在结构上存有变展。作者认为:在不育系的选育过程中多代核置换产生的雄性不育,由于新核育性等位基因的缺失,破坏了原来的核质平衡,引起线粒体DNA的重排,并产生不同的变异类型,这种变异可能破坏了细胞核及线粒体之间的固有平衡,从而导致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生长抑素基因初级克隆质粒(pUC12—SS)的改造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基因初级克隆质粒(pUC12-SS)含有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HindⅢ的重复位点,用HindⅢ酶切处理和T_4DNA连接酶连接后。获得了它们的单一位点。并对经过修饰后的质粒进行了多个酶位点、SS基因片段回切和DNA序列等全面分析和证实。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我们建立了一套提取纯化水稻线粒体DNA的方法轻珍汕97不育系和保持系为材料,发现线粒体DNA的HindⅢ酶切电泳带型存在显著差异,而叶绿体DNA没有差异。细胞质类型为野败型的珍汕97A,V20A、常菲22A的线粒体DNA BamHI酶切电泳后的带型没有差异。属不同细胞质类型的珍汕97不育系和六千辛不育系的线粒体DNA EcoRI BamHI酶切电泳带型不同,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遗传特征。此结果提示,利用线粒体DNA酶切电泳带型可以对水稻不育系的细胞质源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7.
采用混合基因组DNA池PCR扩增和测序技术,对小梅山猪、枫泾猪、大白猪pgr基因的外显子区域进行扫描,共发现1个单核甘酸多态性位点(SNP)。外显子1序列中1 319 bp处发生C→T的碱基突变,即C1319T,未引起氨基酸的变化,属于同义突变;针对突变位点,建立错配PCR–限制性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进行检测,发现3种猪的pgr基因可以分为AA、BB、AB 3个基因型,小梅山和枫泾猪有AA、AB 2种基因型,大白猪中有BB、AB 2种基因型。  相似文献   

8.
lef-1和DA26基因分别位于egt基因的上游和下游,从pUAc-egt中分离出EcoRI-XbaI 1.1kb的egt基因片段,进行缺口平移标记,获得探针。与BmNPV DNA经Hind Ⅲ酶切、电泳、转移至NC膜的DNA进行Southern blot杂交,发现BmNPV DNA的Hind Ⅲ D片段呈阳性。从BmNPV基因组中分离出10.4kb的Hind Ⅲ D片段,用EcoRI酶切得到Hind Ⅲ-EcoRI2.2kb、EcoRⅠ1.4kb和EcoRⅠ-Hind Ⅲ 6.8kb3个片段,分别克隆于pUC19中,命名为pUHE2.2、pUE1.4和pUEH6.8。经双链测序并与AcNPV相关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发现lef-1基因被克隆于pUHE2.2中,DA26基因克隆于pUEH6.8中。从所测定的lef-1和DA26基因的启动子及5’端部分序列来看,它们在AcNPV和BmNPV之间有极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9.
10.
六种限制性内切酶产生的二花脸大约克夏猪的DNA指纹图谱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噬菌体M13mp18单链DNA作探针,对二花脸和大约克夏猪进行了DNA指纹的研究。采用六种限制性内切酶获得了高分辨率的、具有个体特异性的DNA指纹图谱。这六种限制性内切酶是:HinfⅠ,HaeⅢ,EcoRⅠ,BanⅠ,TaqⅠ和PstⅠ。不同酶消化产生的图谱带数有差异,并有品种特征带趋向。  相似文献   

11.
RFLP区分中国小麦秆锈菌不同小种及致病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种DNA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PstⅠ和HindⅢ),分析了中国小麦秆锈菌新致病型21C3CTR(p11),普通致病型的小种21C3,34,34C2和致病型21C3CKH,34MKH,34MKG,34C2MKR的限制性酶谱。结果表明:供试秆锈菌的基因组DNA经过同一酶切后,不同小种或致病型都出现了相同限制酶谱带,而特定酶/小种(或致病型)组合又都有特异酶谱带。计算了小种间或致病型间的共有DNA片段的比率。初步说明了RFLP可以作为深入探讨小麦秆锈菌种内不同小种、致病型间以及新致病型DNA差异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猪的21—羟化酶基因位点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纯种大约克和纯种二花脸猪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分别用11种限制必内切酶消化,以非放射性狄高辛试剂盒标记4.8kb21-羟化酶(CYP21)基因方为探针,经Southern杂交对猪的CYP21基因位点的限制性片长度多态性(RFLPS)进行了研究。结果在BanI、HindⅢ、KpnⅠ、PstⅠ和TaqⅠ5种限制性内切酶位点检测出了PFLPS,且BanⅠ和Kpn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为首次发现;而在其他  相似文献   

13.
14.
把引起豌豆枯萎病的丁香假单胞菌丁香致病变种 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 菌株3319和丁香假单胞菌豌豆致病变种 P.syringae pv.pisi 的模式菌株2452的染色体 DNA 分别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HindⅢ完全消化,再用 T_4DNA 连接酶把消化好的 DNA 片段连接到用HindⅢ内切酶消化的质粒载体 pUC19上,然后把重组的质粒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 RR1)中去克隆.把菌株3319和2452的 DNA 用 p~(32)标记做成探针,分别与克隆菌落杂交,筛选出只对菌株3319的 DNA 有特异性的1个重组 DNA 的克隆和对菌株2452的 DNA 有特异性的2个重组 DNA 克隆.再把这3个重组质粒 DNA 分别用 P~(32)标记做成探针,与菌株3319和2452的 DNA 杂交,也显示只对各自 DNA 来源的菌株具有特异性.这3个重组质粒中,有2个携带有菌株2452的 DNA 片段,1个为0.82 kb。另1个略小于0.58 kb,还有1个质粒携带有菌株3319的 DNA 片段,为0.85 kb.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以太湖猪为母本的杂交一代苏钟猪21个个体线粒体D环序列442 bp,结合已报道的中国太湖猪两个类群(梅山猪和二花脸)的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苏钟猪和太湖猪的聚类主要有两类,部分苏钟猪和大多数梅山猪分布在类群Ⅰ;少数梅山猪、苏钟猪和二花脸聚为类群Ⅱ.梅山猪在几支上都有分布,可能与梅山猪有大中小类型之分有关.这一结果与根据形态差异把太湖猪分成不同的类群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采用PCR-RFLPs技术,以MspⅠ为内切酶,检测猪POU1F1基因中片段为2.1 kb的第三内含子中的多态位点1.68 kb(C等位基因)和0.85/0.83 kb(D等位基因),分析各多态位点在长白猪、杜洛克猪、小梅山猪、香猪、姜曲海猪5个品种群中的分布,并通过χ2检验比较这5个猪种间的基因型差异.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MspⅠ酶切突变位点的3种基因型在5个品种中分布差异均极显著(P<0.01).中国地方品种小梅山猪、姜曲海猪等位基因C的比例很高,中国地方品种香猪等位基因C的比例则比较高,国外品种长白猪、杜洛克猪等位基因C的比例很低.  相似文献   

17.
SLC6A14基因是影响猪脂肪沉积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利用白色杜洛克×二花脸资源家系祖代的17头二花脸母猪和2头白色杜洛克公猪的池DNA,通过直接测序法在猪SLC6A14基因第10外显子1483 bp处检测到1个G→A错义突变,导致相应编码的氨基酸由缬氨酸转换成异亮氨酸。采用引物创造性酶切法,通过HpyCH4 IVPCR-RFLP判型技术,检测了白色杜洛克×二花脸资源家系3代623个个体在此错义突变位点的多态性,并开展了与脂肪和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位点与腹脂重和46日龄个体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错配PCR-RFLP法,检测8个品种314头猪IGF-2基因内含子3的3072位点多态性及其在群体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引入错配碱基构造出新的酶切位点,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试验成本且不影响基因型判定结果.IGF-2基因内含子3的3072位点(G→A)变异多态在猪群中分布差异极显著.国外品种猪中等位基因A的频率高于我国地方品种猪,我国地方品种猪(二花脸猪、梅山猪、五指山猪、淮猪)群体中绝大多数为GG基因型;而国外品种猪(长白猪、大约克猪、杜洛克猪)群体中G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0%~70%和20%~30%.由杜洛克猪与二花脸猪、梅山猪杂交育成的苏太猪,其群体中GA基因型频率接近78%,大大超过地方品种猪.  相似文献   

19.
通过PCR-RFLP方法,检测外来品种大约克猪和江苏地方品种梅山猪、二花脸猪、姜曲海猪及培育品种苏钟猪共144头。结果表明,PGC1基因序列经AulI酶切后存在AA、AT和TT 3种基因型,其中大约克猪中AA基因型占优势,A等位基因频率为0.7,江苏地方品种猪中,TT占绝对优势。分析PGC1基因型与胴体性状相关性发现,AA基因型猪的脂肪重高于TT基因型猪,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倒数第三四腰椎间背膘厚AA基因型猪高于TT基因型猪,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AT基因型与TT基因型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20.
苯甲酸雌二醇对泌乳期二花脸猪和大白猪卵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肉注射外源性雌激素——苯甲酸雌二醇(estradiol benzoate,EB,60μg/kg WB)处理泌乳第21d的4头二花脸母猪和3头大白猪,从安装的颈静脉瘘管采集血样,用放射免疫法(RIA法)测定两品种母猪血浆雌二醇(E2)和孕酮(P4)水平在EB处理前后的变化。结果显示:4头二花脸猪中有3头于54~66h,血浆雌二醇(E2)出现第二个峰,并伴随孕酮(P4)水平显著升高;3头大白猪中有1头出现第二个E2峰,P4水平升高。结果表明,注射苯甲酸雌二醇(EB)后,4头二花脸猪中有3头表现发情和排卵,3头大白猪中有1头表现发情和排卵。提示泌乳期二花脸猪的卵巢功能较大白猪更易被外源雌激素所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