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验选用630只12周龄的固始蛋用母鸡,按平均体质量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第1~6组放养,分别饲喂6种不同配方的日粮;第7组笼养,饲喂日粮与第1组试鸡相同。结果表明,第1和第7组每克蛋黄胆固醇含量及每枚鸡蛋胆固醇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饲养方式对降低鸡蛋胆固醇含量无明显效果,但放养表现出一定的优势,放养鸡蛋黄比例比笼养鸡低,放养鸡每枚鸡蛋胆固醇含量比笼养鸡低7.35%;对放养鸡而言,当日粮中蛋白质水平为13.77%时,每克蛋黄胆固醇含量随日粮中代谢能水平的提高而上升,提高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将显著提高蛋黄中胆固醇浓度。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4,(8):41-43
放养和笼养太行鸡蛋各30枚,分别测定蛋品质指标,包括:鲜蛋重,蛋白、蛋黄、蛋壳占全鲜蛋重百分比,蛋白、蛋黄中的蛋白质,蛋黄中粗蛋白和磷脂,蛋黄色泽及总胆固醇含量,蛋壳中的钙、磷以及蛋壳厚度。结果表明:放养鸡蛋黄相对重、蛋壳相对重、蛋黄色泽、蛋黄中的粗脂肪和磷脂含量均显著高于笼养鸡(P<0.05);放养鸡蛋黄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笼养鸡蛋壳中磷含量显著高于放养鸡(P<0.05),蛋白占鲜蛋重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放养太行鸡(P<0.05)。试验表明不同饲养方式可以影响太行鸡蛋品质,放养方式的蛋品质好于笼养方式。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圈养、网上平养和放养3种不同饲养方式对鸭蛋成分和蛋黄色泽的影响。常规方法检测鸭蛋成分。结果表明:饲养方式对蛋清干物质含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放养鸭的蛋清干物质含量显著低于圈养和网上平养(P〈0.05),圈养和网上平养之间差异不显著;饲养方式对蛋黄干物质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放养组最低,圈养组稍高,网上平养组最高;饲养方式对蛋清氨基酸的绝对含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放养鸭蛋的蛋清氨基酸总量低于圈养鸭和网上平养鸭(P〈0.05),圈养鸭和网上平养鸭差异不显著;但饲养方式对蛋清各种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值影响较小;饲养方式对蛋黄色泽、蛋黄干物质脂肪含量和鸭蛋风味有显著的影响(P〈0.05),放养鸭的蛋黄色泽等级和蛋黄干物质中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圈养鸭和网上平养鸭(P〈0.05),鸭蛋风味也优于圈养鸭和网上平养鸭;圈养和网上平养之间差异不显著;综合评价3种饲养方式的蛋鸭所产的鸭蛋,总的营养物质含量相差不大,但放养鸭蛋口感好,味道美。  相似文献   

4.
《北方牧业》2005,(4):16-16
<正> 生态放养和笼养两种饲养方式对柴鸡和现代品种鸡)鸡蛋质量性状和鸡蛋主要营养物质含量有较大影响。放养条件下鸡蛋品质均有所提高,其中蛋黄颜色(色泽指数)、蛋黄系数和蛋壳厚度显著提高;蛋黄水分含量、蛋清水份含量和蛋黄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蛋黄中磷酯含量、蛋黄中脂肪与鲜蛋重量之比和蛋清中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柴鸡与品牌鸡相比,腿肌粗蛋白含量高,腿肌粗脂肪含量低,胸肌粗从分低,腿肌粗灰  相似文献   

5.
不同饲养方式对鸭蛋成分和蛋黄色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圈养、网上平养和放养3种不同饲养方式对鸭蛋成分和蛋黄色泽的影响.常规方法检测鸭蛋成分.结果表明:饲养方式对蛋清干物质含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放养鸭的蛋清干物质含量显著低于圈养和网上平养(P<0.05),圈养和网上平养之间差异不显著;饲养方式对蛋黄干物质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林下种植苜蓿不同放养密度与补饲量对蛋鸡蛋品质的影响,选择45周龄体重接近的健康本地鸡441只,随机分为7组,第1~6组放养在种植苜蓿的枣树林中,采用2(补料)×3(密度)两因子设计,补料50%和70%,每667m~2放养100、250、400只方式,以笼养全程自由采食为对照组,分析鸡蛋组成、蛋壳质量等质量指标。结果表明:与笼养相比,在种植苜蓿的枣树林中放养鸡群,改善了蛋壳质量。补饲量对蛋黄重影响显著(P0.05),对蛋白比率和蛋黄比率影响不显著(P0.05),对蛋壳重、蛋壳强度影响极显著(P0.01);放养密度对磷脂含量影响显著(P0.05)。补料70%、100只/667m~2组蛋壳重量、蛋壳比率、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蛋黄比率优于其它组,100只/667m~2组蛋黄磷脂含量高于其他高密度组;随着密度的增大,蛋黄磷脂、灰分含量逐渐降低。枣林苜蓿地放养条件下,以70%补饲量+100只/667m~2组养殖模式较好。  相似文献   

7.
不同苜蓿草粉水平对产蛋鸡蛋黄胆固醇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选择健康35周龄新罗曼商品代蛋鸡768只,采用2×4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8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2只,分别在饲粮中添加0,3%,5%,7%的紫花苜蓿草粉和1.6%和2.4%的油脂,试验期60 d,观测苜蓿草粉和油脂对鸡蛋蛋黄重、蛋黄相对重、每克蛋黄胆固醇含量以及每枚鸡蛋中胆固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苜蓿草粉和油脂后,对蛋黄相对重无显著影响(P>0.05);蛋黄重有显著增加,其中低油脂组中7%草粉添加组蛋黄重极显著高于不添加组(P<0.01),各添加组之间差异不显著;高油脂组中各添加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每g蛋黄胆固醇含量有较大降低,添加草粉后,各试验组较不添加组极显著降低每g蛋黄中胆固醇含量(P<0.01);每枚蛋中胆固醇含量有显著降低,其中高油脂组中5%和7%草粉添加组蛋黄重极显著高于不添加组(P<0.01),各添加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二者的交互作用中,苜蓿水平对鸡蛋中胆固醇的影响高于油脂水平.2)随着苜蓿草粉添加水平的增加,每g蛋黄中胆固醇含量和鸡蛋中胆固醇含量逐渐降低,每g蛋黄中胆固醇含量在前30 d下降较快,随后逐渐降低,试验至45 d时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对果园放养的绿壳蛋鸡蛋品质及安全评价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绿壳蛋含水量为85.16%,低于放养土鸡和笼养鸡所产蛋;蛋白、蛋黄比率达31.53%以上;所测的总氨基酸中,蛋清为12.541g/100g,蛋黄为14.256g/100g,必需氨基酸蛋清为5.361g/100g,蛋黄为5.947g/100g;蛋清、蛋黄中锌含量分别为0.51mg/100g、18.503mg/100g,硒含量分别为0.55mg/100g、3.06mg/100g,高于放养土鸡和笼养鸡所产蛋;安全指标中,除镉和氟检测有实际数值外,其它均未检出,微生物指标检测的数值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饲养条件下海兰蛋鸡的肉、心、肝和蛋中矿物含量 ,以便采取合理的饲养方法 ,提高鸡肉、心、肝和蛋中的矿物质营养 ,为研制开发绿色营养食品提供科学依据。 60羽 7周龄海兰蛋鸡随机分成两大组 ,一组为对照组采用自由放养不供配合饲料 ;另一组则为试验组采取笼养并供给配合饲料。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对鸡肉、鸡心、鸡肝和鸡蛋中 1 1种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组蛋清、蛋黄中的 Ca、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 ;而 6种微量元素在鸡肉、鸡心、鸡肝及鸡蛋中的含量 ,试验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为人们合理膳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农户散养鸡产的蛋俗称“笨鸡蛋”。这些散养鸡是放养的,它们在树林、田地里自由活动,吃的是天然食物,蛋黄中的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2含量高,因此蛋黄大。  相似文献   

11.
日粮镁对蛋雏鸡胫骨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雏鸡采用玉米 豆饼日粮 ,添加过量镁 (MgO) ,结果胫骨中镁含量增加 ,钙的含量降低 ,胫骨中钙 镁、磷 镁、钙 磷的比值减小 ,X光摄影 ,骨质疏松。电子显微镜检验 ,骨组织增生。机械力学法检测其鲜骨的最大抗压能力 ,胫骨抗压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2.
氟对蛋鸡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了探讨氟对鸡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人工复制病例的方法,测定了不同剂量和不同时间氟中毒鸡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表明,鸡氟中毒时,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并且有剂量、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13.
3日龄肉用AA雏鸡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强毒(vAMV)人工感染后,鸡成髓细胞性白血病(AMB)发病率86.7%、死亡率70%,脾脏、胸腺、法氏囊、心脏、肝脏、肾脏和性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健康对照雏鸡相比,T-SOD和Mn-SOD活性于10日龄时均极显著升高(P<0.01),于17日龄时则极显著下降(P<0.01),以后日龄亦有明显降低(P<0.05,P<0.01),而Cu,Zn-SOD活性于10和24日龄无明显变化(P>0.05)、17日龄时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30日龄则明显升高(P<0.05,P<0.01)。  相似文献   

14.
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免疫雏鸡,地28、42和56日龄脾脏、胸腺、法氏囊以及肝脏、肾脏和性腺含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GSHPx)活性比健康对照雏鸡显著和极显著增强(P〈0.05,P〈0.01),可有产防止马立工病强毒(vMDV)感当导致的脂质过经作用和细胞是性损作,避免马立克氏病(MD)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氟化物对鸡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 1日龄蛋鸡 2 5 0只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5 0只 ,饲喂相同的全价日粮。第 1组为正常对照组 ;第 2、3、4、5组在日粮中添加不同量的氟化钠 ,使日粮中氟的含量分别为 5 0 0、10 0 0、15 0 0、2 0 0 0 m g/ kg。试验期 15 0 d。每隔 30 d采集血样 ,测定血清中氟、甲状腺激素 (T3、T4 )的含量 ,观察试验鸡的临床表现。结果表明 ,本试验成功地复制出了不同程度的鸡慢性氟中毒模型 ;各氟中毒组鸡血清中 T4 含量在整个试验期内均低于对照组 ,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在早期 ,各中毒组血清 T3含量不同程度地高于对照组 ,而中、后期则低于对照组 ,且与血清中氟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r=- 0 .85 3,P<0 .0 1)。由此可见 ,氟中毒明显破坏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代谢 ,影响甲状腺机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6.
邵伯鸡屠宰性能测定及肌肉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90日龄的邵伯鸡商品代肉鸡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和肌肉品质分析.结果显示,90日龄公母平均活重分别为1552.5克和1230.9克;屠宰率分别为89.71%和88.70%;半净膛率分别为83.31%和79.95%;全净膛率分别为71.36%和68.99%.邵伯鸡的胸肌和腿肌的pH值在宰后45分钟时,接近7,呈弱酸性.腿肌的肉色都较胸肌深(P<0.05).胸肌嫩度显著地优于腿肌(P<0.01),而在性别间胸腿肌的嫩度差异不显著(P>0.05).在肌肉品质的化学性状方面,胸腿肌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胸腿肌的粗脂肪平均含量分别为1.95%和2.49%,胸肌显著低于腿肌(P<0.01)并且在不同性别间表现为母鸡显著地高于公鸡(P<0.01).胸腿肌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5.6%和24.2%,差异都不显著(P>0.05).腿肌干物质含量低于胸肌,灰份含量胸肌高于腿肌,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氯化铵对肉仔鸡热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离子平衡途径,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氯化铵,观察其对家禽热应激的影响。将270只1日龄艾维茵肉雏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处理设3个重复,试验持续到5周龄。试验模拟夏季高温环境,全期人工控温28~35℃。1~28日龄进行饲养试验;29~34日龄进行代谢试验。5组试验日粮为:Ⅰ为正对照组,21%CP;Ⅱ为Ⅰ组日粮+0 62%氯化铵;Ⅲ为负对照组,19%CP;Ⅳ为Ⅲ组日粮+0 62%氯化铵;Ⅴ为Ⅲ组日粮+1 00%氯化铵。试验结果表明:Ⅱ、Ⅲ、Ⅳ和Ⅴ组肉仔鸡期末体重、日增重、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Ⅴ组21日龄体重显著降低(P<0 05);Ⅱ和Ⅴ组显著提高CP、Ca和P的表观代谢率(P<0 05),Ⅴ组P除外;Ⅴ组粪便含水率明显增加(P<0 01);Ⅲ、Ⅳ组与对照组代谢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氟中毒对鸡体内羟脯氨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氟对鸡体内羟脯氨酸代谢的影响,选取400只1日龄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100只。每Ⅰ组为正常对对照组,Ⅱ、Ⅲ、Ⅳ组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氟化钠,使日粮中氟的呈分别为300,600,1200mg/kg,实验期为160d。定期采集血样,测定血清中氟和羟腈氨酸的含量,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成功地复缺点出了鸡慢性氟中毒模型;氟中毒定期采集血样,测定血清中氟和羟腈氨酸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血清中氟含  相似文献   

19.
日粮铁缺乏对肉仔鸡机体抗氧化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10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有重复,自由采食以玉米、淀粉、葡萄糖和大豆分离蛋白为主日粮,日粮中分别添加0(铁缺乏组)和110mg/kg铁(对照组),饮用去离子水,分别于1和14日龄皮下接种HVT冻干苗、7和14日龄滴鼻接种Lasota系冻干苗。试验结果表明,肉仔鸡疫苗接种及饲养管理同前。铁缺乏组与对照组相比:42日龄肝脏、胸腺、脾脏和法氏囊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肝脏、胸腺和脾脏中谷胱甘肽过氯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42日龄肝脏、胸腺、脾脏和法氏囊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显著升高(P<0.05)。铁营养状况与机体抗氧化功能密切相关,日粮铁缺乏机体抗氧化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20.
本调查旨在研究我国不同地区间各种饲料原料中铁含量分布情况,以及我国畜禽基础饲粮中铁含量,从而为饲粮中合理添补铁提供科学依据。采集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37种共3 719个主要畜禽饲料原料,经微波消解后,用IRIS IntrepidⅡ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其中铁含量。结果表明:这37种饲料原料的平均铁含量为21.3~2 472.0 mg/kg,而各类饲料原料铁含量平均值分布规律为:矿物质饲料(1 178 mg/kg)>动物性蛋白质饲料(1 030 mg/kg)>牧草饲料(433 mg/kg)>秸秆饲料(404 mg/kg)>谷物籽实加工副产品(260 mg/kg)>植物性蛋白质饲料(181 mg/kg)>谷物籽实饲料(71.2 mg/kg)。通过比较不同省(自治区)的玉米、小麦和豆粕的铁含量发现,不同省(自治区)同一种饲料原料的铁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根据全国各地猪、鸡常用的142个饲料配方所计算出的基础饲粮中铁含量为70.6~86.1 mg/kg,如按我国猪、鸡饲养标准(2004)或NRC(1994)畜禽铁营养需要量的要求,基础饲粮中总铁含量可提供猪、鸡生长前期约4/5的铁营养需要量,可提供猪、鸡生长后期的铁营养需要量,但上述估算尚未考虑不同饲料原料中铁的利用率。由此可见,不同种类和不同地区饲料原料中铁含量差异较大;全国各地猪、鸡常用的基础饲料配方中总铁含量可提供猪、鸡整个生长期大部分的铁营养需要量。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基础饲粮中的总铁含量及其利用率,精准配制饲粮,以满足畜禽高效生产的需要,同时减少铁的添加及其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