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不仅为两个国家带来了合作交流,还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两国的词汇、文化。本文从中美两国拥有翻译活动开始论述,简析翻译对中英两种语言词汇的影响,尤其是翻译对中英两种语言新词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代的翻译不再局限于语言分析或者文本分析,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里约大冒险》中文字幕的分析,旨在证明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勒菲弗尔的“操纵论”认为,翻译就是在意识形态和诗学操纵下对原语文本的改写。外宣翻译中的增添、删减、调整、重构,并非出于文本因素的考虑,而是基于中外意识形态和宣传诗学等文本之外因素操纵下的改写。这种改写是外宣译者为了在跨国界、跨语言、跨文化的传播中赢得目标受众,取得最佳传播效果而进行的语言转换与协调。  相似文献   

4.
语境是指语言所处的环境,是人们理解和解释话语意义的最根本依据。在小说中,人物对话的翻译作为一种是一种间接交际语在特定环境下产生,在对小说对话进行翻译时,译者要充分考虑并结合相关语境,对原文进行推理、理解,最终选择出合适的翻译方法和适当的词汇进行信息的传递。本文通过《聊斋志异》的两个不同英译文中对话翻译的对比分析,从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这两方面来阐释语境在对话翻译活动中所起到的影响和作用,进而让大家更清晰认识到语境在对话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一门再创造的艺术,也是要求综合能力较高的学科。永远没有最好的翻译,只有更合适的翻译。因此,翻译本身就是一个很难衡量价值的事物。可作为翻译者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把原文的内容用另外一种语言给再现出来。不仅要考虑到原作者的语言,还要体会到原作者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如果能把一篇文章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翻译者所需具备的条件不仅仅拘泥于语言的优美度上,而且还要求丰富的感情因素。通过学习和研究《翻译--理论和实践》一书,同时结合《日本战犯回忆录》的翻译,让我们更加体会到了翻译的艺术性。我们要重新审视一下翻译观,重新给予翻译一个定位,在了解翻译的本质的基础上,给予翻译以灵魂。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翻译研究的重点已经从纯语言角度转向到文化角度。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习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是语言词汇的核心组成部分和精华。中英两种语言中都拥有大量的习语。基于习语在语言中的重要地位,习语的翻译日趋引起了翻译界的关注,精准的习语翻译对跨文化交际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习语翻译时,译者不仅要译出原语的本意,也面临着如何处理习语中文化因素的问题。文章目的在于从文化角度体现习语的文化特色,探讨了习语翻译过程中处理中英文化因素的具体策略—归化和异化,在这两种翻译策略的指导下,提出了英语习语翻译的一般方法。作者也希望本文中体现的原则和方法能为翻译提供一些有利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具有喻意明显,生动形象等语言特征。由于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及民族的习语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本文通过对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英汉习语的翻译方法等方面的论述来分析习语翻译中所表现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8.
李健  任静 《山东饲料》2014,(21):276-277
翻译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广泛涉及语言、心理、认知、文化等复杂因素,不同分析视角导致结论不同。早期的研究主要从言语交际的原则和意义角度入手,注重应用于翻译的跨文化研究;伴随近年认知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将认知规律、社会学、人类学及心理学等学科引入对翻译的交叉性研究,但主要还是侧重于翻译结果的研究,对于翻译过程的本质,及有效减少翻译失误方式鲜有涉及。本文立足于理想认知模式理论,将经济学中最大效应理论引入对过程的研究,分析了语言的模糊本质及制约翻译行为的因素建构了基于效应决策模式的认知翻译模式。  相似文献   

9.
英译汉中的“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具体来说是将一种语言的内容转换成为另外一种语言的实践活动。更是跨越种族、文化、社会、语言的实践活动。翻译不单单是语言形式上的转换,更是包含于英语语言当中的文化内涵转换。本文主要研究英汉语言翻译中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0.
这篇论文是关于文化信息传递的。现代的翻译理论家大多认为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也是文化的传递。而且,文化传递这部分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观注。翻译也被定义为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方式,然而"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它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受文化的影响并反映文化。翻译时,文化背景不同常造成理解错误,从而造成信息传递错误。因此,要解决翻译中文化信息传递的问题,译者首先要解决的是文化的问题。本文笔者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对影响文化信息传递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以期对翻译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目的是从语旨角度分析化妆品说明书的英汉翻译。语旨是语域的其中一种变体。韩礼德认为,语域是根据使用场合不同而产生的变体。语域理论的目的并不只是用来指导翻译实践,而是为了发现制约语言变体变化的一般规则,进而了解什么样的语境因素决定什么样的语言特征。它可分为三类:语场、语旨和语式。这三个变体中,任何一变体的变化,都会引起语域的不同,从而影响翻译的策略。该文从语旨的角度分析和比较了化妆品英汉说明书的翻译。得出了他们在文化、读者心理、语言和思维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承载并反映文化,文化反过来影响语言,因而语言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文化负载词。每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都或多或少地相似,为了方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更好地交流,本文论述了文化负载词的概念、可译性及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旅游英语口译不只是语言翻译,更多地是文化沟通,因此,旅游英语口译员的跨文化能力培养十分重要。文章探讨了对涉外旅游口译员的要求,影响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因素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广告翻译是语言翻译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语言简洁、指向性明确等特点,是翻译中的难点,只有在深刻了解两国文化和两国语言的基础上才能够对广告做出准确的翻译处理。本文将以文化差异为切入点,提出对广告翻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国与国之间,语言和语言之间都存在着文化的差异性。中英之间的文化亦是如此。文化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如礼仪、宗教、教育,以及思维模式上等等。这些差异,是译者在对原文进行理解、分析和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的重要因素。文化反映了一个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性,这就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译者翻译的不仅是一种语言,还有这种语言当中所包涵的文化。当译者遇到两种文化的相似之处时,翻译过程往往较为顺利;而若遇两种文化的差异之处时,翻译就不那么好进行了。这时就要考验译者的思辨能力了。翻译不单纯是语言的照搬,翻译过程也是一个解码的过程,需要译者进行分析和再创造。只有这样,翻译出的作品才能广泛的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与文化有着天然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因此在进行语言之间的翻译转换过程中,文化信息的传递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中西方文化传统存在巨大差异的背景下,文化能否被理解是决定翻译是否成功的标准。文中以葛瑞汉所翻译的《道德经》第一章为例,以他对“道”的跨文化翻译为个案,试图探讨中英翻译过程中文化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语篇翻译角度研究翻译教学,借鉴了语篇翻译的研究的成果,论述了翻译教学中语篇翻译观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在翻译教学中要从情景因素、修辞语体、语言结构特点等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语篇翻译观。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与语言文化密不可分。由于语言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翻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语言文化的差译。翻译作为语言转换的再创造过程,是两种文化间的交流,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势必会词不达意,无法达到两种语言的真正交流。而对于古典文化来说,翻译的难度大大加大。本文以热门古装剧《甄嬛传》英文译本为例,指出翻译之本在于跨越文化障碍,灵活运用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而语境是语言交际中所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准确理解词语和话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语境以及文化语境的概念,并就充分利用文化语境信息,包括神话典故,动植物文化喻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名,宗教和颜色等方面,从而进行准确的翻译。  相似文献   

20.
习语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精华,英汉习语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文字转换,更涉及到不同文化的输出。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为从文化的视角研究习语翻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在翻译习语时,译者应正确、恰当地运用归化和异化的原则处理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因素,使译文在传达源语语义的同时,促进中西方文化的有效交流和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