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水库湖泊等浅水区域鱼群探测的困难,研究了把调频声波用了浅水探测的可能性,提议用调频声纳阵来提高探测的距离分辨率和角度分辨率。理论研究和计算机模拟都表明此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彩色探鱼仪用八种色调识别目标信号的强弱,它能提供鱼群集结、中心渔场和海底底质等可靠情报,还可探测记录式探鱼仪难以判别的浮游生物层内的鱼群。是一种先进的助渔仪器。  相似文献   

3.
1 引言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的快速发展,3S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交通、环境、国土、农业等诸多领域,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渔业领域,国际上许多国家已将3S技术应用于渔况测预报和鱼群探测、渔业资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激光技术与传统激光技术的结合,激光雷达技术堪称目前世界上相当成熟的光学设备。本文介绍了其在工作原理,以及其在气象探测方面的应用,着重介绍了激光雷达对发射机的要求以及分析了对影响其发射机相位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对六能级原子与2个强激光场和2个弱探测场相互作用产生的交叉克尔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相关物理模型推导出系统有效哈密顿量。结果表明,交叉克尔效应随着2个弱探测场的增强而增强。  相似文献   

6.
救生衣、救生圈和救生筏等渔船用主要救生装备,是海难事故发生后渔民最直接、最迅速的自救工具。救生产品技术和质量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施救的成功率。由于渔船遇险的概率及观念等因素影响,渔船船主更愿意花钱购置较为先进的捕捞作业、航行及鱼群探测等直接效益显著的仪器或装备,而对于渔船配备的救生设备产品质量则缺乏重视,这使得救生设备的技术和质量水平长期以来难以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7.
水平鱼探仪在金枪鱼围网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用来发现和监测鱼群,目前的水平鱼探仪通常没有预测鱼群速度和评估鱼群数量的功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水平鱼探仪影像的金枪鱼跟踪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系统和鱼群跟踪软件,通过声学图像处理提取目标鱼群坐标,使用交互式多模型(IMM)算法和联合概率数据关联(JPDA)算法跟踪鱼群运动状态,实现金枪鱼游泳速度和运动方向的实时预测和显示.了解金枪鱼的逃逸速度,可以及时控制网位网形防止鱼群逃脱.该系统已经安装在一艘金枪鱼围网渔船上并记录海上真实数据,试图在原位进行鱼群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激光雷达和摄像机联合标定识别作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杂草精准对靶施药、果实采摘机器人、植物病虫害识别等方面.从机器视觉和激光探测两方面分析了国内外作物识别的研究现状,机器视觉识别作物主要是利用作物的颜色、纹理、形状、位置特征;激光探测识别作物利用激光的测距信息.分析了国内外融合激光雷达和摄像机信息识别作物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激光雷达和摄像机联合标定的方法,并指出其在作物识别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我院教师齐作承承担的辽宁省水产局项目“垂直探鱼装置在我国北方冬季渔业生产中应用”,是根据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出现不同现象的基本理论,找到和解决了利用超声波在冰上探测鱼群的关键问题。经过3年的努力工作,于今年7月6日通过了省级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装置是我国北方水域冬季瞄准捕捞的必备仪器,填补了国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克服人工观测鱼群异常行为费时费力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和压缩感知算法的鱼群低溶氧胁迫异常行为的自动检测方法。以锦鲤(Cyprinus carpio)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取常氧和低氧2种情况下的鱼群运动视频图像,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得到鱼群位置直方图,提取鱼群位置的均值、方差、歪斜度、峰态和能量5个参数,构成每幅图像的鱼群运动特征参数。在此基础上构建数据词典矩阵,并利用压缩感知分类方法实现低溶氧胁迫下的鱼群异常行为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实现低溶氧胁迫下的鱼群异常行为检测,准确率达到98.50%。  相似文献   

11.
激光测高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在全球表面地形确定和空间星球探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激光测高的原理和精度计算,并对三种测量模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激光技术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技术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科研,激光技术是农产品内部质量和安全检测的最新进展之一。本文介绍了几种激光技术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包括应用激光技术检测甜、酸度、质地、p H值、成熟度、干物质等;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农药残留、叶绿素、成熟度中的应用;激光拉曼光谱检测水果损害,农药残留。探索并期待激光探测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现代激光技术与传统激光技术的结合,激光雷达技术堪称目前世界上相当成熟的光学设备.本文介绍了其在工作原理,以及其在气象探测方面的应用,着重介绍了激光雷达对发射机的要求以及分析了对影响其发射机相位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广东珠江口附近渔民,每年12~2月在海丰至万山群岛一带海面,夜间根据了望员在桅斗内观察起水的蓝圆鲹等鱼类游泳时水面闪光的情况,投网包围鱼群,围捕过程船上不开灯的这一传统作业方式,渔民习惯称为“猎夜红。“夜红”指夜间起水移动闪光的鱼群。  相似文献   

15.
王会颖  倪志伟  陈祥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114-6117,6122
将鱼群算法应用于求解多维背包问题,提出一种求解多维背包问题的鱼群算法,MKPAFSA。定义MKPAFSA中的各元素,且引入启发因子和动态因子,并对鱼群算法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它减少了人工鱼的搜索时间,有效改善了鱼群算法后期收敛较慢且一般仅能得到满意解域的缺陷。仿真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最优捕鱼策略的动态综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宏喜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5):676-677,688
建立了一个关于对某种鱼的最优捕捞策略的动态综合模型。首先用微积分的方法求出各年龄组鱼群在 1a中各时刻的数量分布函数 x(t) ;然后 ,用差分法确定各年龄组鱼群数量之间的递推关系 ;再根据动态平衡的原理得出在满足持续捕捞条件下各年龄组鱼群数量与捕捞强度之间的关系 ;最后算出捕捞强度的范围 ,即得到了所求的最大捕捞强度。并在此基础上 ,找到一个适当的捕捞强度 ,使得在鱼群生产能力不至于受到太大破坏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收获量  相似文献   

17.
激光腔内吸收光谱技术(ICLAS)被发现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探测气体、液体、火焰以及等离子体中原子和分子的极弱吸收。其中的一个主要应用是研究分子高振动态的高分辨光谱。主要特征是灵敏度极高,可检测出少量分子微弱的光谱吸收,同时又可以对样品的吸收系数进行直接测量。   ICLAS的工作原理是把吸收样品放入一个连续多模的宽带激光腔内时,由于与频率有关的样品的吸收,使得一些模式的损耗增大,模式的强度降低,从而得到了以宽带激光的发射光谱为基线的吸收线。通过解关于光子数和增益介质上态能级布局数的速率方程组,可以得到在激光开始起振后,tg时刻的多次平均的光强表达式:……  相似文献   

18.
鱼类集群行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多数鱼类具有集群性,由于集群的原因和机制不同,对“鱼群”的定义或文字表达也各不相同。建议对运动方向较一致或具有洄游特性的鱼群采用“Schooling”一词表达。还介绍了探索研究鱼类集群的机制和鱼群群体功能的方法和发展沿革,鱼群结构、次群体和自组织群体的特征。提出采用数学模型的模拟仿真技术探索鱼群产生自组织结构现象的机制是一种有效方法,这属于“唯像学”的方法,在大量观察数据和现象、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数学模型,对鱼群集群现象进行模拟和预测,再将模拟预测的结果与实际观察记录进行对比分析,由此推测或确定影响集群现象的主要因子或机制。计算机技术为建立复杂的模型提供了支持,采用模型仿真技术为研究鱼类群体行为学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6年10月-2007年2月"金汇6号"金枪鱼围网渔船在中西太平洋海域的调查结果,对2 000尾鲣Katsuwonus pelamis渔获物的生物学数据进行了测定,并对起水鱼群和流木鱼群的鲣渔获物的叉长、体重、性比、性腺成熟度和摄食等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起水鱼群渔获物的叉长为331~738 mm,优势叉长为425~575 mm;流木鱼群渔获物的叉长为264~719 mm,优势叉长为325~475 mm.起水鱼群鲣渔获物的叉长组成明显大于流木鱼群(P<0.01),起水鱼群鲣渔获物中叉长超过450 mm的大个体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流木鱼群.起水鱼群鲣渔获物中雌、雄个体叉长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流木鱼群鲣渔获物中雄性个体叉长明显大于雌性个体(P<0.01).2)起水鱼群和流木鱼群鲣渔获物叉长与体重的组成服从正态分布,其关系式分别为W1=8.319×10-6L3.15F(R2=0.946)和W2=4.505×10-6L3.24F(R2=0.977).3)起水鱼群的雌、雄比为1:1,而流木鱼群的雌、雄比接近2:1.4)起水鱼群以Ⅳ期(30.49%)和V期(44.92%)性成熟度等级为主;流木鱼群以Ⅰ期(21.00%)和Ⅱ期(56.01%)性成熟度等级为主.5)起水鱼群以空胃(37.39%)、1级(28.61%)和2级(35.14%)摄食等级为主;流木鱼群基本上为空胃(99.50%)摄食等级.  相似文献   

20.
土壤微形态学是利用显微技术研究土壤结构、发生学与功能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近年来,土壤微形态研究成功的应用了电子扫描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激光共焦显微镜,核磁共振成象技术和X光--同步加速器计算机显微图象技术等显微观测与探测技术,并在第四纪地质、石油、考古、工矿、土建、气溶胶和生态等方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