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通过采用琼脂糖扩散法,对加酶饲料中所含的微量纤维素酶活力进行了测定,并与其他方法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单,所需设备少等特点,可在加酶饲料进行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由于现在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分析技术所独具的特点,NIR已成为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快速分析测试技术,尤其在饲料工业在线分析中的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尽管NIR技术在饲料工业上的应用起步较晚,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为使广大饲料生产与检测行业对NIR及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情况有所了解,文章分别对NIR分析技术的发展概况、测定原理及特点、分析测定过程、注意事项及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等几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赵雅欣  王红英  刘侠 《饲料工业》2006,27(17):33-37
通过对基于RVA(快速粘度分析仪)糊化图谱库的深入研究,建立起与经典酶法简易方法的饲料淀粉糊化度测定值之间的相关性,提供一种能够快速预测饲料淀粉糊化度的检测方法,解决了饲料生产企业、用户及在线生产中淀粉糊化度检测慢、检测难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方法中饲料测定结果可接受性检查程序和报告最终结果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对ISO5725—1994:6《测量方法和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和精密度)第6部分:准确度值的实际应用》及其相关标准如何在检查测定结果可接受性程序及确定最终报告结果方法的准确使用进行了讨论,并通过对饲料检测工作中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方法和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所得测定结果的实际应用进行了例举,阐述了饲料质量分析中报告最终结果的准确方法。  相似文献   

5.
福林显色法测定饲料用蛋白酶活力的要点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蛋白酶是饲料工业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饲用酶 ,其测定分析主要采用福林显色法。相对于多糖酶(包括淀粉酶和非淀粉多糖酶二大类 )来说 ,蛋白酶活力的测定分析要繁琐一些 ,测量的精度也要差一些。福林显色法虽然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 ,但是目前能熟练使用这种方法的饲料分析检测人还很少 ,饲料工业协会也没有颁布相应的参考标准。笔者在 2 0 0 0年曾发表过关于饲用酸性蛋白酶活力测定的章节。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分析 ,发现以前的论述需要加以修正和改进。在饲料工业中使用的蛋白酶主要有二大类 :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目前绝大多数中性蛋白酶在…  相似文献   

6.
琼脂糖扩散法测定加酶饲料中微量纤维素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琼脂糖扩散法对加酶饲料中所含的微量纤维素酶活力进行了测定,并与其它方法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单、所需设备少等优点,可在加酶饲料进行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扎依达 《饲料工业》2000,21(7):35-36
随着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 ,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微量矿物质元素成分的分析测定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般的常规测试手段和方法达不到对含量仅百万分之几的成分的分析要求 ,这给饲料质量监测工作和研究带来了一些困难。近些年来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的推广使用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简便、快速、灵敏度很高的分析测试技术。实践证明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中的微量矿物元素成分的分析、检测工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日常分析检测中常常能遇到 ,虽测定中使用了昂贵的、性能优越的高级精密仪器 ,但由于在样品前处…  相似文献   

8.
几种粗脂肪测定方法的优缺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饲料粗脂肪分析测定的常用方法,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阐述了饲料粗脂肪分析测定常用方法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饲料中粗蛋白含量测定一直是重要的检测指标,硫酸铵回收率的测定是饲料粗蛋白含量测定过程中检测蒸馏和滴定系统是否达到要求的重要质控指标。本文通过两名检测人员对硫酸铵回收率测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在规范操作的条件下,硫酸铵是否干燥、过量加碱和过量的吸收液、蒸馏时间过长、不同的取样方式均等均不会对硫酸铵回收率产生较大的差异性,通过测定分析确保本所粗蛋白含量的准确度,为饲料中粗蛋白硫酸铵回收率的测定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湖南畜牧兽医》2003,(5):20-20
饲料中抗营养因子(非淀粉多糖类,植酸)是影响饲料利用率的重要因素。该项目利用酶法钝化技术既可消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又不产生毒副作用,是最具有潜力的生产安全饲料的“绿色”方法之一。该项目在酶钝化条件下建立了日粮养分利用和生产性能参数,研究了猪、鸡体内微量元素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提高了蛋白质、有机物的消化率,提高了日增重和饲料报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酶钝化技术可减少猪粪便中磷和氮排泄量的40%~50%和9.7%,减少了粪便对环境污染。□饲料抗营养因子新技术研究成功  相似文献   

11.
何绮霞 《广东饲料》2013,(12):36-37
饲料中粗纤维的测定方法操作步骤繁多、复杂,通过探讨操作中各环节的控制,力求使测定结果真实可靠、准确一致,以减少实验室之间的误差以及不必要的纷争。在使用GB/T6434—2006《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测定一过滤法》测定饲料中的粗纤维时,饲料的粉碎粒度、称样量、酸煮和碱煮过程控制、过滤、水洗涤、样品中蛋白质、脂肪、碳酸盐等含量均会影响测定结果,造成数据偏差较大。因此使用该法进行粗纤维的测定时,应充分考虑方法的重复性、重现性,实验时谨慎操作,仲裁检验的判定结论应该慎重,留有余地。  相似文献   

12.
采用琼脂糖扩散法对加酶饲料中所含的微量纤维素酶活力进行了测定,并与其它方法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单、所需设备少等优点,可在加酶饲料进行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蛋白质是动物生长、繁殖必须的营养素,直接影响着动物的生长发育、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高低是评价饲料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如何准确测定饲料蛋白质的含量值得人们研究。本文提出检测饲料蛋白质含量高低,应从粗蛋白、纯蛋白和可消化蛋白三方面综合分析,从而更准确、客观地评判饲料质量。  相似文献   

14.
檀其梅  周杰 《饲料工业》2007,28(23):40-41
<正>在饲料工业中,各种原料以及成品的营养成分分析需要使用不同的仪器和方法,不同的试剂,且样品需要经过不同的物理、化学方法预处理,不但手续繁琐,而且耗时费力、花费高、安全性能差。因此,怎样快速、准确、经济、安全地测定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已成为生产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选用加酶肉鸡全价料为样品,利用酶活梯度曲线法测定饲料中木聚糖酶的含量。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后的DNS法(即酶活梯度曲线法)测定饲料中木聚糖酶,可以显著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同时,此方法也为评定成品加酶饲料的品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褐藻寡糖(AOS)是一类由2~10个单糖分子经相同或不同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低分子量聚合物。褐藻胶裂解酶是酶法制备AOS的重要工具,酶法制备的AOS在纯度、性能、结构方面优于其他方法制备的AOS。文章综述了褐藻胶裂解酶的来源、结构及酶学性质,总结了酶法制备的AOS在饲料添加剂、微藻培育、免疫调节、抗氧化和抗菌等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对褐藻胶裂解酶的研究方向以及AOS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褐藻胶裂解酶、AOS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试验分别采用高锰酸钾法和EDTA法、钼蓝法和钼黄法对江河源饲料厂生产的部分饲料钙、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抽测的六种饲料产品除乳猪料钙、磷含量偏低外,其余饲料产品钙、磷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从钙、磷含量方面分析属合格产品.不同方法测定的饲料产品钙、磷含量,经显著性检验,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上述测定方法在饲料钙、磷含量检测时均可采用.  相似文献   

18.
影响饲料酶活力测定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近年来,在畜牧类学术期刊上,关于饲料酶的研究报道很多。但是,它们绝大多数是探讨酶的作用机理和动物饲喂应用试验,很少涉及酶活的分析测定,这种现象对于饲料酶的生产和推广应用都是很不利的。判断饲料酶质量优劣的标准主要是酶的催化活力和稳定性而不是饲养效果。因为影响后者的因素很多,酶的作用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常用的饲料酶主要有植酸酶、淀粉酶、蛋白酶和非淀粉多糖酶四大类。经过科研工作者多年的艰苦努力,植酸酶、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测定分析方法目前已基本成熟。近期内,我国饲料工业协会将颁布测定饲料用植酸酶活力的行业标…  相似文献   

19.
第二部分饲料测定及有关问题问:有人说自己能测定颗粒饲料中的酶活性,但你却不能,这是怎么回事? 答:那人能测量饲料中的一种活性,但这却不能反映饲料中的酶活性。这个答案看上去很古怪,但实际上却非常接近真实情况。任何人都可采集一份饲料样品并测定其中的酶活性,但所获的结果必须有意义,这样的测定才值得做。上面第一部分中已谈到了与测试条件有关的一些问题,但在饲料测试中还有一些独特的问题。所用的测试方法共分三类:还原糖法、粘稠度测定法和染色底物法。还原糖法还原糖测试法对其他还原剂干扰的敏感度高于对酶作用释放出的糖的敏感度。饲料中存在着来自矿物  相似文献   

20.
复合酶制剂对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灭活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挺 《饲料广角》2002,(8):15-16
1.前言 饲料抗营养因子广泛存在于各种饲料原料中,它们直接或间接影响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作用。同时,还能对动物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为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及最大限度地发挥动物的生产性能,近年来对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灭活方法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有物理、化学及酶法。但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酶法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并显示了其特有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