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集排离心式油菜精量排种器充种控制方法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针对集排离心式油菜精量排种器田间工作时充种状态不稳定,易造成播种量不均匀的问题,设计一种"沙漏通道"型充种管,改进内锥筒结构,实现排种器种子流可控.【方法】运用离散元仿真分析确定充种管控流截面最佳内径.单因素试验优化内锥筒结构,总排量与转速匹配试验确定排种器总排量与内锥筒转速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内锥筒有效容积减小,排种器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逐渐减小,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当内锥筒有效容积为0.429 L时,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达到最小值4.63%,此时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5.53%;在充种管控流截面内径为8 mm、内锥筒有效容积为0.429 L条件下,排种器工作转速为90~160 r/min,总排量在25~69 g/min内可调.田间试验表明,优化后的排种器播种出苗后,株距均匀性变异系数为20.75%,各行植株分布变异系数为21.35%.【结论】优化后的充种管和内锥筒可实现对种子流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精密播种机导种筒的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对2BJG L型精密联合耕播机导种筒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得出了适于一般中高速精密播种机导种筒的设计与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西部干旱地区,柠条豆象、豆荚螟、柠条种子小蜂3种柠条种子害虫成虫期均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成虫羽化高峰在6月上旬;豆荚螟卵与柠条豆象卵出现于5月下旬,卵的数量增加高峰均在6月上旬;豆荚螟幼虫出现于6月上旬,柠条豆象和柠条种子小蜂幼虫出现于6月中旬;7月上旬,3种害虫的幼虫绝大部分进入老熟阶段.豆荚螟卵和柠条豆象卵主要集中于植株上部,中、下部较少;萼筒外的柠条豆象卵量高于萼筒内,64.58柠条豆象卵位于萼筒外,35.42位于萼筒内;柠条豆象卵的孵化率呈逐日上升态势,7月上旬,柠条豆象卵死亡率达62.14;由6月上旬至6月下旬,豆荚螟卵的死亡率呈逐日增加态势,但因其全部位于萼筒之下,死亡率很低,6月下旬达到13.33.萼筒外柠条豆象卵的存活率低于萼筒内;萼筒外卵的孵化率和死亡率均高于萼筒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提高三七Panax notoginseng育苗机械化播种精确性,针对三七小行株距的特点,研究一种新型导种管。【方法】分别建立有、无导种管情况下种子运动的力学模型。在土槽上开展了以投种高度、播种机前进速度、投种角度为试验因素,以理论播种点与实际播种点距离偏差的标准差和弹跳率为试验指标的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借助Design-Expert 10.0.3软件建立了试验因素与指标间的回归方程及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获取最佳投种参数组合;在最优参数组合下,使用高速摄像技术获取种子运动轨迹,结合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和曲线拟合法进行种子运动轨迹曲线方程研究;借助EDEM软件进行导种管截面尺寸仿真分析,确定截面尺寸;用3D打印技术试制导种管并开展播种验证试验。【结果】在有、无导种管情况下,影响种子离开排种器后运动的共同因素为排种器的周围速度、投种高度和投种角度。通过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得出最优投种参数组合为投种高度20 cm、播种机前进速度7.8 m/min、投种角度42°。在未安装导种管条件下,理论播种点与实际播种点距离偏差的标准差、弹跳率分别为51.66 mm和72.31%。研制的...  相似文献   

5.
倾斜圆盘勺式精密排种器充种过程的种子运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倾斜圆盘勺式精密排种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在对倾斜圆盘勺式精密排种器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充种过程种子的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种子在充种过程中的运动方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充种过程种子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分种勺边缘侧面导种台上种子的极限充种角和回落角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随着排种器垂直倾角的增大,极限充种角将减小,回落角将增大;随着排种器角速度的增加,极限充种角和回落角都将增大.  相似文献   

6.
气吸式播种机种子吸附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垂直圆盘气吸式播种机种子吸附过程的计算分析,找出传统计算排种盘真空度的缺陷,指出计算真空度时应考虑种子的重力,离心惯性力和种子从初态到与吸种盘有相同的转速需克服的力三部分。通过分析和计算实例得出减小种子与吸种盘的相对速度可降低空穴率,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5XTF-1.5型圆筒筛式种子分级机是为大中型种子加工厂设计的,可用于玉米、大豆等作物种子的分级作业. 1 主要结构 5XTF-1.5型圆筒筛式种子分级机主要由机架、喂入装置、筛筒、清筛装置、筛筒调节装置、振动输送装置及传动装置等组成(见图1).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参种植面积较大,但机械化程度很低,大部分人参产区都是人工播种.不但生产效率低,而且作业质量也得不到保证.现有播种机的排种器都存在排种盘(筒、带)和种子的相对运动问题.运动部件和种子存在着碰撞和摩擦,对于要求点播裂口种的人参播种来说,这些排种器是不能满足要求的,因为它们易损伤裂口种的坯芽.  相似文献   

9.
一、研究目的播种不均匀和伤种是我国目前运用最广的外槽轮排种装置的主要缺点,在播大粒种子时尤甚,至今对它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尚无全面的研究。(1953) 在内槽轮排种装置的研究中发现它有改善排种性能的效果,但并末涉及对大粒种子的适应性问题。本试验根据内槽轮之工作原理,参考了沽氏的研究。设计了新的圆环式排种装置,鉴于内槽轮之槽面对排种并无有利作用故改为平面圆环,杯体也重新设计。(见附图)进行了播种小麦和大豆工作性能的试验,以求在改进排种装置性能方面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姚行成  曾宪海  林位夫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2):38-39,前插2
无壳种油棕在薄壳种油棕育种中起重要作用,但无壳种油棕种子因无种壳保护,易失水干燥及易受病菌虫侵害,催芽难度极大。为解决无壳油棕种子催芽难问题,设计了1种方法:将无壳种子置于底部贴有滤纸的培养皿,皿内加入一层水,然后将培养皿置于38~40℃的恒温箱内;每周对种子进行1~2次0.5%~1%次氯酸钠溶液漂洗;种子萌芽后立即转移到沙床继续生长。结果表明,催芽2个月后,萌发率达73%以上,明显优于培养基培养法和沙床直接催芽法。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油棕无壳种种子萌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具有自动补种功能的机械精密播种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机械式精密播种机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播问题,研制了带有自动补种装置的精密播种系统.当光电传感器监测到主排种器出现满播现象时,中央处理器驱动步进电机推开副排种器输种管下端的挡种板,播下其中存储的一粒种子,挡种板释放,同时控制步进电机驱动副排种器排出一粒种子到副排种器的输种管中,确保补种及时准确.台架试验表明:补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圆管直缝式小麦气吸排种器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量播种技术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了一种气吸式小麦精量排种器。排种器采用了内外圆管套装,利用真空负压通过外管直缝隙吸种的结构形式,并通过正交试验对排种器的缝隙宽度、旋转速度和负压值参数进行了优化。在田间与现有小麦播种机进行了对比试验,通过测量数据分析了直缝式小麦播种机的播种均匀性、田间出苗率、各行排种量一致性、总排种量稳定性以及种子破损率等性能。试验数据显示,该排种器比目前国内机械式小麦排种器的粒距变异系数提高了20%以上,播种均匀性方面有明显地提高。  相似文献   

13.
水稻直播机的排种数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突破水稻直播机(稀条播机)工况监测研究的瓶颈,对排种器非单粒排种条件下的排种数检测方法开展了研究.通过设计输种管接头将较密集的种子流完全分散,使部分种子通过检测截面的时刻错开;然后将检测截面分成3个检测区,使得两粒以上种子同时通过同一检测区的概率大大降低;再采用红外光电传感器及其检测电路,分区对排种数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不加接输种管接头时,漏检率高达16.7%;加接头但检测不分区时,漏检率降低到6.81%;加接头分3个检测区时,漏检率降低到1.45%.从而解决了电子技术无法解决的非单粒排种条件下排种数检测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以野西瓜苗嫩茎为材料,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试管苗生根,试管苗移栽、扦插和移植的研究,成功的建立起野西瓜苗的无性系。结果证明:MS+BA 0.5 mg/L+2,4-D 1.0-1.5 mg/L是野西瓜苗嫩茎愈伤组织诱导的理想培养基;MS+AgNO31.0 mg/L+BA 1.0 mg/L+NAA 0.2-0.4 mg/L是诱导野西瓜苗嫩茎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的理想培养基;1/2 MS+IAA 0.4 mg/L+NAA 0.2 mg/L是诱导野西瓜苗试管苗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移植到山坡上的试管苗保持了野西瓜苗的生物性状,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15.
一沟双行小麦施肥播种单体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一年两熟灌溉区玉米覆盖地免耕播种小麦时播种机堵塞问题,设计研制了一沟双行小麦施肥播种单体,该单体1次作业可同时完成施1行肥和播2行小麦,进行小麦宽窄行机械化种植。田间试验以窄行距离分别为8 cm和10 cm的施肥播种单体与普通尖角开沟器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同一平均行距宽窄行种植的播种机通过性较均行距种植普通尖角开沟器播种机的好;窄行距离为10 cm的单体播深变异系数和行距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7.3%和5.6%;窄行距离为8 cm的单体牵引阻力和肥深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459.2 N和3.5%;确定优化的小麦宽窄行平均种植行距为20 cm,作业质量满足农艺要求,解决了高覆盖量工作条件下播种机的堵塞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一种稻麦两用螺旋舀种式排种器,确定了该排种器关键部件的结构和参数;运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到最优参数组合,采用响应面试验方案,进行台架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播种水稻时,在转速为45 r/min、倾斜角度为3°、出种孔长度为9 mm情况下的合格率为78.20%,重播率为3.71%,空穴率为1%,穴距合格率为97.93%,穴距变异系数为16.17%;播种小麦时,在转速为60 r/min、倾斜角度为1°、出种孔长度为9 mm,此组合下的合格率为93.37%,重播率为3.44%,空穴率为3.19%,穴距合格率为93.60%,穴距变异系数为25.50%。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野原2号’为番茄砧木,以‘春棚1号’番茄为接穗,研究双断根套管嫁接方法对番茄苗愈合及根系再生影响。结果表明,番茄双断根套管嫁接可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壮苗指数;番茄砧木再生根根系干鲜重、根系总长、根系体积及根系活力在嫁接20 d后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比较番茄双断根嫁接法和常规砧木不断根嫁接法,结合部直径、疏导组织运输能力与不断根嫁接对照接近,砧木断根条件下,结合部愈合速度不受影响。双断根套管嫁接方法首次应用于番茄嫁接试验,砧木再生根生长旺盛,根系发达,解决番茄嫁接后徒长问题,对番茄嫁接育苗具有指导意义。该项技术已在黑龙江省番茄主要种植地区示范推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研究甜瓜单倍体加倍技术。[方法]以变种卡沙巴甜瓜为材料,研究6-BA在单倍体胚挽救过程中对再生植株自然加倍的影响;以甜瓜单倍体试管苗及移栽成活的单倍体植株为材料,研究秋水仙素对单倍体的加倍作用。[结果]低浓度6-BA(0.1、0.2和0.5 mg/L)对单倍体再生率和自然加倍率无明显影响。高浓度6-BA(2 mg/L)对单倍体再生率无明显影响,但能大大提高单倍体自然加倍率。1 mg/L6-BA能同时提高单倍体再生率和自然加倍率;用秋水仙素对单倍体试管苗加倍时,成株率较低,加倍效率仅有16.6%。对移栽成活的单倍体植株加倍时,用0.5%秋水仙素+2%DMSO浸泡生长点2 h,成株率达100%,加倍效率达37.5%。[结论]1 mg/L6-BA和0.5%秋水仙素+2%DMSO对甜瓜单倍体的加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玉米精播机排种监测报警装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充分考虑田间作业条件,开发了基于数字集成电路的4行玉米精播机排种监测报警装置。从电路功能上解决了报警逻辑、时间选择、监测行设置等问题;考虑田间作业环境,设计了具有防雨性能的传感器外壳、传感器在排种通路的安装结构、与主机的连接方式以及整个装置的供电方案等。设计了具有突出抗尘性能的传感器。田间使用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适应田间工作环境,可取代农机手实现可靠监测报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