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高矮混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年的试验结果証明,株高相差20~30cm的小麦高矮两品种混播,在高秆品种穗数比例适当的情况下,对矮秆品种的穗数、穗重及产量无影响或影响轻微,而高矮品种本身則尚未达到相互影响的程度,可以充分发挥穗重的优势,取得可观的产量,因而具有肯定的增产效果。但高秆品种穗数过多,則因矮秆品种产量下降幅度大大超过高秆品种的增产幅度,从而导致减产。根据对中36与高8两品种混播试验结果的統计分析,混播总产量与高秆品种穗数的关系为一单峰曲线,其峰值在高秆品种中36每亩5.1万穗处。混播比矮秆品种单播增产18%,約合每亩153斤。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在400公斤/亩左右的产量水平下,豫麦2号适宜的种植密度、混合施肥量和施肥期。在构成产量的三因素中,每亩穗数和穗粒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千粒重则较稳定。豫麦2号理想的种植密度是每亩12万基本苗,成穗43.3万,平均穗粒数34.5。在高肥水条件下,底肥以30公斤/亩硝铵和磷肥50公斤/亩较好;在中等肥力下,施肥期以每亩6方农家肥、125公斤棉饼和50公斤碳铵作底肥及返青期追15公斤硝铵较好。  相似文献   

3.
示范结果表明,水稻施用施可丰长效缓释肥(26-11-11)50 kg,倒1叶、倒2叶、倒3叶的叶长,分别比施用普通复合肥(15-15-15)增加1.3 cm、0.3 cm、2.0 cm,,穗长增加1.3 cm,每亩增加穗数0.5万~1.2万,成穗率提高1.1%~5.1%,穗实粒数增加8.5~12.3粒,千粒重增加02~0.8 g,亩增产55.2~74.3 kg,增产率为9.2%~11.2%,亩增加纯经济效益161.86~190.59元。  相似文献   

4.
刘云 《现代农业》2014,(5):52-53
<正>一、产量指标及产量构成因素1.产量指标700千克每亩。2.产量构成因素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亩15万~18万基本苗,冬前每亩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2.4~2.6倍,春季最大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2.5~3倍左右,每亩穗数35万~40万;每穗粒数45~52粒,千粒重45~50克;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形品种每亩基本苗10万~12万,冬前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1.2倍,春季最大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1.8~2.0倍,每亩穗数50万~55万;每穗粒数35~38粒,千粒重45克左右。二、土壤条件选择保肥水能力强的黑土或粘土地,土层深度  相似文献   

5.
川西平原探索小麦高产途径是从调整群体降低基本苗,较多依靠分蘖成穗.试验品种选用"76-3"、川育五号、"凡六".每亩10万基本苗(低密度)、17万(中密度)、24万(高密度),播幅4寸、空行4寸的条播.小区面积0.05亩,11月10日播种.试验结果看出:1.三个类型的品种都以低密度的(10万基本苗)产量最高,亩产分别为842.0斤、749.6斤,690.8斤,比17万苗的分别增产9.0%、12.4%、8.2%;比24万苗的分别增产10.8%、20.5%.10.7%.2.低密度处理能够达到一定的穗数和较高的穗重,较好地统一了穗数和穗重的矛  相似文献   

6.
根据岳西县政府抓高寒山区粮食生产的部署,省农科院驻岳西县科技扶贫队与主薄区农技站共同探讨高寒山区水稻增产途径.对不同产量水平的穗粒结构统计分析表明:穗数、穗粒数与单产均呈正相关,尤以穗数与单产相关系数为0.9705,达极显著水平.增产途径:培育低位多蘖壮秧,采用薄膜育秧,提早栽插.每亩插足10万-12万基本茎蘖茴,合理运筹肥水,实行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7.
正一、我区玉米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1、品种选用不对路,耐密高产品种推广不力。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玉米品种利用的是杂种优势,杂种优势利用是玉米增产的一大优势。玉米植株高大,单株生产能力高,合理密植增产潜力大。同时,合理密植是玉米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的基础。众所周知,玉米子粒产量的高低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千粒重)3个因素组成。在生产上种植密度太稀,单株生长良好,可以形成大穗,每穗的粒数多,但由于每亩穗数少,群体产量  相似文献   

8.
<正> 一、产量指标:亩产500-600斤二、增产途径中产是在低产的基础上,靠改变生产条件,科学增肥、增水,提高成穗数发展起来的.其增产途径是:适当增加个体,发展群体,靠主茎与分蘖成穗并重,增加穗数,提高产量.三、产量结构以弱春性品种7023为例,每亩有效穗数25-30万,每穗28-32粒,千粒重39-42克,穗重1.O-1.2克,单株成穗为1.5-2.O个.  相似文献   

9.
处理和对照在其它肥料和田间管理都一致的基础上只是在底肥每亩增施3公斤三典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比常规施肥在分蘖后的各个生育时期均提前1~2天;亩穗数多6.8万穗;亩增产22.61kg,增产幅度达3.28%。,亩增收54.35元。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二因素最优回归计计分析方法,对小麦新品种周8826和郑州79201最佳播期与播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周8826和郑州79201的最佳播期均为10月6日,最佳播量分别为每亩14和16万基本苗。要获取高产,周8826应主攻穗粒数和千粒重。具体技术指标为基本苗每亩14万,冬前分蘖每亩s4万,最高分蘖每亩94万,亩穗数32万,穗粒数33.2个,千粒重35克;郑州79201则应主攻亩穗数,具体技术指标为基本苗每亩16万,冬前分蘖每亩72万,最高分蘖每亩96万、亩穗数36.5万,穗粒数31.4个,千粒重32.3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水稻本田两次喷施植物抗寒剂,与同时期喷施等量的磷酸二氢钾相比较,结果表明:喷施植物抗寒剂水稻株高增加10.6cm,平方米穗数增加9穗,千粒重增加1.84g,实际产量平均每亩提高43.7kg,增产幅度达6.9%。  相似文献   

12.
肥水不当是近年水稻产量不高不稳的根本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市水稻单产不高不稳,尤其是2001年以来的6年,全市平均每亩理论产量为593kg,要比前5年(1996~2000年)615kg减22kg.水稻产量不高主要是成穗不足所致,2001-2006年平均亩成穗数仅20.5万,要比前5年23.6万减3.1万,减幅15%。此问题根源是基蘖肥不足,高峰苗不高;另外还有穗肥减少,穗重不高。中期施N肥偏多,磷钾投入不足,水稻素质下降;后期断水过早,粒重下降等原因。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高产栽培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要使小麦低产变中产,在栽培技术上的关键是处理好小麦植株的生长发育与土、肥、水生产条件的矛盾。因此,首先必须大搞以土、肥、水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并随着土、肥、水生产条件的改善,逐步增加播种量,缩小行距,实行合理密植,依靠主茎穗,争取穗多增产。但穗数到了一定程度,例如在山东省,“蚰包麦”每亩达到50—60万穗,“泰山4号”等品种每亩达到40—50万穗,再增加穗数,  相似文献   

14.
氮肥后移施肥技术对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表明:氮肥后移施用可促进小麦分蘖两极分化,增强通风透光能力,提高小麦成穗率,增加小麦每公倾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促进小麦增产。一般每公顷增产3%~11.6%,提高小麦氮肥利用率7%~8%,小麦湿面筋含量可提高0.8%,吸水率提高1.9%,水分下降1.6%,不完善粒减少2.1%,品质明显改善。每公顷增收节支768元左右。氮肥后移施用时期以拔节期为宜,追期比例应控制在40%~50%为宜。  相似文献   

15.
使用玉米健壮素可以显著控制株高,保证啤酒大麦产量与品质,特别是在生育后期穗数定型后,根据穗数情况合理追喷玉米健壮素,可以有效控制穗下第一、第二节间长度,降低穗部重心,提高抗倒伏能力,增加粒重稳产增产。  相似文献   

16.
《农家致富》2009,(22):19-19
宁粳4号属粳型常规水稻。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5.6天,比对照豫粳6号晚熟2.6天。株高99.1厘米,穗长16.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1.1万,每穗总粒数144.5粒,结实率82.8%,千粒重25克。  相似文献   

17.
生育期145天左右.需≥10℃积温3000-3100℃。株高100—105厘米.株型紧凑.叶片坚挺上举.每亩有效穗数26万.穗长17.1厘米,直立穗型,主蘖穗整齐.主穗粒数多达270粒左右.平均每穗粒数100多粒.着粒密度稍大.结实率高。千粒重26.8克。  相似文献   

18.
<正> 经连续三年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用磷酸二氢钾进行玉米浸种,能加速幼苗生长发育,使根层和次生根增多,叶色深绿,叶片也大.同时可早出苗1-2天,后期穗粒数增多,千粒重提高.据三年来50多次试验统计,一般增产8-10%,即每亩可增产玉米50斤左右.1982年,在我省已有300多万亩玉米采用了这项措施,均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目前磷酸二氢钾每斤售价1.4元,可浸种250-400斤,可种玉米50-80亩,每亩成本只合二、三分钱.这种投资少、简单易行的增产措施,值得大  相似文献   

19.
紧凑型玉米不同肥力水平密度定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凑型玉米春播,在不同肥力水平的产量,低于每亩6000株定额时,随着密度的增大,均为增产的趋势.但有的增产不明显,本试验研究以掖单13号作材料,从产量性状和生理指标研究结果认为在山西晋中平川地区,中肥力最适宜的密度是每亩4600株左右,高肥力水平每亩5000株左右为宜.密度再大,穗粒数、千粒重、雌花总花数和和成粒率等影响产量的性状显著降低,败育率明显增加.密度过低,虽单株生理指标较高,但产量不及适宜密度定额的高。  相似文献   

20.
施氮水平和追氮时间对玉米子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和追氮时间对玉米高水肥品种东单60子粒产量构成因素及子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能增加玉米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子粒产量影响较大,施氮可增产3.5%~34.2%,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422kg·hm-2的处理,产量达最高;不同追氮时间对玉米千粒重的影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