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兰州市市区景观生态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利用兰州市市区遥感影像数据和Fragstats软件,在GIS技术支持下,综合选取多样性、破碎度、均匀度、优势度、分离度等景观格局指数,从斑块格局、区域景观格局等方面进行景观生态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市区林草地占总面积的45%,构成区域景观的基质;区域内景观多样性分布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多样性指数城关区最高为1.447,均匀度七里河区最高为0.811;区域中人工景观斑块形状规则,分布均匀,自然景观分维数较高,其中荒草地分维数1.443;受人为影响,农业景观类型破碎度较高,大量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和林地;城市人均绿地9.47m2,但绿地斑块分布散乱,生态效益低;各类型绿地斑块之间缺少较好的生态廊道,格局连接性较低;分离度城关区为0.015、七里河区为0.045、西固区0.037、安宁区为0.021. 相似文献
2.
3.
4.
为了探讨西南丘陵山区农村宅基地复垦对区域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的影响,应用Arc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大柱村农村宅基地复垦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区在宅基地复垦前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变化。参照矿区复垦景观评价方法,结合西南丘陵山区农村宅基地复垦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因子赋以权重,之后对宅基地复垦区进行了生态评价。结果表明,宅基地复垦对该区域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大部分评价因子呈现出正效应,如廊道长度、生态服务价值和廊道密度等,但优势度指数和分维数则呈现出负效应。总体而言,农村宅基地复垦使得农村分散宅基地得到集中,节约了农村宅基地的占地面积,同时也改善了区域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新农村和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淮安市淮阴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6-2008年淮安市淮阴区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从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三个方面,定量分析了淮阴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对其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1996-2008年,淮阴区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优势度指数总体呈现增加态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47.83×10~6元,土地生态风险指数增加了0.003 0. 相似文献
6.
以1994年和2002年徐州市的土地利用图为数据源,选取景观丰度、多样性指数、斑块密度和平均斑块分维数等景观指标,利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对景观空间格局与城市生态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在所选择的景观格局指标中,景观丰度、景观类型多样性与生态效应呈显著正相关,斑块密度、分维数与生态效应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景观空间格局对生态效应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简要分析了兰州市绿地景观的生态特征和绿地景观格局,就绿地格局、布局的合理性及其生态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估,分析了兰州市绿地景观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地域实际,提出了兰州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的生态化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8.
9.
研究以2014年8月13日的Landsat-8 TIRS-OLI获取了成都市土地覆被数据,采用普适性单通道算法提取成都市的地表温度,测算景观水平上成都市景观格局与热环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成都市二圈层温度普遍低于一圈层,且其内各行政区温度表现为高温离散分布,而一圈层表现为高温集聚。随距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各梯度带均温、各土地覆被类型(林地、耕地、湿地及人工表面)的温度均呈下降趋势。由城市中心(天府广场)至研究区边缘,各空间单元的景观格局指数与温度的相关性大小不断变化。总体表现为空间单元距城市中心距离不超过8 km,空间单元面积不超过5.50 km2时,土地覆被面积占比及景观水平的景观配置指数与温度的相关性较大。因此,成都市景观格局与热环境的相关性表现为梯度变化与尺度效应。景观多样性与均匀度高也会引起温度的升高,同时景观格局与热环境均呈现梯度变化。 相似文献
10.
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景观生态格局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分析了城乡一体化内涵的基础上,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城乡景观生态格局进行了分析,从景观多样性,景观空间格局和景观的廓道效应出发,分别结合城乡一体化中问题做了论述,旨在探讨如何完善城乡一体化空间的而已以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森林作为重要的景观组分,在城市化过程中受到强烈影响。杭州市余杭区位于沪嘉杭地区,对今后众多内陆中小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预示性。以余杭区1978年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 / MSS,1990年Landsat / TM和2003年的Landsat / ETM假彩色合成影像为原始数据,由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的辅助并结合地面资料进行处理,利用景观格局分析系统Fragstats 3.3计算景观格局指数,以此对研究区的森林资源的景观格局和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活动主要影响森林景观破碎度以及森林覆盖面积。森林景观破碎度表现为先增后减,森林覆盖面积表现为先减后增。经济林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明显。人类活动对于城郊森林景观结构的变化起了重要的作用。图2表8参22 相似文献
12.
和谐发展的城市生态组成因素中的植物,起到一个反映和调节城市环境质量的作用。现阶段的城市植物研究中,城市植物对城市环境的生态效应和作用,主要是将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应用在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的景观生态规划,包括绿地系统基础资料调查与收集、绿地景观的分析与评价、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设计等。围绕以上3个方面,研究者们用了许多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今后在景观生态方面的研究方向和着重点。 相似文献
13.
快速城市化过程剧烈影响着下垫面变化,直接带来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诸多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均与景观格局演变密切相关,研究城市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正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系统总结了城市化过程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分析了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热环境效应、水环境效应、生态服务效应,以及城市生态用地与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城市景观演变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现有研究侧重于景观格局演变的量化分析和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较少关注景观格局演变对生态环境及其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2)城市景观格局演变与热岛效应研究多局限于两者数理统计关系的分析,对于城市热环境形成的机理缺乏深入研究;(3)城市景观格局演变与大气环境效应方面更多研究关注绿地及其空间布局在吸收和降解大气污染物、固体颗粒物方面的作用,对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大气环境综合效应以及大气灰霾效应影响机理重视不够;(4)如何通过合理设置生态用地,有效提高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和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目前仍缺乏深入而又系统的研究.下一步的研究中,需要综合多尺度的景观信息来揭示城市景观的演变机理和环境效应,构建基于城市空间扩展和生态服务效应评价的城市生态空间优化决策模型,探讨城市生态空间优化模式与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14.
以昆明城市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探究1990—2018年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利用GWR模型分析生态环境效应与建设用地扩展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市域景观类型变化程度在1990—2000年的城市化起步阶段相对稳定,在2000年后的城市化加速阶段动态变化加剧;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呈稳定—不稳定趋势,1990—2000年,景观破碎度、形状不规则程度轻微下降,2000年后景观边界复杂程度加剧,优势景观的控制作用在减小,景观总体趋于破碎和均匀。景观格局变化带来了生态过程的变化,市域景观生态风险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在降低;景观生态风险、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滇池流域内呈现出低等级区的环湖之势,其扩展路径与城市发展路径基本一致。生态环境效应总体均呈现出与建设用地扩展的负相关,且2010—2018年的负相关达到峰值,说明城市化加快带来了景观生态风险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降低;建成区边缘的景观生态风险与建设用地扩展呈正相关,是景观生态风险的重点防控区。 相似文献
15.
16.
17.
基于遥感与GIS的岐山县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岐山县为研究实例,选取景观多样性、破碎度、分离度等指标,利用遥感影像对该区的景观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将研究区域分为耕地、林地、未利用土地、水域、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交通用地、园地这7个景观类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9.2操作得出岐山县土地利用现状图。结果表明:岐山县南北两端景观基质为林地,中部景观基质为耕地。耕地占岐山县面积的53.2%,是最具优势的景观类型。在各景观类型中,耕地总面积最大,平均斑块面积最大,破碎度最小,分离度最小。园地总面积最小,平均斑块面积最小,破碎度最大,分离度最大。居民点及工矿交通用地的分布状况导致其破碎度和分离度大。 相似文献
18.
19.
为研究城市化过程中洛阳市区景观生态格局的特征,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选取
景观多样
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和人口比重等指标对洛阳市区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并
通过相关分析
从定量角度阐明人口密度与空间格局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和相关程度。结果表明,洛阳
市区各个
研究区景观多样性整体程度不高、分布均匀程度较低且由某种景观占绝对优势的现象较
少,绿地景
观整体较好;同时相关分析中,城市化率与各个景观格局指数间相关程度较低,其中与景
观多样性、
均匀度、优势度、破碎度均呈现出负相关性,而只和景观破碎度表现出一定的显著性。
研究结果可
以看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景观异质性降低;同时也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
影响虽然
广泛而深刻,但是人类的行为活动并不是影响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城市是人类改造最彻底的景观,城市中的居住单元是与市民最息息相关的景观单元.绿地是居住单元的重要自然要素,在调节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吸尘消声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住单元景观质量的优劣.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景观生态学理论共同形成了对生态系统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的独具特色的研究模式,而利用景观指数对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化研究是这种研究模式的基本内容.传统的景观指数研究多基于TM、SPOT影像在较大尺度上开展,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居住单元这样的小尺度上研究景观格局还较少.本文具体介绍了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居住单元绿地景观斑块的整个过程,并选取绿地覆盖率、斑块密度、分维数、均匀度指数和最大斑块指数等指数,分析了厦门居住单元的绿地景观结构,最后采用模糊评判的方法对选取的居住单元作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