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商品茶中氟含量的测定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陈一虎  刘训健 《茶叶》1996,22(4):32-33,45
在PH5.0 ̄5.5的TZSAB体系中,以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茶叶中氟,具有准确性,简便,快速,选择性好等优点,可用于茶叶中氟的定量测定。检测下限为0.02μg/ml,线性范围为0.02μg ̄190μg/ml。  相似文献   

2.
茶叶中氟的氟电极测定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茶树是一种富集氟的植物,尤其是芽叶含氟量较高。人们通过饮茶,如摄入过量的氟则会引起氟中毒病,如氟斑牙、氟骨病等。而如摄入适量的氟,则有益于健康,如可预防龋齿等。因受茶树品种、茶树种植的立地条件,以及茶叶采摘的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各种茶叶中的含氟量差异较大。因而,需要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精度较高的测定方法,才能解决大批量、多种茶叶样品或土壤样品中氟的测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茶叶中氟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氟是广泛存在于地壳中的元素,也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缺氟易患龋齿病,但摄入过多却会引起中毒,因此,很多文献对如何测定食品中的氟都有报道。茶叶是易聚氟性作物,特别是老茶,含氟量很高。但由于目前分析技术尚不成熟,氟还没有被列入茶叶检验项目。本文就茶叶中氟的检验方法作一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5.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改良的利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来测定稻米样品中氟含量的方法。通过在前处理中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同时改进了氟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稻米中氟含量的测定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的精密度为2.9%~8.4%,平均回收率为90.8%~102.5%;同时该方法与离子色谱法测定的结果的相对偏差都小于等于10%,符合检测要求。该方法具有检测成本低、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回收率高、结果可靠的优点,能满足对稻米样品的测定需要。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茶多糖对氟的吸附特性,分析了不同温度、不同加氟量条件下,多糖吸附氟的能力,并对多糖吸附氟的等温吸附模型进行了拟合,分析了多糖结构和组成可能对吸附氟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多糖结合氟的影响较大,40℃下多糖表面空松,吸附氟的能力最强,随着温度的升高,多糖表面逐渐变得致密,结合氟的能力下降,温度高于70℃后,多糖吸附氟量又会有所增加;40℃下,随着氟添加量的增加,多糖吸附氟量增加,当添加量达到多糖量1.8倍后,多糖吸附氟量不再增加。多糖吸附氟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分配因子RL均大于0小于1,属于有利的吸附。粗多糖脱蛋白脱色后,结构和组成发生较大变化,表面变得光滑平整,F~-、Al~(3+)、Mn~(2+)和Fe~(3+)的含量都急剧下降,吸附氟的能力也下降。说明多糖吸附氟的能力与多糖的组成、结构有关,蛋白质及Mn~(2+)、Fe~(3+)、Al~(3+)在多糖结合氟中起到较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茶叶氟含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氟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元素,它广泛分布于矿物、土壤、空气、水和植物中。植物界中存在着高氟类、中氟类、低氟类植物,山茶科属于高氟类,茶树中的氟含量嫩叶达40~72ppm,老叶高达250~1600ppm。茶叶饮料以茶鲜叶为原料,其氟含量高低也引起关注,尤其在龋齿发病率高达60~95%的今天,开发和利用茶叶氟得到重视,因为  相似文献   

8.
茶叶中茶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茶氨酸是茶树中含量较高而一般植物中罕见的非蛋白质氨基酸。它在茶树体内参与多种生理生化过程,在茶叶制造中变化显著,对茶叶品质有重要影响。茶氨酸是1950年日本学者酒户弥二郎首次从绿茶中分离并命名的,除茶树外,迄今为止只在一种蕈内(Xeecomous badins)及茶梅中发现有茶氨酸,它在茶树新梢中的含量平均达到1500mg/100g(干重),嫩茎中最高可达4000mg/100g(干重)。自然存在的茶氨酸均为L型,纯品为白  相似文献   

9.
离子对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茶氨酸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添加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离子对试剂,以乙腈-水(磷酸)为流动相,在200nm的检测波长条件下,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茶叶中茶氨酸的分析方法。茶氨酸的保留时间为6.27min;在0.04~20μg范围内,茶氨酸峰面积与进样量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51466×106X+3.28706×105(r2=0.99901);当S/N=3时,最低检测浓度为1.15ng。所建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茶叶中茶氨酸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茶叶中氟的安全性与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楠  张凌云 《茶叶》2009,35(1):3-6
茶叶中氟含量的检测方法有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氟离子选择电极法、色谱法,其中根据前处理的不同又有所细分。前处理对于氟含量测定结果有很重要的影响。目前有越来越多的方法应用于测定方法的前处理上,学者对现有方法也进行了多种的改良。氟元素对于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科学饮茶有利于控制氟日摄入量。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黑茶发花过程中冠突散囊菌对茶叶中游离氟含量的影响,分别用出发菌株和诱变菌株对毛尖绿茶与黑毛茶进行纯种散茶“发花”,测定不“发花”茶叶、“发花”后去掉“金花”的茶叶、“金花”颗粒及液态发酵前后茶汤中的游离氟含量。结果显示:冠突散囊菌出发菌株与诱变菌株均使黑毛茶的游离氟含量升高,分别较不“发花”的对照茶样提高7.94%和10.47%,但均对毛尖绿茶的无影响;“金花”颗粒含一定量的游离态氟;冠突散囊菌能少量吸收茶汤中的氟,且吸收量与茶汤中游离氟的原始含量无相关性;冠突散囊菌对茶叶中游离氟含量的影响因茶叶的含氟水平不同而异,对氟无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砖茶高氟的原因调查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白学信 《茶叶科学》2000,20(1):77-79
民因饮用砖茶而引起氟中毒的现象,已引起国家高层领导的重视。众所周知,茶科植物是自然界的高氟植物,而一般的茶叶含氟量远不会引起中毒。那么,藏民饮用砖茶引起氟中毒的原因何在?为什么砖茶含氟量特别高呢?现据我们1986年对四川的雅安、荣经、都江堰、北川等砖茶生产地的茶园环境、茶树、茶厂加工流程及配料等的调查结果,简报如下:1 四川砖茶的生产概况四川的砖茶又称边茶(边贸茶)。以产地和生产工艺不同分为两类,即南路边茶,如雅安、荣经等茶厂生产的“康砖”、“金尖茶”(前者含梗8%,后者含梗15%),其工艺流程为揉捻、发酵、烘干、配料、…  相似文献   

13.
张磊  阮建云 《茶叶科学》2008,28(3):195-200
采用常规耗竭法和改进耗竭法研究了茶树氟的吸收动力学参数,对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在常规耗竭法中,茶苗在0.1、0.2mg/L和0.6mg/L的起始氟浓度条件下生长,吸收84h,每隔12h取一次营养液,通过氟的浓度差来计算吸收量;在改进耗竭法中设置氟浓度梯度0.1、0.2、0.4、0.6、0.8、1mg/L和2mg/L,茶苗吸收24h后,取营养液,通过氟的浓度差来计算吸收速率。结果表明,常规耗竭法和改进耗竭法、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所得的茶树氟吸收动力学参数值有较大差异。常规耗竭法中起始浓度对动力学参数产生了影响,因此其结果有不确定性;改良耗竭法是比较好的方法,用作图法和SigmaPlot分析的数据准确性较高,参数值较为合理。Vmax值分别为2.605(μg/g·hDW)、3.419(μg/g·hDW),Km分别为0.385mg/L和0.541mg/L。  相似文献   

14.
氧弹燃烧-标准加入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砖茶中的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显阳  李鲁玲 《茶叶科学》2006,26(3):204-208
采用氧弹燃烧-标准加入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研究了砖茶氟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用充氧3βMPa的氧弹燃烧分解样品,去离子水吸收燃烧产物,吸收液加入含柠檬酸钠浓度为110.0βg/L、pH5.6的TISAB,然后用标准加入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氟含量;回收率为95.88%~101.0%,相对标准偏差为0.75%~1.25%,测定国家茶叶标准物质氟含量与标示值相符。该法测定砖茶中氟含量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氟和铝对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沙培的方法,设置不同浓度氟和铝互作处理,采用调制叶绿素荧光仪对其荧光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茶树幼苗在未添加铝的情况下,随着氟浓度的增加,PSⅡ的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qL)降低。最小荧光Fo、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qN)、PSⅡ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Y(NPQ)增加;在低铝水平下,随着氟浓度的增加,FmFv/Fm、Y()、NPQqN等值降低,而qPqL升高,Fo、Y(NO)和Y(NPQ)值未达显著差异水平;在高铝处理下,随着氟处理浓度的增加,Fo逐渐增加,Y()、Fv/FmqP值下降,Y(NPQ)和NPQ值在低氟时(100βmg·L-1)显著升高。可见,当受到氟胁迫时,茶树叶片光合效率会降低;添加铝可以减轻对植株造成的伤害,在低铝水平下,对提高叶片光合效率的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一种茶树花多糖含量的修正系数蒽酮-硫酸检测方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普通蒽酮-硫酸检测多糖方法基础上,通过联用离子色谱检测技术,构建蒽酮-硫酸检测新方法的修正系数(f),实现茶树花多糖检测技术的快捷、准确和客观。研究表明,以半乳糖为标准对照品时修正系数f半乳糖=2.84,以葡萄糖为标准对照品时修正系数f葡萄糖=4.49。该方法稳定性好(RSD葡萄糖=1.7%,RSD半乳糖=1.0%)、精密度高(RSD葡萄糖=1.4%,RSD半乳糖=2.0%)、重复性强(RSD葡萄糖=3.2%,RSD半乳糖=2.5%)及加标回收率佳(回收率葡萄糖=91.3%~104.1%,回收率半乳糖=95.9%~104.4%)。用新方法测得3产地茶树花多糖含量分别为10.30%、10.07%及9.99%,高于常规蒽酮-硫酸法检测茶树花多糖值。茶树花多糖中单糖组分分析表明,以半乳糖为标准对照品检测茶树花多糖较好。  相似文献   

17.
茶树有聚氟特性,通常氟含量比其他植物高出几十倍,也不会表现受害症状。本文主要阐述了茶树吸收富集氟的特点,氟对茶树的生理影响及茶树吸收、富集氟机制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茶树吸收富集氟的后续研究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茶叶处理含氟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改性剂对茶叶进行改性,用于处理含氟废水,探讨了改性剂浓度、pH值和改性茶叶投加量对除氟效率的影响,绘制了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0.3mol/L的FeCl3溶液对茶叶的改性效果最佳。对于100mL含氟浓度为100.0mg/L的溶液,改性茶叶除氟的最佳pH为6.0,最佳投加量为1.3g。改性后的茶叶对氟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公式,饱和吸附容量为15.75mg/g。  相似文献   

19.
砖茶中氟的浸出规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研究结果表明,砖茶中全氟含量与水浸出氟含量呈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砖茶的氟浸出量与煮熬(或冲泡)时间之间呈极显著的对数函数曲线相关;砖茶的氟浸出量与煮熬(或冲泡)次数呈极显著的指数函数曲线相关;茶水比越小,砖茶氟浸出率越高,茶水比越大,砖茶氟浸出率越小;无论是煮熬法还是冲泡法,第一泡茶汤的氟浸出量占氟总浸出量的50%以上;而在相同的茶水比、相同的时间条件下,煮熬法的氟浸出量高于冲泡法15个百分点以上;建议在饮用砖茶时,适当增大茶水比,缩短煮熬或冲泡时间,甚至第一泡茶汤只作冲洗茶叶不饮,改传统的煮熬法为冲泡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