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马传染性贫血病马与弱毒疫苗免疫马的区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研制出具有抗马传染性贫血病驴白细胞弱毒抗原株系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McAb)的酶结合试剂,以斑点试验(DB)与琼脂免疫双扩散试验(ID)相结合的方法,用于马传贫病马与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免疫马血清抗体的鉴别。使用本方法对339匹实验马进行测试,共检出马传贫病马11匹,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免疫马239匹,既未接种弱毒疫苗又未感染马传贫马89匹。另外,对106匹人工马传贫病马和21匹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马作了病理学验证,结果与免疫学检测相符。疫区在清除病马之后,病情停息。疫苗免疫马经贸易成交,更换畜主后,再次检疫未发现马传贫病例。结果表明,本方法对马传贫病马与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免疫马的区别诊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今年元月我地区××大车队××八队××一队××三队,由于未经检疫引入鼻疽病马四匹,而先后发生鼻疽,我们首先对大车队和三个生产队进行全面检疫。结果,从102头马属动物中共检出阳性25头(其中急性死亡7头:驴4头,骡2头,马1匹;开放性3头,经批准捕杀)。其它大队于全面检疫时,均来发现病畜。  相似文献   

3.
马鼻疽曾是严重危害马类家畜的主要传染病。根据1981年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提出的畜禽疫病防疫要求,制订了以消灭甘肃全省马鼻疽为目标的防制计划。采取以县为单位连续两年以上高密度检疫(90%以上)和扑杀全部病马(包括开放性和鼻疽菌素阳性病马)为重点的规范化综合防制技术措施。本项防制计划从1982年开始实施至1991年结束。全省14个地(州、市)86个县(市、区)经逐县、逐地验收达标后,于1991年底通过了省畜牧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专家组的复核。经复核确认全省已达到马鼻疽“消灭区”标准,报省政府宣布全省为马鼻疽消灭区,并报农业部备案。  相似文献   

4.
补体结合反应(简称补反)在马传贫的特异诊断上有很大价值,尤其对那些没有临床症状的隐性型病马的检出更有其特殊意义,对一个疫场的净化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现在补反在马传贫检疫中已正式列入规程内。但补反术式仍显得繁琐、需进一步简化和改进。我们在去年研究补反术式摘拨试验的基础上,今年又对抗原、抗体和补体三者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找出最适宜的用量和稀释方法。  相似文献   

5.
马传贫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且可人畜互传,一旦发生很难消灭,曾给世界养马业造成重大损失,至今仍是全世界重点检疫的对象,被我国政府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加以控制消灭。目前在我国已呈消灭状态。病马和带毒马是本病的传染源;吸血昆虫(蚊、虻等)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同时针头也可扩散本病;消化道和交配以及胎盘感染亦是传播途径;动物中只有马属动物易感。以发热、贫血、出血、黄疸、浮肿、心机能紊乱、血相变化和进行性消瘦为特征。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21,(9)
正马传染性贫血病,简称马传贫,二类传染病,由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中的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引起的马、骡、驴传染病。1974年在委内瑞拉召开的国际马传贫座谈会上决定,将琼脂扩散试验作为国际通用诊断方法。琼扩试验的成功的关键因素是琼脂板及琼脂孔的成功制作,因为在琼脂板的制作及打孔过程中很容易形成微小的裂隙,这样容易导致假阳性的产生导致误判,严重可直接导致试验失败。  相似文献   

7.
马鼻疽作为一种急性、爆发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一旦发生会给养马业造成巨大损失,同时对人类的健康及社会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马的用途发生很大变化,从传统利用马匹劳动生产和交通运输,到供观赏,比赛,乳用、肉用等,逐渐与人口密集地区发展,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接触增多。本文分别对马鼻疽的检疫方法及其注意事项进行具体介绍,希望能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马流产在我国流行已久,对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特别对军马生产威胁很大。一九七三年,甘肃某军马场马匹发生马流产死亡幼驹近450匹,占受胎母马的19.9。%。为了尽早解决危害养马业严重的马流产问题,我们广大工农兵学员和革命教师在开门  相似文献   

9.
马胸疫,也叫马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热性传染病。本病死亡率虽然不高,但往往由于继发感染,严重地危害马体健康。本病在甘肃某马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认真做好本病的防治工作,对发展畜牧业和加强战备有着现实意义。在开门办学中,我们遵照毛主席“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的教导,深入该马场四、五、六队,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归纳整理如  相似文献   

10.
此项研究是在对191例人工感染和自然发病的马传贫病例进行观察之后,从中筛出选22个典型病例作为分析对象,对各型马传贫的病理形态学及其发病机理作了精细而深刻地描述。论文27万字,插曲267幅,为本病的发病机制及珍断奠定了病理形态学基础,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应用该成果检查“疑似马传贫”病马,  相似文献   

11.
马传染性贫血病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马属动物传染病。该病一旦暴发很难消除,严重威胁我国乃至世界马业安全,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正文主要阐述了北京市朝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检疫一例马传染性贫血病阳性马进行处置的过程及后续防控。  相似文献   

12.
自1972年以来,我们在门诊上屡遇乌鲁木齐第一建筑公司马车队(简称一公司马车队)马发生结石症。该单位94匹马中13匹患此病,发病率为13.8%,死亡9匹,占发病率的70%,现还有本病可疑马8匹,占存栏数9.4%。为什么该单位发病率这样高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对该单位马的饲养、体质和使役情况;对历年来肠结石患马的  相似文献   

13.
鼻疽是由鼻疽杆菌引起马、骡、驴等多发性的一种传染病。马多取慢性经过,驴、骡多为急性。人也可感染。对此病通常采用鼻疽菌素点眼、眼睑皮内注射、皮下注射(热反应)、补反方法进行检疫,并在控制或扑灭马鼻疽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也存有不足之处。如有的方法操作麻烦,有的检出率偏低等。为了摸索出个快速检疫马鼻疽的新方法,我们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鼻疽菌素点眼及琼脂双扩散,进行了对流免疫电泳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了荧光探针——(艹啡)薄啶溴红(Ethidium Bromide,简称 EB)插入核酸双链区,形成一种具有较强荧光效应的络合物方法,对马传贫白细胞 DNA进行了荧光滴定和圆二色谱分析。结果表明:马传贫病毒感染的马白细胞 DNA 含量为正常马白细胞的4倍;正常马、免疫马、传贫马在核物质水平上,三者的空间构象存在差异。这一成果为马传贫早期诊断和区分传贫马与免疫马提供了分子水平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马传染性贫血病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传染性贫血病(简称马传贫)是严重危害马、骡、驴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在急性爆发时,往往造成大批死亡。患过病的动物体内病毒长期不消失,持续感染,反复发病,成为传染源。 控制和消灭家畜传染病的根本措施之一,是提供主动免疫的疫苗。但患过马传贫病的马能否获得免疫以及本病能否进行人工免疫,是多年来学者们所重视和争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15、2016年的5月和11月黑龙江农垦总局分别对所辖9个管理局范围内进行了马传贫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马传染性贫血病在以上调查区域发病感染率为0。为了解黑龙江农垦地区马传贫的流行情况,进而为制定正确的防控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反转录病毒引起的一种马、骡、驴的传染病。传染媒介为吸血昆虫。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高热稽留或间歇热,有贫血、出血、黄疸、心脏衰弱、浮肿和消瘦等症状。急性暴发期往往造成大批死亡。目前为止,除中国外,各国防治马传贫的办法,只是采取血清学诊断,对检出的病马大批追杀深埋。该疫苗是由马传贫强毒株,经驴白细胞培养驯化后,获得了对马、驴的毒力明显减弱,且保持了良好免疫原性的弱毒株。用此弱毒制造的疫苗对马、驴安全、稳定。疫苗接种的马、驴,经过长期(6~39个月)观察不出马传贫症状;疫苗接种马、驴后,用不同时间采取  相似文献   

18.
<正>马传染性贫血是严重危害马属动物健康的恶性传染病,在锦州市发生与流行近30年,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防治马传贫工作一直是各级兽医防疫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2013年2月辽宁省顺利通过了农业部马传贫消灭标准考核验收。锦州市消灭马传贫工作是辽宁省消灭马传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锦州市马属动物长期维  相似文献   

19.
新平县马传染性贫血防制工作从1979年开始,经过几代兽医工作者的辛苦工作,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控措施,成效显著,1993年经省畜牧局验收达到马传贫"稳定控制标准",2016年通过市级考核验收,获云南省消灭马传贫考核验收证书。对新平县消灭马传染性贫血工作的做法及成效进行总结,为今后该病的防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应用羽囊琼脂扩散法检查鸡马立克氏病的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经大体剖检和组织学检查确诊为马立克氏病的病鸡,采其羽囊与确诊为马立克氏病病鸡的血清作琼脂扩散试验,筛选出阳性反应显著的血清,作为鸡马立克氏病阳性血清。用此种阳性血清与其他受检鸡的羽囊作琼脂扩散试验,以检查鸡的马立克氏病。在三批试验中,第一批由马立克氏病鸡群中剔出的病鸡,检出的阳性率为60%(61/102个);第二批四群发生马立克氏病的鸡群共检查284个,阳性率由10%(5/151个)至58%(26/54个);三群无马立克氏病病史的鸡群,共抽查80个,阳性率由0%(0/20个)至6.3%(2/30个)。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此法大部分马立克氏病鸡可被检出。二、阳性反应鸡可确诊为马立克氏病。但由于有少数马立克氏病的病鸡应用此法检查并不出现反应,所以呈现阴性反应的鸡则不能完全排除无马立克氏病的感染。本法除可检出有症状的病鸡外,不少无症状的感染鸡,亦可被检出。三、在发病的鸡群中,用此法检查以剔除阳性鸡,初步表明可以减少本病传染的机会,起到缩小或阻止疫情发展的作用。于对防制本病起到显著作用。四、用羽囊浸液或直接用羽囊作琼脂扩散试验检查马立克氏病,敏感度高,方法简单易行,且毋须特殊设备,在基层兽医单位和鸡场内均可进行。因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检查鸡马立克氏病的血清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