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高原牦牛肺肥大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高度4200m左右)成年牦牛肺肥大细胞的形态,细胞大小及单位面积内肺泡隔中肥大细胞的数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约有84%肥大细胞胞核圆形,细胞核居中或偏心位置,约有15%肥大细胞胞核呈双叶形,肥大细胞直径6-9μm,在1.15mm2中有0~8个肥大细胞。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不同固定液对鸭小肠肥大细胞甲苯胺蓝染色效果的影响及鸭小肠内肥大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试验选择5只100日龄的健康淮南麻鸭公鸭为研究对象,取鸭只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样品,均分为两份,分别置于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和卡恩氏(Carnoy)固定液中固定,常规制作石蜡切片,切片经甲苯胺蓝染色后,观察小肠肥大细胞染色效果和肥大细胞形态、数量及分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Carnoy固定液对肥大细胞的染色效果优于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染色评分极显著高于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P<0.01);Carnoy固定液固定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肥大细胞数量均极显著高于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P<0.01)。鸭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肥大细胞形态和数目不同,在黏膜固有层血管、腺管周围的结缔组织中分布较多;空肠中肥大细胞数量最多,形态多样;十二指肠和回肠中肥大细胞数量递减,形态多为圆形。说明与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相比,经Carnoy固定液固定的鸭小肠组织染色后,可清晰显示肥大细胞的形态分布。  相似文献   

3.
奶牛发育各期乳腺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对奶牛乳腺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特点进行研究。对奶牛发育各期乳腺进行取样,应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MTB)和阿尔新蓝—番红鉴别染色法(AB-S)进行染色,观察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特点和数量变化特点。同时比较了甲苯胺蓝染色时两种固定液固定对乳腺肥大细胞着染的效果。奶牛不同发育时期乳腺肥大细胞只被阿尔新蓝染色,Carnoy氏液固定效果优于中性甲醛(NBF),MTB的染色效果优于AB-S。奶牛乳腺肥大细胞的数量在泌乳各期和静止期有显著的变化。与静止期相比,泌乳期的乳腺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分娩后60 d奶牛乳腺肥大细胞的数量最少。奶牛乳腺只存在黏膜型肥大细胞;用Carnoy氏液固定,用MTB法染色可以很好地显示肥大细胞;泌乳期乳腺肥大细胞数量与静止期相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4.
应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MTB)观察了大鼠泌乳期和静止期乳腺肥大细胞的分布、形态、数量变化规律.并用阿尔新蓝一番红鉴别染色法(AB-S)进行了细胞化学分型研究。结果:AB-S染色显示,大鼠乳腺只存在黏膜型肥大细胞;无论是泌乳期还是静止期。乳腺肥大细胞大多分布于腺泡间和小叶问结缔组织中。细胞的形态各异,但细胞数量在静止期和泌乳期有显著差异。泌乳期的乳腺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乳腺肥大细胞的动态变化,可能与乳腺泌乳期腺泡上皮的生长和静止期腺泡问结缔组织细胞增生等结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成都地区观赏犬寄生虫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赏犬,多与人同室居住,甚至有的犬只还与人同床共眠。近年来,犬的传染病因多种疫苗注射,得以控制,但大的寄生虫病还未引起广大养犬爱好者的重视。犬的体内、外寄生虫比一般大、中家畜为多,虫体感染率较高,感染强度也较大,有的虫种还是人畜共患寄生虫,可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现将西南民族学院动物医院和成都市兽医站动物医院于1993年7月至1996年6月就诊的犬只感染寄生虫的情况调查报导于后。l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l临床与实验室被查犬只均为来动物医院就诊犬只中随机抽查,共检查病大2136只,其中l~4月龄幼犬825只;5~11月…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肥大细胞在非洲鸵鸟肠道黏膜免疫中发挥的作用,试验采用肥大细胞特殊染色法———甲苯胺蓝染色法,研究鸵鸟肠道中肥大细胞的形态特征,以及形态和数量随着鸵鸟日龄增长的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鸵鸟肠道肥大细胞只分布在黏膜层,其他层没有发现。90日龄鸵鸟肠道肥大细胞有轻微脱颗粒现象,成年鸵鸟肠道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明显。肥大细胞的数量随着鸵鸟日龄的增长而增多,每个日龄肥大细胞数量从十二指肠到直肠都是先增加后减少。说明肥大细胞的发育成熟是黏膜免疫成熟的标志,在肠道黏膜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雌二醇对大鼠小肠肥大细胞的影响,将30只Wistar健康雌性大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后于发情间情期,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只做假手术;OVX组:双侧卵巢摘除;OVX+E1组:双侧卵巢摘除+雌二醇20μg/kg.d;OVX+E2组:双侧卵巢摘除+雌二醇100μg/kg.d;OVX+E3组:双侧卵巢摘除+雌二醇200μg/kg.d,连续用药7 d后宰杀,观察小肠肥大细胞的分布和数量的变化。结果和对照组相比,OVX组大鼠的小肠肥大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补充3种剂量的雌二醇后,和OVX组相比,OVX+E1组与OVX组差异不显著;OVX+E2组和OVX+E3组均与OVX组差异极显著。结果表明,卵巢摘除使大鼠小肠肥大细胞数量减少,补充适量雌二醇可以改善这一影响。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腺肥大细胞免疫形态学的增龄性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研究不同年龄奶牛乳腺肥大细胞分布特点的增龄性变化,并用Alcian bluc-safranin染色法对肥大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型研究。结果:青年奶牛乳腺中肥大细胞数量较少,中年奶牛乳腺中肥大细胞的数量增多,有趣的是,老年奶牛乳腺肥大的数量更多,AB-S染色显示,各年龄奶牛乳腺中只有黏膜型肥大细胞。结果表明:奶牛乳腺肥大细胞数量具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特点,但肥大细胞的类型没有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从事兽医工作二十多年,2004年~2009年专职于兽医门诊,共接诊犬病例45199只次,其中犬细小病毒病例3174只次。1材料方法1.1材料2004年~2009年接诊病例,见表1。  相似文献   

10.
肥大细胞肉瘤是一种犬常见的皮肤肿瘤。为救治1只右侧胸壁肿大的白博美犬,经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及细胞学分析,诊断该犬患肥大细胞肉瘤;使用帕拉丁、泼尼松龙、奥美拉唑、苯海拉明治疗,约2周后水肿消失;服药近4个月后,体况良好,进行切除肿瘤手术,术后常规消炎和止痛;病理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切除组织为低级别的皮下肥大细胞肉瘤。术后定期复查回访,近2年时间内未见明显转移和复发。  相似文献   

11.
三种饲料添加剂对肉鸡小肠肥大细胞数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20只1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基础日粮),硫酸抗敌素组(基础日粮 硫酸抗敌素100 mg/kg),幼康宝组(基础日粮 幼康宝500 mg/kg)和丁酸钠组(基础日粮 丁酸钠500 mg/kg)。试验7周后,采用组织学技术,研究了肉鸡小肠肥大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分布。结果显示,①比较各试验组和对照组,小肠肥大细胞的形态没有明显的变化,多存在于肠腺周围和肠绒毛固有层。②各试验组的小肠肥大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0.1%~30%),而且在各试验组中又以丁酸钠组的肥大细胞数最多,硫酸抗敌素组次之,幼康宝组最少。③各试验组和对照组小肠肥大细胞数均从前向后逐渐减少,十二指肠的肥大细胞最多,空肠的次之,回肠的较少。3种添加剂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肉鸡小肠肥大细胞的增殖,提高小肠黏膜免疫水平,并且丁酸钠的效果明显优于硫酸抗敌素和幼康宝。  相似文献   

12.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1.1试验兔选择健康德国大白兔、新西兰白兔、比利时兔、虎皮黄兔成年公兔15~20只、母兔60~100只,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六种动物含类胰蛋白酶肥大细胞的酶组化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使用鉴定人类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的酶组织化学技术,证实猪,牛,绵羊,狗,猫及小鼠的肥大细胞中均信在胰蛋白酶。与采用甲七胺兰的常规组织化学色比较,类胰蛋白酶阳性肥大细胞与甲苯胺兰阳性肥大细胞在分布,形态和密度方面是相亿主的。  相似文献   

14.
第八次国际兽医实验室诊断学术讨论会简介1996年8月4~9日,第八次国际兽医实验室诊断学术讨论会在耶路撒冷市召开,来自35个国家的100多名学者出席了会议。我作为中国的唯一代表出席了这次学术会议并在会上作了“鉴定动物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技术-肥大细胞蛋...  相似文献   

15.
张晓文  杨倩 《中国兽医科技》2006,36(10):837-841
用添加CpG的禽流感病毒(H5亚型)灭活疫苗对7日龄罗曼公鸡进行鼻腔免疫,14日龄加强免疫一次;分别于首免后第3、5、7周剖杀,取鼻腔、喉部、气管、气管叉及肺组织,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法显示肥大细胞,观察呼吸道各部位肥大细胞的分布及数量变化。结果显示,首免后第3周气管和气管叉黏膜中的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第5周时喉部和气管叉黏膜中的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气管黏膜中肥大细胞数量也极显著增加(P〈0.01),第7周肺中的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肥大细胞的数量在喉部最多,气管叉次之,气管和肺较少。试验结果表明,局部黏膜免疫可增加呼吸道肥大细胞的数量,肥大细胞可能参与黏膜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以肥大细胞和组织胺为指标探讨大鼠围着床期植物性神经与子宫局部细胞免疫的关系。选择180日龄,体重为300~350g的性成熟Wistar雌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假手术处理和手术处理(n=30)3组,手术处理为孕前切除支配子宫的植物性神经(肠系膜后神经节节后纤维和盆神经丛节前纤维),伤口愈合,开始合笼试验。在妊娠4~6d,无菌条件下,取出大鼠子宫和卵巢,观察排卵、胚胎着床情况变化,通过细胞染色和ELISA方法测定肥大细胞数量和组织胺释放量。结果表明:正常大鼠子宫中组织胺自发释放量和总含量在着床(d5)时最低。肥大细胞数量也呈现相似的变化。神经切除后,自发释放组织胺量在妊娠4~6d数值明显下降,且在妊娠4、6d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可释放组织胺总含量在着床前(d4)极显著降低(P0.01),且胚胎着床数量明显减少或延迟;肥大细胞数量在着床前后与组织胺总含量有相似的变化。这些结果说明,切除神经降低了着床前肥大细胞数量和组织胺水平,改变了子宫局部免疫水平,进而引起了胚胎着床减少或延迟。综上表明,支配子宫的植物性神经可在着床前上调子宫肥大细胞数量和组织胺水平,控制子宫局部免疫水平,在胚胎着床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用甲苯胺蓝染色法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分别探讨了小鼠生殖周期中子宫肥大细胞和外周血T细胞的消长情况。结果发现,以间情期为基准,无论是子宫肥大细胞数量,还是外周血T细胞数量,在发情期明显降低,妊娠期维持较低水平,临产前反弹,分娩后1d减少(与发情期相当),分娩后2~3d恢复间情期水平。发情期、妊娠期肥大细胞和T细胞的减少,有利于附植、妊娠,也可能是精子和胎儿不被母体排斥的原因之一。临产前反弹,揭示分娩时母体对胎儿可能发生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8.
肥大细胞广泛分布于人和多种动物体内,分为粘膜肥大细胞和结缔组织肥大细胞两个亚群。在不同种属、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的肥大细胞都存在着异质性。本文从肥大细胞的分布、形态结构(显微结构、超微结构)、组织化学特征、功能等方面论述了肥大细胞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选用8周龄Balb/c小鼠50只分别饲喂5种不同浓度的大蒜溶液,利用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法研究不同浓度的大蒜溶液对小鼠小肠黏膜肥大细胞和IgA阳性反应物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小鼠小肠的肥大细胞密度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减少,IgA阳性反应物的数量逐渐降低;1%大蒜溶液组小鼠小肠的肥大细胞、IgA阳性反应物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大蒜溶液组、5%大蒜溶液组、10%大蒜溶液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说明1%大蒜溶液对改善和增强小鼠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肠道的防御能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选择1日龄健康雏番鸭45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喂以每kg含锌离子20mg、40mg、200mg的饲料,饲养期为45d。于15日龄、30日龄和45日龄每组随机宰杀5只,取法氏囊、脾脏、胸腺,Carnoy法固定,甲苯胺蓝染色,显微镜观察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5日龄时,低锌日粮组鸭子胸腺和脾脏的肥大细胞数量均比另外两组高,(P〉0.05),而法氏囊中低锌日粮组肥大细胞数量比另外两组明显高(P〈0.01)。30日龄时,低锌日粮组鸭子胸腺、脾脏和法氏囊中肥大细胞数量均比高锌日粮组显著增多(P〈0.05),而与正常锌日粮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45日龄时,法氏囊高锌日粮组与低锌日粮组和正常锌日粮组差异显著(P〈0.05);脾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高锌日粮组肥大细胞数量最多;胸腺低锌日粮组与高锌日粮组和正常锌日粮组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锌具有稳定免疫器官中肥大细胞数量的重要作用,但长时间添加高剂量锌反而会增加肥大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