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浙江省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有着丰富的湿地类型和江南独特的、美学价值极高的梯田景观群。在旅游业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为加大对梯田湿地公园环境污染的监查力度,确保环保工作的及时、有效实施,必须建立一套可以集中管理的远程监控系统。该文从生态环境监测、游客影响监测和湿地监测信息系统建设3个方面对浙江省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环境监测系统进行了详细规划,以便及时调整管理和开发方案,更好地利用和保护云和梯田湿地生态资源。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云和梯田湿地公园有着丰富的湿地类型和江南独特的、美学价值极高的梯田景观群,目前其旅游活动正处在客源迅速扩大、游客量急剧增加的时期。该文在了解云和湿地公园旅游服务设施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其设施规划原则,提出了云和梯田湿地公园旅游设施规划,将对当地梯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位于浙江省西南山区的云和梯田国家湿地景观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特征、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概括。云和梯田湿地是江南独特的,华东最大的梯田群,被誉为“中国最美梯田”。云和梯田景观资源丰富,其农耕文化、银矿文化、女神文化、畲族文化底蕴深厚。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与梯田湿地构建成传统、生动兼具的美景。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了浙江省云和梯田湿地公园概况,分析了梯田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及优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主要包括:提高梯田稻作经济效益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5.
该文简述了实行稻作梯田生态补偿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云和稻作梯田湿地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方法及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应考虑的因子:成本旅游效益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旨在为云和稻梯田生态补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是以梯田湿地和高山湿地生态为载体,在湿地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利用,属环境恢复、重建和不断改善的生态项目。项目建设有利于增加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公园的生态环境质量,不会对周边区域环境造成水土流失,有助于传播湿地文化和生态文明,有利于开展科普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对外合作和交流等。因此,项目总体上不会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而且极大地促进湿地自然恢复和生态演替,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云和梯田湿地有着丰富的湿地类型和江南独特的、美学价值极高的梯田景观群,目前其旅游活动正处在客源迅速扩大、游客量急剧增加的时期,对梯田湿地公园进行科学规划,正确测算环境容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该研究采用面积容量法和线路容量法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云和梯田湿地公园日环境容量为7152人次,年环境容量为214.6万人次。从环境容量上看湿地公园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从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环境容量无论近期或远期都不会成为旅游发展的制约因子,只需对节假日局部地段和景点的客流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分流。  相似文献   

8.
浙江云和梯田湿地公园的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东区,维管束植物计有147科774种,其中蕨类植物22科39种,种子植物125科735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有南方红豆杉1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有野荞麦、凹叶厚朴、香樟、野大豆4种。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云和梯田湿地公园野生植物的分类,提出了湿地公园野生湿地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喻庆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902-7908
在介绍元阳哈尼梯田湿地旅游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元阳哈尼梯田湿地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立该县哈尼梯田湿地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依据和理论,最后提出建立元阳哈尼梯田湿地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构想。  相似文献   

10.
云旅 《新农村》2014,(3):46
云和梯田位于浙江省云和县境内,该梯田具有体量大、震撼力强、四季景观独特等特点,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梯田群,被称为"中国最美梯田"。景区内拥有梯田、云海、山村、竹海、溪流、瀑布、雾凇等自然景观,是中国摄影之乡——丽水的主要采风基地,也是云和县首批创建国家4A级景区之一。云和梯田规模较大处垂直高度达500米,横向伸延3 000  相似文献   

11.
以瓮安水瓮田梯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从景观类型、地域文化特征等方面,对山地梯田湿地景观设计的立意构思到景观营造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探讨,分析设计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策略。提出山地梯田湿地景观设计应以"生态文化"为主线、地域文化为内涵、"减量设计"为手法,将主题理念与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相结合,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山地梯田湿地景观。  相似文献   

12.
云和梅源梯田景区管理创新实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云和梅源梯田是浙江山区传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目前已成为成千上万摄影爱好者的圣地。为了进一步提升云和梅源梯田美学景观价值,保护梯田文化、保持梯田生命力,提升旅游接待水平,首先必须完善景区经营管理模式,提高整体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其次,要加强景区项目建设,丰富景区游览内容;再者,加强营销宣传,提升景区知名度。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云和梯田位于瓯江重要支流浮云溪源头地带。湿地面积以稻田湿地(人工湿地)为主,公园下游河段的水质仍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标准。分布于中山地带的沼泽化草甸湿地,基本保持自然状态。湿地公园湿地生物物种多样性程度高,类型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结合,构成稳定的复合生态系统,形成具有我国东南山区突出代表意义的稻田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位于浙江省南部山区的云和县崇头镇,有着"中国最美梯田"之称的云和梯田,以其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云山雾海、千姿百媚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享誉天下。然而,究竟是谁开辟了这片神奇的梯田,并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学术界未有定论。从畲汉农耕历史、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耕习俗等方面探求云和梯田和传统农耕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轨迹,可为挖掘云和梯田独特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结合实际情况,将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内的土地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并提出了具体的土地利用协调措施:即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公示制度;制定优惠的财政和金融政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等。  相似文献   

16.
正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山高坡陡,土壤瘠薄,这里"九山半水半分田"。广西龙胜县和罗城县均属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当地坚持保护性开发,探索走出了一条绿色产业促脱贫的可持续发展新路。一年四季有看头,吃上生态饭,农民有赚头走进龙脊梯田国家湿地公园,独特湿地景观令人叹为观止。云雾袅袅间,稻浪层叠而上;鸡犬相闻处,阡陌纵横向远。龙胜县龙脊湿地管理局局长廖宇俭说,龙胜梯田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堪称世界梯田原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介绍平凉市梯田建设现状,以及梯田建设所带来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分析了目前梯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梯田形成、梯田水资源利用和梯田发展3个方面对哈尼梯田和龙脊梯田进行了比较,发现哈尼梯田和龙脊梯田都是人工创造的湿地,其可持续发展±赖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但随着与外界交流增多,它们的可持续性都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19.
建立与完善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在改善湿地生态、促进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我国实施湿地生态补偿制度的必要性,介绍苏州市湿地生态补偿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提出完善苏州市湿地生态补偿的政策与措施,为国内其他地区开展湿地生态补偿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湖南桃江羞女湖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胜华 《吉林农业》2014,(19):74-76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态之基”、“淡水之源”,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既是保障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我县力争将桃江县羞女湖湿地建设国家湿地公园,使之成为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湿地公园,为“绿色湖南”、“生态桃江”建设样板工程,通过对羞女湖湿地资源、人文景观、生态旅游等多方面深入细致地调查,总结分析了我县湿地公园建设的劣势,就湿地公园建设提供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