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蛭弧菌对草鱼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草鱼基础饲料喷洒蛭弧菌制剂,喷洒量分别为0(对照),2 mg/g,5 mg/g,8 mg/g,10 mg/g,于第21 d,42 d分别测定草鱼血清和肝脏中免疫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AKP活性变化特点是:肝脏中AKP活性在第21 d,42 d时,实验组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AKP活性,第21 d时,实验组均呈现上升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第42 d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ACP活性变化特点是:血清中ACP活性,第21 d,42 d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肝脏中ACP活性,第21 d,42 d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SOD活性变化特点是:第21 d,42 d时,肝脏和血清中SOD活性均有小幅度升高,但是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蛭弧菌能对草鱼体内免疫相关酶系统产生积极地调理改善作用,使其非特异性免疫力得到改善与提高,结合养殖成本,建议其适宜添加量为5~8 mg/g。 相似文献
2.
对氯硝基苯对草鱼种肝胰脏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半静水式直接接触致毒法进行了化学污染物对氯硝基苯(P-NCB)对草鱼种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分析了P-NCB对草鱼肝胰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1±1℃下P-NCB
96 相似文献
3.
外源重金属Cr、Cu、Se和Zn对塿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外源重金属Cr、Cu、Se和Zn对土娄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建立土娄土重金属污染评价的酶学指标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施入不同剂量的重金属来模拟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采用温室平衡培养并结合室内化学分析,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外源重金属(Cr、Cu、Se和Zn)污染对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随着土壤中Cr、Cu质量浓度的增加,其对过氧化氢酶产生了明显激活效应,而对碱性磷酸酶和脲酶却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3种土壤酶均随土壤中Se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不同程度的激活效应;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土壤中Zn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不同质量浓度Zn对土壤脲酶的活性影响有差异,当Zn质量浓度低于100 mg/kg时有一定激活作用,大于200 mg/kg则表现为抑制效应。【结论】虽然不同重金属元素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差异较大,但很难用某一专有土壤酶来反映特定重金属的污染,而且关于酶系统与重金属以及土壤自身和外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所以土壤重金属酶学指标的建立还需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将红茶以0%、0.075%、0.15%、0.30%、0.60%、1.20%的剂量添加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饲料中,研究其对草鱼几种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红茶能显著降低γ-谷氨酰转肽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以及脂蛋白脂酶、肝脂酶、总脂酶活性(P0.05),同时导致脂肪酸合成酶活性呈现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红茶添加组中,乳酸脱氢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抛物线趋势变化,在0.30%组显著最高(P0.05)。结果表明,红茶能显著影响代谢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有机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毒性影响,选择海洋环境中典型的异戊二烯作为暴露污染物,研究其对体质量为(5.23±0.96)g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急性毒性及其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影响,并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水式生物毒性试验法开展了急性毒性试验,以及96 h亚致死效应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异戊二烯对刺参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83.00、78.09、72.93、69.7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6.98 mg/L;亚致死试验中,CAT活性受到的影响最大,表现为受到抑制作用,存在良好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正相关性;96 h时,中、低浓度异戊二烯对SOD活性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P0.05),而高浓度异戊二烯对SOD活性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ACP和AKP活性受到的影响较小,但48 h时两种酶均受到极显著的诱导作用(P0.01),96 h时AKP活性受到显著的诱导作用(P0.05);随着异戊二烯质量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刺参体腔液中4种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异戊二烯胁迫对刺参体内产生自由基导致氧化胁迫效应,以及对消化、能量代谢系统的影响可能是其重要的致毒原因,刺参体腔液中4种酶的变化体现了异戊二烯的致毒机制。本研究结果可为异戊二烯对海洋生物的生态毒理学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6)
为研究有机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毒性影响,选择海洋环境中典型的异戊二烯作为暴露污染物,研究其对体质量为(5.23±0.96)g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急性毒性及其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影响,并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水式生物毒性试验法开展了急性毒性试验,以及96 h亚致死效应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异戊二烯对刺参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83.00、78.09、72.93、69.7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6.98 mg/L;亚致死试验中,CAT活性受到的影响最大,表现为受到抑制作用,存在良好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正相关性;96 h时,中、低浓度异戊二烯对SOD活性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P<0.05),而高浓度异戊二烯对SOD活性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ACP和AKP活性受到的影响较小,但48 h时两种酶均受到极显著的诱导作用(P<0.01),96 h时AKP活性受到显著的诱导作用(P<0.05);随着异戊二烯质量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刺参体腔液中4种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异戊二烯胁迫对刺参体内产生自由基导致氧化胁迫效应,以及对消化、能量代谢系统的影响可能是其重要的致毒原因,刺参体腔液中4种酶的变化体现了异戊二烯的致毒机制。本研究结果可为异戊二烯对海洋生物的生态毒理学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程度的氧化鱼油对草鱼幼鱼体内2种磷酸酶及2种转氨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平均初始体质量为(30.0±2.6)g的健康草鱼幼鱼204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次重复。在草鱼幼鱼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鱼油,分别为对照组(新鲜鱼油,过氧化值4.54 mmol/kg)及鱼油氧化程度逐渐加深的3个氧化鱼油组(OX1过氧化值24.86 mmol/kg,OX2过氧化值72.32 mmol/kg,OX3过氧化值172.73 mmol/kg)。试验58 d后取样,分别测定草鱼幼鱼血清、肝胰脏、脾脏、肾脏等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并计算血清和肝胰脏AST/ALT值。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个氧化鱼油组肝胰脏和脾脏中AKP活性显著升高(P0.05),OX3组血清及OX1、OX2组肠道中AKP活性显著升高(P0.05);OX2组肝胰脏和脾脏中ACP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OX3组血清、OX2组肝胰脏及OX2、OX3组肠道中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OX3组肾脏中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OX1、OX2组背肌及OX2、OX3组肠道中ALT活性显著升高(P0.05);OX3组血清和肝胰脏中AST/ALT值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氧化鱼油对草鱼幼鱼血清及不同组织中的AKP、ACP、AST及ALT活性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同时随着鱼油氧化程度加深,草鱼幼鱼各组织细胞受损,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8.
9.
研究了暴露在不同浓度高效氯氰菊酯下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s)血清和脾脏中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变化.将高效氯氰菊酯浓度设5组,包括1个对照组(0μg/L)和4个处理组(0.5、1.0、3.0、5.0μg/L),每组分别于暴露1、5、12d时取样,测定血清和脾脏ACP的活性.结果显示,暴露1d时,血清ACP活性各处理组显著下降;脾脏ACP活性0.5μg/L组和1.0μg/L组显著升高,3.0μg/L组和5.0μg/L组显著下降.暴露5d时,血清ACP活性1.0μg/L组显著上升,3.0μg/L组和5.0μg/L组显著下降;脾脏ACP活性1.0、3.0和5.0μg/L组显著下降.暴露12d时,血清ACP活性1.0、3.0和5.0μg/L组显著下降;脾脏ACP活性各处理组均显著下降.ACP活性的变化反映了高效氯氰菊酯能够影响鱼体的代谢平衡,对鱼体具有毒害作用;同时,血清和脾脏的ACP活性对高效氯氰菊酯早期污染的敏感性可以作为监测水体中此类化学品污染的一个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疆棉田土壤施用二甲戊灵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棉田土壤施用二甲戊灵0、2 700、4 050、5 400 g·hm~(-2),分析不同处理时间、不同深度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施用二甲戊灵后,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被抑制,处理40 d后,5~10 cm土壤层碱性磷酸酶活性被抑制作用最强,二甲戊灵2 700、4 050、5 400g·hm~(-2)处理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93.79%、90.77%、87.43%;脲酶活性总体表现激活趋势;蔗糖酶和脱氢酶活性随二甲戊灵浓度增高而增强,表层土壤酶活性较10~20 cm深层土壤激活作用显著;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0~10 cm土壤层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先抑制后激活的趋势。【结论】棉田土壤经二甲戊灵处理后,表现为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激活效应;但二甲戊灵会抑制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土壤有效磷素,长期施用会导致土壤营养失衡。 相似文献
11.
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草鱼生长与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正大康"草鱼颗粒饲料配方为基础日粮,将1%的复合微生物制荆作为饲料添加剂投喂草鱼,30 d后分别测定草鱼的生长性能指标与肝胰脏、肠道的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显示,实验组草鱼的体重和体长分别比对照增长8.93%(P<0.01)和3.93%(P<0.01);肝胰脏和肠道的淀粉酶的活性分别提高227.36%(P<0.01)和239.56%(P<0.01),脂肪酶的活力分别提高22.51%(P<0.01)和7.16%(P<0.01).从而表明,复合微生物制剂能有效促进草鱼的生长与提高消化能力,为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生理生化水平上研究高效氯氰菊酯对草鱼健康的影响。[方法]以同批繁殖、同池培育、体色正常、体重85~115 g、体长12~20 cm的健康草鱼为试材,用不同浓度(0、0.5、1.0、3.0、5.0μg/L)高效氯氰菊酯对其进行暴露处理,研究处理1、5、12 d后草鱼溶菌酶(LSZ)活性的变化。[结果]高效氯氰菊酯浓度与草鱼LSZ活性存在时间—效应关系。暴露1 d时,各处理组草鱼LSZ活性显著上升(P〈0.05) 暴露5 d时,各处理组草鱼LSZ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 暴露12 d时,各处理组草鱼LSZ活性显著下降(P〈0.05)。[结论]高效氯氰菊酯对草鱼具有明显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新的生防菌种,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分离自草鱼肠道细菌CD-17菌株对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谱。通过菌株形态学扫描电镜观察、平板培养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辅助分类法确定其分类地位,同时对其活菌制剂(BCA)进行温室防效试验。结果表明,CD-17对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温室控制条件下,BCA与炭疽病菌分生胞子悬浮液(GC)同时接种正常草莓叶片和接种GC 48h后再用BCA的控制效果分别为100%和55.68%;BCA与GC同时接种有微伤口的草莓叶片和接种GC 48h后再用BCA的控制效果分别仅为76.94%和37.82%。根据菌株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16Sr DNA基因和gyrB基因序列比对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14.
草鱼病害免疫防控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鱼是我国重要的大宗常规养殖品种,生长速度快,池塘养殖易获得高产,且消费市场需求量大。但是由于草鱼对养殖水质要求高,自身抗病力低,尤其是苗种死亡率高,严重影响养殖产量和效益。采取疫苗免疫技术,对苗种注射疫苗,可以有效提高苗种成活率,提高抗病力。从人工免疫防疫技术原理、疫苗保存方法、疫苗注射方法及免疫注射后管理等方面阐述了草鱼病害免疫防控技术,为草鱼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草·鲢·鳙和青鱼形态及其生长发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产于安徽省无为县水产养殖场的草、鲢、鳙和青鱼品种的体征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显示,所测定4种鱼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体尺体重的种内差异较小,显示出种群比较整齐;4种鱼体尺生长满足方程y=alnx+b,体重生长满足方程y=axb,相关指数达0.9以上;鳙鱼在1~2龄和2龄~后备阶段体尺体重的生长强度比草鱼和鲢鱼在同阶段的大,鲢鱼体高在3个阶段均表现为生长弱势,但草鱼的这种弱势在后备~亲鱼阶段得到了弥补,成为生长强点;草鱼随着年龄的增长丰满度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每个阶段大约下降0.8~1.0个单位,青鱼虽然下降但幅度较小,而鲢鱼(1.82~1.98个单位)和鳙鱼(1.93~2.10个单位)全期基本保持不变;体长指数随着年龄的增长均表现下降的趋势,直到亲鱼草鱼和青鱼保持在1.147~1.148,而鲢鱼和鳙鱼保持在1.097~1.106,表明体长相对全长在不断增加;4种鱼的体指数以草鱼、青鱼、鳙鱼和鲢鱼的次序逐渐减小,其体指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体宽指数和体深指数则较为稳定,鳙鱼的头长指数明显大于其他鱼。 相似文献
17.
18.
陈皮对草鱼诱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在基础饵料球中加不同量的陈皮(0.1%,0.25%,0.5%,1%,3%)后,用记录仪记录草鱼吃饵料球的频率和力,以确定陈皮对草鱼摄食的引诱程度,结果表明陈皮有非常显着的引诱草鱼摄食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