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对造林密度的分析,能确定出密度和经济效益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文章中,通过试验的分析,研究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材量等的影响,保证在马尾松造林工作中,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为工作的积极发展提供合理意见。  相似文献   

2.
林分密度对马尾松飞播林生物产量及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对湘东丘陵地区16年生密度为2250、2860和3225株.hm^-2的马尾松Piuns massoniana飞播林分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小,密度为2250株.hm^-2的林分的单株生物量是密度为3225株.hm^-2的林分的单株生物量的2.15倍;林分生物量同样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密度为2250株.hm^-2的林分的林分生物量比密度为3255株.hm^-2的林分离出26.57t.hm^-2,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并出现W干>W粮>W枝>W皮>W叶的规律;密度为2250株.hm^-2的林分的年均净生物量是密度为3225株.hm^-2林分的1.50倍;林分结构以密度为3225株.hm^-2的林分合理。  相似文献   

3.
邱光明 《农技服务》2014,(5):126-126
本人通过近二十年对盘县马尾松人工造林技术的逐步摸索和探讨,认为只要科学规划,精心种植,加强管理,在盘县人工种植马尾松是完全能够取得成功并达到速生丰产目的的。  相似文献   

4.
黄海峰  马俊伦 《乡村科技》2019,(11):52-52,54
马尾松是珍稀树种。对于马尾松幼林而言,幼林造林密度直接关乎幼苗能够占据的整体生长空间。因此,从空间利用视角看,有关部门针对马尾松幼林有必要限定最佳的造林密度,依照因地制宜的思路妥善利用幼林生长空间,从而显著优化幼苗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5.
研究4种12年生不同造林密度试验林的生物量变化特点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林分及各器官生物量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当林分密度大于1800株/hm^2后,增加速度减缓。下木层、草本层、林分平均木及其各器官生物量,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乔木层林分生物量23.78-86.90t/hm^2,占群落生物量96%以上。树干、树皮和根所占比例,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枝、叶刚好相反;树干生物量占54%-64%,枝占12.45%-20.94%,根占12.83%-14.83%,叶占6.70%-10.77%,皮占7.69%-8.22%。造林密度由稀到密,生物量所占百分比,大径级木分别为42.4%、47.7%、15.3%、6.9%,小径级木分别为6.1%、5.6%、14.2%、32.7%。培育纸浆材林的造林密度可定为3600-4500株/hm^2,12年时3000-4050株/hm^2。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林分生物量的密度效应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吕勇 《中南林学院学报》1996,16(2):34-38,46
通过研究马尾松林分生物量与林分蓄积量、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林分密度的相关关系,揭示了马尾松林分生物量的密度效应,提出了马尾松水保林的最适经营密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马尾松的生态学特性,就安徽省马尾松立地类型划分作了初步探讨,并在不同产区内,就马尾松的育苗、造林、幼林抚育、成林扶育春主伐 和更新等方面系统地提出了相应的生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不同造林密度对马尾松管胞形态及其径向变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贵州省龙里林场马尾松密度试验林15年生马尾松木材,5种造林密度,研究造林密度对马尾松管胞形态及其径向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马尾松管胞形态总平均值影响不大,方差分析不显著;对管胞长度径向变异有一定影响,管胞长度具有随树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造林密度加大,各生长轮管胞形态差异显著。造林密度影响管胞长度频率分布,在较短、较长和中等管胞长度中,中等长度(2501-3500μm)频率最大,且随造林密度加大而增加。较短管胞长度(≤2500μm)和较长管胞长度(≥3501μm)频率分布较小,较短管胞长度随造林密度加大反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黄山松陈种飞播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浙江省以往飞机播种造林均在2~3月份进行。此段时间常因去冬新采种子来不及处理,飞机紧张,加上春季造林紧张而不能按时按计划完成飞播任务。1986年全省开始用马尾松、黄山松贮藏1a的陈种进行飞播造林。飞播后当年调查,结果马尾松陈种飞播平均出苗10500株/hm~2,5年生平均保存8850株/hm~2,黄山松陈种飞播平均出苗11145株/hm~2,5年生平均保存6570株/hm~2.均达到1990年林业部颁标准(成苗数:乔木6000株以上)。飞播成效率由原来的61.5%提高到67.0%,提高了5.5%.到目前止,全省已用马尾松、黄山松陈种飞播造林5.97万hm~2.1990年12月全省又采用马尾松、黄山松陈种首次进行冬季飞播造林,同样取得较好效果,提高了飞机利用率和飞播造林质量。  相似文献   

10.
贵州马尾松人工林经营密度模型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讨用模拟方法确定人工林的经营密度,本文以贵州马尾松人工林569块常规标准地资料为基础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标准地对目前贵州马尾松人工林具有充分代表性;立木密度对林分平均胸径的影响最为明显,对树高影响较小;林分断面积和蓄积随立木密度的增大而上升,但当立木密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它们都有下降的趋势.基于以上分析,用动态规划方法建立了可变间伐间隔期的林分经营密度模型.该模型既符合林分生长的一般规律,又得到实地试验结果的支持,因此建议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了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为马尾松人工林最佳栽培模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取样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密度对林地土壤N、P、K和盐基总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土层加深,除pH值和全K外,各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土壤表层(0~20 cm)中的有机质、全N、全P、速效N及速效P随着林分密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各指标峰值均出现在3 333株/hm2密度。[结论]马尾松人工林林分密度与地力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且4个密度中以3 333株/hm2密度最利于马尾松人工林林地土壤养分的循环累积。  相似文献   

12.
决策分析是近几十年来随着数学、统计学和电子计算机等学科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管理技术。应用这种技术,可以帮助决策者根据已有的信息,对各种可能性作出科学的推论和判断。本文试将非确定性风险决策应用于马尾松造林问题,着重介绍决策过程,同时根据造林时的旬雨量状态及可能的造林成活率,估计各种决策方案的造林投资损失期望,进行敏感度分析,并提出造林决策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立地条件下,3年生马尾松组培苗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组培苗林分86.0%的林木胸径集中于6~8 cm径级,83.9%的林木树高集中于4~5 m树高级;实生苗林分94.5%的林木胸径集中于4~6 cm径级,87.9%的林木树高集中于2~3 m树高级。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组培苗林分的树高、胸径、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大幅优于实生苗林分,树高和胸径生长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立地条件下,组培苗林分间树高和胸径生长差异显著(P0.05),其树高和胸径生长平均值分别超过广西马尾松速生丰产标准I_1类产区39.75%和14.46%。马尾松组培苗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较强的稳定性,降低造林成本16.3%~19.5%,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4.
营建母树林是改良树种遗传品质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增益来源于选择优良林分、伐除劣株,而合理的马尾松母树林密度,对母树林的生长发育和种子产量、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该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母树林在幼龄期郁闭度在0.4~0.6时,密度以52~78株/666.67 m2为合理密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密度指数模型的研究,为制定木材产量及质量的提升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  以河南省薄山林场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147块标准地数据,以林分平均胸径为输入向量,以林分密度为输出向量,建立了林分密度指数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并与Reineke的林分密度指数模型进行比较。  结果  ① 薄山林场马尾松人工林最大密度线斜率b为-1.516 3,马尾松标准平均胸径为14 cm,Reineke的林分密度指数模型精度为92.11%,t检验结果显著;②构建了网络结构为1:2:1的林分密度指数ANN模型,模型拟合精度为92.57%,均方误差为0.001 469 7。③无论采用Reineke林分密度指数还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拟合株数密度随林分平均胸径的变化趋势时,幼龄林组拟合效果都不理想,这与幼龄林组数据数量偏少有关。  结论  所建模型可为薄山林场马尾松抚育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造林密度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的影响,以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小叶岽林场25年生4种不同抚育间伐林分密度(600、750、950、1150株?hm-2)控制措施后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下物种组成、植物多样性、优势物种重要值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间伐后第2年(2019年)和第3年...  相似文献   

17.
18.
马尾松造纸原料林生长收获预估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以年龄、地位指数、初植密度为辅助变量 ,利用 Korf方程建立林分密度指数动态预估模型 ,从模型相容性思想出发 ,研制了马尾松造纸原料林全林分模型 ,模型经检验精度高、误差小 ,且能反映林分测树因子动态变化及因子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 ;最后给出了模拟已知初始密度林分自然生长过程的实例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因其具有生长快、适应强、用途广的特点,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用材造林树种,同时也是荒山绿化的首选树种。本文从育苗地的选择、营养土的配制、种子处理、播种和育苗期的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马尾松的容器育苗技术,同时从造林地的选择、造林时间、整地要求、苗木栽植和抚育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马尾松容器苗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将马尾松与檫木进行不同方式混交,测定马尾松、檫木的生长量,探讨最佳混交方式,为马尾松混交林营建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经观测表明:混交促进了林分生长,30年生马尾松、檫木混交林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林分蓄积增加0.660~113.106 m~3/hm~2,促进林分蓄积生长效果最好的处理是带状混交。马尾松、檫木均为阳性树种,具有竞争关系,采用带状混交,可调整种间关系发展趋势,缓和种间矛盾,另外,带状混交便于造林施工、抚育管理,林分比较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