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洱海捕食线虫真菌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燕  刘立盘  苏锡钧  叶远邦  黄爱英  苏鸿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83-14184,14207
[目的]调查洱海底泥中捕食线虫真菌生物多样性。[方法]采集洱海底泥616份,应用传统的分类鉴定方法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3属22种捕食线虫真菌,其中少孢节丛孢、弯孢节丛孢和长孢隔指孢为优势种,检出率分别为28.05%、16.04%和8.92%。通过对4个季节捕食线虫真菌多样性分析,发现夏、春和秋3季的生物多样性较丰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59、2.47和2.34,冬季多样性指数较低,为1.48。在所分离到的捕食线虫真菌中,产黏性菌网的菌种占优势(41.00%)。[结论]洱海中存在丰富的捕食线虫真菌资源,其生物多样性具有季节性变化的特点,产黏性菌网的捕食线虫真菌为洱海中捕食线虫真菌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2.
洱海捕食线虫真菌生物多样性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洱海底泥中捕食线虫真菌生物多样性。[方法]采集洱海底泥616份,应用传统的分类鉴定方法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3属,22种捕食线虫真菌,其中少孢节丛孢(Arthrobotrysoligospora),弯孢节丛孢(A.musiformis)和长孢隔指孢(Dactylellaleptospora)为优势种,检出率分别为28.05%,16.04%和8.92%。通过对4个季节捕食线虫真菌多样性分析,发现夏、春和秋3季的生物多样性较丰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59,2.47和2.34,冬季多样性指数比较低,为1.48。在所分离到的捕食线虫真菌中,产黏性菌网的菌种占优势(41.00%)。[结论]洱海中存在丰富的捕食线虫真菌资源,其生物多样性具有季节性变化的特点,产黏性菌网的捕食线虫真菌为洱海中捕食线虫真菌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3.
采用玉米琼脂粉培养基对祁连县、共和县和泽库县4个地区的不同土壤样品进行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并利用藏绵羊马歇尔线虫第3期幼虫诱导真菌捕食器官的产生。结果表明,从祁连县土壤样品中分离到1株捕食线虫性真菌,根据菌丝及捕食器官的形态特征,鉴定为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  相似文献   

4.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生防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大豆胞囊线虫的各类生防因子,如食线虫真菌、食线虫细菌、杀线虫植物、捕食性线虫和捕食性土壤动物等,其中研究较深入的是食线虫真菌和细菌,食线虫真菌可归纳为5种类型,即捕食性真菌、专性内寄生菌物、机会真菌、产毒真菌和菌根菌;另外,还对其他生防因子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类综述,并对大豆胞囊线虫的生物防治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用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ygB)转化了捕食线虫真菌蠕虫节丛孢Arthrobotrys vermicola;转化率为1-3个转化子μg^-1DNA;转化子的潮霉素抗性稳定性为87.5%。选取了一个潮霉素抗性稳定、生长和形态与原始菌株相似的转化子Tav36。研究了其在土壤中的生长及其对线虫的捕食。证明了此转化子能够在自然土壤中正常地生长和捕食线虫。但其生长速率和对线虫的致病能力受到了土壤抑菌作用的抑制。  相似文献   

6.
植物寄生线虫生防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植物寄生线虫生防真菌中的捕食性真菌、线虫内寄生真菌、卵寄生真菌、产毒真菌、菌根真菌、机会真菌,细菌中的根际细菌、巴氏杆菌、苏云金杆菌,放线菌,病毒和立克次氏体,具有杀线虫作用的植物,以及捕食性线虫及原生动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今后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集中在土壤的抑菌作用问题、生防菌的风险评估、生防制剂的质量评价标准和体系、生防制剂的开发利用等。  相似文献   

7.
从东北地区所采集的827份样品中分离鉴定出3属15种捕食线虫真菌,包括节丛孢属(Arthrobot-rys),小掘氏孢属(Drechslerella)和小隔指孢属(Dactylellina)。其中优势种为:少孢节丛孢A.oligospora(13.18%);指状小掘氏孢Dr.dactyloides(4.35%)和椭圆小隔指孢Da.ellipsosporum(3.26%)。对盐碱地中的捕食线虫真菌的调查发现,捕食线虫真菌的种类和数量都随着盐渍化程度的增加而呈减少的趋势,在农田土壤中由于人为干扰的原因捕食线虫真菌的种类也很少。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中国捕食线虫真菌I、Ⅱ、Ⅲ的续报。报道捕食蘑菇堆肥线虫真菌5个种树该线虫的捕食能力及其发挥高效捕食能力的生物学特性。5个种生长的最适pH值为7~9,最适温度为19~22℃,捕食效率在pH值7~9,温度22℃时最高。适宜5个种生长并利于菌网形成的培养基是CMA。5个种中,少孢节丛孢Arthrobotys oligospora GA001菌种具有最高且稳定的捕食能力,在适宜条件下,捕食效率平均在90%以上,捕食的最适PH为7~9,最适温为22℃,尤以PH值的影响最为敏感。无菌水在无线虫条件下诱导少孢节丛孢,贵州节丛孢(A.guizhouense Zhang sp.nov)卵孢节丛孢(A.oviformis)形成菌网,是对捕食线虫的关键阶段-菌网形成机制解释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9.
从206份带岭的森林土壤样品中,分离出捕食线虫真菌2属5种,分别为:叶状枝节丛孢(Arthrobotrycladodes)、泡环单顶孢(Monacrosporium aphrobrochum)、弯孢节丛孢(Arthrobotry musiformis)、环捕节丛孢(Arthrobotry brochopaga)、少孢节丛孢(Arthrobotry oligospora)。其中,叶状枝节丛孢、泡环单顶孢、弯孢节丛孢、环捕节丛孢为黑龙江省新纪录种。少孢节丛孢(A.oligospora)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为该地区的优势种。大青山顶土壤中捕食线虫真菌的检出率最小,仅为该地区分布的10%。凉水地区18~29林班、14、16林班及9林班50%左右的土样中均有捕食线虫真菌出现,8林班的捕食线虫真菌物种比较丰富,但捕食线虫真菌出现的频率比较低,且产孢量最少。  相似文献   

10.
李云霞  杨晓燕  苏鸿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30-10431
[目的]研究苍山斜阳峰火烧迹地捕食线虫真菌。[方法]从云南大理苍山地区斜阳峰6块火烧迹地的华山松、云南松松树根际土共采集了480份土样,采用诱饵平板法对土样中捕食线虫真菌资源进行分离并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共分离出79株菌株,经鉴定有2个属6个种。捕食线虫真菌在将军洞后山火烧迹地分布最广,80份土样共计检出17次。6块火烧迹地中,少孢节丛孢(A.oligospo-ra)的检出率最高,为4.79%;其次是弯孢节丛孢(A.musifomis)和椭圆单顶孢(M.ellipososporum),检出率分别为3.96%和3.75%。[结论]为松材线虫的生物防治积累了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