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新两优223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11品种名称:新两优223选育单位: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种来源:新华S×YR223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  相似文献   

2.
Y两优302系长沙年丰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来源:Y58S×F302特征特性: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6.5d,比对照Ⅱ优838长2.3d。株型紧凑,叶姿挺直  相似文献   

3.
C两优608系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来源:C815S×R608特征特性: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3.5d,比对照Ⅱ优838短1.3d。株型紧凑,长势繁茂,叶姿挺直,熟期转色好,稃尖紫色,每公顷有效穗数253.5万穗,  相似文献   

4.
C两优396系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来源:C815S×396特征特性: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3.6d,比对照Ⅱ优838短1.2d。株型适中,长势繁茂,叶姿挺直,熟期转色好,稃尖紫色,穗顶部分子粒有芒,每公顷有效穗数265.5万穗,株高115.5 cm,穗长24.3cm,每穗总粒  相似文献   

5.
两优688系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来源:SE21S×南恢688特征特性: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5.5d,比对照  相似文献   

6.
优质两系稻两优培九特性与栽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优培九系江苏省农科院用培矮64S×9311培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1999年引进我区大池作中稻试种,全生育期期146 d,比特优63长2~3 d,表现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米质优,丰产性好。2000年在龙门和董邦中试点及其他地方作双早、中稻和双晚扩大种植,全生育期比特优多系1号和汕优多系1号长3~5 d,每667m2产量在600 kg左右。 1 特征与特性  相似文献   

7.
C两优343系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来源:C815S×岳恢9113特征特性: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3.7d,比对照Ⅱ优838短1.3 d。株型紧凑,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稃尖紫色,穗顶部分子粒有芒,每公顷有效穗数285万穗,株高109.7 cm,穗长24.1 cm,每穗总粒数161.9粒,  相似文献   

8.
陵两优211系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来源:湘陵628S×华211特征特性: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09.8d,比对照浙733短0.2d。株型适中,叶色浓绿,熟期转色好,稃尖无色、无芒,每公顷有效穗数351.0万穗,株高  相似文献   

9.
种植两系杂交稻是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选育强优恢复系是两系杂交稻的重要方法。以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盐恢888恢复系及盐582S、盐221S、盐220S和盐161S等4个籼型光温敏两系核不育系以及所配置的两系杂交稻组合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恢复系的恢复特性、不育系的不育性以及杂交稻组合的产量、品质和抗性表现。结果显示:盐恢888恢复力强,4个两系杂交稻组合的自然结实率为79.30%~84.80%;4个不育系不育性稳定,育性转换起点温度是23~24℃,田间稳定不育期45 d以上,套袋自交结实率0。育成的4个两系杂交稻组合产量优势明显,区域试验较Ⅱ优084或Ⅱ优838(对照)增产4.22%~7.07%,生产试验较对照增产5.90%~11.30%;稻米品质均达国标3级以上优质米标准,其中盐两优1618达国标2级优质米标准;对稻瘟病、穗颈瘟、白叶枯病和纹枯病的综合抗性明显优于对照。表明盐恢888是一个配合力高、恢复力强、恢复谱广的强优恢复系,其所育成的两系杂交稻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和优良的综合性状。  相似文献   

10.
品种来源: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HD9802S×早恢6号配组而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特征特性:该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2.7 d,比对照金优402短1.7 d。株高94.  相似文献   

11.
《三明农业科技》2008,(1):F0003
杂交水稻新组合两优1259系由三明市农科所用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两系不育系SE21S与自育恢复系明恢1259配组而成,该组合分蘖力强,成穗率适中,产量高,米质优。  相似文献   

12.
<正>两系杂交油菜两优586是江西省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油菜研究室利用甘蓝型油菜光温敏雄性不育两系501~8S与恢复系C6-1杂交配制而成的新组合,是国内第1个应用于大面积生产的低耗高效的两系杂交油菜,该项研究成果已被列入国家科技部生物开发利用研究中心“863”高科技计划。2001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两优586”。2001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并由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确定为长江流域主推品种。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选育出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1985年至1996年用低温敏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培矮64S为母本,以新恢复系559为父本,配组育成了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培两优559。该组合参加2000至2001年湖南省中稻超级杂交稻区试,平均产量9.6t/hm^2,比三系对照组汕优63增产5.3%;全生育期135.4d,比对照短3.2d;抗稻瘟病;外观品质、食味品质、米品质及再生能力均强于对照,并易于制种。2002年3月已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新两优343系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来源:新安S×YR343特征特性: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4.2 d,与对照Ⅱ优838相同。株型适中,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叶鞘无色,护颖白色,颖壳及颖尖褐色,穗顶部有短芒,每公顷有效穗数232.5万穗,株高128.5 cm,穗长24.2cm,每穗总粒数187.8粒,结实率80.5%,千粒重28.5 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  相似文献   

15.
品种来源:江西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安湘S×淦恢3号配组而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特征特性:该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5.1 d,比对照金优207长3.9 d。株高106.7 cm,穗长23.5 cm,每公顷有效穗数282.0万穗,每穗总粒数161.6粒,结实率76.5%,千粒重24.8 g。株型适中,叶色浓绿,两段  相似文献   

16.
品种来源: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丰6S×R206配组而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特征特性:该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3.9 d,比对照金优207长0.5 d。株高108.5 cm,穗长23.0 cm,每公顷有效穗数282.0万穗,每穗总粒数163.9粒,结实率81.3%,千粒重23.7 g。株型适中,长势繁茂,稃尖  相似文献   

17.
品种来源:江西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安湘S×淦恢3号配组而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特征特性:该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5.1 d,比对照金优207长3.9 d。株高106.7 cm,穗长23.5 cm,每公顷有效穗数282.0万穗,每穗总粒数161.6粒,结实率76.5%,千粒重24.8 g。株型适中,叶色浓绿,两段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两系杂交稻培两优慈4的基本特征、特性及选育经过,介绍了培两优慈4在湖南、湖北各地历年试种示范的产量表现,总结了培两优慈4超高产种植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稻新组合黔两优58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2136S与恢复系M86配组,育成了优质高产两系杂交稻新组合黔两优58.经两年贵州省早熟组杂交稻区试鉴定,平均单产8.51t/hm2,比对照平均增产5.66%;一年生产试验鉴定,平均单产8.28t/hm2,比对照平均增产10.11%;在贵阳进行两年高产栽培试验,平均单产达10.99t/hm2.黔两优58对稻瘟病的抗性优于对照,耐寒性强.稻米理化指标测试和食味鉴评结果表明品质较优,是适合中高海拔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杂交稻理想组合.黔两优58于2004年4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两系杂交稻新两优1671近年在江苏省盐城及淮安地区制种的实践,介绍其亲本的特征特性,总结其高产制种关键技术、纯度保证措施及注意事项,以期为新两优1671的制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