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清贫是一种修养。春秋时期,儒家就推崇"安于贫而乐于道"的生活方式,主张不争名、不图利、不贪享受;三国时期,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成为千古名言;汉代的马融认为:为官者应"立身惟清,清则无欲,方可廉己治人";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坚持"尽瘁国事,不治家产";爱国将领吉鸿昌更是明确声称:"做官即不许发财"。  相似文献   

2.
20多年来,为了谋生就业,我国大量青壮年农民纷纷离开家乡,涌入城市务工,上亿农民工"劳动大军"在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用辛勤的劳动装点城市,他们用坚忍的性格改变生活.为了让腰包日渐饱满,为了让未来更精彩,大多数人年复一年地、默默无闻地挥洒汗水、奉献青春.  相似文献   

3.
正网络上曾流行过这样一句话:"当生活心怀歹毒地将一切都搞成黑色幽默,我顺水推舟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流氓。"忍俊后不免也有些忧虑,某些人为了适应社会,快速获得所谓的成功,已经不惜借口生活的无常,人生的坎坷,而冠冕堂皇的把自己变成"流氓",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高学历让人痛惜,这样的"流氓"不是横行  相似文献   

4.
魏策  魏小羊  龙丹妮  张岚  赵鹏程  刘婷  刘锋  大海 《百姓》2010,(11):12-26
都市的钢筋水泥森林里,压力总是如影随形地萦绕每个人的身边。想要完全隔绝压力,做到超脱世外的"真空无压"几乎不可能。当压力来袭时,能够精通与压力和平共处,甚至与压力优雅共舞的艺术;让压力不再成为累赘,不再是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恐怖分子",这就是新兴族群"低帕族"的魅力所在。低帕族明白生活的真正意义,懂得欣赏生活之美的真谛;低帕族会努力工作,但不急功近利;他们是自己的主人,拒绝做卡奴、房奴或车奴;低帕族在工作上前进也许不是最快的,但他们对事业的理解一定更宽广……还在为压力巨大而烦恼吗?虽然没有阿拉丁神灯,但只要学会快乐的"低帕魔咒",就能让"压力"从庞然巨怪变为温顺小猫。一起来修炼吗,向着"低帕族"美好的低压生活前进!  相似文献   

5.
有人当"说客",磨破嘴皮子也不管用;有人则句句在理,让对方心服口服。怎样让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呢?美国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西奥迪尼推荐我们几个方法。第一,让人对你产生好感。一般来说,人们都喜欢欣赏自己的人。发现对方的优点,并主动赞美几句,会让对方更容易接纳你的意见。比如,在说"正事"之前,夸夸他的穿着打扮、人品态度等。第二,借用社会影响力。人们都害怕与社会脱节,会不自觉地"随大流",仿效多数人的做法。想让对方相信你的话,不如借助这种"群体力量",比如暗示对方"现在流行这  相似文献   

6.
, 《北京农业》2012,(32):34
正现代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不知不觉中让别人掌握、控制着,扮演着"心理奴隶"的角色,他们从事自己憎恶的工作,生活在不喜欢的环境里,做着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下面具体介绍"心理奴隶"的5种类型和防治方法。"别人怎样想"的奴隶这种"心理奴隶"最普通,对创造力和人格最具  相似文献   

7.
日前.看到一篇《各国如何让科学流行》的文章,介绍了英国、法国、德国:印度、日本等国家在科学普及方面做的工作。英国科学家以科普讲座引以为豪;。法国从小学就设置科学发现课程.引导孩子科普旅游;德国有“科学长夜”:印度在宪法里规定培养公民的“科学气质”等等。中国在科普方面也有很多的科普作家.有很多的科普杂志,也有很多的科普比赛、科普活动。但是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如果能让农业科学知识流行起来.流行到每一个农民身上.那岂不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相似文献   

8.
<正>他,是一条汉子,一条铮铮铁骨的汉子!没有人知道在他心里有多少艰难,艰难对他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挑战,因为他知道最大的艰难是战胜自己。"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不是他健硕的外表,而是他战胜自己所蕴含的能量。"说这句话的人,叫王平欣。不幸,让自己磨练本能王平欣,一个其貌不扬的人。出生在宜阳县农村的他虽家境贫  相似文献   

9.
一、哪些人致富快 (一)知识型.这类人大都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致富技术,较快接受新技术新事物,善于运用科学知识指导生产和生活.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订阅报纸杂志多,购买科技书籍多.  相似文献   

10.
调查显示,90%以上的创业投资者都有过因上当受骗或投资失误导致失败的创业经历。如今不少技术和项目方都不会"素面朝天"地出来见人,他们喜欢精心打扮一番,让自己看起来"道貌岸然",有的甚至对你"搔首弄姿";更不会把自己的技术和项目的缺憾摆到桌面  相似文献   

11.
许艳 《中国农资》2014,(21):15-15
<正>本报讯他们分别来自法国、德国、丹麦、瑞士等国家,带着使命来到中盐红四方,以科技使者的角色,融入新区火热的建设浪潮中,为将红四方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循环经济园区,奉献自己的情怀。在固碱项目试车现场,德国熔盐炉专家乌里及瑞士片碱工艺工程师路卡认为,红四方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工程技术人员、普通员工,都有着极强的敬业精神。并表示,"红四方的成功就是瑞士博特公司的成功,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红四方。"吉利是法国阿科玛公司亚洲区PVC经理,他和红四方结缘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上马第一套年产1万吨糊树脂装置,  相似文献   

12.
"西点"是中国人对西式甜点的统称.它同中华烹饪一样,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欧洲是西点的主要发源地、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奥地利、俄罗斯等国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并在发展中取得显著成就.  相似文献   

13.
周运珠 《百姓》2004,(9):52
"新贫小资"逃避责任,有的是因为不愿意承担,有的是根本承担不起.所以他们共同选择"消费主义"的世界观.他们的消费热情比上一代不知要强多少倍.  相似文献   

14.
正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近年来,怎样在关注贫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同时,做到扶贫不显贫,进而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教育扶贫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在安徽省枞阳县长河初中就读的李磊(化名)同学看来,扶贫不显贫,就像是生活中多了一个神秘的"田螺姑娘"。李磊对笔者说,他在学校确实遇到了"田螺姑娘",自己的饭卡里每个月都会收到一份神秘的生活补助,时不时还会有各种"奖项"落到自己头上。其实,在长河初中,除了李磊还有许多孩子遇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方位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的伟大战略决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高质量、多层次、多角度发展的着力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丰富日常生活、提升文化品位的一种生活方式.当下,全域旅游更符合人们的旅游需求,也更能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而提升文化品位是促进全域旅游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岜沙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从江县,全部人口2100多人、由5个自然寨子组成的苗部,因为他们的男人,引来了无数的目光. 岜沙人坚信自己是蚩尤的后裔.他们坚定地称自己是"最正宗的苗族"、"蚩尤大帝的子孙".岜沙苗人随身带枪,和他们的生存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是农业大国,更是人口大国,保证"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加快生态种植模式推广,推进减肥增效新技术、新产品在传统化肥企业的应用,推动整个化肥行业转型升级,实现化肥行业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确保粮安天下。全国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推动产业全面转型升级让粮食安全更有韧性  相似文献   

18.
195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名叫《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电影,描写了一群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农村用自己的劳动和爱情谱写新生活.影片将当时农村沸腾的生活与青年人努力创业的精神面貌、乐观向上的生活志趣相结合,真切、充分地展示了农村欣欣向荣的时代风貌. 当年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结束之后,农村的年轻人纷纷踏上了先外出求学、再外出求职的道路.上世纪80年代之后兴起的"打工潮",更推动了数以亿万计的青年走出农村.斗转星移,近半个世纪之后,农村又再度迎来了年轻人的身影. 当前,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回到了农村.他们或是以"村官"的身份投身基层,想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做点什么";或是因为城市生活不顺利而再次返乡,藉此找回新的方向;或是因在农业院校就读,就此下定决心返乡创业……本期三农人物栏目将走近这些返乡的高校学子,近距离倾听他们的心声、体察他们的感受.我们想做的,就是记录下现今社会,村里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心理状态. 我们无法预测每一位年轻人的未来,无法评判他们的选择正确与否、理智与否、恰当与否.但村庄因他们此时的存在,总会发生些改变.我们也希望通过媒体的力量,能够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些年轻人,在他们成长的路上多一分耐心,多一分体谅,多一分帮助.毕竟,在他们身后,是沉寂了太久的乡村.  相似文献   

19.
<正>马克思说:"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的享受,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科学研究最终目的,是提高生活效率,让生活更方便;而农业科研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解放人类的双手。在第四届农业高新产业发展峰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就农业科技服务业提出自己的见解,为我国农业发展指引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河北农业科技》2006,(7):35-35
德国的国土是绿色的.德国的农村是一望无际的绿色,德国城市里的建筑,也被茂密而青翠的绿色簇拥着.汽车在平坦而整洁的道路上行驶,公路两旁大多是四季常青的树林,层层叠叠,蓬蓬勃勃,看不到尽头,德国乡村的原野美丽得让人沉醉.德国幅员并不辽阔,在不足3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8260万人,森林占国土面积的1/3.德国工业高度发达,但仍保持着同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