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Kisspeptin是由KISS1基因编码的一种神经肽。Kisspeptin与其受体是GnRH神经元上游的关键调节因子,通过调控GnRH释放刺激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Kisspeptin在哺乳动物下丘脑、垂体和性腺等器官组织中表达,参与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功能调控,在哺乳动物生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从下丘脑、垂体和性腺三个方面阐述Kisspeptin对哺乳动物生殖功能的调控作用,并就Kisspeptin在动物初情期启动、季节性繁殖和繁殖性能上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Kisspeptin在动物繁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检测了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在夷陵绵羊群体中的遗传多样性,并与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旨在研究KISS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对绵羊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KISS1基因在夷陵绵羊群体中存在14个SNP位点,其中11个SNP位点为非同义突变,这些SNPs共形成3个连锁区块;g.5765C>T对产羔数有显著影响,CC基因型母羊的产羔数比CT基因型的多0.45只。综上所述,KISS1基因与绵羊的繁殖性状密切相关,该基因g.5765C>T位点显著影响绵羊产羔数。  相似文献   

3.
KISS-1基因与GPR54基因一起组成KISS-1/GPR54系统,参与动物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调节;KISS-2基因也参与动物性腺轴调控,而且作用比KISS-1基因强.研究经济动物KISS基因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KISS-1基因的结构、组织分布、产物结构和功能,对KISS-2基因的研究进展也作了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试验旨在构建不同种类的新型免疫去势DNA疫苗,分别为KISS1、神经激肽B(NKB)单表达基因疫苗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KISS1和NKB 3个基因共表达的三表达基因疫苗,注射到动物体内后能激发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通过调控生殖轴来降低雄激素的目的。【方法】选取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ypothalamic pituitary gonadal axis)上的GnRH及其上游调控基因KISS1和NKB作为靶标,并引入平衡致死系统代替抗生素筛选构建重组质粒,其中三表达重组质粒借助2A肽的自剪切功能使目的基因共表达。将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提取细胞RNA,验证其能否在机体内正常表达,随后将构建成功的质粒电转到减毒猪霍乱沙门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C500感受态细胞中,获得重组活菌疫苗,构建的工程菌在体外连续传代50次,选取第0、2、5、10、20、30、40、50代的菌株进行稳定性研究。【结果】重组质粒pVAX-2A/KISS1-asd、pVAX-2A/S-NKB-asd和pVAX-S/GnRH-2A/S-NKB-2A/KISS...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KISS1基因在常年发情的小尾寒羊和季节性发情的草地型藏羊中的表达模式,以及KISS1基因多态性与绵羊繁殖之间的关系,实验采用qPCR技术对比分析KISS1基因在2个品种绵羊的10种繁殖相关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同时利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常年发情绵羊(小尾寒羊、策勒黑羊和湖羊)和季节性发情绵羊(滩羊、苏尼特羊和草地型藏羊)KISS1基因2个SNPs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qPCR结果显示:KISS1基因在小尾寒羊下丘脑、大脑、垂体和甲状腺中的表达量高于草原型藏羊(P<0.05);分型结果表明,g.1317523C>T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常年发情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g.1317523C>T位点在6个绵羊群体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T位点在小尾寒羊、滩羊、苏尼特羊和湖羊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g.1311578G>T位点在苏尼特羊和湖羊中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表明,这2个SNPs位点与小尾寒羊前3胎产羔数均无显著关联(P>0.05),但g.1311578G>T位点TT型各胎产羔数均大于GT和GG型。综上,KISS1基因与绵羊的季节性繁殖密切相关,并且g.1311578G>T位点对绵羊产羔性状有潜在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GDF9基因和BMP15基因在单、多羔黔北麻羊性腺轴组织中的mRNA相对表达规律,本实验选取产单羔和多羔的经产母羊各3只,通过qPCR法对GDF9基因和BMP15基因在单、多羔黔北麻羊性腺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GDF9、BMP15基因mRNA在单、多羔黔北麻羊5个性腺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由组间比较可知,多羔组的GDF9基因在垂体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单羔组,在输卵管中单羔组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多羔组,其他组织之间差异不显著;BMP15基因在输卵管中的表达量呈现为单羔组极显著高于多羔组,在子宫中呈现为单羔组显著高于多羔组,其余组织之间差异不显著。本实验结果表明GDF9基因和BMP15基因在黔北麻羊的单羔组和多羔组性腺轴组织之间的表达趋势大体一致,在卵巢中最高,在子宫中最低,说明2个基因对黔北麻羊的繁殖性能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深入探究GDF9基因和BMP15基因对山羊的繁殖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旨在分析发情和乏情初产母猪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基因表达的差异,探讨母猪乏情调控的分子机制。选用6头健康的断奶初产母猪,分为发情组(3头)和乏情组(3头),屠宰后分别采集下丘脑、垂体、卵巢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GO功能富集、KEGG通路及相关蛋白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发现,发情组下丘脑、垂体、卵巢分别获得52 432 800、52 573 730和52 209 252条clean reads,与猪参考基因组(Sus scrofa 11.1)的比对率分别为78.69%、81.49%和79.26%;乏情组下丘脑、垂体、卵巢分别获得52 516 724,52 476 820和52 195 962条clean reads,与猪参考基因组的比对率分别为82.38%、83.05%和80.20%。与发情组母猪相比,乏情组母猪下丘脑中共有71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392个,下调基因318个;垂体中共有70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83个,下调基因424个;卵巢中共有95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635个,下调基因321个。3种组织中的共有差异表达基因为36个。与母猪情期调控相关的亲吻素-1(KISS1)、G-蛋白偶联受体54(GPR54)、速激肽3(TAC3)、速激肽3受体(TACR3)、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CYP17A1)、芳香化酶(CYP19A1)、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和雌激素受体1(ESR1)基因在乏情组母猪体内显著下调(P<0.05;P<0.01)。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TAC3、TAC3R、KISS1和GPR54相关蛋白在乏情组母猪下丘脑中也显著下调(P<0.05)。GO和KEGG通路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正调控胆固醇酯化反应、卵巢类固醇生成、GnRH信号通路、FoxO信号等一些与类固醇激素生成和卵泡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本研究结果表明,发情和乏情初产母猪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上与情期调控相关的基因存在差异表达,尤其是Kisspeptin/GPR54和TAC3/TACR3两大系统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乏情组母猪下丘脑中均显著下调,推测可能是Kisspeptin/GPR54和TAC3/TACR表达受损导致了下丘脑调节功能障碍,进而导致了初产母猪乏情。该研究为揭示初产母猪乏情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支持,为今后利用分子技术改善母猪乏情问题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鸽GnIH和GnRH基因克隆及其在不同繁殖阶段下丘脑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onadotropin-inhibitory hormone,GnIH)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基因在鸽繁殖不同阶段下丘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GnIH和GnRH基因与鸽繁殖调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鸽cDNA为模板扩增GnIH和GnRH基因CDS区序列并进行克隆测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产蛋前、产蛋后及哺乳期鸽下丘脑组织中GnIH和GnRH基因mRNA表达水平。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鸽GnIH基因CDS区全长522 bp,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MG589638,编码173个氨基酸,与已知其他鸟类GnIH同源性达85%以上;鸽GnRH基因CDS区全长276 bp,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MG589639,编码91个氨基酸,与已知其他鸟类GnRH同源性达80%以上。鸽GnIH前体包含1个GnIH和2个GnIH相关肽(GnIH-RP-1、GnIH-RP-2),具有典型的"LPXRF"基序;GnRH前体包含1个信号肽、1个GnRH和1个GnRH相关肽(GAP)。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产蛋前鸽下丘脑中GnIH基因表达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产蛋后和哺育期(P<0.01);产蛋后鸽下丘脑中GnRH基因表达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产蛋前和哺育期(P<0.01);产蛋前鸽下丘脑中GnIH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GnRH基因(P<0.01),而产蛋后和哺育期鸽下丘脑中GnRH基因表达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GnIH基因(P<0.01;P<0.05)。结果表明,GnIH和GnRH基因的表达与母鸽不同繁殖阶段的转变有关,为进一步研究鸽繁殖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了解KISS1基因对猪繁殖力的影响,以78头初产柯乐猪为材料,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产物直接测序与人工较对相结合鉴定KISS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析SNP位点对柯乐猪繁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KISS1基因第1外显子处发现g.64835073 A>G同义突变,在第1内含子处发现g.64835529 G>A突变,2个SNP位点均产生3种基因型,均为中度多态位点,且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g.64835073 A>G位点对5个繁殖指标的影响未能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g.64835529 G>A位点对总产仔数、初生个体重、断奶个体重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揭示g.64835529 G>A位点可能作为猪产仔数的一个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
CD81和CCL26基因是影响哺乳动物性腺细胞融合的重要因子,但其在黔北麻羊性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尚不清楚。为研究CD81和CCL26基因在黔北麻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本实验以单、多羔黔北麻羊为研究对象,提取下丘脑、垂体、子宫、输卵管、卵巢组织的RNA,并将5种性腺组织RNA逆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随后采用q-PCR技术检测CD81、CCL26基因的mRNA在单、多羔黔北麻羊不同性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黔北麻羊性腺组织中CD81、CCL26基因的mRNA均有表达,2种基因均在单、多羔卵巢中的表达量最高;CD81基因在单羔组子宫中的表达量最低;CD81基因在多羔组、CCL26基因在单多羔组下丘脑中的表达量均最低;组间差异表达量分析可知,CD81基因在多羔组子宫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单羔组;CCL26基因在单羔组卵巢和输卵管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多羔组,在单羔组子宫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多羔组。本实验结果提示,CD81和CCL26基因可能与山羊繁殖能力相关,也为初步揭示山羊繁殖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构建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新型免疫去势DNA疫苗,通过选取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ypot halamic-pituitary-gonadal axis,HPG)的上游调控基因吻素1(KISS1)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作为靶标,借助2A肽的自剪切功能,引入平衡致死系统代替抗性基因筛选流程,成功将GnRH和KISS1转入非抗性筛选质粒pVAX-asd中,酶切验证和测序对比验证目的基因的插入方向和序列完全正确。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反转录后扩增目的基因结果显示,重组质粒在真核细胞内能够正常转录,保证重组质粒在导入机体后能够正常表达,从而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将构建成功的质粒转入减毒的猪霍乱沙门氏菌C500中,获得可直接口服免疫的活载体疫苗,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双表达重组质粒成功导入工程菌中。将活菌疫苗在体外连续传代50次,选取0、2、5、10、20、30、40、50代的菌株进行稳定性研究,生长曲线检测结果表明,工程菌在体外连续传代50次的过程中,其生长特性无明显变化,且与减毒猪霍乱沙门氏菌C500的生长特性一致,未因携带质粒发生明显变化;同时将各代菌液扩增沙门氏菌标志基因(invA)和毒力基因(crp),结果表明多次传代后工程菌仍然具有沙门氏菌的特性,其减毒特性也无变化。各代菌液质粒酶切验证显示,多次传代并不影响质粒的稳定性,重组双表达质粒能够在沙门氏菌C500中维持正常拷贝功能。综上所述,该重组质粒和工程菌疫苗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直接应用于动物免疫去势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验通过对巴美肉羊性腺轴进行转录组分析,旨在挖掘影响多羔性状的关键功能基因。分别选取双羔组巴美肉羊5只、单羔组4只,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转录组文库进行测序,然后对得到的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测序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27个样品共得到112 Gb的有效数据。差异基因分析表明,与单羔组相比,双羔组下丘脑中,上调表达基因111个,下调表达基因106个;垂体组织中,上调表达基因97个,下调表达基因142个;卵巢组织中,上调表达基因182个,下调表达基因67个。功能富集性分析表明,神经活性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在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调控排卵及卵泡发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不同产羔数巴美肉羊性腺轴比较转录组研究,提供了全部的转录本信息,筛选了影响产羔数的相关功能基因,丰富和补充了绵羊基因组信息,为进一步阐明绵羊繁殖力差异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Kiss1基因是近年来繁殖生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Kiss1基因编码的多肽类激素叫Kisspeptin。Kiss1基因主要表达于下丘脑弓状核和下丘脑前腹部室旁核区域。Kisspeptin可通过其受体GPR54的介导来发挥作用。Kiss1基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关键上游调节子,在性腺轴系统中起到中枢节点作用。Kiss1在动物初情期启动、季节性发情、生殖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论文就Kiss1基因在哺乳动物繁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4.
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是一种抗氧化剂,对动物的繁殖性能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努比亚山羊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LIF和HOXA10基因在正常饲喂组(空白对照组)和0.07%NAC饲喂组(实验组)性腺组织卵巢、输卵管、下丘脑、子宫和垂体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LIF和HOXA10基因在5个组织中均有表达;LIF基因在对照组下丘脑中表达量最高、输卵管中表达量最少,在实验组卵巢中表达量最高、下丘脑中表达量最少;实验组中卵巢LIF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下丘脑中LIF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HOXA10基因在对照组下丘脑中表达量最高、输卵管和垂体中表达最少,在实验组卵巢中表达最高、垂体中表达最少;实验组中卵巢HOXA10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垂体中HOXA10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揭示0.07%NAC可促进努比亚母山羊妊娠前期LIF和HOXA10基因在卵巢、输卵管和子宫中的表达,下调LIF和HOXA10基因在下丘脑和垂体中的表达。本研究结论为进一步研究NAC对山羊繁殖性能的影响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讨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中毒对和田羊母羊繁殖器官指数、性激素水平和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以小花棘豆中毒和田羊母羊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清后屠宰,采集试验羊的丘脑、垂体和卵巢组织,测定其脏器系数,检测血清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4)含量的变化,并检测各组织中相关繁殖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小花棘豆中毒和田羊母羊丘脑、垂体和卵巢指数均极显著升高(P < 0.01),且卵巢表面卵泡数显著下降(P < 0.05),HE染色表明丘脑神经元细胞固缩、浓染;垂体中细胞核变形、浓染,胞浆减少;卵巢中初级卵母细胞溶解、消失,间质血管扩张。小花棘豆中毒和田羊母羊血清中GnRH、FSH、LH、E2和P4含量均极显著下降(P < 0.01),丘脑中Kiss-1、GPR54、ERα mRNA,垂体中GnRHR mRNA和卵巢中FSHR、LHR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下降(P < 0.01)。结果表明,小花棘豆毒性成分可通过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和田羊母羊的生殖系统。  相似文献   

16.
Leptin(瘦蛋白)是肥胖基因(ob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产物,主要产生于脂肪组织,向大脑反馈能量储存的信息并激活下丘脑中枢,调节进食和能量的消耗,Leptin还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丘脑-垂体-性腺轴来调控动物的繁殖性能。本文从Leptin的生物学基础,作用机制及繁殖调控等方面予以综述。并指出了其在动物繁殖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苜蓿(Medicago sativa)黄酮对动物未达性成熟期及成年期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以雌性大鼠为模式动物,分为5个试验组:3个苜蓿黄酮剂量组(120,400,1200 mg·kg-1)和2个对照组(己烯雌酚0.5 mg·kg-1、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未达性成熟期雌鼠中、高剂量组和己烯雌酚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苜蓿黄酮组促黄体生成素(LH)表达量显著高于高剂量组(P<0.05);其卵巢中苜蓿黄酮高剂量组促卵泡生成素受体(FSHR)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芳香化酶(CYP19A-1)在苜蓿黄酮低剂量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11倍(P<0.01),在己烯雌酚组显著升高8倍(P<0.05)。成年大鼠苜蓿黄酮3个剂量组和己烯雌酚组的GnRH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苜蓿黄酮的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R)表达量极显著升高6倍(P<0.01),CYP19A-1表达量比空白对照提高8倍(P<0.05)。苜蓿黄酮对不同生理阶段雌鼠影响各不相同,但都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产生负反馈调节,并通过负反馈调节显著抑制了GnRH的表达,从而影响雌鼠性腺轴上其他相关基因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DIO2和DIO3基因在小尾寒羊不同繁殖时期(黄体期和卵泡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阐明这2个基因在绵羊发情转换中的表达模式,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对比分析DIO2和DIO3基因在黄体期和卵泡期小尾寒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DIO2和DIO3基因在下丘脑、垂体、松果体、大脑、小脑、卵巢、子宫、输卵管、肾脏、肾上腺10种组织中均表达;DIO2基因在黄体期和卵泡期的垂体组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其中黄体期垂体、子宫、下丘脑、松果体、输卵管和卵巢DIO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期(P<0.05);DIO3在卵泡期松果体、下丘脑、子宫、垂体和输卵管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黄体期(P<0.05)。综上,DIO2能抑制绵羊发情,而DIO3促进发情。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及其受体除了参与调控机体正常发育和代谢平衡外,还在动物繁殖活动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甲状腺激素受体α(thyroid hormone receptor alpha,TRα)和甲状腺激素受体β(thy-roid hormone receptor beta,TRβ)属于配体依赖性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分别由THRA和THRB两个基因编码,这两个基因的选择性剪接或转录起始位置不同可导致不同组织中存在多种受体亚型。本文首先介绍了TRs的基本特征;然后以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 axis,HPGA)为主线,综述了TRs通过参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脉冲释放、促性腺激素水平、促性腺激素受体和性激素受体的表达实现对性腺轴系统的繁殖调控;最后,从TH-GnRH通路、TH/TRs在哺乳动物季节性繁殖中的作用及在鸟类季节性繁殖中的作用3个方面概述了TH/TRs对动物季节性繁殖的调控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动物季节性繁殖的分子机制,为季节性发情的人工调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产蛋前后各期伊犁鹅卵巢转录组文库,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不同产蛋期伊犁鹅卵巢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并鉴定出影响鹅卵巢发育的关键基因,为伊犁鹅的繁殖调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处于开产期(KL组)、产蛋期(CL组)及休产期(XL组)的伊犁鹅各4只,屠宰后取其卵巢组织,用于构建卵巢转录组文库。通过新基因挖掘、基因差异表达、基因注释以及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筛选出与鹅卵泡发育相关的候选基因;随机挑选8个差异表达基因,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其表达情况。【结果】伊犁鹅卵巢组织学结果表明,在开产期时,伊犁鹅卵巢表面有大量初级卵泡,而产蛋期卵巢则显示出卵泡的层级性,在休产期卵巢中可观察到卵泡出现向内凹陷、闭锁的现象。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从构建的12个伊犁鹅卵巢cDNA文库中获得有效读数57 811 186~85 328 377条,Q30值均>93.38%,每个样品所产的测序读数于鹅参考基因组上的比对率在82.79%~89.24%。在卵巢中注释的新基因共有1 11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总数为1 642 273~2 425 069个;SNP和插入缺失(InDel)均主要注释于内含子区域;各时期的可变剪切类型主要集中为最后1个外显子可变剪切(TSS)及第1个外显子可变剪切(TTS)。在KL vs CL、XL vs CL及XL vs KL组中分别有337、1 136和525个差异表达基因,共有差异表达基因为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ADRA2A)、表皮蛋白(CP)、非转移性黑色素瘤糖蛋白B (GPNMB)及α-1-抗胰蛋白酶样(LOC106033756)。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肽基酪氨酸磷酸化的正调控、细胞黏附及质膜外侧等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显著富集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ECM-受体相互作用及类固醇生物合成等。结合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筛选到与鹅卵巢发育相关的潜在调控因子Bruton’s酪氨酸激酶(BTK)、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整合素β3(ITGB3)等。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RNA-Seq结果准确可靠。【结论】本研究揭示了产蛋前后各期伊犁鹅卵巢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差异,筛选到影响伊犁鹅卵巢发育的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ECM-受体相互作用、类固醇生物合成等重要通路与BTKPDGFRAITGB3等关键候选基因,为了解鹅卵巢组织调控产蛋性能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