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鄯善县早春温室不同栽培模式的哈密瓜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哈密瓜的播期、起垄方式、产量、效益等,得出鄯善县早春茬温室种植哈密瓜最佳栽培模式:80 cm×80 cm×25 cm和90 cm×60cm×25 cm。对比单种与套种经济效益比较发现,套种模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并没有精作单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2.
以12个春大豆品种为材料,在单种和套种模式下对其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种和套种模式下品种间的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同一品种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产量差异较大。单种模式下承豆6号产量最高,套种模式下晋豆19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近几年来,唐山市汉沽区开始研究推广棉花套种西瓜栽培模式,随着栽培技术的日趋成熟,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大。棉花套种西瓜,通过充分利用光能、地力、空间等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西瓜产量比单种基本不减产,棉花产量略低于单作产量,两者合计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刈割方式对饲草玉米SAUMZ1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大田小区栽培,研究了不同留茬高度和刈割时草长对饲草玉米SAUMZ1(以下简称饲草玉米)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茬25 cm的处理与留茬15 cm处理的总鲜草产量、总干草产量、相对饲用价值(RFV)、粗蛋白(CP)含量及CP总产量差异均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留茬5 cm处理。处理C220(草长220 cm时刈割)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CP产量均显著高于处理C190(草长190 cm时刈割),但CP含量和RFV较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较高。处理C160(草长160 cm时刈割)的鲜、干草产量和CP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但CP含量和RFV较高。研究表明,留茬25 cm、草长190 cm刈割适用于青饲;留茬15 cm、草长220 cm刈割适用于青贮。  相似文献   

5.
谷子套种苜蓿种植技术,适用于土壤肥力条件比较低的新种植地块和需要进行土壤改良的盐碱地块,通过谷子套种苜蓿栽培种植模式,第1年667米~2可收获谷子120~150千克,谷子草和苜蓿草产量总和远高于第1年单种苜蓿的出草量。谷子套种苜蓿栽培种植模式,苜蓿播种密度大,单位面积产出干物质多;通过1年种植,秋季将苜蓿高茬收割后,直接将苜蓿深翻作绿肥,可在2~3年内迅速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6.
稻茬小麦采用浅旋撒播高产栽培、稻草全量还田高产栽培、超高产栽培、晚播高产栽培等4种种植方式,分析其生育特性、产量及效益.结果表明,同一小麦品种采用不同种植方式,高峰苗期和成熟期基本一致,但高峰苗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变化较大;产量和效益均有明显差异,以超高产栽培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晚播高产栽培产量最低、经济效益最差,浅旋撒播高产栽培和稻草全量还田高产栽培的产量和效益介于两者之间,但明显高于晚播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大豆品种黑河50高产、高效的生产技术体系,以大豆品种黑河50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密度为主处理,栽培方式为副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对大豆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栽培方式以及二者的互作均对大豆产量影响显著,其中处理A285产量最高,即密度45万株·hm^-2。与15cm平作组合,且与其它处理差异极显著。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对大豆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影响显著,且种植密度的影响要大于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8.
经过两年的实践证明,地膜高粱套种大豆的栽培措施是可行的,值得推广。左云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小京庄乡上泥河村,连续两年进行推广种植,每667平方米产量分别为:高粱258千克,大豆35千克,667平方米收入平均为503.8元,纯收入403.8元,比单种高粱或大豆667平方米增收150~200元。一、  相似文献   

9.
因玉米—大豆带状复合套种模式首次在南郑区应用,为实现玉米不减产,多种一茬豆,同一地块大豆、玉米套种,达到一季双收的目标,2022年南郑区在不同区域进行了套种带型模式相关试验,通过试验研究了南郑平川丘陵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群体结构与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套种带型模式以生产单元带宽度2.4 m(2∶3带型)较好,表现为玉米对大豆遮蔽少,充分发挥了高位作物玉米的边际效应,基本不影响低位作物大豆的受光空间;品种选择上玉米以登海605表现突出,套种亩产量可达480.65 kg,且在与该品种搭配下大豆生长带透光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大豆农艺性状指标表现较优,亩产量可达115.84 kg;4个不同大豆播期(5月11日、5月25日、6月9日、6月23日)中,以5月25日播种的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发展协调,产量高于其他处理,且群体产出最高,亩产值达到2 209.08元。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高台县园艺站在科技示范点上,试验示范、推广种植了小洪棚西瓜水沟套种大豆(黄豆)、复种大白菜栽培示范,前茬西瓜产量达到3150-4000kg/亩,产值达到2205-2800元/亩,水沟套种大豆(黄豆)产量达到100~180kg/亩,产值达到260~468元/亩,复种大白菜产量达到5000-6000kg/亩,产值达到1500-1800元/亩,合计产值达到3965-5068元/亩,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旨在为苹果幼园生产大豆提供依据。以‘秦豆12’为材料,果树行间套种5行(处理1)、4行(处理2)和3行(处理3)并以不套种为对照,探究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大豆产量、农田土壤特性、杂草数量和农田小气候。结果表明:1龄、2龄和3龄果园中处理1、处理2和处理3产量分别最高,且随着树龄的增加,同一处理产量边际效应降低;与不套种大豆相比,套种大豆可使土壤容重降低8.33%,土壤含水量增加13.08%,土壤有机质、速效N和速效K分别提高16.67%、20.33%和9.35%,杂草减少58.10%和相对湿度增加4.47%,并可实现160.90%的利润率。苹果幼园套种大豆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1龄果园行间套种5行、2龄果园行间套种4行和3龄果园行间套种3行具有明显的产量和效益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带状种植模式下大豆玉米生长、产量特性及经济效益,通过设置4种带型S2M2、S4M4、S4M2、S6M4及单种玉米(M)、大豆(S)6个处理对不同种植带型的大豆玉米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土地当量比(LER)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带状种植条件下的大豆生育期有延迟现象,与单种大豆相比生育期延迟2~3 d;通过主成分分析可知,玉米边际效应优势最大的S2M2带型,玉米穗部性状因子得分最高,为1.22,单种玉米因子得分最低,仅为-2.27;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大豆的百粒重在20.17~22.87 g之间,而单种大豆百粒重仅为19.94 g; 4种带型设置的LER均大于1,其中S4M2带型的LER最大,为1.38;与单种玉米相比,S4M4带型纯收益最高,增收246.95元·hm-2,增收率为1.60%,与单种大豆相比增收11 822.07元·hm-2,增收率为101.90%。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的整体经济效益大于单种,通过土地当量比、经济效益及下一年轮作等整体分析,S4M4带型适用于种植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的大兴安岭南麓地区。  相似文献   

13.
经过两年的实践证明,地膜高粱套种大豆的栽培措施是可行的,值得推广。左云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小京庄乡上泥河村,连续两年进行推广种植,每667平方米产量分别为:高粱258千克,大豆35千克,667平方米收入平均为503.8元,纯收入403.8元,比单种高粱或大豆667平方米增收150~200元。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集成、推广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设置麦垄套种、麦后平地栽培、麦后起垄种植、麦后起垄地膜覆盖种植4个试验处理。试验表明,麦后起垄地膜覆盖种植方式经济效益最好,4个处理的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麦后起垄地膜覆盖种植、麦垄套种、麦后起垄种植、麦后平地栽培。  相似文献   

15.
孜然套种大豆是河西地区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种植模式,也是一种理想的高产高效立体种植模式。2009-2010年酒泉市农科所进行不同栽培模式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孜然的平均亩产量为100 kg,亩收入为1 750元;大豆的亩平均产量为200 kg,亩收入为1 200元;亩总收入为2 950元左右,比单种增收20%~30%。  相似文献   

16.
在旱地宽厢宽带技术前提下,通过对不同带宽和不同密度种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及套种生姜、大豆的栽培试验并作经济效益分析,试验表明,在带宽为67cm×133cm、密度为6.3万株/hm2时,玉米、生姜、大豆产量均达到最大值,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效益也最佳。  相似文献   

17.
大豆采用行间覆膜栽培能够提高地温、保墒、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增强大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是目前大豆栽培获得高产、高效的有效途径。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2002年种植170hm^2,2003年种植120hm^2,两年种植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现将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宁夏灌区小麦套种大豆寄生菟丝子栽培技术及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夏灌区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及便利的灌溉条件下,经实践应用总结出宁夏灌区小麦套种大豆寄生药用菟丝子的高效栽培技术,分析了宁夏灌区小麦套种大豆栽培技术在局部地区药用菟丝子寄生大豆栽培的经济效益。小麦套种大豆寄生药用菟丝子小麦产量4 500 kg/hm2,大豆产量675 kg/hm2,菟丝子籽粒产量600 kg/hm2,三作产值合计33 300元/hm2,综合种植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9.
甘蔗套种西瓜、大豆的效益(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甘蔗套种西瓜、大豆对作物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为蔗区推广甘蔗套种西瓜、大豆种植模式提供参考。设置4个施肥处理:CK_1(甘蔗单种,不施肥),CK_2(甘蔗单种,施化肥),T_1(甘蔗套种西瓜,施化肥+牛粪),T_2(甘蔗套种大豆,施化肥+牛粪)。结果表明,与CK_2相比,T_1处理的甘蔗增产2.5 t/hm~2,西瓜产量1.02 t/hm~2,总经济效益增加3 090元/hm~2;T_2处理的甘蔗减产7.61 t/hm~2(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大豆产量0.35 t/hm~2,总经济效益增加720元/hm~2;西瓜肉总塘含量为8.59%,大豆粗蛋白含量为36.15%,达到了同类农产品的品质指标。甘蔗+西瓜、大豆的套种模式与甘蔗单种模式相比,提高了经济效益,T_1处理增加的经济效益远高于T_2处理,适合于水肥条件好、劳动力充足的蔗区推广,T_2模式操作简单,适合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郑杂棉4号套作小麦的双丰技术。[方法]在中牟黄河滩地和须水试验场,以相同面积的郑杂棉4号套种小麦与单茬棉花设置对比试验,麦棉套种按照4-1式种植,并对郑杂棉4号套种小麦与单种棉花的综合表现、产量、经济效益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郑杂棉4号套种小麦可减轻病虫为害,利于一播全苗;单种棉花平均产量高于郑杂棉4号套种小麦产量中棉花产量;郑杂棉4号与小麦套作较单茬棉花种植经济效益提高了8 380.5元/hm~2,增益显著。[结论]此套种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全年麦棉持续生产,为棉麦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