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稻茬小麦生产中由于前茬水稻收获期向后推迟,加上播种期间连阴雨天气频发,导致小麦无法及时整地播种,小麦播种季节紧张,播种质量差。推广应用稻茬小麦少免耕生产技术,可以为稻茬麦争抢播种季节,避免烂耕烂种,提高播种质量,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及种植效益。为了有利于广大农户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该项技术,做好稻茬麦少免耕生产管理,从品种选择、整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制定了稻茬麦少免耕生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2.
为了便于秸秆禁烧工作开展,防止前茬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种植小麦后易出现的缺苗、断垄、小苗吊死等现象,针对江苏省沛县稻草秸秆还田后种植小麦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秸秆还田的深度、小麦品种、播种方式、播种量、施肥等技术方面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并对稻茬麦栽培技术进行集成示范,摸索出适合沛县地区的晚播独杆麦高产栽培技术,并在生产上取得显著成效,为类似生产区域的稻茬麦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秸秆还田小麦高产高效技术、晚播独秆栽培技术、撒播小麦抗逆高产栽培技术等4种麦作方式,分析不同麦作方式下小麦的生育特征、产量及抗倒能力,结果表明:同一小麦品种采用不同麦作方式,全生育期、总叶片数等除晚播独秆栽培技术较短(少)外,其他3种方式基本一致;产量及单茎抗倒力矩均表现为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秸秆还田小麦高产高效技术撒播小麦抗逆高产栽培技术晚播独秆栽培技术。因此,采用当前农业生产上提出的超高产栽培技术能够获得高产稳产,是江苏中部地区稻茬麦栽培主推的种植技术。但综合考虑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质等因素,秸秆还田小麦高产高效技术因也能保持相对较高的产量水平,是当前稻茬麦生产中同步推行的麦作技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稻茬麦品种的选育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茬麦在我省分布范围极广,自北部沿淮到中部江淮之间,直到南部沿江江南都有种植,其中尤以沿淮和江淮之间一季中稻区的栽培面积最大,沿江和江南的栽培面积相对较小.总的播种面积几近小麦栽培面积的三分之一,所以,提高稻茬麦的产量和品质在小麦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稻茬麦的产量一般较旱地麦为低,低产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从总的情况看,其产量的高低,主要是受当地自然条件、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三者所共同制约.近年来各地的实践表明,选用早熟、耐湿、抗病高产小麦品种是提高稻茬麦产量的关键,而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在稻茬麦区,尤其在江淮及沿江江南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影响稻茬麦出苗的关键因子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稻茬是江苏省麦作的主要茬口类型,稻茬麦占小麦种植面积的3/4以上,目前全省小麦高产地区和大面积低产田均集中在稻茬麦地区,造成巨大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整地播种方式、播量大小和播后处理的不同.系统分析了播种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稻茬麦出苗的影响,量化评价了播后镇压对稻茬麦全苗、匀苗、壮苗的促进效应,总结提出了基于稻草全量还田的稻茬麦高效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快秸秆还田技术在颍上县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稻茬麦栽培技术,提高稻茬麦产量,特进行了稻茬麦免少耕秸秆覆盖种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稻茬麦免少耕秸秆覆盖种植提高了地温,前期出苗快,对杂草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后期表现有效分蘖增加,成穗率高,穗粒数增加,千粒重提高,较免耕露地种植的产量增加516kg/hm~2,增产率为9.6%。  相似文献   

7.
为确保沿淮流域稻茬麦高产高效生产,以期指导广大农民科学种植管理,进而提高小麦种植效益。根据沿淮稻茬小麦生产实际,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精细整地、开沟做厢、科学施肥、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控、适时收获等栽培技术环节进行探究。提出了沿淮稻茬小麦耐湿抗病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配合秸秆禁烧,减少水稻秸秆还田对小麦的影响,探索秸秆还田情况下稻茬麦的高产栽培技术,在大量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对原有的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改进,包括秸秆处理、品种选择、科学播种、精确施肥、阶段目标管理等,该技术简单、规范,对江淮地区稻茬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秸秆还田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途径。天长市种植以稻麦两熟为主,稻茬小麦田间水稻秸秆量大,造成小麦播后出苗差、麦苗素质差、抗冻性差等问题,因此开展稻茬麦播种后镇压对小麦出苗麦苗、素质和产量影响的研究,通过调查田间镇压和未镇压处理的麦苗出苗时间、出苗数量、分蘖数、冻死苗数、产量等,镇压对比未镇压的出苗早、出苗齐、苗壮、抗冻性强、产量高,对江淮地区稻茬小麦生产有着现实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生产需要,促进稻茬小麦稳产、高产,于2013年在凤台县开展了晚茬小麦稳产、高产品种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烟农19、济麦22、连麦2号、泛麦5号等品种综合性状好、产量较高,可在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11.
王璟 《河南农业》2014,(21):42-42
<正>一、沿黄稻茬麦生产现状沿黄地区稻茬麦作为河南省重要的小麦生态类型区之一,其种植面积达数百万亩,主要种植模式为稻麦轮作和稻垄撒播套种,在小麦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该地区小麦生产上存在气候不稳、缺乏优势主导品种、品种更新缓慢、稻茬整地困难、农田基础设施差、病虫草害严重等问题。受上述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稻茬麦独特的生产特点,即土质黏重、通透性差、耕作层浅、可耕性差、适耕期短、肥料单一、杂草及病虫害严  相似文献   

12.
由于稻茬小麦生产存在技术瓶颈问题,导致其单产和效益偏低。该文根据多年调查和种植大户经验,提出稻茬小麦种植要抓好品种选择、提高整地播种质量、科学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等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基于秸秆还田的稻茬小麦黄苗与死苗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秸秆还田条件下江苏省稻茬小麦黄、死苗现象比较突出,从秸秆还田、播种方式、肥水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为江苏省稻茬麦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定远县稻茬麦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定远县生产条件和气候特点,总结分析了在新一轮小麦高产攻关中稻茬麦高产的原因,阐述了稻茬麦高产集成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以期为该县提高稻茬麦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处淮河流域的豫南地区,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是典型的一年稻--麦(油)两熟区,稻茬麦常年种植面积15.3万公顷以上,占小麦总面积的80%。由于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性能较差,小麦生育后期阴雨天气多,日照偏少,不利于小麦蛋白质积累和面筋形成。2003年豫南稻茬麦被农业部列为"长江流域弱筋小麦优势种植区划带"。多年来,尽管在栽培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小麦产量没有大的突破。八十年代单产只有100多公斤,九十年代达到200公斤左右,2004年实现历史最高水平,平均单产245.6公斤。就全省来说仍属低产水平。本文通过对稻茬弱筋小麦生产技术方面存在的限制因素,运用氮素调控技术,并结合生产实践,提出稻茬优质专用弱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适宜小麦生产的种植方式和稻秸秆还田量,以春性小麦品种"宁麦14"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稻秸秆还田量对小麦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不同种植方式中,以稻秸秆还田播后浅旋方式播种最均匀、最省工省力,生产成本最低,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在试验采用的3种种植方式中,随着稻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小麦成苗率、基本苗数和成穗数均呈直线下降趋势,特别是稻秸秆还田量达一半以上时,对小麦出苗、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稻茬麦区秸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4~2015年,在湖北省鄂中丘陵和鄂北岗地麦区、江汉平原麦区的9个县(市)布置稻茬麦秸秆还田配施钾肥效果田间试验。共设置NP、NPK、NP+S、NP+1/2K+S、NP+3/4K+S和NPK+S 6个处理,其中N、P、K和S分别表示氮、磷、钾和秸秆还田。结果表明,与NP处理相比,施钾和秸秆还田均能不同程度增加小麦产量、植株钾素含量及钾素吸收量;秸秆还田条件下,鄂中北麦区产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江汉平原麦区产量表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秸秆还田处理稻茬麦区土壤钾素表观平衡处于盈余状态;结合产量及经济效益,秸秆还田条件下湖北省稻茬小麦钾肥推荐用量为30~45 kg/hm~2。  相似文献   

18.
南谯区常年种植稻茬麦14667hm2,单产在4500kg/hm2左右.但目前南谯区稻茬麦生产存在产量低、适耕期短、粗耕粗种、病虫草害严重等问题,应重视基本农田建设,完善有利于稻茬麦生长的农田配套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制定适宜南谯区稻茬麦的生产技术指标;选择优良品种,适期播种;整地做墒,"三沟"配套,防渍壮根,以促进南谯区稻茬麦生产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小麦产量与小麦生产的技术措施有着直接的关系,稻茬小麦因水稻腾茬相对较迟,因而小麦播种相对较晚。通过对稻茬小麦植株穗粒情况调查研究,确定以足墒保齐苗可减少弱苗,早施促蘖肥可减少弱蘖,春季看苗追肥可减少弱穗,重施拔节肥可壮穗壮粒,加强后期田间管理可以减少空秕粒。稻茬麦要取得高产优质,除了品种质量和天气等环境因素,播种与管理技术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克服稻茬麦撒播带来的弊端,近年来不断探索新的种植方式,增强小麦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经过近几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了适宜当地生产实际的稻茬麦旋耕灭茬播种技术。其技术主要包括:合理品种布局;改革种植方式,推广旋耕灭茬播种;根据播期早晚,确定播种量;精细播种,适当浅播;改革施肥方案,提高施肥效果;认真做好水稻后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开挖丰产沟,"三沟"配套,减轻渍涝危害等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