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吴晓涵 《南方农机》2023,(6):97-100
笔者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个体访谈总结共同富裕建设的先行区域和发达地区中农民主体性嵌入数字乡村建设的经验,梳理总结主要模式,同时对农民群体进行细分调研,并重点调研数字化水平相对低、获得数字红利相对少的小农户群体,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存在区域差异、农民对数字化建设的认知与参与度存在差异、多种因素影响农民主体性等问题,进而提出了提升农民主体意识、完善相关制度、激发基层组织以及农民组织的活力等提升农民在数字乡村建设中主体性嵌入的主要机制,以助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陈晨 《现代农机》2024,(2):47-50
农民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主体,农民的主体性表达与数字乡村建设成效息息相关,然而建设过程中“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现象阻碍了数字乡村发展。研究发现农民的主体性缺失表现为数字乡村建设过度技术化、农民数字融入困难与乡村治理参与度低。其原因在于数字乡村建设的技术乐观与情怀弱化,农民数字素养培育体系不健全与公民意识欠缺。应从打破技术封闭、完善培养体系、培养农民公共精神入手激发农民主体性,从而推动数字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共同富裕和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探讨农业机械化对规模经营农户收入的影响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江苏省433个种植类家庭农场的抽样调查数据,用OLS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在微观层面实证分析二者的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显著促进了家庭农场增收,且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增收效果存在差异,农业机械化对中、低收入家庭农场的增收作用更大,从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农业机械化主要通过提高家庭农场的农业收入而提高其总收入,从而有利于家庭农场的专业化经营;对于种植作物类型不同的家庭农场,农业机械化对其收入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农业机械化显著促进种植纯粮食作物的家庭农场增收,而对种植纯经济作物的家庭农场增收效果不显著;农业机械化通过提高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进而提高其农业收入和总收入。为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建议对农户的农机购置给予更多样化的政策支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并进一步为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结球甘蓝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和实验室对北方垄作收获期早熟结球甘蓝进行测定,研究其形状参数、拔取力、根部不同部位的含水率以及剪切强度等物理力学特性.对早熟甘蓝的几何特征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主要形状特征值的变化区间;通过拉伸试验对收获期甘蓝拔取力进行测试,利用微机控制电子式万能试验机(WDW-5)对甘蓝根茎不同部位剪切强度进行了研究,应用Design-Expert Version 6.0.1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甘蓝在田间的拔取力为[103.0,279.0]N;甘蓝根茎自上至下含水率呈逐渐减小趋势,分别为[87.85,90.89]%,[84.45,91.45]%,[75.83,83.31]%,[79.79,87.11]%;剪切强度逐渐增大,分别为[5.37×10-2,2.85×10-2] MPa,[2.58×10-2,1.10×10-2] MPa,[1.06,1.78] MPa,[1.25,1.97] MPa.研究结果对结球甘蓝收获机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正在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作为这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群体的自身素质直接关系到整个活动的完成效果。为此,陕西在省新农村建设期间,需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基于此,本文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进而制定出相应的优化方案,以培育出更加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新农村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支付能力的角度定量研究农民对灌溉水价的承受能力,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通过实例计算分析了农户总体收支及水费支出、农民基本消费需求支出和支付能力水平的界定标准等,并分析了支付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74元和1 300元是支付能力水平的分界线,无支付能力、有一定支付能力和有支付能力的农户分别占6.1%、9.7%和84.2%;支付能力较低的农户均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不同支付能力组之间农民年人均水费支出与平均水费支出均无显著差异;耕地面积、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对农民支付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明确农村居民维护农村公共环境责任,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成本高的问题,以农村居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费用的支付意愿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扩展规范激活理论的支付意愿理论分析框架。根据贵州省394份农民调查问卷,选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农村居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重要影响因素和作用形式。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在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方面的个体规范显著影响个体支付意愿;2)结果认知和责任归属两个变量直接影响个体规范,农民结果认知也能够通过责任归属间接影响个体规范;3)社会规范在个体规范与支付意愿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即农民的支付意愿不仅受到较稳定的个体规范的影响,也会受到身处社会环境的影响。据此,建议各级政府重视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和正确环保价值观的培养,激活农村居民内在道德义务感。同时,制定完善包含维护农村环境卫生等内容的村规民约,大力营造人人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使美丽的生活环境、干净整洁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民内在自觉要求。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的老水库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基本上采用国家投资为主,受益农民投工投料为辅的建设方式,而且农民投工投料大都未计入工程原始帐目,即历史成本为零。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一些老水库功能发生转变,增添向城镇的非农业供水。在非农业供水价格核算过程,该费用是否计入供水成本问题。笔者遵循供水定价成本监审的基本原则,通过固定资产形成原理分析,认为农民投工投料折资属于水库固定资产一部分,非农业供水后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实质是农业供水价值的转移和升级,应计入非农业供水成本。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富农惠农长期政策,建议设立“水库投工投料折资专项基金”,通过转移支付,将该折旧费用于补助水库和灌区基础设施的养护修理。  相似文献   

9.
票据诈骗案件是金融诈骗案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是指不法分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构成的案件。目前,票据诈骗犯罪发展迅速,犯罪方式众多,票据诈骗犯罪的隐蔽性强,智能化高,流窜化广的诸多特点给侦查机关的侦查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为此,侦查机关可以从串并案件,查证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轨迹入手,以此作为侦查的突破口,据此查明票据诈骗的相关信息,抓获犯罪嫌疑人,从而侦破此类案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态需水需求和农业用水量的提高,水资源保护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农业生产活动中农民作为主要的水资源消费者(利用者)的同时,也是水资源保护的主要实施者。因此,农民们的水法意识在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中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通过克里雅绿洲农民水法意识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民们水法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以及提出了提高农民水法意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对南昌市432位老年人口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发现老年人网络消费欲望很强烈,但是由于网络消费障碍,导致目前网络消费水平还不高。从调查数据的结果分析了老年人网络消费的行为,从而为提升老年人的网络消费行为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业生产的持续转型升级,需尽快培养出与之相适应的愿意扎根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新型职业农民,而在新型职业农民这个群体当中农机技术人员所发挥的作用不能忽视,如何更好地开展农机技术培训,本文分析了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农机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如何搞好新型职业农民农机技术人员培训工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分析广西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把握广西农业机械化区域化进程,为促进广西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出可靠性建议。选取影响广西农民收入的6项指标,并运用C-D生产函数建立数学模型,分析2004—2018年的影响广西农民收入的时间序列数据,根据回归结果和对应的弹性系数测算出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2004—2018广西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14.92%,相比2008年全国农业机械化经营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6.51%,2018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29.40%,广西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较低。可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平整土地规格;因地制宜推广和研究适宜广西的农业机械;落实好相关的农机补贴和维修、转移剩余劳动力等工作来提高农业机械对农民增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岳  姬佳辰 《南方农机》2023,(8):118-120
数字普惠金融在地域上不受限制,成本小且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做到精准扶贫,为此可以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课题组为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及影响,在解析普惠金融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乡村振兴水平的作用机制。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乡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统筹难度大、产业经济结构发展不均衡、乡土文化弘扬亟待加强等诸多问题,并提出了提升农民金融素养、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高乡村内生动力、健全农村征信系统等对策建议,让信息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大引擎。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民就地城市化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如何进一步解决农民就地城市化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了进一步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为今后农民就地城市化的问题提供更好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的提升是加快实现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提出新型职业农民素质的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民安全饮水水价承受能力的定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全面地评价农民对于农村安全饮水水价的承受能力,首次综合考虑经济和心理二方面对农民饮水水价承受能力进行定量分析。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需求模型,推求了不同地区农民的基本生活消费需求,对经济承受能力进行了合理划分;应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研究不同地区农民对于安全饮水水价的心理承受能力,采用支付卡技术优化封闭式...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山东省2013年—2019年的数据,对山东省内16个地级市的农业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为山东省整体农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提出建议。[方法]建立山东省区域农业竞争力指标体系,采用三种客观赋权方法进行单一赋权同时构建组合赋权模型,对山东省各地级市农业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根据组合权重得分进行排序。[结果](1)渔业总产值、单位面积农机总动力和地方财政能力是影响山东省区域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因素。(2)山东省区域农业竞争力发展呈现“M”曲线先升再降,整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3)山东省各个城市之间农业竞争力存在较大的梯度差异,水平较高地区集中于沿海及半岛地区,水平较低的基本处于省边际地区。[建议] 进一步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强化渔业技术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和加强地方财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农业场景下的知识服务具有周期性长、活动时间长的特点。传统推荐模型无法有效挖掘农业场景下的基于农时的隐藏信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时间感知和增强过滤的农业知识个性化推荐模型(Time-aware and Filter-enhanced Sequential Recommendation Model for Agriculture Knowledge,TiFSA)。[方法]首先,基于时间感知的位置嵌入方法,将农户交互的时间信息与位置嵌入相结合,帮助学习农业情境下基于农时的项目相关性。其次,在时间感知位置嵌入的基础上,引入滤波器过滤算法,自适应地衰减农户情境数据中的噪声。最后,引入时间信息的多头自注意力网络,实现对时间、项目和特征的统一建模,对农户随时间变化的偏好特征进行情境表示,从而为用户提供可靠的推荐结果。[结果和讨论]根据“全国农业知识智能服务云平台”中的用户交互序列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农业数据集上的命中率为45.79%,归一化折损累计增益为53.52%;与近几年性能最佳的模型Ti-SASRec相比分别提升16.19%和14.02%。[结论]该模型能够...  相似文献   

20.
农民用水者协会监测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发展来说明对农民用水者协会进行监测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并通过陕西省关中9大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监测数据和调研资料,论证了农民用水者协会是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与主要模式,分析了协会的主要成效,探讨了影响协会发展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