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近年来,海上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运输船舶已达到20余万艘,进出港口船数大幅增加,运输航线密布.海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给近海捕捞渔船的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商船运输航线附近作业的我国近海渔船数量繁多,渔船与商船碰撞事故频发,从近年来渔船与商船碰撞事故发生的海域分析,大多数事故都集中在近海海域的运输船舶习惯航线附近,而且渔船与商船碰撞事故发生后商船逃逸的情况时常发生.渔船被商船碰撞发生事故已成为当前影响渔业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给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影响了渔区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
将VIIRS/DNB卫星遥感夜间灯光图像作为研究渔业船舶动态的数据来源,使用黄海海域2016年间共719幅夜间灯光影像,根据黄海海域特点确定阈值,提取夜间作业船舶的灯光点位信息,结合中韩渔业协定区及黄海海域渔场划分对提取的船舶灯光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海海域夜间渔业灯光分布季节性变化显著,四季的渔船数量呈现秋季春季夏季冬季的态势。识别的灯光点数量韩方一侧水域最多,中方一侧水域次之,中韩协定区水域最少,结合灯光点密度分布图可看出,韩方一侧水域秋季作业强度高、分布范围广,而其他季节作业强度适中,常年有高等级密集区分布在沿岸海域;中方一侧水域春、秋季节作业强度高,夏、冬季节作业强度低,整体分布范围广阔但密集程度较低。在禁渔期,中方一侧水域灯光点数下降比例高达86.9%,且密度图像中的高等级密集区分布情况与黄海传统渔场位置相吻合,因此推断,识别的灯光点多数为渔业活动船只,本研究可以为黄海海域渔业活动监测和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环渤海13个城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基于渤海195个监测站位2020年3月和5月的实测水质数据,选取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总氮、活性磷酸盐、总磷和石油类物质作为评价因子,采用雷达图指数、内梅罗指数和主成分指数对环渤海主要城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和等级划分。结果显示,渤海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总磷,其次为石油类物质;葫芦岛、秦皇岛、大连和烟台的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较好,而位于辽东湾北岸辽河口附近的盘锦、锦州、营口以及位于莱州湾西侧的滨州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较差;3类水质综合指数对海水中盐度和悬浮物浓度敏感性较强,且相互之间及其与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所选择的3类水质指数能够真实反映渤海近岸海域水质状况。研究结果可为渤海水质评价与综合治理成效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渤海海峡附近海域分布着数十条国内、国际航线,每天过往的各种船只一般在300艘左右,是我国北方海域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由于渤海海峡天气气候复杂多变,导致灾害性天气和海难事故频繁发生。探讨渤海海峡大风预报服务方法,为航运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大风天气预报,是开展渤海海峡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的必要手段。日本、天气在线地面风场数值预报是预报员日常工作中预报渤海海峡大风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产》2021,(4):6-8
2020年4月,国务院安委会制定了《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对渔业船舶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出了要求;2021年2月,出台了《加强水上运输和渔业船舶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意见》,这是新形势下防范化解渔业船舶安全风险,特别是加强商渔船碰撞防控的专门举措.本次全国视频会议,聚焦水上运输和渔业船舶安全风险防范,遏制202...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新海洋制度实施,特别是海上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商船通航密度日趋增大,渔船传统作业渔场与海运航线交叉重叠,船舶碰撞风险加大,商船与渔船之间碰撞事故频繁发生,给渔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已成为水上交通安全生产的重要隐患.  相似文献   

7.
2004年1月1日凌晨2时左右,货船“浙象机809”和渔船“浙岱渔06226”由于浓雾在宁波梅墟湾水域发生碰撞……2004年1月11日上午7时左右,马祖附近海域发生渔船触礁沉没事故,福建省连江县两渔民林昌标、杨明调落水。当时恰被马祖渔民发现并立即报警,马祖海警15分钟内赶到出事海域,及时将两位渔民救起送医……2004年2月10日傍晚,一艘荷兰籍集装箱货轮在长江口水域与一艘浙江籍船舶“浙嵊97071”发生碰撞,“浙嵊97071”船体倾覆,11日晚被捞上岸,在船舱中发现了5具尸体。这起撞船事件共造成6人死亡,4人失踪。失踪者生还的可能性渺茫……2004年2月16…  相似文献   

8.
蒋朝鹏  徐兆礼  陈佳杰 《水产学报》2018,42(8):1229-1240
根据秦山核电站温排水扩散数学模拟结果以及在秦山核电站附近海域春季(2010年5月)、夏季(2010年9月)和冬季(2009年12月)渔业资源调查资料,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鱼类群落分布进行划分,从不同群落空间分布及种类组成、种类数及多样性的分析等方面,探讨并分析了秦山核电站温排水对附近海域鱼类群落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春、夏和冬季秦山核电站温排水附近海域均划分为2个群落:温排水影响海域(即群落Ⅰ,以下简称内侧;位于秦山核电站排水口附近,温排水排入水域使水温升高,水温向外侧扩散逐渐降低)和温排水外侧海域(即群落Ⅱ,以下简称外侧)。鱼类群落结构差异表现为春夏季鱼类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特征差异一致,外侧高于内侧,数量密度差异较大,夏季和冬季差异明显,呈相异特征。春季鱼类种类数外侧(14种)内侧(6种),尾数和重量多样性指数(Hn′)平均值类似,外侧(2.30和1.93)内侧(1.76和1.56),数量密度差异较大,尾数密度外侧(1.95×103个/km)内侧(0.88×103个/km),而重量密度内侧(6.14 kg/km2)外侧(2.26 kg/km2),主要与春季温排水影响海域鱼类产卵,鱼类在内侧滞留且体质量较大有关;夏季与春季类似,鱼类种类数、尾数和重量多样性指数、尾数和重量密度都是外侧(11种、1.76、1.92、2.57×103个/km和9.06 kg/km2)内侧(9种、1.75、1.65、1.98×103个/km和3.67 kg/km2),主要因为夏季水温较高,温排水进入海域改变内侧鱼类群落特征,表现为内侧低于外侧;而冬季与夏季正相反,各指标都是内侧(15种、1.61、1.86、1.09×103个/km和8.64 kg/km2)外侧(7种、1.24、1.13、0.84×103个/km和4.72 kg/km2),主要与冬季水温较低,温排水影响海域具有暖池效应,形成部分鱼类滞留在此越冬有关。温排水对不同适温性的鱼类影响不同,一些暖温性鱼类能够适应一定的低温,因而在冬季温排水附近海域鱼类暖温种数和种类数(8种和15种)均为三季最高,这与物种在温排水的热羽区域分布密集有关,从而形成温排水附近海域鱼类种类多于其他群落的现象。研究表明,秦山核电站温排水附近海域鱼类群落分布空间差异显著,温排水引起的水温变化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浙江省及其他海域发生的船舶事故中,虽然船舶连续碰撞事故发生概率较低,但每次发生依然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本文总结归纳了一次船舶连续碰撞案例中,事故发生的原因、各船舶应负的责任及浙江省渔业互保协会采取的理赔措施,并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理赔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海上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的普及应用有助于揭示近岸海域海洋捕捞活动分布及其强度。为掌握渤海及其邻近海域渔船捕捞活动情况,指导海洋捕捞活动管理,基于2014年和2018年的AIS数据,借助机器学习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绘制捕捞活动聚集区分布图,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安装AIS设备的渔船在渤海及其邻近海域捕捞活动聚集区的时空分布变化差异性大,主要分布在烟威近岸和渤海海峡附近,除休渔期外,其占聚集区总面积的比重平均约为52.10%;大规模捕捞活动集中在休渔期后的9—12月,聚集区分布中心随着春、秋、冬季节变化表现出东移的趋势。2)基于相同渔船AIS信息统计发现,2018年捕捞活动聚集区相较于2014年,空间范围有所扩大、空间分布更为聚集,分布中心向偏西方向移动。3)捕捞活动聚集区时空变化受季节变化与渔业生物生态习性、渔业捕捞管制措施、海洋生态修复措施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徐雯佳 《河北渔业》2020,(4):32-34,63
利用高分一号、高分二号和北京二号等多源国产高分卫星遥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结合目视解译,提取了2015-2018年秦皇岛近海浮筏养殖信息,分析了浮筏养殖分布范围与分布面积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秦皇岛近海浮筏养殖主要分布在昌黎县近海海域,每年面积百分比在93%以上;而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则是零星分布,且不是持续分布。近几年秦皇岛近海浮筏养殖总面积呈上下波动的变化趋势,以2016年数值最大,其次为2018年,2015年和2017年相对较小。随着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推进,2018年北戴河附近海域已无浮筏养殖分布。  相似文献   

12.
利用非恒定保守型水质跟踪预报模型,将施工引起的污染物作为线源影响输入,模拟了三山岛附近海域工程施工前后的水动力及悬浮物浓度的平面实时分布状况。给出不同典型时刻下该海域的潮流场及浓度场的计算结果,据此对三山岛附近海域工程施工后的悬浮物对流输运状况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雷州湾及其附近海域渔业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物理影响因素,于2016—2017年开展了4个季度的底拖网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运用聚类分析、相似性百分比分析以及冗余分析研究了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雷州湾附近海域共捕获鱼类256种,以底层鱼类和暖水性鱼类为主;各季节均可划分为两个亚群落(Anosim test:R=0.28~0.77, P<0.01),群落Ⅰ的平均相似性为38.48%~47.44%,相似性的主要贡献种为斑头舌鳎(Cynoglossus puncticeps)、中华海鲇(Tachysurus sinensis)和线纹鳗鲇(Plotosus lineatus)等;群落Ⅱ的平均相似性为41.38%~52.59%,主要贡献种为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斑头舌鳎和花斑蛇鲻(Saurida undosquamis)等。两个亚群落的平均相异性为57.74%~76.25%;水深是4个季度显著影响鱼类分布的重要生态因子,溶解氧是3个季度显著影响鱼类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综上所述,雷州湾及其附近海域鱼类种类数丰富,高于海州湾、大亚湾等海域;本研究揭示了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该海域鱼类资源的养护及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经济鱼类分布的空间自相关特征有助于探究种群空间分析的最适尺度,是鱼类种群变动、资源量评估的基础内容。本研究根据2009—2014年渔船信息动态监测网络中的南海北部海域底拖网渔业生产数据,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研究了大眼鲷资源空间自相关性的动态变化,同时采用补充增量空间自相关分析(ISA)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程度。结果显示:(1)在整个研究海域内,大眼鲷资源年际间分布呈低密度区域为主,高密度区域较少的分布特征。(2)增量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大眼鲷资源在76~87 km的尺度范围内表现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聚集分布模式具统计学意义。(3)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年际间大眼鲷资源热冷点渔区分布有差异,且资源变动较大;热点渔区主要集中在研究海域中部50~100 m等深线附近,冷点渔区则集中于50 m等深线附近海域。本研究引入增量空间自相关方法探究大眼鲷资源的空间自相关性,为挖掘渔业资源时空分布特征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以赤潮灾害风险理论为依据,结合辽宁沿海城市近70年长期赤潮灾害历史资料数据,建立了辽宁近岸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及层次分析法分析指标权重,构建了危险度指数、承灾体脆弱性指数灾害风险评价模型,最后,利用自然灾害风险分级矩阵方法进行灾害风险分级。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辽宁沿海城市大连市属于极高风险等级,丹东市、营口市、葫芦岛市属于中风险等级,盘锦市和锦州市处于较低风险等级。评价结果与近十年赤潮灾害历史统计数据基本吻合,该方法的建立对辽宁近岸海域赤潮灾害风险界定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在辽宁海域增殖放流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根据春季(2020 年 5 月)、夏季(2019 年 6 月、7 月和 2020 年 8 月)和秋季(2019 年 9 月和 2020 年 10 月)共计 6 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 研究了辽宁海域大泷六线鱼的资源丰度及生物学特征变化, 并基于广义加性模型(GAM)分析了资源丰度的时空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大泷六线鱼资源丰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秋季高于春季, 资源丰度在不同站位的差异较大, 空间异质性较高。大泷六线鱼的体长、体重在 5 月至 10 月均表现为逐月增大, 肥满度也表现为夏季较春、秋季高, 且体长、体重和肥满度均具有月份间的显著差异。资源丰度的时空分布表明大泷六线鱼具有对岩礁底、砂底这两种底质生境类型和较低水温的偏好性, 黄海北部海域的资源丰度高于辽东湾海域。GAM 模型显示水深、盐度、水温、底质类型、月份和年份是影响大泷六线鱼资源丰度分布的因素, 大泷六线鱼的资源丰度与水深在 55 m 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资源丰度高值区分布在底层盐度低于 31.5 和底层水温区间为 12~22.5 ℃的环境条件下, GAM 的分析结果与大泷六线鱼的生态习性相符。本研究通过上述分析初步建议具有较多岩礁、砂底质生境类型和较低水温的黄海北部海域可作为辽宁海域大泷六线鱼的适宜放流区域, 水温升高至 12 ℃以上的 5—6 月可作为适宜放流时间, 选择以上放流地点和时间, 可对放流群体的成活率及品质提供较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烟台海事局管区自1988年至1998年10月,共发生海损事故302起,其中碰撞事故147起,占48.67%;船舶进入养殖区 69起,占 22.85%,其它事故 86起,占 28.48%。在碰撞事故中,沉毁船只50艘,死亡179人,沉船中,渔船34艘,死亡渔民112人。这些碰撞事故,主要发生在成山头附近海域,而发生时间多在春夏之交的渔汛旺季和雾期。值得注意的是,沉船死人的恶性碰撞事故,多发生在商、渔船之间,碰撞后,商船一般没有损失,渔船大多是船毁人亡。在调查碰撞经过、判明事故责任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2005—2015年其中4年东碇临时海洋倾倒区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Hg、As共6种重金属含量及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历次调查重金属含量均较低,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Cd、Cu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其余4种重金属指标空间分布差异不大,在表层沉积物中,As、Pb、Zn富集程度相对较高,而Cu、Hg、Cd较低;东碇临时海洋倾倒区及邻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处于较低水平,风险排序为AsPbHgCdCuZn,其中As、Pb和Hg为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帆张网捕捞强度分布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凯洋  张胜茂  樊伟  侯娟  汤先峰  朱文斌 《水产学报》2020,44(11):1913-1925
捕捞强度是渔业资源管理和评估领域的重要参数之一。传统的计算方法无法满足实时、大范围、快速统计时空分布的需要。本文提出根据VMS数据对渔船生产活动划分作业阶段;结合帆张网渔船的作业特点,采用阈值划分和密度聚类算法提取网位,计算各航次的捕捞时长;划分地理格网并累加其范围内的捕捞时长,以各格网平均每平方公里累计捕捞时长(h/km2)作为帆张网捕捞强度的量化依据,并可视化捕捞强度空间分布。本研究以2017年浙江省所属帆张网渔船的北斗VMS船位数据为研究对象,共提取有效作业航次733个,网位6021个,累计捕捞时长736 761.78h。在121.6E~126.5E,27.6N~33.9N范围内划分0.1°×0.1°地理格网,2017年上半年帆张网捕捞相对分散,各格网平均捕捞强度11.26 h/km2;下半年相对集中,平均捕捞强度12.83 h/km2;全年平均14.76 h/km2。其中,在125.4E~126.1E,31.2N~32.1N范围内捕捞强度最大,平均28.51 h/km2。本文设计的网位提取、捕捞时长、捕捞强度空间分布,为分析帆张网渔船作业状态和捕捞强度量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12年3月、5月、8月、11月表层沉积物调查资料,分析了双岛湾附近人工鱼礁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采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重金属的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较低,全部测站Cu、Zn、Pb、Cd、Hg、As的含量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Ⅰ类标准;(2)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较为规律,除Hg含量站间差异不明显外,鱼礁区内站点的Cu、Zn、Pb、Cd、As重金属含量低于周边海域;(3)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月际变化比较明显,以8月最高、3月最低;(4)双岛湾附近海域重金属污染程度为低级,且总体潜在生态危害属轻微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