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四、土肥水管理1.翻土第1次,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深翻土1次;第2次,5月中旬结合施座果肥浅耕1次。2.施肥以严控氮肥,施有机肥为主。基肥: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结  相似文献   

2.
1 组培快繁试管苗培养将经过灭菌处理的种胚、茎尖等外植体经过灭菌处理后接种在萌发与生长培养基上,2周左右,茎尖萌动,20天芽迅速增大,30天后分化出丛芽,45天以后,长高到2厘米左右,成为带有4~5片叶的试管苗.试管苗经切段后,接种到继代培养基上,30天左右苗可长到4~6厘米高,成为具有4~8片叶的无根苗.30天增殖一次,增殖系数5倍以上,且生长整齐.  相似文献   

3.
在简易条件下,皖北地区秋季可以进行1次甘薯试管苗嫁接检测病毒,以缩短甘薯脱病毒生产周期尧提高生产效率。关键是要利用好9月中旬至10月下旬的适宜时间段,同时做好温度管理和传病毒害虫防控。总结该技术的方法与步骤,以指导甘薯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尹湘豫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5):206-206,104
刚竹毒蛾(Pantana Phyllostachysae Chao)是竹类,尤其是毛竹的重要食叶害虫。该虫1 a发生3代,以卵越冬,翌年3月中旬卵孵化取食危害到6月上旬,第1代幼虫7月上旬到8月上旬,第2代8月下旬到10月上旬。第2代成虫于10月中旬出现,并产卵越冬。采用灯光诱杀和竹林内喷烟均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1采收时间1.1叶子的采收时间春播板蓝根,在采收根前,可收割2~3次叶子。第一次"芒种"前后,6月上旬至中旬,苗高在25cm左右,苗茬2~3cm,以利新叶再生;第二次采叶在8月中旬,"立秋"前后采收,留茬3~4cm;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在"霜降"前后,10月中旬采收。以第一次采收的叶子质量最佳。1.2根的采挖时间一般应在霜期来临前l周采挖,也就是"霜降"后1周,10月中旬或下旬,在第三次采叶的2周后即可采挖其根。在有的地区,于11月底至12月初采挖,认为11月底至12月初采挖的含量最高,质量较佳。2采收方法2.1叶子的采收方法  相似文献   

6.
潘文 《农村百事通》2010,(7):111-111
采收方法1.采收青叶春播菘蓝地上部生长正常,每年可收割大青叶2~3次第一次质量最好,在6月中旬采收;第二次在8月下旬后,伏天高温季节不能收割大青叶,以免引起成片死亡;第三次在9~10月收割。  相似文献   

7.
为保存和利用耐寒茵陈蒿资源,以具有侧芽或顶芽的分枝嫩茎为材料,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对茵陈蒿进行了生根培养、生根继代增殖培养以及试管苗的移栽和定植的研究.结果表明:1/2MS+NAA0.08 mg,L-1是具有顶芽或侧芽分枝嫩茎段生根培养生长为试管苗的适宜培养基;向培养瓶中加入10 mL浓度为15 mg· L-1的NAA溶液处理4h后,把具有2个侧芽或者具有1个项芽和1个侧芽的试管苗茎段,接种到1/2MS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增殖培养的方法是试管苗生根增殖培养的理想方法.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在96.0%以上;定植成活率在99%左右;定植的试管苗不仅保持了野生茵陈蒿的所有植物学性状,而且还保持了耐寒变异性状.  相似文献   

8.
栀子花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栀子花的茎段为外植体,诱导出丛生芽,丛生芽经切割后接种到继代增殖培养基上,每月可增殖5~8倍,在含NAA的1/2MS培养上,试管苗生根率达到100%,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9.
大岩桐(Sinningia speciosa Benth & Hook)为美丽的盆栽花卉,品种多,观赏价值高。大岩桐主要靠种子繁殖,由于种子小,易失去发芽力,故繁殖率很低。为此,我们进行了近两年的探索,现已基本掌握试管大量增殖大岩桐的程序,初步达到商业性生产的要求。两年共移栽成活3200多盆,首批于1988年5月30日移栽成活的97盆试管苗,同年9月中旬每盆出现3~4个白色花蕾,10月前后开花,花径达6~7厘米,具有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续第7期第23页)6.土肥管理(1)定期检测。定期对土壤的养分、重金属含量、酸碱度等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地块进行管理。(2)土壤保养。在春、夏季各浅耕除草1次,秋季深耕除草1次;在茶园附近修建积肥坑,将杂草、畜粪、秸秆等在积肥坑中腐熟备用。(3)施肥:分别在3月下旬、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及8月中旬,分3次施用速效肥,3次施肥量的比例为4∶3∶3;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追施1次有机肥或农家肥。7.栽培管理(1)打顶、采摘。在莓茶生长期,  相似文献   

11.
香椿试管苗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增殖速度明显不同,太行山香椿试管苗的最佳增殖条件为改良MS+TBA1.0+GA32.0+IAA0.0;燕山香椿试管苗则为WPM+6BA1.0+GA32.0+IA0.0试管苗的生根能力在IBA0.2-1.0的范围内逐渐提高,增殖倍数不同的试管苗,其K的摄入量、碳化合物含量,以及POX和EST同工酶图谱亦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2.
高山杜鹃茎段组织培养和优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山杜鹃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品种、不同激素组合对5个高山杜鹃品种无菌芽发生的影响,并以品种Jeande Marle Montague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对试管苗生根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茎段外植体均能诱导萌发,最佳诱导培养基为WPM TDZ(0.5 mg.L-1),诱导率为90.4%;试管苗继代增殖培养基为WPM TDZ(0.5 mg.L-1) NAA(1.0 mg.L-1),增殖系数达7.96;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为1/2 WPM NAA(0.25 mg.L-1) IBA(0.25 mg.L-1),生根率为98.6%。试管苗移栽到泥炭、珍珠岩(体积比为4¨1)基质中,成活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3.
国槐的毁灭性害虫——锈色粒肩天牛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段钰 《安徽农业科学》2001,29(3):375-377
锈色粒肩天牛 2a 1代 ,1代跨 3a ,以幼虫在枝、干蛀道内 2次越冬。成虫于 6月中、下旬产卵 ,6月下旬以后幼虫陆续孵化 ,11月第 1次越冬 ;第 2年 3月下旬恢复活动 ,11月中旬第 2次越冬 ;第 3年 3月中旬取食到 5月上旬陆续化蛹 ,6月上、中旬相继羽化为成虫。成虫白天取食、交尾 ,夜间在直径 8cm以上的树枝、干皮裂缝中产卵 ,并以粪便覆盖其上。该虫只危害国槐 ,于 6月中下旬成虫期以持效期长的触杀剂或胃毒剂 ,喷洒枝、干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4.
利用正交法筛选试管米麻增殖生长的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和不同天然营养附加成分组合的培养基对试管米麻快速增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增殖度描述试管米麻增殖生长状况较为适宜,其中细胞分裂素6-BA和天然营养成分是影响试管米麻增殖度的主要因素.试管米麻增殖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比为:1/2MS 6-BA1.0 mg·L-1 NAA0.5 mg·L-1 菌液20 g·L-1.  相似文献   

15.
锈色粒肩天牛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锈色粒肩天牛在安徽2年1代,跨3个年度,以幼虫在枝、干蛀道内两次越冬。成虫于6月上、中旬相继羽化,白天取食、交属、夜间在直径8cm以上的树枝、干皮裂缝中产卵,6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陆续孵化危害,11月第1次越冬,第2年3月下旬恢复活动危害,11月中旬第2次越冬,第3年3月中旬取食到5月上旬陆续化蛹,蛹期18-25d。幼虫经6次脱皮7龄,其幼虫龄级预测式为N=(Y-0.2471)/1.1382(Y幼虫头宽)。在野外调查证实,该虫在安徽合肥只危害国槐。  相似文献   

16.
以铺地竹Sasa argenteastriatus侧芽为材料,研究其试管繁殖技术。结果表明:铺地竹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Murashige and Skoog) + 3.0 mgL-1BA(6-苄基腺嘌呤),增殖系数为5.26;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 + 5.0 mgL-1IBA(吲哚丁酸);试管苗移栽到泥炭、蛭石、珍珠岩体积配制比例为1 ∶ 1 ∶ 1的基质中,成活效果高达95%。图2表2参15  相似文献   

17.
迟熟蕉柑落花落果规律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2007年在广西桂林对迟熟蕉柑生理落花落果进行观察研究,探讨其落花落果规律。结果表明:2006年迟熟蕉柑的落花从4月中旬开始,4月下旬结束,4月11~15日和4月18~25日各有1次落花高峰期;2007年的落花从3月中旬开始,至4月中旬结束,落花高峰期在3月2913~4月2日。2006年迟熟蕉柑第1次生理落果从4月中旬开始持续到6月上旬,4月19—25日及5月7~14日为落果高峰期;第2次生理落果从5月上旬开始持续到7月上旬,5月17~23日为落果高峰期。2007年第1次生理落果从3月上旬开始持续到6月上旬,4月1-2日、4月15—17日、5月3-9日为落果高峰期;第2次生理落果从5月1日开始持续到6月上旬,5月4~11日和5月16~24日为落果高峰期。不同年份迟熟蕉柑的生理落果因气温变化剧烈程度不同而不同,两年的坐果率为2.42%-2.46%。  相似文献   

18.
细辛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细辛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其组织培养技术。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继代1次,可增殖10-15倍,每块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能长出5-8株试管苗,反复继代3-4次,每个叶片可产出约500株试管苗。  相似文献   

19.
乌桕黄毒蛾Euproctis bipunctapex(Hampson,1891),属鳞翅目毒蛾科。浙江宁波地区1年发生2代,以低龄幼虫越冬。翌年4月上旬前后出蛰,5月下旬~6月中旬化蛹,6月中旬~7月上旬成虫羽化、产卵。6月下旬卵孵化见幼虫,可延续到9月上旬末,8月中旬第2代成虫羽化、产卵,9月上旬出现第2代幼虫,10月中旬或下旬幼虫不再取食,陆续进入丝幕开始越冬。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生长旺盛的乌蔹梅茎段为培养材料,进行芽的生长与分化,试管苗生根、继代、留茬继代、移栽、扦插和移植的研究。结果证明:1/2MS+IAA0.2mg/L+NAA0.1mg/L是芽生长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BA0.4mg/L+NAA0.1mg/L是乌蔹莓生长芽分化增殖的理想培养基;1/2MS+IAA0.3mg/L是乌蔹莓试管苗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生根试管苗可以连续进行3次留茬继代培养,平均每代的繁殖系数为3.1;在温室的苗床上试管苗移栽和扦插成活率在90%左右;移栽和扦插成活的试管苗移植到花坛上的成活率近100%;移植的试管苗当年可以正常开花结实,且生长旺盛,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