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肝内1~3级胆管切开取石,肝胆管盆空肠Roux-y定向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92例。手术切开胆总管后,采用边夹、边切、边缝、边牵引方法逐渐向上显露和切开肝内1~3级胆管,取净结石,解除肝胆管狭窄,修整肝胆管成一个宽大、平整光滑的肝胆管盆;然后行肝胆管盆空肠Roux-y定向吻合术、并建立一个联合的抗返流装置,术后以胆系及溃疡病症状为内容随诊83例,随诊时间3个月~4年。结果疗效优者44例,良者34例,差者5例,优良率约达94%。92例术后均行胆道引流管造影,发现9例肝内胆管终末支有残石,残石率为9.8%。讨论了不横断胆总管的肝胆管盆Roux-y定向引流术的优越性,认为该术式既能取净结石及解除肝内胆管狭窄,又能抗食糜逆流和可避免术后并发消化性溃疡,因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比较理想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总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总肝管及肝内胆管切开取石空肠胆管盘吻合“T”管引流两种术式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平扫与多期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及与其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提高CT对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25例患者CT平扫与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的图像资料。结果:25例患者26个肝内胆管细胞癌病灶中,平扫显示或可疑显示病灶21个,仅发现肝叶萎陷2个,仅显示胆管局部扩张3个;肿块密度平扫多为稍低密度和等密度,多位于肝左叶,增强扫描肿块动脉期和门脉期出现轻度环形边缘强化,延迟期肿瘤中心部分明显强化。结论:平扫与多期增强螺旋CT扫描能全面显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病理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有助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特征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肝内胆和细胞癌的CT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部分病例加做CT延迟扫描,1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均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13例CT表面低密度,伴肝内胆管扩张6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4例;增强扫描呈线样强化5例,网络样强化4例,结节状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2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肝内Ⅰ~Ⅲ级胆管切开术中联合胆道镜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37例均行胆总管上段切开探查证实胆管狭管后,沿肝下缘分离肝门板或同时切除肝方叶或肝中叶下段至肝内Ⅱ~Ⅲ级胆管分支,切开狭窄段胆管,术中联合胆道镜取石,对切开胆管整形、缝合后与空肠上端Roux-en-y侧侧吻合。结果本组37例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术后临床症状消失,黄疸消退,结石取净率91.9%。结论合并肝部分切除的肝内Ⅰ~Ⅲ级胆管切开术中联合胆道镜,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是完全可行的,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是解决肝内胆管结石合并狭窄较为彻底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肝胆管结石由于其复杂的病因和病理改变 ,一般处理较为困难 ,术后复发率高。本文对 95例肝胆管结石的肝左外叶作了切除 ,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本组 95例 ,男 36例 ,女 5 9例 ,年龄在 16~ 72岁 ,其中 31~5 0岁者 78例 (占 82 .1% )。 95例中有过 1次以上胆道手术史者24例 ,其中施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 9例 ,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 7例 ,胆囊切除 4例 ,胆肠 Roux- Y吻合 3例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 1例。结石分布 :属左肝管胆总管结石 48例 ,左肝胆管结石 2 1例 ,左右肝管胆总管均…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作者对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76例的体会,认为术前对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1998年至2003年对2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狭窄的病人进行了肝叶切除,获得满意效果,现将基层医院行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多发性结石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前,临床治疗肝胆管结石方法有多种,例如T管引流、肝肠吻合术以及胆管探查取石等。但根据相关临床资料数据显示,肝肠吻合术能够比较彻底的解除胆管梗阻,将结石取干净,并且能够比较彻底的消除患者肝胆管结石病灶[1],较其他肝胆管结石治疗方法效果要好,值得继续研究与推广应用。我们对8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肝肠吻合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24岁,经剖腹探查及病理诊断为肝胆管囊腺癌,肿瘤位于右肝叶脏面,约15cm×12cm×10cm大小,其肝外部分紧贴在右肝叶脏面,近端深入到肝门以上的肝实质内。采用切除肝外部分囊肿壁,剪开并切  相似文献   

11.
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我科自1995年2月至2000年6月共收治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40例,对其中18例行非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7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8岁。本组急性硬膜外血肿10例,占55.6%,亚急性硬膜外血肿8例,占44.4%。18例中后颅窝硬膜外血肿1例,占5.6%。依受伤原因分类,交通事故伤3例,坠落伤6例,摔伤7例,其它2例。 1.2 临床表现:本组18例病人住院时GCS评分均在7~15分,7月~8岁的婴幼儿根据1981年Duncan的婴幼儿格拉斯哥意识障碍评分法,8~14岁根据1977年Jennett等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入院时神志清楚11例,朦胧、嗜睡5例,昏迷2例。头痛15例,呕吐17例,贫血10例,癫痫发作1例;后颅窝硬膜外血肿1例为枕部着力,伤后有持续性头痛,频繁呕吐,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1.3 辅助检查:15例头颅X线平片提示有颅骨骨折13例,其中有明显颅底骨折临床征象者4例,如鼻腔、耳道出血或脑脊液耳鼻漏,“熊猫眼”征等;头部CT扫描18例均有硬膜外血肿,血肿量依据多田氏公式计算:10~20ml 11例,20~30ml 5例,大于30ml 2例。血肿量最大的1例为50ml,表现为双侧额颞部硬膜外血肿;12例CT检查无中线结构偏移,5例中线结构移位小于0.5cm,1例中线结构移位达到0.8cm;3例伴有少量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相似文献   

12.
医源性肝外胆管严重损伤2例曾惠锋,林木生,周兆棠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深圳518116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湛江524001笔者自1996年2~6月短期内收治医源性肝外胆管严重损伤2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60岁。因慢性胆囊...  相似文献   

13.
1937年Huard和Do Xuan Hop二人首创PTC,将造影剂lipiodol注入肝内使胆管显影。1950年Sagpol对胰头癌造成的阻塞性黄疸病人做了经皮肤穿刺胆管造影(PTC)及置管引流术(PTCD)后,逐渐有了报道。我国近几年也逐步开展。PTC  相似文献   

14.
光镜观察发现,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肝脏浆膜较薄,边缘肝细胞排列紧密,肝小叶不明显,肝血窦相互交织成网络状,可见枯否氏细胞,偶见双核肝细胞.肝实质中有极少量胰腺组织分布.肝内血管系统由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肝血窦、中央静脉、支静脉和肝叶中央静脉组成,肝叶中央静脉特别发达,贯穿整条肝叶,管壁较薄,由内皮和结缔组织组成.胆管系统由胆小管、小叶内胆管、小叶间胆管、支胆管和肝叶中央胆管组成,其中支胆管和肝叶中央胆管特别发达,肝叶中央胆管与肝叶中央静脉伴行,管壁较厚,分为3层,内层由单层高柱状上皮和固有膜组成,中层由环形平滑肌组成,外层由结缔组织组成.电镜观察发现,翘嘴鲌肝细胞无明显的双态现象,常染色质充满整个细胞核,核仁大而明显.胞质中分布有丰富的核糖体和发达的内质网,线粒体特别丰富,内嵴发达,可见次级溶酶体和髓样小体,髓样小体周围有较多线粒体环绕,糖原颗粒丰富,但脂滴较少.肝细胞近狄氏间隙面和近胆小管面突起形成较多微绒毛,高尔基复合体靠近胆小管区域分布,说明肝细胞具有旺盛的吸收、合成和分泌能力.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和PTC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梗阻性黄疸的螺旋CT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表现,了解它们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40例,其中作CT扫描35例(CT组),PTC检查20例(PTC组),同时行CT及PTC检查15例,回顾性分析其CT和(或)PTC检查资料。结果CT组特点:胆总管结石25例,表现为胆总管内高密度影;胆管癌7例,表现肝门区软组织肿块或胆总管下段突然中断伴胆管扩张;胰腺癌3例,表现为胰头部软组织肿块,伴以上胆管扩张。PTC组特点:胆总管结石13例,表现胆总管内充盈缺损影;胆管癌5例,表现胆总管突然狭窄。胰腺癌2例,表现为胆总管中下段受压变窄或完全中断。结论螺旋CT、PTC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光镜观察发现,翘嘴鲐(Culter alburnus)肝脏浆膜较薄,边缘肝细胞排列紧密,肝小叶不明显,肝血窦相互交织成网络状,可见枯否氏细胞,偶见双核肝细胞.肝实质中有极少量胰腺组织分布.肝内血管系统由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肝血窦、中央静脉、支静脉和肝叶中央静脉组成,肝叶中央静脉特别发达,贯穿整条肝叶,管壁较薄,由内皮和结缔组织组成.胆管系统由胆小管、小叶内胆管、小叶间胆管、支胆管和肝叶中央胆管组成,其中支胆管和肝叶中央胆管特别发达,肝叶中央胆管与肝叶中央静脉伴行,管壁较厚,分为3层,内层由单层高柱状上皮和固有膜组成,中层由环形平滑肌组成,外层由结缔组织组成.电镜观察发现,翘嘴鲐肝细胞无明显的双态现象,常染色质充满整个细胞核,核仁大而明显.胞质中分布有丰富的核糖体和发达的内质网,线粒体特别丰富,内嵴发达,可见次级溶酶体和髓样小体,髓样小体周围有较多线粒体环绕,糖原颗粒丰富,但脂滴较少.肝细胞近狄氏间隙面和近胆小管面突起形成较多微绒毛,高尔基复合体靠近胆小管区域分布,说明肝细胞具有旺盛的吸收、合成和分泌能力.  相似文献   

17.
例 1,男 ,5 7岁 ,因腹痛伴恶心、眼黄 3d入院。体查 :皮肤、巩膜重度黄染 ,腹稍胀 ,腹肌稍紧张 ,全腹压痛 ,反跳痛不明显 ,肝脾肋下触诊不满意 ,肝区叩击痛阳性 ,移动性浊音阴性 ,肠鸣音弱。CT提示肝内胆管、胆总管多发性结石 ,腹水 ,右肾囊肿。B超提示右肝、胆总管结石 ,腹腔积液 ,肠管扩张。胸片提示膈下未见游离气体影 ,心肺未见异常。血生化提示总胆红素 80 .7μmol/ L ,直接胆红素 5 1.5μ mol/ L ,碱性磷酸酶 191U/ L ,诊断 :肝内胆管、胆总管结石。施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腹腔冲洗术。术中见腹腔内黄绿色胆汁样…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CT对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意义。方法对81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CT扫描,观察患者肝脏、胆囊、脾脏、腹腔等部位情况。结果 CT显示肝脏密度减低74例,肝脏体积增大61例,肝内门静脉血管周围间隙增宽37例,肝内胆管轻度扩张7例,胆囊增大33例,胆囊壁水肿为18例,脾大13例,出现少量腹水3例。结论 CT不仅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一定意义,还有助于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与胆道镜配合取石网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6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6例,采用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B组30例,采用胆道镜配合取石网治疗。比较两组的结石取净率、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碎石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97.2% vs 63.3%,P<0.01)。A、B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结石取净率高,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硬质胆镜治疗疑难肝内结石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硬质胆镜治疗疑难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1991年至今硬质胆镜治疗疑难肝内胆管结石267例作分析。治疗途径分别有术中胆镜取石、左肝小切口、皮下盲襻和术后瘘道取石;取石方法包括吸引法、钳夹法、蚕食碎石、超声碎石、胆镜扩张和扩张于扩张法。结果:按照纤维胆镜取石的治疗标准成功262例。失败5例。术中胆镜取石成功率为99.2%(124/125例),术后瘘道取石成功率97.7%(83/85例),经皮下盲襻取石成功率97.1%(34/35例),经左肝小切口取石成功率95.5%(21/22例),无严重并发证。结论:硬质胆镜治疗疑难肝内结石疗效满意,强调手术、内镜、碎石、术中B超、术中造影等相互配合方能取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