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黑龙江省1985—1998年大豆品种育成概况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单宏  顾晓红 《大豆科技》2000,(4):17-20,28
1 育成概况1985 -1998年黑龙江省共育成大豆品种 10 9个 ,其中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系统所属的研究所共计育成品种 65个 ,占 5 9 6% ,大豆所育成品种 16个 ,黑河所育成品种 15个 ,合江所育成品种 12个 ;东北农业大学育成品种 6个 ,占 5 5 % ;农垦系统各单位共计育成品种3 0个 ,占 2 7 5 % ;余者为其他单位所育成。详见附图。2 品质结果分析对 1986-1997年我省审定推广的 88个大豆品种主要品质性状进行初步分析。( 1) 88个大豆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分布表 1 88个大豆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分布蛋白质分布脂肪分布含量 (‰ )占‰含量 (…  相似文献   

2.
东北春大豆推广品种蛋白质脂肪含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齐宁 《大豆科学》2001,20(1):45-48
对东北三省自 50年代至 90年代 3 2 0份大豆推广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看出 ,三省大豆推广品种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以辽宁省品种最高为 42 .45% ,吉林省品种蛋白质含量最低为 3 9.87%。平均脂肪含量吉林省最高为 2 0 .49% ,辽宁省最低为 1 9.48% ,黑龙江省品种平均蛋白质脂肪含量均居中 ,分别为 40 .57%和 2 0 .2 0 %。五十年来 ,三省大豆推广品种蛋白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提高的幅度吉林 >辽宁 >黑龙江。平均脂肪含量吉林辽宁两省品种 50年代至 90年代均呈下降趋势 ,黑龙江品种平均脂肪含量略有提高。吉林辽宁两省不同熟期品种蛋白质含量均从早熟组至晚熟组呈逐渐上升趋势 ,脂肪含量则从早熟组到晚熟组依次降低 ,黑龙江品种蛋白质含量从早熟组到晚熟组逐渐降低 ,脂肪含量从早熟组到晚熟组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大豆区域试验品种品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种化学品质发展变化的概况及趋势,对黑龙江省2005~2008年参加区域试验的360份大豆品种(品系)进行品质分析,对照美国2号大豆期货标准,评价了近年来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品质改良的效果.结果表明:在360份材料中,蛋白质(干基)含量达到该标准的有151份,占全部材料的41.9%;脂肪(干基)含量达到该标准的有104份,占全部材料的28.9%;蛋白质加脂肪(干基)含量达到标准的有87份,占全部材料的24.2%.黑龙江省大豆区域试验品种的整体品质与美国2号大豆质量标准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4.
大豆种质资源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的聚类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辽宁省农科院种质资源圃的45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的测定,并对其进行相关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5份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在39.86%~47.37%之间,平均值为43.34%,变异幅度为7.51%;供试品种的脂肪含量在17.58%~22.08%之间,平均含量为20.52%,变异幅度为4.50%;供试品种蛋脂总量变异范围在60.15%~66.69%之间,平均值为63.86%,变异幅度为6.54%。大豆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75**,蛋白质与脂肪含量的关系为:y=-0.3461x+35.521(39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对大豆食心虫抗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120份大豆品种进行大豆食心虫的抗性评价,鉴定筛选出高抗材料8份,分别为黑农40、垦农4、垦农5、合丰25、垦丰8、垦农18、垦鉴豆3和合丰39.并对大豆品种抗虫性与荚皮总糖、纤维含量、籽粒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荚皮的总糖、大豆种子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和大豆品种的抗虫性没有明显相关,而大豆荚皮的纤维素含量与其呈显著正相关.对大豆荚皮结构与抗虫性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抗虫品种(东农8004、黑农40)果皮略厚,表皮角质层明显,皮下厚壁细胞排列紧密,壁加厚明显,细胞较小,东农8004厚壁细胞为1~3层.  相似文献   

6.
董丽杰 《杂粮作物》2006,26(4):281-282
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辽豆16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2002年12月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推广。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其蛋白质含量高达46.28%,是目前东北地区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主栽品种。平均产量3 000 kg/hm2,较一般品种增产15%左右,2005年获得国家新品种后补助,是辽宁省大豆品种更新,提高品质竞争力的首选品种。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考马斯亮蓝法提取大豆水溶性蛋白的效率,本研究以河北省优质高蛋白大豆品种冀豆12号为材料,对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大豆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分析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转速4种因素对大豆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合河北省大豆品种鉴定的精确、高效、可重复性强的方法体系,并采用优化后的提取方法测定河北省29份大豆材料的水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通过正交试验最终确定的优化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400、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90 min、转速220 r·min-1;采用优化体系测定了2020年秋季收获的29份河北省大豆新材料的水溶性蛋白含量,其中3份材料水溶性蛋白含量为15%~20%,7份材料水溶性蛋白质含量为20%~25%,5份材料蛋白质含量为25%~30%,14份材料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超过30%。  相似文献   

8.
这项研究调查了5个具有代表性基因型的大豆品种,有低寡聚糖含量的、高油、高蛋白主栽品种和非主栽品种,连同两个商业栽培品种Jack和Ozark,在种子发育至成熟期间体内化学成分变化。在种子萌发至成熟大约8周的时间内,每隔7d取样,分析其体内油份、蛋白、可溶性糖类和淀粉含量的变化。尽管这7个大豆品种的基因型在化学成分上呈现显著差异,但是一些化学成分具有类似动态变化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在大豆开花后3~5周时逐渐降低,然后又逐渐增加。油份含量在发育早期迅速积累。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淀粉含量为6%~15%,但是在成熟期急剧下降至0.2%~1%。蔗糖在种子发育至成熟过程中逐渐减少,在种子发育早期阶段至收获前3周,不易分解的寡聚糖(棉子糖、水苏糖和毛蕊花糖)含量处于较低的水平,之后这类糖随大豆种子的成熟而逐渐增加。这些研究结果为开发根据不同用途选择特殊大豆品种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中微量元素对优质大豆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2007年在吉林省中部黑土区进行了施用中微量元素对高脂肪和高蛋白大豆产量、品质影响及适宜用量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硫、镁、硼和钼对高脂肪大豆的增产作用比较明显,增产幅度为9.1%~16.6%;镁和铜对高蛋白大豆有增产趋势.中微量元素硫、镁、铜、锌、硼和锰均能提高高脂肪大豆的脂肪含量,提高幅度为0.21%~0.35%;锌和锰可增加高蛋白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幅度为0.15%~0.44%.在吉林省中部黑土区,无论是高脂肪品种还是高蛋白品种,锌肥(硫酸锌)、锰肥(硫酸锰)的适宜用量分别为15 和15~30 kg·hm-2.高脂肪和高蛋白品种硫肥(Sulfer95)的适宜用量分别为45和15~30 kg·hm-2.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品质性状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23年采用系统育种方法育成黄宝珠和金大332至2000年,中国共育成大豆品种840余个.本文将中国大豆育种的历史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23-1950,共28年)育成大豆品种20个,平均蛋白质含量41.0%,脂肪含量20.6%;第二阶段(1951-1980,共30年)育成品种245个,蛋白质平均含量40.76%,脂肪含量20.15%;第三阶段(1981-2000,共20年)育成品种576个(统计到品质性状数据的有563个),平均蛋白质含量42.04%,脂肪含量19.77%.本文对第三阶段育成品种的品质分4个时期("六五"-"九五")进行重点分析,发现蛋白质含量以"八五"期间育成的品种为最高,110个品种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为42.8%,其中国审品种10个,平均含量44.36%.脂肪含量以"六五"期间选育的品种为最高,96个品种脂肪的平均含量为20.10%,其中17个国审品种的平均含量为20.73%."六五"-"九五"期间,在3大产区中,蛋白质含量以南方大豆品种为最高,44个品种平均含量达43.81%,比北方春大豆高2.81个百分点.脂肪含量以北方春大豆品种为高,220个品种平均含量为20.0%.113个黄淮海夏大豆品种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3.04%,高于北方春大豆,略低于南方大豆;脂肪含量低于北方春大豆,略高于南方大豆.经过20年的努力,3大产区产量逐步提高,其中,北方春大豆提高了12.1%,黄淮海夏大豆提高了7.9%,南方大豆提高了6.3%.大豆优质品质育种也取得了一定进展,选育出一批无豆腥味、无胰蛋白酶抑制剂、高异黄酮品种.  相似文献   

11.
前言根据测定结果,全省栽培面积在10万亩以上,主栽大豆品种,蛋白质、脂肪含量以及蛋白质加脂肪总含量,与审定标准相比有下降趋势。大豆化学品质与遗传基因,生态环境之间关系,已引起了国内外有关学者和专家的关注。他们企图为品种选择,品质改良、育种方式提出依据。因此在这方面文献报导很多。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非常活跃,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戴瓯和等人对安徽省地方品种和野生大豆资源的蛋白质含量做了调查研究;黑龙江省农科院陈霞1986年~1988年3年间收集全省7个地区286份样品,进行了蛋白质、脂肪含量分析。本研究收集90个主栽品种进行了营养品质,抗营养因子含量,农药残留与毒性测定。本报告仅就营养品质进行论述。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奇  谢甫绨  谢志涛 《大豆科学》2007,26(2):154-157
以辽宁20年代、辽宁当代以及与辽宁近纬度的美国俄亥俄州当代育成的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各4个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来源大豆品种籽粒品质的差异,以及不同磷酸二铵施肥水平对大豆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就试验采用的品种而言,俄亥俄州立大学更注重籽粒脂肪含量的改良,而且遗传获得较大,而辽宁省育成的新品种其脂肪含量也比老品种稍高一些,蛋白质含量则有所下降.就品种来说,老品种Mukden的品质最好,蛋脂总含量高达64.7%,辽宁新品种中辽豆12号最好,俄亥俄新品种中OhioFG1最好.蛋白质含量以Mukden含量最高,达44.85%,脂肪含量以Darby含量最高,为21.39%.与不施肥相比,150 kg/hm2、300 kg/hm2磷酸二铵施肥处理会使各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得到提高,脂肪含量有所降低,从不同来源品种组平均值来看,施用磷酸二铵300 kg/hm2的处理,大豆籽粒的蛋白质含量高于150 kg/hm2处理,脂肪含量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3.
2006-2014年,应用病土盆栽方法,对来自于12个省(市)的779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鉴定。鉴定材料来源于吉林省539份、黑龙江省58份、辽宁省51份、山西省16份、内蒙古17份、河北省10份、北京市42份、安徽省5份、广西壮族自治区14份、河南省17份、山东省6份、江苏省4份。从中选出19份抗病种质,占鉴定总数的2.44%,分别是FY001-3、W93155、JH229、HJ01-1900、W94128-8、YX04-6561、W7491、W201102-25、Q30、Q31、HK6、HK7、BN9、CM2008-12、JY407、Q32、Q28、Q33、BN10,按抗病种质在各省份鉴定材料中所占的比例来看,山东省大豆种质抗病比例最高,占83.33%,其次是黑龙江省占15%。这些品种(系)的农艺性状优良,可直接作为抗性亲本应用于育种。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态区域环境对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陈霞 《大豆科学》2001,20(4):280-284
通过 1999- 2 0 0 0年黑龙江省内五个不同生态区主栽 73个大豆品种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 :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 ,除受品种本身内遗传基因控制外 ,生态环境因素 (纬度、温度、降雨等 )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生态地理区域间 ,蛋白质、脂肪含量有差异 ,不同年度间蛋白质、脂肪含量有差异。就黑龙江省五个生态区栽培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以安达、佳木斯最高 ,含量为4 1.4 2 %、4 1.33% ,脂肪含量以哈尔滨最高 ,含量为 2 1.2 4 % ,蛋白质含量与纬度、温度、降雨相关不明显 ,脂肪含量与纬度、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豆的蛋白资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分析了中国不同纬度地区1635份栽培大豆和1695份野生大豆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栽培大豆的平均含量为42.15±3.19%,变异系数为7.632%;而野生大豆分别为46.80±3.18%与6.795%。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总的趋势是与原产地纬度呈负相关,而最高量出现在30°—31°N地带。野生大豆则出现两个高峰区;30°—32N和43°N以北地带,讨论了中国大豆蛋白质含量高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通过不同纬度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的比较,讨论了34°—35°N地带为栽培大豆起源地的可能性。 大豆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豆科作物,种植面积占作物能第五位。大豆蛋白质是豆科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含有人体营养有重要价值含硫氨基酸最高的作物之一。大豆起源于中国,栽培历史约在五千年以上,曾为中华民族的健康成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国内外营养专家予言,在二十一世纪的人类食物构成中,大豆蛋白将占有远比今天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每人每日食用的蛋白质约为59.5克,比需要量75克低20%。为了满足我国人民生活、发展畜牧业的需要,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大豆蛋白种质,选育高蛋白的品种,在“四化”建设中,具有战略意义。迫切需要弄清我国大豆蛋白资源的现状。关于我国大豆的蛋白质含量,过去只有全国代表品种分析资料,而缺乏大量分析资料。为此,我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野生和栽培大豆蛋白质及油脂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和油脂是大豆的主要营养成分,掌握大豆种质蛋白质和油脂含量的遗传变异是专用型品种选育的基础.以全国各生态区的野生豆138份、地方品种408份、国内育成品种145份、国外育成品种77份,合计768份大豆种质为材料,测定蛋白质和油脂含量,研究其遗传变异特点.结果表明:在南京同一环境下全国野生豆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和蛋脂总含量变幅分别为39.2%~54.2%、7.5%~17.5%和47.3%~64.6%,地方品种38.8%~51.5%、11.5%~22.5%和55.6%~69.0%,国内育成品种41.7%~49.4%、12.9%~22.9%和55.6%~68.6%.野生豆驯化为栽培豆并经人工选育后油脂含量和蛋脂总含量有大幅增加,而蛋白质含量平均数和变异度则有减小,说明以往人工进化着重在油脂含量的改进.三个性状各群体在各生态区内均有较大变异,区平均间差异并不大,各区都有优良变异.野生豆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和蛋脂总含量与来源地纬度并未发现相关;栽培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的油脂含量与地理纬度出现显著正相关;育成品种蛋白质含量与地理纬度还出现显著负相关;野生自然状态下蛋白质含量和油脂含量之间无相关,而栽培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依次增强了负相关;形成这种相关的原因在于地区间油脂含量人工进化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黄化苗下胚轴接种法,利用大豆疫霉菌株Pm8对来自不同地区的355份大豆品种(系)进行疫霉根腐病接种鉴定。结果表明:96份材料表现为抗病类型,占鉴定总数的27%,106份表现为中间类型,占总数的30%。在所鉴定的品种(系)中,北京、浙江等省(市)抗大豆疫霉菌株Pm8的资源比较丰富;吉林、四川等省的抗性资源较贫乏。研究结果为大豆抗病育种选择亲本和利用品种布局进行大豆疫霉根腐病生态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大豆品种合丰25和Bayfield为材料,克隆大豆2-甲基-6-植基-1,4-苯醌甲基转移酶(MPBQMTase)基因,获得1 029 bp的MPBQ-MT基因c DNA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发现10个大豆MPBQ-MT基因c DNA区内的潜在SNP位点。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PBQ-MT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和蛋白质结构。结果表明:MPBQ-MT基因CDS区共编码342个氨基酸,其中缬氨酸(Val)含量最多,占该基因编码氨基酸总数的8.8%;半胱氨酸(Cys)含量最少,占该基因编码氨基酸总数的1.2%;MPBQ-MT蛋白N端包含由58个氨基酸组成的叶绿体转运肽,为亲水性蛋白质。合丰25与Bayfield的MPBQ-MT蛋白质二级结构有所不同,2个品种的MPBQ-MT蛋白质中α-螺旋分别约占25.44%和27.49%,β-转角分别约占9.36%和9.06%,无规则卷曲分别约占40.35%和38.60%。2个品种的MPBQMT蛋白质中片层结构均约占24.85%。两个品种的MPBQ-MT蛋白质均有1个S-腺苷基甲硫氨酸结合位点。对MPBQ-MT蛋白三级结构进行预测,发现去掉转运肽后,MPBQ-MT蛋白质三级结构主要由11个连续的α-螺旋区域和8个连续的片层结构区域组成。结合MPBQ-MT蛋白三级结构对MPBQ-MT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进一步分析,提出了较为合理的MPBQ-MT作用模型。由系统发生树可知MPBQ-MT蛋白在大豆与菜豆中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12份陕西大豆品种资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大豆品种资源的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3.30±2.69%;脂肪平均含量为16.76±1.41%,说明陕西大豆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为60.05±2.48%.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404**).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都与生育日数正相关与株高负相关,其程度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显著负相关而脂肪含量与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不同花色、茸毛色、结荚习性、粒色、粒形的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以不同粒色、粒形和结荚习性间的差异最为明显,无限结荚习性、籽粒为黑色肾形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低,籽粒为双色肾形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低.研究结果为大豆品质育种选择亲本和杂交后代处理的提供依据,并筛选了12份高蛋白和大粒的品种供育种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豆新品种龙达1号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96.7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黑河45增产8.8%;蛋白质含量37.96%,脂肪含量21.12%;出苗至成熟110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100℃,为极早熟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