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政府、学者和广大民众关心的热点。近年来,各地政府、企业不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力度,建立了相关可追溯系统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详细阐述了国外主要农业发达国家及地区和国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发展历程,深入探讨了我国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追溯系统的现状,总结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成果和不足。通过对比分析农业相对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指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发展的两大趋势并提出了五点建议,为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5.
6.
7.
随着各类食品安全问题的爆发,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当前国内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链和构建方法等方面,但就可追溯系统的根本价值取向而言,是与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构建的研究,将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构建提供一种崭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各类食品安全问题的爆发,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当前国内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链和构建方法等方面,但就可追溯系统的根本价值取向而言,是与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构建的研究,将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构建提供一种崭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一、美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生物反恐法案",将食品安全提高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提出"实行从农场到餐桌的风险管理".国家对食品安全实行强制性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介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水稻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稻质量安全问题,以珲春水稻为研究对象,结合利用物联网技术、RFID技术、条码技术,利用petri网模型设计并实现了水稻质量安全可追溯物联网系统。系统通过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模式对水稻的种植信息、农事信息、加工及质量检测信息、物流运输及终端销售各个环节进行实时跟踪与记录,并将各个环节中所产生的数据通过无线局域网、移动通讯网(3G/4G)、互联网等动态传输网络传输至系统服务器,通过分析与整理形成溯源码。消费者通过扫描溯源码,可以方便快捷的查询到所购买大米的相关追溯信息,真正的实现水稻生产、管理、加工、销售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工作的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深化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内容的理解,提出了企业在实施该项工作中要注意的问题和建设重点,明确了政府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方面的职责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产品溯源系统是一个能够连接生产、检验、监管和消费各个环节,让消费者了解符合卫生安全的生产和流通,提高消费者放心程度的信息管理系统。对杨凌示范区近年来在农业标准化生产、检测检验和溯源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同时,阐述了杨凌安全农产品溯源系统技术架构,希望该系统能在更多农产品生产、销售、监管方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粮油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构建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实现粮油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质量安全追溯。【方法】以粮油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信息编码、多平台溯源、硬件研发等技术,建立了多层次、多角色的粮油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结果】系统功能包括基础信息管理、标准管理、生产管理、FMECA模块、溯源管理等,不仅面向企业实现了产地、生产过程、运输以及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并以电话、网络和短信、超市触摸屏、移动溯源终端等多种方式向消费者、监管部门提供服务。【结论】本研究为粮油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了有效手段,并给其它农产品追溯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代农业标准化经营发展需要、国际贸易市场要求等方面论述了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必要性;从法规政策、监测监管、农产品认证等方面概述了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并指出其存在主体意识欠缺、配套技术滞后、标准体系尚未与国际接轨、资金投入力度不足等问题;从提高参与主体积极性、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技术支撑与人才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与监测标准细则、优化政府作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