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索出一条新的罗非鱼越冬繁殖技术,1989年以来,中捷友谊农场水产养殖公司鱼种场利用地热温水井塑料大棚进行罗非鱼鱼种越冬和繁殖试验。1989—1991年培育出罗非鱼早春(6月10日前)鱼种976.64万尾,培育夏花和秋片鱼种1161.3万尾,越冬出池罗非鱼种3.17万公斤,335.3万尾。一、鱼种越冬利用鱼种场的温井水为热源,塑料薄膜大棚和太阳能为增保温设施,对尼罗罗非鱼种和“奥尼”杂交鱼种进行越冬。该地热塑料大棚为永久性钢制结构,每个越冬池的面积为867米~2,共有大棚30个。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罗非鱼的养殖在我区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区水产养殖的一个拳头产品,罗非鱼种越冬量急剧增加;但近年来各地越冬罗非鱼种均发生严重病害,造成病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从事罗非鱼越冬工作8年,现就罗非鱼越冬期病害原因及防治方法提出一些探讨性意见,一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罗非鱼是热带鱼类,在自然条件下的北方地区难以越冬,一般情况下,北方地区罗非鱼越冬多为温室大棚与地热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近年来,由于养殖密度的增加以及对越冬大棚特点与生态环境缺乏认识,造成了罗非鱼越冬大批死亡,给养殖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笔者通过总结养殖实践经验,就冬季北方越冬大棚罗非鱼死亡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一、出现的问题在罗非鱼越冬过程中,时常出现罗非鱼大批死亡的现象,死亡的罗非鱼从池底翻上水面,无明显疾病特征,通过镜检仅发现少量寄生虫以及轻微的细菌感染,但感染程度并不能引起罗非鱼大批死亡;泼洒消毒剂和杀虫…  相似文献   

4.
2007年我们采用新型钢丝塑料薄膜保温大棚结合深水井进行罗非鱼越冬养殖试验示范,探索适合于柳州市推广的罗非鱼越冬保种方式,以带动更多的养殖户参与应用。现将薄膜保温大棚结合深水井进行罗非鱼越冬养  相似文献   

5.
<正>罗非鱼是鲈形目、丽鱼科、罗非鱼属的通称,目前我国养殖的主要品种有奥尼罗非鱼和新吉富罗非鱼等。罗非鱼食性杂,易饲养,生长快,产量高,肉质上乘,市场畅销,并且是我国淡水鱼大宗出口水产品,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罗非鱼在我国长江以北地区也有很好的养殖生产和市场消费需求,但越冬保种一直是罗非鱼养殖生产的限制瓶颈。扬州市维扬区水产站从1976年开始利用发电厂余热水进行罗非鱼种苗生产和越冬保种,1988年  相似文献   

6.
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罗非鱼创新团队支持建设的南宁综合试验站,于2012年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罗非鱼不同密度(池塘)养殖比较试验。为了探索适合南宁地区池塘罗非鱼健康养殖的最佳养殖密度,本试验利用广西省级水产良种场南宁佳盈罗非鱼良种场精养池塘,投放罗非鱼越冬鱼种,设计放养  相似文献   

7.
<正>北海综合试验站一、北海综合试验站巡回检查各罗非鱼养殖示范点2月份,广西罗非鱼创新团队北海综合试验站莫根永站长分批次对站内一县三区罗非鱼养殖示范点进行了巡回检查。主要了解罗非鱼养殖具体情况,重点查看了各示范点罗非鱼越冬养殖情况及罗非鱼池塘改造进度等方面的情况。北海站内目前有3个示范点存有大鱼越冬,5个示范点均有苗种标粗越冬情况。在莫站长和本站工作人员的实地指导下,各示范点十分重视越冬期间大棚搭建、水质调节、增氧、饲养管理和病害防治等管理工作。截至2月底,各越冬示范点未出现罗非鱼冻死现象。另一方面,各示范点鱼塘清底改造工作也在抓紧进行。  相似文献   

8.
<正>秦皇岛市洋河水库鱼种场1989年开始引进罗非鱼养殖,并于2004年利用日光温室进行试验养殖罗非鱼越冬,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逐步掌握了利用日光温室进行罗非鱼越冬保种的一套成熟的技术,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更好地推动罗非鱼养殖业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发展,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针对当地罗非鱼的越冬技术作简要介绍,以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罗非鱼养殖在湖南的自然条件下不能越冬,成为其在湖南地区推广养殖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探索罗非鱼在湖南地区苗种引进时间、日投饲率、日投饲频率及不同养殖模式等,实现当年鱼苗当年养成上市,规避不能自然越冬的瓶颈,已经成为湖南地区养殖及推广罗非鱼的重要课题。本课题组于2014年5月9日从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引进10000尾吉富罗非鱼,进行池塘养殖试验,经过178天的养殖,先后捕捞6018尾、2554千克,全程饵料系数1.63。现将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罗非鱼反季节杂交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2006年6月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引进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纯种作为亲本,冬季利用大棚保温越冬,开展反季节杂交育苗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年早繁苗当年即可长成大规格商品鱼,取得了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罗非鱼是温水性鱼类,水温低于12℃可致其死亡,在罗非鱼主产区的许多地方不能安全越冬。2008年元月,我国南方省份遭受了50年一遇的冰冻灾害,罗非鱼养殖业损失惨重,国家级广西南宁罗非鱼良种场根据财政部、科技部联合下达的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亚热带主要水产养殖品种抗寒关键技术研究》的课题《罗非鱼耐寒新品种的选育》,全面开展了罗非鱼的低温生物学研究、罗非鱼耐寒品种选育及罗非鱼耐寒品种商品鱼的养殖示范试验  相似文献   

12.
  军等 《科学养鱼》2014,(4):18-19
<正>2011年柳州综合试验站开展了吉富罗非鱼池塘养殖四种模式试验:当年夏花养成、单养鱼种、越冬种与当年夏花轮养、与斑点叉尾混养。四种吉富罗非鱼养殖模式各有特点,但在池塘养殖过程中的主要技术要点基本上是一致的,掌握了基本的技术要领,就能取得较好  相似文献   

13.
施海涛  蔚明燕 《齐鲁渔业》2005,22(11):24-25
罗非鱼是热带性鱼类,抗寒能力较差,在我国多数地区不能进行自然越冬。为此,我站于2002年承担了“罗非鱼大棚越冬保种技术研究”项目,经过2年来的组织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罗非鱼大棚越冬保种具有投资少、效益高的优点,且易于推广,必将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罗非鱼越冬保种主要模式。现将我们的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热井进行温室大棚高密度精养罗非鱼、白鲳鱼,是一项占地少、产量高、效益好的水产养殖新技术。旭德旺养殖有限公司有淡水温室大棚4座,养殖水面0.53hm2,每年5月份放养罗非鱼水花、乌仔18 000万尾/hm2,经过一年养殖,单产罗非鱼90万kg/hm2左右,每年5月份出售,此时罗非鱼价较高,平均效益375万元/hm2。  相似文献   

15.
清道夫,学名下口鲶,喜食附着在池壁上的藻类和沉入池底的残饵,故又名为"清道夫",是家庭养殖淡水观赏鱼鱼缸中的必备品种。天津市汉沽区地热资源丰富,是北方地区罗非鱼鱼种主产区,同时又是清道夫苗种和成鱼的集散地。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与天津市汉沽区维江水产专业合作社合作,开展了高产罗非鱼鱼种池塘套养清道夫养殖试验,现将主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2口面积均为2.2亩、平均水深2.7米左右的简易越冬大棚,冬季棚顶为双层塑料薄膜保温,夏季将  相似文献   

16.
新吉富罗非鱼是上海海洋大学李思发教授以1994年引进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为基础群体,经过14年9代系统选育后获得的新品种。新吉富罗非鱼是通过国家农业部审定的水产养殖优良品种,被列入农业部全国重点推广养殖品种。本试验是根据《罗非鱼优质品种培育、推广及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与创新》子项目"罗非鱼高效养殖模式开发"进行的,从2012年4月20日放养新吉富罗非鱼越冬苗至  相似文献   

17.
《内陆水产》2009,(1):8-8
2008年12月26日,亚热带主要水产养殖品种抗寒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南宁启动。项目主要针对罗非鱼和南美白对虾等亚热带主要水产养殖品种的抗寒应急、安全越冬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文彬 《河南水产》2005,(4):25-26,20
罗非鱼具有食性广、耐低氧、生长快、发病少、繁殖能力强等优点,而且易饲养,市场好,目前在我国养殖比较广泛,是许多地方渔农及养殖单位增收的主要养殖品种。但是,罗非鱼属于热带鱼类,对养殖环境及饲养管理要求比较特殊,尤其是在亲鱼培育、鱼苗培育、成鱼养殖及越冬保种四个关键时期要加强饲养管理,确保增产增收增效益。湖北省英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自1984年引进尼罗罗非鱼养殖,  相似文献   

19.
<正>罗非鱼作为热带性鱼类,其最低临界温度为12℃,在北方地区自然水域不能越冬,罗非鱼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山东省兖州市从1982年引进罗非鱼养殖,并利用简易塑料大棚,进行罗非鱼越冬,通过20多年的摸索,逐步掌握了利用简易塑料大棚进行罗非鱼越冬保种技术,并获得了良好经济效益。目前,兖州市已发展罗非鱼越冬温室1万余平方米,年越冬罗非鱼20万kg。笔  相似文献   

20.
奥尼罗非鱼是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的杂交子一代,是我国罗非鱼养殖的首选品种。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罗非鱼亲本种质退化、繁殖力下降、工厂化生产程度不高、优质的奥尼罗非鱼养殖普及率低等问题,制约了罗非鱼产业化的发展。广西水产研究所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引进了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等2种亲本,进行了奥尼罗非鱼工厂化高产繁育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过4年实施,选育出了种质较好、生长速度快、遗传稳定、体型好的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高纯度亲本,并利用40亩池塘每年生产杂交奥尼罗非鱼4000万尾~6000万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