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上市公司是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一个重要板块,资本结构的研究对于公司的绩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2010~2013年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负债结构和资产结构、留存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的分析,揭示了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近年来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净资产收益率、调整资产负债率、优化负债结构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采用部分调整模型和傅里叶单位根检验对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最优资本水平进行研究,并估计出存在最优资本水平银行的最优资本比率值和资本调整速度。研究发现,大部分上市银行均存在最优资本水平,但不同类型和资产规模的银行在最优资本比率的目标变量选择方面有所差异。平均而言,大型商业银行最优资本水平较高,股份制银行最优资本水平较低。资本调整速度在银行间差异很大,自有资金比率调整速度最快,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调整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3.
将银行破产风险分解为经营不确定性与风险覆盖能力、杠杆风险与资产组合风险,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采用2003~2013年中国上市银行的数据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特许权价值激励银行降低风险承担的途径和方式。研究发现:我国银行特许权价值具有抑制银行风险的自律效应,银行为避免过高风险而遭受监管惩罚或丧失市场资源,保持特许经营条件和优势,将进行积极的风险管理;特许权价值的风险自律效应主要通过促使银行提升风险覆盖能力、降低资产组合风险和杠杆风险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在剖析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十家商业银行的统计数据,选取合理的变量,利用最小二乘法构建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影响并综合说明商业银行的经营稳定性。最后得出: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同时降低银行的不良风险水平,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定性。因此,当前我国监管机构及商业银行应该结合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市场,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完善监管以发挥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的同时,资产、负债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其盈利能力也越来越强,但是在进步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也日益严重。目前,虽然各监管机构及银行自身已经非常重视对各类风险的管理,但是国内现有的风险监管理论中对于"极端但可能发生的事件"的风险管理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上升空间。SVAR模型是在压力测试过程中来对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联系进行分析。在通过考虑各变量之间联动性的基础上建立模型,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模型对变量间相关性的忽视。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2009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银行关键战略资源配置来体现银行战略选择,将银行战略问题从定性向定量转化,并通过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来研究资本管制、战略选择和绩效三者的关系。结果认为,资本管制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绩效都存在显著直接影响;资本管制通过调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对绩效产生间接影响;管制压力与不同的战略资源配置的交互作用分别对资本充足率、绩效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种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资本结构反映了企业资产与负债规模和数量的多少的比例,一个企业能够正常地运营,拥有一个健全的资本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着企业相关利益者权利义务的关系,对提高企业价值完善企业治理起着重要作用。在农业上市公司中,我国目前有7家制种企业在沪深A股上市,但A股制种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表现较高超过平均水平,而盈利能力则低于平均指标,对此需要采取相关对策来解决资本结构产生的问题,使得企业的成长性和发展性得到提高。本文以我国种业上市的隆平高科、登海种业、敦煌种业等七家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沪深A股1997-2016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对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得出资产负债率与经营绩效呈负相关,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与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同时通过回归分析以及当前种业上市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种业上市公司的发展提出了优化资本结构、提高经营绩效的对策,从而使得种业上市公司更好更快更优地发展,推动我国农业事业的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8年银行次贷危机引发的负面影响至今仍未消弭,资本监管下银行资本与风险的调整问题再次引起了世界银行业的关注。本文基于《巴塞尔资本协议》核心内容的变化,运用统计数据从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杠杆率、贷存款比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及流动性比率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的四家系统性重要银行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而得出我国银行业对于风险的管理能力正在逐年加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银行外汇经营业务、收益、资本金、经营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在新的汇率机制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作者认为此次汇率改革对商业银行来说:不仅要提高自身汇率风险管理能力,还要向市场提供规避汇率风险的产品。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因尽快转变观念提高汇率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运用边际预期损失(MES)方法,通过DCC-GARCH模型和非参数估计计算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边际预期损失,并结合资产规模和杠杆率等因素度量各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资产规模、杠杆率和边际期望损失都是决定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但我国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总体表现为:规模越大的银行,系统性风险也越大,即大型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最大,股份制商业银行次之,城市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最小。此外,三类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随时间呈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监管资本套利,产生于巴塞尔协议资本监管框架的缺陷,是一种利用资本监管制度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制度内部的不协调性,运用某种手段在不改变实际风险水平的情况下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的行为。通过对以下问题的探讨:商业银行监管资本套利所获得的收益在银行与资金需求方之间的配置比例;针对某种资产的监管资本套利,对其他资产供求双方所产生的隐性套利收益的表现形式及其归属程度;由商业银行异质性所导致的监管套利顾客现象;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市场对于套利者与非套利者的逆向选择等等,认为银行监管部门应适当引导符合政策意图的套利行为,提高政策引导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2004年第1季度到2008年第2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季度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约束对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本约束可以通过货币政策传导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周期,表现出一定的顺周期性;同时研究也证明了资本约束下低资本水平银行的顺周期性明显要高于高资本水平银行,严格的资本约束具有逆周期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期限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期限失配问题不容小觑。本文从存款、贷款两方面对2007~2016年商业银行期限失配风险进行了数据统计,从期限失配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期限失配的产生原因,并对其诱发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CoVaR风险度量框架的基础上建立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计提机制,旨在将风险溢出与资本计提挂钩。运用Copula-CoVaR模型测算商业银行对银行体系的风险溢出效应,考虑到额外的资本对溢出风险吸收作用,在控制每一家银行对银行系统的风险溢出一致的基础上确定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进而确定对应的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的计提比例。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一般公司动态资本结构模型研究,结合我国房地产公司运行特性,对房地产公司资产负债特性进行了分析:即将公司负债分为金融性负债和经营性负债。建立了房地产公司动态资本结构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了数据仿真分析。研究发现,当房地产公司盈利能力较强且比较稳定时,通过增加经营性负债和金融性负债均可使股权收益率得到较大的提高,且经营性负债率对其影响较大;当房地产公司盈利能力较弱且波动性较强时,通过增加经营性负债可以提高股权收益率,但提高的幅度非常小。  相似文献   

16.
在银行风险管理中,利率因素因对银行利润变化的巨大影响而成为其经营与控制的核心。如何实现利率风险免疫,在理论与实务中常用缺口分析与持续期分析对其进研究。从深层次看,持续期分析方法是缺口分析方法的动态化延伸,而在持续期分析中,现金流与未来期限的确定又是个无法逾越的障碍,然而假定示来现金流是资产与负债项目的某个比率计算出的结果表明对期限的调整可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而这个比率的具体确定却不是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将所有者权益的作用嵌入银行技术模型,测算中国十六家上市商业银行满足成本最小化时的所有者权益影子价格,并以成本最小化为标准评价权益资本使用情况。研究发现,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持有高于最小化成本水平的所有者权益;其余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权益资本低于成本最小化要求。进一步测算规模经济,发现所有者权益进入成本方程后计算出的规模经济效应比仅以所有者权益为条件调节项和使用标准成本方程估计出的规模经济结果都要高,说明规模经济的轨迹将依赖于银行对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相对信任度,即提高存款和所有者权益的相对成本及所有者权益资本以多大程度进入到成本函数设定中。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以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门限回归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业集中度与银行风险的线性关系不显著;在以资产规模作为门限变量时,银行风险与银行业集中度之间的确存在一种非线性关系,存在门限效应,资产规模的门限值约为603 019 220万元。当银行资产规模超过该门限值时,即对大型银行而言,银行业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正相关关系不显著;当银行资产规模低于该门限值时,即对小型银行而言,银行业集中度与银行风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接着运用突变分析和SVAR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路径为:“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且它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存在“期限结构效应”,即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会增加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但从中长期来看,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不大,两者可作为互利共生的事物共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对我国金融改革有很好的倒逼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监管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良贷款率对资本利润率、净利差、资本充足率有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存贷比、流动性比率对不良贷款率有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拨备覆盖率与不良贷款率在不同滞后期格兰杰因果关系不同。当不良贷款率上升时,商业银行不应通过承担更高的风险选择高贷款利率的贷款项目以实现其经营绩效;在系统性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监管部门和中央银行实施逆周期调整,可适当有选择性地提高容忍度,允许部分商业银行或业务条线调整对资本的计提标准,降低其顺周期性;商业银行应注重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之间的平衡,理性对待不良贷款率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