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筛选出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NB12、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sp.)SD7、卡特拉链霉菌(Streptomyces katrae)NB20在水稻植株上的定殖能力,以及在离体叶片、苗期和分蘖盛期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方法】NB12和SD7两菌株用利福平(Rif)进行抗药性标记,筛选到抗300 μg/mL Rif 的抗药性菌株用于定殖试验;水稻离体叶片试验用5 mm菌丝块接种,苗期和分蘖盛期试验用带菌谷粒接种。【结果】定殖试验结果表明,SD7和NB12菌株在水稻叶片上能以较高密度定殖,第20天仍能检测到106 CFU/g的标记菌株,且10 d后在新生叶片中也可检测到标记菌株。在离体叶片试验中,NB12、SD7和NB20发酵菌液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分别达到91.3%,90.0% 和54.4%,前2个菌株的防效显著高于40 μg/mL的井冈霉素(77.5%)。3个菌株对苗期水稻纹枯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发酵菌液防效依次为59.91%,53.73%和38.47%,其无菌滤液也有一定防效。3个菌株对分蘖盛期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不理想,表现较好的NB12发酵菌液和SD7发酵菌液防效也只有17.6%和24.0%,低于井冈霉素的防效(32.9%)。试验中发现,3个菌株的混合处理并没有提高防治效果,反而降低了防效。【结论】NB12和SD7两菌株对水稻离体叶片和苗期纹枯病表现了良好的生防能力,其对分蘖盛期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稻种上筛选拮抗细菌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 1 3个水稻品种上获得 2 83个细菌分离物 ,其中 2 9个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产生了拮抗作用 ,占总菌株数的 1 0 .2 5 % ,8个菌株对水稻紫鞘病产生了拮抗作用 ,占总菌株数的 2 .83 % ,而没有菌株对水稻恶苗病菌 (Fusariummoniliforme)产生拮抗作用 ;经离体平板拮抗作用的测定、离体纹枯病病斑面积的抑制和植物生长促进试验 ,筛选出两个有潜在价值的菌株 ,这两个菌株经鉴定均为芽孢杆菌 (Bacillussp.)。  相似文献   

3.
绿木霉菌株TY009防治纹枯病等水稻主要真菌病害的潜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菌株TY009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菌作用效果,以及其代谢产物胶霉毒素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的活性稳定性,评价菌株TY009防治水稻纹枯病和其它水稻主要真菌病害的生防潜力。【方法】用色谱法从绿木霉菌株TY009培养液中分离、纯化出胶霉毒素;采用对峙培养方法测定菌株TY009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拮抗作用;采用常规抑制方法测定其代谢产物胶霉毒素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菌核萌发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和稻曲病菌孢子萌发和次生孢子形成的影响;在不同温度、pH条件下测定胶霉毒素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菌株TY009对水稻纹枯病菌有显著的拮抗作用。150 μg•mL-1胶霉毒素完全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生长;160 μg•mL-1胶霉毒素处理菌核4 h后,完全抑制了水稻纹枯病菌菌核的萌发;50和10 μg•mL-1胶霉毒素分别完全抑制稻瘟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的形成;1.0 μg•mL-1胶霉毒素完全抑制稻曲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次生孢子的形成。胶霉毒素在100℃处理 60 min后,其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的生物活性没有改变;在pH值大于6.0时,0.5 μg•mL-1胶霉毒素对稻曲病分生孢子没有明显的生物活性,但低的pH孢子悬浮液中,胶霉毒素显著抑制分生孢子萌发和次生孢子的形成。【结论】绿木霉(T. virens)菌株TY009拥有多种生防机制,是一个潜在的、有效的生防菌株,具有应用防治水稻纹枯病并兼防稻瘟病和稻曲病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水稻纹枯病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与生防潜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平皿对峙培养法从165株水稻根围放线菌菌株中,筛选得到18株对水稻纹枯病菌有显著拮抗活性的放线菌菌株.通过测定拮抗菌株抗菌谱、拮抗酶活及发酵滤液的抑菌活力,结果表明,拮抗菌株的抑菌谱较广,其中21号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拮抗活性最强,其发酵滤液在稀释10倍时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活力达46.21%,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分离自海洋虾壳的一株拮抗链霉菌菌株F-1013进行了形态学、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分析,鉴定结果表明,链霉菌F-1013的上述特征与玫瑰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flavus)的高度一致.聚类分析表明,二者的16S rDNA序列的相似性达到了99.93%,且二者于该序列中的120 bp-γ可变区序列完全相同.因此,可将链霉菌F-1013定名为玫瑰黄链霉菌F-1013(Streptomyces roseoflavusF-1013).  相似文献   

6.
以茄链格孢菌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生长速率法对分离自药用植物的221株放线菌进行筛选,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培养特征、形态特征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分析对活性菌株的种属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抑菌率75%以上放线菌有3株,其中菌株3150被鉴定为环圈链霉菌(Streptomyces anulatus)的一个菌株,菌株3679被鉴定为氢化链霉菌(Streptomyces hydrogenans)的一个菌株,菌株4536被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菌株。薄层色谱分析结果显示菌株3679代谢产物丰富且分离度好,进一步分离可望得到具有较好生防作用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从江西井冈山地区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76株放线菌,通过对峙培养法筛选出菌株S15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i有强抑制作用,该菌培养滤液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大豆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柑橘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香蕉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等多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也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拮抗谱较宽。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S15被鉴定为链霉菌属波卓链霉菌Streptomyces bottropensis。  相似文献   

8.
旨在阐释黄麻链霉菌AUH-1拮抗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机理。以水稻纹枯病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菌株AUH-1抗真菌粗提物对菌丝生长、菌核萌发、麦角甾醇合成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麻链霉菌AUH-1能显著抑制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加剧电导率上升,抑制细胞膜麦角甾醇合成,显著提升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水平。由此可见,黄麻链霉菌AUH-1通过作用于植物病原真菌细胞膜,干扰、破坏膜结构与功能,从而达到拮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株具有抗菌活性的水浮莲内生放线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水浮莲(Pistia stratiotes L.)中分离获得对动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菌,对其进行系统鉴定及特性分析.[方法]采用纸片法进行拮抗实验,并对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进行检测分析, 16SrDNA序列的PCR扩增.[结果]筛选得到1株具有拮抗特性的放线菌XJPL-LA-67,该菌株的上述几个特征与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的高度一致,与此同时,依据其16SrDNA序列分析,XJPL-LA-67序列的同源性与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高达99;.[结论]将水浮莲内生放线菌XJPL-LA-67确定为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  相似文献   

10.
通过活体植株和离体叶片试验,对来源于北京、陕西、广东、广西、江苏南京和湖南长沙、衡阳、郴州等地15个辣椒疫霉菌菌株的致病力强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地的辣椒疫霉菌致病力强弱差异明显,且活体植株和离体叶片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拮抗木霉菌(Trichoderma spp.)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进行对峙培养,通过抗生作用测定和不同浓度代谢提取物对病原菌抑制作用的测定,对初步筛选出的8株效果较好的木霉菌作进一步筛选。结果表明:菌株XM-7的拮抗作用表现相对稳定,且拮抗作用最强,该菌对峙培养对大丽轮枝菌(V.dahliae)的抑制率为76.3%。各菌株挥发性代谢产物的抑制率大于非挥发性代谢产物,不同浓度代谢提取物之间的抑制率也有显著差异。因此XM-7是一株具有生防潜能较好的木霉菌株。  相似文献   

12.
从河南省信阳市水稻种植区土壤及水稻根、茎、叶等组织中分离得到1 248株细菌,经对峙培养法筛选出对水稻纹枯病菌(Riziocotinia solani)有强拮抗作用的菌株5株,分别为DJH-15、SQC-42、SQC-09、XX-19和YH-23.其中,DJH-15菌株的抑菌带最宽,达21.6 mm,其代谢产物抑菌率达78.8%.结果表明DJH-15防治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大应用潜力,待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3.
从具有典型柑橘脚腐病症的组织中分离出疫霉菌和镰刀菌菌株。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接种疫霉菌1周后,离体柑橘叶片出现变褐腐烂症状,一年生实生苗的接菌部位出现茎腐、流胶等脚腐病症状,确证了该菌株的致病性。通过对菌的形态特征,培养形状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及延长因子TEF-1α序列进行分析,确认该菌为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依据枝条接菌结果,枳和枳橙对烟草疫霉菌有高的耐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新疆荒漠地区特殊生境中,分离筛选对动物病原菌具有较高抑制活性的放线菌。【方法】采用皿内琼脂块法和发酵液滤纸片法,对新疆荒漠盐碱土环境中分离到的412株放线菌的拮抗性进行筛选,并对其中拮抗活性高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RNA序列的分析鉴定,初步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筛选结果显示:新疆地区荒漠土中39.6%的放线菌对所选的8种病原菌有拮抗作用,且随着靶标菌数的增加,拮抗比例减小;供试菌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拮抗效果优于革兰氏阴性菌,对牛无乳链球菌Ⅰ、Ⅱ和猪金黄色葡萄球菌Ⅰ、Ⅱ的抑菌效果平均为26.0%和22.3%。通过初筛和复筛得到10株抑菌效果较好的拮抗性放线菌,经多相分类鉴定确定为链霉菌属的不同种,具体分类地位如下:XJ 6-2菌株为天蓝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ruleofuscus),XJ 1-5-10菌株为粪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fimicarius),XJ 2-9菌株为灰平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planus),XJ 2-5-1菌株为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XJ 19-11菌株为变异链霉菌(Streptomyces variabilis),XJ 1202菌株为苍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luridus),XJ 1625菌株为微黄绿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idovirens),XJ 2-9-7菌株为库尔萨诺夫链霉菌(Streptomyces kurssanovii),XJ 617菌株为堆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massasporeus),而XJ 1-6-5菌株的序列相似度在98%以下,可能为潜在新种,需要进一步鉴定。【结论】新疆地区荒漠土中存在大量拮抗性放线菌,并且获得了10株对动物病原菌有较高抑制活性的放线菌。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链霉菌Streptomyces tz92发酵液的抗真菌谱及稳定性.结果表明,菌株Streptomyces tz92发酵液对水稻纹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等31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圈直径在20mm以上,其中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52.45 mm;发酵液中的抗菌物质对温度变化、光照、紫外光以及在碱性条件下都比较稳定,但在强酸环境中不稳定;菌株Streptomyces tz92连续传接10代,抑菌活性仍然稳定.  相似文献   

16.
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抗生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从健康的水稻植株、感染纹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水稻植株根系、叶以及根际土壤、秧田水、菌核上分离出了能拮抗纹枯病的细菌近150株,在实验室内测定,大多数菌株对纹枯病菌丝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选用其中拮抗作用强。具代表性的5个菌株H50、B34、B25、G22和T122。分别进行了抑菌率、致畸性、对菌核的萌发、形成的影响度等抗生性检测,并在液培条件下检测其对水稻的出苗率,叶片及根系干重的促生性,结果表明,T122、H50和B25防治水稻纹枯病有较大潜力,经田间试验表明,混合菌H50 B34 G2处理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七年自江苏省新洋试验站盐碱土中分离一株链霉菌,编号新1,经鉴定是白黄链霉菌 Streptomyces alloflavus 的一个新变种。室内测定,它是一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细菌和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广谱抗生菌,拮抗性强。其发酵液中抗生性物质的活性也较稳定。应用其发酵液、粗提液或培制的抗生菌剂对棉花枯萎病和水稻白叶枯病进行的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取得一定防治效果,而且对植株不产生药害,是具有实践价值的一个菌株。  相似文献   

18.
番茄内生拮抗放线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健康番茄植株体内分离出253个内生放线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番茄灰霉病拮抗作用强而且性能稳定的菌株NO.37.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NO.37为金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us).  相似文献   

19.
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的分离了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水稻叶鞘,根系,玉米叶鞘和土壤中以及稻纹枯病菌菌核上分离到360株细胞,经平板抑菌初测得59株拮抗菌。其中,抑菌带宽0.56-0.84cm的7株中,除B1-2-1外,其它6个MSE系列菌株均来自玉米叶鞘。分离材料不同,其拮抗细菌的分离率明显不同。即稻体最低(4.25%)土壤纹枯病菌菌核最高(23.8),玉米居中(16.3%)。在室内人工接种病菌条件下,测定其中43个拮抗菌株对离体后稻秆纹枯病的控  相似文献   

20.
对一株分离自海洋虾壳,已鉴定为玫瑰黄链霉菌的菌株F-1013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F-1013菌株的虾壳粉发酵液对香蕉内生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丝核菌、香蕉枯萎病镰刀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100%、96.3%、94.7%,抑菌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