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朱清 《食用菌》2011,33(1):8-9
在培养茶树菇香菇菌丝体的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硫酸亚铁(FeSO4·7H2O)溶液,液体发酵后,测定菌丝体的产量(干重)和铁含量,结果表明:培养基铁浓度在2.24-6.72mg/L范围内,香菇及茶树菇菌丝体对铁均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且茶树菇的富铁效果优于香菇。其中以培养基铁浓度为4.48mg/L时茶树菇的富铁效果最佳,富铁率可达44.17%,菌丝体产量(于重)可达0.143g;培养基铁浓度为6.72mg/L香菇的富铁效果最佳,富铁率可达44.17%,菌丝体产量(干重)可达0.079g。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稀土元素镧(La)对灵芝菌丝体富集有机硒的影响。结果表明,镧能有效促进灵芝菌丝富集有机硒,当发酵培养基中镧的添加浓度为100mg/L时,菌丝产量和硒转化率最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中对灵芝菌丝体富硒影响最大的是镧浓度,其次是硒浓度、培养时间和pH值,最佳发酵条件是镧浓度100mg/L,硒浓度100mg/L,pH值4.5,培养时间7d,在此条件下菌丝体产量47.3g/L,硒转化率88.1%。  相似文献   

3.
以茶树菇和香菇为试验材料.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硫酸亚铁(FeSO<,4>·7H<,2>O)溶液,经液体摇床发酵后,测定菌丝体的产量(干质量)和铁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范围内,铁在香菇和茶树菇菌丝体中均有较强的富集能力,茶树菇的富铁效果优于香菇.其中以铁浓度为4.48 mg/L时茶树菇的富铁效果最佳,富铁率可达...  相似文献   

4.
鸡腿蘑菌丝体液态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鸡腿蘑是一种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食、药用菌。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对鸡腿蘑菌丝体液态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腿蘑液态培养最适温度为22-24℃,培养液中菌丝体干重、多糖和蛋白质量最高,分别依次为2.57g/100ml、1.66g/L、1.22g/L;最适起始pH为6.0,培养液中菌丝体干重、多糖、蛋白质含量最高。依次为2.10 g/100ml、2.95 g/L、1.26 g/L;以玉米粉作碳源、浓度为3%,氮源选择蛋白胨、浓度0.3%的综合效果好;培养5天菌丝体生长量和多糖量达最高。  相似文献   

5.
液体发酵真姬菇多糖高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18个真姬菇菌株在平板上菌丝的生长速度和液体发酵菌丝体生物量,以及各菌株液体发酵菌丝体胞内多糖、胞外多糖、总多糖的产量。结果表明:不同菌株菌丝在固体平板上的生长速度与液体培养的菌丝体生物量问呈负相关(-0.442);18个菌株中,胞内多糖产量最高的菌株为49菌株,其产量为244mg/L;胞外多糖产量最高的菌株为JB06菌株,其产量为1353mg/L;总多糖产量高产菌株为JB06,其总多糖产量为1575mg/L。  相似文献   

6.
马红梅  樊荣 《北方园艺》2015,(15):136-139
以灵芝为试材,为探究灵芝菌糠提取液对灵芝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分别制备菌糠的水提取液和醇提取液,并将2种提取液分别配置成40%、60%、80%和100%4种体积百分比浓度后加入等量的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中培养灵芝菌丝体,记录菌丝萌发天数、菌落直径与菌丝干重,并计算其化感效应值(RI)。结果表明:菌糠不同体积浓度的水提取液均对灵芝菌丝体有抑制作用,当浓度为60%时,菌落直径与对照比最短,菌丝干重最小,其化感效应值最大,分别为-0.156和-0.289;不同体积百分比浓度的菌糠醇提取液则对菌丝的生长均起促进作用,当浓度达到60%时,菌落直径与对照相比最大,菌丝干重最大,其化感效应值最大,分别为0.311和0.483。综合比较,菌糠水提取液能抑制灵芝菌丝体的生长,但抑制作用不强;菌糠醇提取液能促进灵芝菌丝的生长,且化感作用效果比水提取更强。  相似文献   

7.
以斑玉蕈为试材,采用固体和液体培养方法对添加不同浓度氯化钙的菌丝体进行培养,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下钙对斑玉蕈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以及菌丝体对钙的富集与生物转化能力,以期为开发富钙斑玉蕈产品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低浓度钙对斑玉蕈菌丝体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固体培养条件下,钙浓度大于250 mg·L-1时抑制菌丝体生长;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钙浓度大于150 mg·L-1时可抑制菌丝体生长。表明斑玉蕈菌丝体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对钙的耐受性存在较大差异。液体培养条件下,发现随着钙浓度的提高,菌丝体中总钙含量也不断增加。在钙浓度为0~200 mg·L-1时,有机态钙含量比例较高,表明菌丝体在该浓度范围内转化钙能力较强。当钙添加量为100 mg·L-1时,其总钙含量为2 239.8 mg·kg-1,钙富集率为1.83%,其中40.15%为有机态钙。  相似文献   

8.
李敏  田亚宾  闫伟 《食用菌》2011,(5):12-13
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80、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BG)对蒙古口蘑的深层培养菌丝体生长及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05%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80对菌体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比对照提高了25.4%;而不同浓度的BG均对菌丝体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Tween 80和BG都能提高胞外多糖的产量,但BG促进作用更强,添加浓度为0.05%时,比对照提高了94.7%。  相似文献   

9.
以真姬菇菌丝为试材,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壳寡糖,测定真姬菇固体平板培养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及液体发酵菌丝体干重,研究不同浓度的壳寡糖对真姬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量为0.001mg/mL的壳寡糖对真姬菇菌丝体生长速度、菌丝体生物量、纤维素酶活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添加量为0.100mg/mL的壳寡糖对真姬菇菌丝体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灰树花富硒培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的耐硒和富硒能力较强。在含硒10 ̄300mg/kg的固体培养基上,菌丝均能生长,当硒含量超过250mg/kg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液体深层培养条件下,添加10 ̄200mg/kg硒,菌丝体富集硒的浓度范围为6.14 ̄882.1mg/kg,但以添加50mg/kg硒时菌丝体硒吸收率最高,为4.9%。  相似文献   

11.
硒元素对茶树菇As-1菌丝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平  毛慧玲  欧阳涟  王筱凡 《食用菌》2010,32(2):68-69,73
采用不同成分、不同硒含量的培养基培养茶树菇菌丝,研究富硒菌丝的主要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硒元素能促进茶树菇菌丝多糖及维生素C含量的提高、脂肪含量下降,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菌丝的产蛋白能力。5μg/mL硒浓度的影响尤其显著,是As-1菌株的最适硒浓度。茶树菇菌丝营养的变化因培养方式不同而不同。振荡培养方式强于静止方式,加富培养更有利于菌丝营养成分的富集。  相似文献   

12.
张善江  幺秀英  李洪中 《中国果菜》2005,(5):i0005-i0006
京东板栗是我国出口创汇率最高的果品,又是地域性极强的特产.是栗区近百家板栗加工出口企业和百余万栗农赖以生存和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但自国家取消板栗出口配额管理后.板栗出口市场出现了无序竞争的局面:受利益驱动,一些不法栗商和栗农搀杂使假,致使京东板栗的信誉受到损害;为了争夺出口份额.各企业竞相压价,恶性竞争.窝里斗,板栗出口价格一落再落。如何解决制约板栗产业发展的这一关键问题,进而巩固京东板栗在世界食用栗市场上的优势地位.是板票栽培者、贮藏加工及出口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此分析了板栗出口价恪下滑原因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芦笋营养成分分析与加工品质改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江苏徐州产白、绿芦笋 1.2成分测定方法 水分-烘干法可溶性固形物-阿贝折光仪法  相似文献   

14.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农民增收和农村奔小康,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为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带来了新的契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2003年的蒜薹收购入库工作已经结束。自蒜薹采收入库至今,我们到了山东的莱芜、临沂、苍山、莒县、寿光、金乡,河南、河北等部分主产区和集中贮藏地进行了走访调查,对蒜薹的收购、贮藏情况作了进一步的了解。一、收购价格今年的收购价格与去年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涨幅从50%到100%不等。其中涨幅最大的是安徽省的怀远、来安、亳州三个产区,最高涨幅接近200%。这种情况基本在我们预测范围内,也与大多数经营者的心理预期相符。个别产地(如苍山、永年)价格起伏较大。表1可以看出,就白蒜薹而言,安徽、江苏、陕西、山东南部的多数冷库入库成本…  相似文献   

16.
赵瑞 《中国果菜》2005,(5):i0001-i0002
(接上期)6、信用管理的“3-1”模式: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管理部提出的这个模式,适应了中国具体国情,已经取得了明显的实效。“3”指企业内部应建立三个不可分割的信用管理体制,分别是前期信用管理阶段的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中期的债权保障机制以及后期信用管理阶段应收帐款机制和追收机制;“1”指企业内部应建立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机构(人员),全面管理企业赊销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许磊 《中国果菜》2003,(5):51-51
黄瓜,又名青瓜、王瓜、刺瓜、胡瓜和吊瓜等,为葫芦料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可食,性凉味甘.黄瓜原产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从西域引入,故称胡瓜,因古代赵王避讳胡字,所以改称黄瓜,目前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是大棚蔬菜的主要品种之一,因而其地位十分重要,可以常年供应市场.  相似文献   

18.
钱存 《中国果菜》2007,(3):53-55
村办企业还剩多少?农民企业家还有几个?请看胶东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国第一代农民企业家李德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The water extracted from casing layer and substrate by the fruit bodies of the first flush of a mushroom culture (Agaricus bisporus) was investigated. In cultures with a 5-cm casing layer, 33–34% of the water in the sporophores came from the casing, and the remainder from the substrate. In cultures with thin casing layers (3–3.5 cm), only 14–15% of the water came from the casing. Fruit bodies from thin layers contained less water than the ones from thicker layers. Fruit bodies from thick casing layers (6 cm) and harvested early took 36–37% of their water from the casing. Mushrooms from the late harvest (caps fully open) took 40–51% of their water from the casing layer and contained more water than early-harvested ones. The sporophores of the first flush extracted more water (g per g substrate) from the top third of the substrate than from the lower lay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