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水温为(22±2)℃,pH值7.5~8.0,DO值为14.3 mg/L的条件下,研究甲醛、苯扎溴铵对白甲鱼幼鱼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甲醛对白甲鱼幼鱼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6.99、49.32、46.56、43.95 m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4.40 mg/L;苯扎溴铵对白甲鱼幼鱼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83.18、81.28、77.63、63.10 mg/L,SC为6.31mg/L。甲醛的安全质量浓度属于常规用量范围,可作为浸泡剂对白甲鱼进行病害防治;苯扎溴铵对白甲鱼幼鱼属中毒药物。  相似文献   

2.
在水温为(22±2)℃,p H值为7.5~8.0,DO值为14.3 mg/L的条件下,研究了硫酸铜对白甲鱼幼鱼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铜浓度与白甲鱼幼鱼的死亡率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及浓度效应,即随着硫酸铜浓度的升高,白甲鱼幼鱼的死亡率随之升高;随着试验时间的增长,白甲鱼幼鱼的死亡率也随之升高。硫酸铜对白甲鱼幼鱼的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63、0.57、0.51、0.46mg/L,安全浓度为0.05mg/L。说明硫酸铜对白甲鱼幼鱼属极高毒药物,因此建议在白甲鱼的实际生产中,少用或慎用硫酸铜。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温度和溶解氧的交互作用对许氏平鲉幼鱼行为表现的影响。实验共设置6个处理组,分别为16℃5 mg/L(L16)、20℃5 mg/L(L20)、24℃5 mg/L(L24)、16℃7 mg/L(H16)、20℃7mg/L(H20)和24℃7 mg/L(H24),实验周期为28 d。测定并分析5个行为学指标,分别为平均移动距离(cm)、平均游泳速度(cm/s)、最大加速度(cm/s2)、活动性(%)和身体接触频率(次)。结果表明温度和溶解氧及其交互作用对许氏平鲉的平均移动距离、平均游泳速度、活动性、身体接触均产生显著影响(P <0.05),且高溶解氧(7 mg/L)条件下,温度越高许氏平鲉的活跃性较高,鱼群之间的互动频率越频繁。本研究的实验结果以期为许氏平鲉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氨氮对鲢鱼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水温为(30±0.5)℃,pH(7.2±0.1),溶解氧5.0mg/L以上条件下,氨氮对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幼鱼(4±0.5g)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氨氮毒性与氨氮浓度和毒性时间呈正相关。氨氮对鲢鱼幼鱼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非离子氨浓度分别为0.53、0.45、0.39、0.33mg/L,总氨氮氨浓度分别为33.61、28.54、24.73、20.92mg/L。非离子氨的安全浓度为0.033mg/L,总氨氮的安全浓度为2.092mg/L。  相似文献   

5.
斑石鲷是海水养殖鱼类新品种,对其病害的研究较少。2014年7月和2015年5月国内某斑石鲷育苗场暴发卵鞭虫病,导致幼鱼大量死亡,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安全、有效地防治该病,开展了硫酸铜对斑石鲷幼鱼的急性毒性实验以及对眼点淀粉卵涡鞭虫的杀灭实验。在水温23~25℃、盐度30、体积20L的养殖海水中,采用静水试验法,对平均全长4cm的健康斑石鲷幼鱼进行硫酸铜急性毒性实验,得出CuSO_4·5H_2O对斑石鲷幼鱼的安全浓度为2.22mg/L;用浓度为0.10~0.70mg/L的CuSO_4·5H_2O无菌海水溶液,在25℃恒温条件下处理眼点淀粉卵涡鞭虫涡孢子和包囊体,结果发现0.40mg/L的CuSO_4·5H_2O可完全杀灭涡孢子,0.70mg/L的CuSO_4·5H_2O可完全抑制包囊体的分裂。因此,在防治斑石鲷幼鱼卵鞭虫病时,CuSO_4·5H_2O的安全有效使用浓度为0.70~2.22mg/L。该研究为育苗生产中有效防治斑石鲷卵鞭虫病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颡鱼是一种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底栖性小型鱼类,多栖息于江河水流缓慢、多乱石的环境或水生植物丛中,白天栖于水底,夜间游到水面觅食。黄颡鱼产粘性卵,雄鱼具有筑巢及保护鱼卵鱼苗的习性,有较强适应能力,耐低温低氧。生存水温1—38℃,摄食水温5—36℃,生长水温18~34℃,最佳生长水温为22—28℃,pH值适应范围5.2~8.4,最佳pH值7~7.6,耐酸力较强,对碱性敏感,溶氧为3mg/L时活动正常。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中国林蛙个体生长速度和雌性比例及林蛙的群体产量,试验研究了温度对中国林蛙卵孵化率、成活率、变态率及林蛙性别的影响,盐度对中国林蛙的影响,pH值对中国林蛙变态蝌蚪的影响,光照对蝌蚪的影响。结果表明:蝌蚪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18~24℃,可利用光照调节水温,在15~25℃条件下中国林蛙蝌蚪的变态率最高,蛙卵孵化水温在13~18℃之间变雌率可达70%,变态蝌蚪饲养池水体pH值应控制在6.5~8.5,盐度控制在2 g/L以下,蝌蚪养殖水环境Ca2+、Mg2+质量浓度及Ca2++Mg2+总质量浓度应分别控制在20~50 mg/L、20~80 mg/L、50~150 mg/L。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丁香油对孔雀鱼的麻醉效果,试验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丁香油浓度(30,90 mg/L)、水温(17,23和27℃)对孔雀鱼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3±0.5)℃水温条件下,30~90 mg/L丁香油浓度范围内,孔雀鱼的麻醉时间随丁香油浓度的升高而缩短,苏醒时间随丁香油浓度的升高而延长;方差分析表明,水温和丁香油浓度对孔雀鱼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有不同程度影响,二者间交互作用明显;在17~27℃水温范围内,孔雀鱼的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在30,90 mg/L丁香油浓度中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水温27℃,丁香油浓度30 mg/L条件下,孔雀鱼的麻醉效果符合理想麻醉剂标准,在养殖生产和科学研究等操作中应综合考虑丁香油麻醉浓度和水温之间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1试验材料和方法 1.1池塘条件 养殖池塘面积为8340m^2,长方形,条石池埂,东西走向,平均水深2.30m,水中泥沙含量较少,透明度35cm左右,周围没有工矿企业污染,溶氧充足,一般在5.5mg/l左右。4~10月份的水温在16~32℃之间,平均水温20℃。  相似文献   

10.
野生梭鱼分布在我国沿海河口港湾的咸淡水交汇处。该品种对盐度和温度有较强的适应性。通常幼鱼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为0~38‰,在海水、咸淡水及谈水中均能生活。对水域温度的适应范围为3~35℃,适宜的水温范围为12~25℃,当水温低于-0.7℃时,即停食。多年的养殖实践证明,梭鱼是一种生长快、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SiNPs纳米材料对草莓生长和高温逆境的影响,本试验以‘宁玉’草莓为试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20 mg/L、100 mg/L)SiNPs后(清水为对照)分别在常温(昼夜温度25 ℃/20 ℃)、高温(昼夜温度35 ℃/30 ℃)下生长,检测各处理农艺性状、光合特性、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20 mg/L SiNPs提高了草莓叶片数目和光合特性,增加可溶性糖的含量;高温下提高了POD和CAT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高温来临前叶面喷施20 mg/L SiNPs可缓解高温对草莓造成的危害,提高草莓植株抗热性。  相似文献   

12.
温度和鳜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温度水平下鳜鱼胚胎发育的时间及孵化率,死亡率,畸形率的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鳜鱼胚胎发育的可耐受水温19-29℃,适水温为25-27℃,发育的上限临界水温为33℃,在适温范围内,温度与发育时间呈幂指数递减关系;H=7976.86T^-1.5221(R^2=0.9281)。  相似文献   

13.
四种常用渔药对黄尾鲴幼鱼急性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弄清高锰酸钾、硫酸铜、二氧化氯、氧化钙四种常用渔药对黄尾鲴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采用半静态毒理试验法对其急性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种药物对黄尾鲴幼鱼的安全浓度依次为1.62 mg/L、0.16 mg/L、0.93 mg/L、28.11 mg/L。说明这四种鱼药对黄尾鲴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硫酸铜二氧化氯高锰酸钾氧化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虾苗选择与运输、虾苗标粗与分池、肥水管理、饵料投喂和日常管理5个方面总结了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的关键技术。在养殖过程中要保持池水溶解氧充足,溶氧量保持在5 mg/L以上,控制好水温,最适温度在27~30℃。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规格为(147.48±14.13)g的西伯利亚鲟幼鱼的适宜摄食水平,试验设置0.8%、1.1%、1.3%、1.5%、1.7%、2.0%及饱食组7个不同摄食水平,在溶氧为5.8 mg/L、水温为19.5~21℃的流水养殖条件下,对其进行为期50 d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摄食水平为1.5%时,该阶段西伯利亚鲟幼鱼养殖效益最高,饲料转化率为(90.71±0.93)%,特定生长速率为(1.37±0.00)%,日平均相对增重率为(2.12±0.01)%;摄食水平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的饲料转化率影响极显著(P0.01),且饲料转化率整体随摄食水平的升高而降低,摄食水平对日平均相对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具有一定影响,整体均随摄食水平升高而升高,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同一阶段不同摄食水平及同一摄食水平不同阶段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的生长性能具有显著影响(P0.05),且随着摄食水平或饲喂时间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规律性变化。综上所述,试验确定西伯利亚鲟幼鱼适宜的参考摄食水平为1.5%。  相似文献   

16.
影响小鼠转基因原核胚体我发育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显微注射不同浓度的外源DNA以及温度、培养基等对小鼠原核胚体外培养发育能力的影响。显微注射1.5、15、30mg/L衰变加速因子(CD55)、膜反应溶解因子(CD59)基因后,小鼠原核胚发育到囊胚的比率随DNA质量浓度的升高而依次降低为57.7%、36.6%、10.4%,差异检显著(P<0.01)。注射1.5mg/L外源DNA,原核胚的囊胚率(57.7%)比对照组(54.5%)稍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1.5mg/L为本试验最佳外源DNA注射质量浓度。37℃、CZB建立 或改进的Witten氏培养液,可取得较好的体外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黄颡鱼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温27.0℃时,鄱阳湖颡鱼的耗氧率,164.75 mg/(kg·h),耗氧率随水温的降低、试验鱼个体的增大而下降.水温24.0℃时,鄱阳湖黄颡鱼的临界窒息点为O.31 mg/L.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一种对照饵料和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添加量分别为0.3、0.6、0.9、1.2 mg/kg)的5种饵料,饲喂初始体重为(5.82±0.06)g的鱤幼鱼,观察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酵母硒对鱤幼鱼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饲养10周后发现,添加酵母硒能显著促进鱤幼鱼的生长,降低饵料系数。但是,添加酵母硒对鱤幼鱼的体成分影响却不显著。综合分析表明:饲料中添加酵母硒能显著促进鱤幼鱼的生长,且最适添加量为0.36~0.38 mg/kg。  相似文献   

19.
正虹鳟(Oncorhynchus mikiss)是一种冷水性鱼类,是最广泛的世界性养殖鱼类之一。由于虹鳟最适合进行人工集约化养殖,具有高产、高效、市场广阔等特点,所以虹鳟鱼养殖发展迅速,养殖面积范围及产量在逐年增长。1水质的要求1)温度。这是重要条件,四季水温最好在12~18℃,夏季最高水温不能超过24℃。2)溶氧。水中溶氧应在7 mg/L以上,最低时一般不能低于5 mg/L。3)水流流量。要求有较大的流量,流量大,养殖规模大,产量也高。一般每1 L/s水的流量,具有  相似文献   

20.
鲟鱼为大中型经济鱼类,它源于2亿年前的古硬骨鱼类,是现存的最古老的鱼类之一,共有26种,我国有8种。鲟鱼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鲟鱼肉和卵味道鲜美,尤其是鱼籽酱素有“黑金子”之称。据中记载,鲟鱼肉和内脏有药用价值,其软骨具有抗癌因子,并有美容和延缓衰老的作用。鲟鱼皮是制作高档皮革的原料。鲟鱼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养殖品种主要有: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小体鲟、史氏鲟和杂交鲟等。鲟鱼为底层鱼类,有避强光趋弱光性。自然条件下,主食底栖软体动物,也摄食虾、蟹等甲壳类及鱼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食配合饵料。其生存的适宜水温为15~25℃,最适宜的水温为21℃,最适宜的pH值为7~8。鲟鱼需氧较高,在6mg/L以上时,食欲旺盛,生长快;4mg/L时,摄食明显减少,长势慢;3mg/L以下浮头。目前鲟鱼的饲养方法有池塘、网箱和流水养殖。一、池塘养殖1.池塘条件面积3300~6600m2为宜,水深1.5~2m。2.清塘鱼种下塘前必须清塘。一般可用生石灰,每667m2用量150kg,清塘后10~15天用pH试纸测试,如pH小于8即可放鱼种。3.鱼种放养鲟鱼一般为单养,为调节池塘水质可放入少量花白鲢来控制浮游生物。池塘放养鲟鱼种,尾重最好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