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承玉358玉米杂交种是由承德裕丰种业有限公司于2002年杂交选育而成,2009年通过国家东华北区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09006号。承玉358春播128d,与郑单958相当,需要有效积温2750℃。株高286cm,穗位123cm,花丝红色,果穗锥型。穗长18cm,穗粗5.6cm,穗行16-18,子粒黄色、马齿型,白轴,出子率84.2%,百粒重38g。高抗丝黑穗病、玉米螟,抗大斑病、灰斑病,中抗茎腐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每667m^2平均产750kg,并具有1000kg以上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2.
《作物杂志》2004,20(5):6-6
濮单5号 该品种由山西屯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家买断,引进开发,生产经营。审定编号 :豫审玉2002005特征特性 该品种中晚熟,春播生育期127天左右,夏播生育期103天;株形半紧凑,株高250cm左右,穗位100cm左右;果穗筒型,穗长23cm左右,穗行16~18;白轴,黄粒,马齿型,千粒重352 g左右,出籽率86.8%;高抗大斑病、矮花叶病,抗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茎腐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一般单产11250kg/hm2,高产可达15000kg/hm2 。栽培要点 适宜密度……  相似文献   

3.
1玉米品种 1.1京单28号 1.1、1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01。 1.1、2选育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1.1、3品种来源:母本郑58;父本京024,来源于早熟302×黄野四。 1.1.4特征特性:在京津唐地区夏播出苗至成熟95天,比唐抗5号晚熟3天,需有效积温2500℃左右。株型紧凑,株高245cm,穗位高95cm,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形,穗长18cm,穗行数12或14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6g。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和小斑病,感弯孢菌叶斑病,高感茎腐病、矮花叶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46g/L,含粗蛋白9.47%,粗脂肪4.01%,粗淀粉74.82%,赖氨酸0.25%。  相似文献   

4.
鑫丰1号玉米杂交种由山东鑫丰种业有限公司2001年育成.2006年通过山东省审定.品种审定号鲁农审2006002号,品种保护号为CNA002497E。该品种夏播生育期106d,株型半紧凑。株高282cm,穗位121cm,果穗筒型,穗长15.8cm,穗行数平均16.0行。穗粒数518粒。红白轴,子粒黄色,马齿型,千粒重359.8g.容重716.2g/L。  相似文献   

5.
春糯5号是吉林省长春市农业科学院于1996年以自选系春542为母本,自选系JY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高产型中晚熟糯玉米单交种,2001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春糯5号种子拱土力强,早发性好,易抓苗,幼苗绿色,叶鞘紫色,成株20片叶;花丝红色,花药黄色,叶片较窄,半平展型,节间较长,适于密植。株高248cm,穗位92cm,活秆成熟;果穗长筒形,穗长21~23cm,穗行数14行,穗轴红色;子粒乳白色,半马齿型,穗粒重188g,百粒重33.6g,子粒外观品质上等。青食口味清香、甜、  相似文献   

6.
漯单9号是河南省漯河农业科学研究所2000年组配成的玉米单交种.在河南省两年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2%,位居两年参试品种第1位;在生产试验中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7%,位居参试品种第3位.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大小斑病、瘤黑粉病,高抗弯孢菌叶斑病和矮花叶病,活秆成熟,茎叶适宜青贮.于2005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豫审玉2005004.  相似文献   

7.
王玉洁 《种业导刊》2008,(12):19-20
冀植5号玉米杂交种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育成的高产、稳产、优质、高抗、广适玉米新品种。由河南科瑞迪种子科技有限公司独家享有生产经营权。已通过河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玉2007021号。据2006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虫性鉴定报告显示,该品种高抗玉米粗缩病、瘤黑粉病,抗矮花叶病,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茎腐病。  相似文献   

8.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目的]为获得一株有效的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生防细菌,[方法]本研究采用生防细菌包衣处理玉米种子的方法,将前期田间初筛得到的4株生防促生细菌进行室内和田间防效评估,获得一株防效最好的菌株。进一步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验证该菌株对玉米的促生和增产作用,并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结果表明,4株生防细菌中,菌株Sneb2249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防效最好,盆栽防效为55.04%,田间防效为39.36%。室内促生和田间测产试验结果显示,菌株Sneb2249能够显著促进玉米植株生长,其株高、地上部干重和千粒重分别比对照提高24.89%、49.15%和 7.9%。经鉴定菌株Sneb2249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结论]恶臭假单胞菌Sneb2249是一株优良的植物根际促生菌,既可抗弯孢叶斑病菌,又对玉米具有促生增产作用。利用有益微生物处理种子防控病害将是一种新型的植保措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1玉米1.1京玉7号1.1.1审定编号:国审玉2005001。1.1.2选育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1.1.3品种来源:母本京501,来源为群体CO选系;父本为京24,来源为早302×黄野四的二环系。1.1.4特征特性:在京津唐地区出苗至成熟94~98d,比对照唐抗5号晚1~3d,需有效积温2400℃左右。株型半紧凑,株高250~255cm,穗位高103cm,成株叶片数20~21片。果穗筒形,穗长17cm左右,穗行数12或14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百粒重34~36g。经中国农科院品资所两年接种鉴定,抗大斑病、小斑病和矮花叶病,感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高感茎腐病。经农业部谷物…  相似文献   

10.
燕单202是石家庄燕赵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早熟、优质、高产、抗病的杂交玉米新组合,2001年育成,2006年4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选育过程母本2030系是从478异型株中连续自交选株,经南繁北育7代选育而成。株高170cm,穗位55cm,全株17片叶,茎秆坚硬、节间短,株型紧凑,活秆成熟。果穗长筒型、长15cm、粗4.8cm,穗行数12~14行,子粒半马齿型、浅黄粒、白轴,千粒重220g。夏播生育期96d,抗病。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弯孢菌叶斑病、南方锈病的发生与流行已成为直接影响黄淮海夏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黄淮海夏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和南方锈病的为害、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发病诱因和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该品种株高250cm,中紧穗,穗长29cm,壳红色,子粒白色,千粒重34g,平均穗重100g,生育期122d。高抗丝黑穗病、叶斑病,茎秆韧性好,抗倒伏能力强,可粮秆兼用,抗旱性好,种植密度9.00万~9.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玉米品种龙单38(龙344)是黑龙江省农科院最新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新品种。该品种于2007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种植。该品种幼苗生长健壮,叶片、茎绿色.抗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丝黑穗病,植株生长繁茂,活秆成熟,较抗倒伏,后期持绿性好,株高270cm,穗长25cm左右.穗位高100cm.  相似文献   

14.
冀单33系我院玉米室以京7为母本,79038为父本于1990年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玉米单交种。1998年经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该杂交种苗期生长势强,叶片绿色,叶鞘紫色。生育期87天,株形较紧凑,抗病性强。株高230cm,穗位高90cm,穗长16~18cm,穗粗4.5cm,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8个左右,子粒黄色,出子率83.2%,千粒重300g左右。经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子粒含蛋白质10.51%,赖氨酸0.28%,脂肪3.84%,综合评定品质上等。2 产量…  相似文献   

15.
邢光耀 《种子科技》2006,24(6):48-49
试验主要分析了不同玉米品种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三年来,在聊城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发生并不严重,其发病程度主要受到7月和8月总降雨量的影响,发病程度随降雨量的增加而明显加重,且品种抗病性越弱病情增加越明显,但6月下旬的降雨量对弯孢霉叶斑病的发病程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玉米新品种隆玉5号系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两个自选系杂交组配而成的中早熟品种。2004年4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该品种在关中地区夏播生育期95~100d,株高230~250cm,穗位高90cm,果穗近长筒形,中间稍粗、微弯,穗长21~23cm,穗粗5.5cm,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42~45粒,千粒重350g,  相似文献   

17.
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是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生育中后期发生的主要叶部病害。为了提高对这3种叶斑病的田间诊断和识别水平,对其发病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归纳总结出3种病害的症状特点,并对引起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3种叶斑病在发病时期、病斑形态、病斑大小、病状等方面区别明显;在供试的10种玉米自交系品种中,大斑病、小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存在明显的差异;分离到引起玉米叶斑病的真菌病原13种,其中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iria lunata(Walke)Boedijn、玉米大斑病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和玉米小斑病Bipolaris maydis(Nishik.et Miyake)Shoemaker分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滑丰9号 滑丰种业(滑县种子公司)培育的玉米杂交新品种.2006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2006014号。该品种株型紧凑,夏播生育期95~98d左右,株高250cm,穗位105cm,穗长17~18cm,穗行数14~16行,千粒重330g,出子率90.2%,结实性好。子粒半马齿型,黄色,白轴。高抗茎腐病,抗大小斑病等病害,活秆成熟,根系发达,抗倒性好。一般667m^2产650~750kg.高产可达1000kg。适于麦垄套种或夏直播.种植密度3800~4000株/667m^2。适宜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鲁单981(原试验代号LD981)由山东省农科院研究所选育,2002年通过山东省和河北省审定。1特征特性该杂交种苗期叶鞘紫色,花丝红色,花药浅紫色,株型半紧凑。生育期103d,株高280cm,穗位高118cm。抗病性较好,2001年委托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试抗病性指定鉴定单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为:高抗小斑病(1.0级)、弯孢菌叶斑病(1.0级)、青枯病(病株率为0),抗大斑病(3.0级),中抗玉米黑粉病(病株率为7.1%)、玉米矮花叶病(5.0级)。对玉米螟(心叶期食叶等级3.0级)有一定抗性。果穗筒形,穗长20.1cm,穗粗5.2c…  相似文献   

20.
先玉335栽培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品种先玉335于2004年、2006年两次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国审玉2004017、国审玉2006026.经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两年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一年接种鉴定.高抗瘤黑粉病,抗灰斑病、纹枯病和玉米螟,感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丝黑穗病.国家审定意见是该品种适宜在北京、天津、辽宁、吉林、河北北部、山西、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地区、陕两延安地区春播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还适宜在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安徽、山西运城夏播种植,大斑病、小斑病、矮花叶病、玉米螟高发区慎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